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明 > 第一百五十八章长安应对
    李靖过了风凌渡以后弃车换马,日夜兼程赶往长安,半路上碰到了李世民派来接他的东宫侍卫。进城时天色已然全黑,待赶到东宫显德殿,才知道太子正召集诸臣会议,此时已过了亥时。此次议事明显不同寻常,显德殿周围加了岗哨,禁军武士各持刀抢戒备森严。见了这阵势,李靖便已经猜出会议内容与即将到来的大战有关。一个黄门引着他自偏殿而入,一进正殿他便吓了一跳,殿中灯火通明,粗略数一数竟有二三十名臣子在座。

    监国太子李世民这次召集朝臣议事与前几次不同,此次参与会议的人不再限于东宫和三省两班人马。当晚在显德殿参与议事的臣子有淮安郡王太常寺卿李神通、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鸿胪寺卿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道宗、司空裴寂、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封伦、中书令太子詹事宇文士及、中书令太子右庶子吏部尚书房玄龄、侍中陈叔达、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太子左庶子兵部尚书杜如晦、太子家令张公谨、左栩卫大将军太子左右率府将军侯君集、尚书左丞新任户部尚书裴矩、尚书右丞刘政会、上柱国永安郡公薛万均、以及刚刚自外地赶回长安的霍国公平阳君秦州都督柴绍,另外还有个从八品小吏刘仁轨,是太行道兵马总管任瑰的幕僚,此番代任瑰回长安陈职,因其将敌情军情战况粮资等项数说得极为详尽明晰,兵部尚书杜如晦特地请令让他列席今日的会议。

    李靖进殿时,那小吏刘仁轨正在一一述说太行道的情形:“马邑、雁门、楼烦、博陵四郡共计三十四县,人口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一户,土地四万八千二百六十二亩,仓廪存粮两万四千四百三十四斛,饲养牲畜牛马六千八百九十六头,任总管已经下令全部迁徙到太行以南的信都、襄国、武安三郡,北四郡不留一个人一头牲畜一粒粮食,来前任公托臣下向太子殿下及朝中诸位大人言,北贼若果真借道我太行南下中原,管叫他饿死在太原以北。”

    李世民听毕微微一笑:“也亏你记得如此仔细,只是如此大的迁徙,百姓们却吃了大苦头了。我担心的是突厥人没有饿死,倒是把那些安分耕织的小农户饿死些许,如此就是朝廷造孽了。”

    刘仁轨不慌不忙地道:“殿下放心,任公已经下令四郡太守县令守土有责,再百姓不曾完全内迁以前全部内部离开辖地,各署书吏班役人等均由郡丞县丞统领随民南下,仓粮以十天为份当口粮下发,留出明年开春的种粮,所余粮足以支撑到明年三月份。各郡皆拨库金百锭,若一路上牛马牲畜有死伤走失者,照价在当地赁买补偿农户。”

    李世民苦笑道:“人家大摇大摆地进来,我们却只能把老百姓迁到城墙里边去躲避,甚至背井离乡到外地去躲避,这奇耻大辱叫人委实难以受得。只是如今形势如此,不由我们不忍辱负重。”

    户部尚书裴矩皱眉道:“仓粮都吃掉了,百姓又一年不能农事,这一来一去,朝廷损失着实不少”

    刘仁轨笑了笑:“裴公善计算,这两万多斛粮食,让百姓吃掉总比资敌来得划算”

    众人听了均不禁莞尔,李世民挥了挥手:“难得你年纪轻轻,见识却不浅,这一遭着实辛苦你了,下去歇息吧”

    待刘仁轨下殿,李世民冲着李靖点了点头,笑着道:“议得差不多了,此番应对突厥大军,不比寻常战事,总要准备充分方可收全胜之功。刚才大家说了这许多,任瑰那边甚至都已经开始做了,总体方略诸公和我心中都有数了,如晦,你这大司马就说说罢”

    杜如晦没有起身,就在席上冲着李世民略欠了欠身,侃侃而言道:“说起来此番所定方略极简单,不过紧守边隘、坚壁清野、以待敌怠十六个字而已。太子殿下和河间王估算突厥大军数目,与兵部估算大体暗合,当在二十万以上。如此兵力,实非目下朝廷所能力敌。依照敌军目的不同,我们的应对方略亦有所变化,若是突厥大军叩关而入,朝廷应严令屈突老帅和任瑰、王君廓,紧守关隘,不得擅自出战。另以霍国公所部为援军分别策应各方,另敕命并州李世勣所部移师山东,牵制王小胡的山东乱军。两天以后蜀兵便可赶到长安,与温大雅合击潼关,如果顺利的话估计五天之内就可拿下潼关生擒李承明。”

    张公谨问道:“李艺怎么办?他的五万大军已经走到同州了,那里距离潼关不过三天的路程。如果任由他和李承明合流的话别说五天,只怕一个月我们都拿不下潼关。”

    “李艺的天节军就由靖兄来牵制吧河间王已经从江淮调了三万步卒来,估计现在已经快到长安城外了。”张公谨话一说完李世民就已然抢先将话头接了过来。

    李靖看了看从他进来就没有说过一句话的李孝恭道:“李艺的天节军有五万之众,又有五千战力不在玄甲铁骑之下的重装骑兵,用三万步卒牵制他们无异于驱羊入狼群。臣下想请殿下”

    “我手里现在还有八百玄甲铁骑,全部交给你。以靖兄之能牵制天节军在温大雅打破潼关之前不要赶到那里当无问题吧”李世民打断他道。

    李靖点头道:“臣尽力为之”

    “永丰粮仓被焚,现在又有十余万大军云集长安,每日消耗的粮草惊人,长安存粮根本无法应付。”户部尚书裴矩喃喃自语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放心,我已经让蜀军自带粮草,至于江淮军就先把城防军的存粮分一半给他们吧荆襄一带的粮草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五天以后就能陆续运来。”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江夏郡王李道宗突然开言道:“殿下,臣弟以为我们现在还应该尽快将关中之地及荆襄一带的军府尽数征发,以目前朝廷兵力,实不足以与突厥联军决战。即使兵力对等,我军在骑兵方面天然势劣,在突厥军粮尽时或可将其逐走,却无力聚歼追剿。”

    李世民想了想,道:“未雨绸缪,有些事情不能到了跟前再做,我看这征发军府的事情,应该尽早,否则等到突厥入境,恐怕就来不及了。”

    “如果不如若不征发军府,长安会不会有失守之虞?”赵弘智突然问道。

    “长安不会失守,我将亲自担起守卫长安之责”李世民道。

    赵弘智冲着李世民欠了欠身,道:“若是长安无虞,臣以为不宜征发关中及荆襄一带的军府。”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问道:“哦,为什么?”

    赵弘智坦然道:“连年征战,各地人丁锐减,以关中为例,贵为京兆之地,武德元年一府之丁不足万户。朝廷征薛仁杲,去其一成,征刘武周,又去一成,征王窦,去两成。今年眼见山东河南两道大灾,便是扬州东吴之地,也已现出欠收的端倪,还指望着关中荆襄两地能略略多收成些,也能匀给其他的州郡一些赈民的口粮,如今一旦征发了两地军府,则今年的秋种便没有指望了,如此两地明年开春能够粮种自给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言差矣”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道,“事分大小,经有权变。而今李承明一心要为建成元吉报仇,建成旧部或蠢蠢欲动,或持观望之态。北疆突厥又即将南下,这是战争。打仗的事情可不是几个儒生在那里斗嘴皮子,是要真刀真枪上阵是要流血死人的。此刻因为一场秋种而放弃征发府军,以现下的兵力应敌,放走了李承明和突厥主力,日后再要征伐起来,恐怕更是劳师靡饷得不偿失啊这却又何必呢?”

    赵弘智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孙大人可知征伐高丽失利并未导致前隋社稷崩坏,倒是大业十一年的一场蝗灾惹下了塌天大祸。一时间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千里饿殍,知事郎起于长白,翟让兴于瓦岗,转眼间反王蜂起,大隋天下顿时支离破碎。殷鉴不远,我大唐当以为戒。大人所言劳师靡饷之说,赵某不敢苟同,打个比方吧,现下的大唐就好比一个乞丐,能花一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可是乞丐今天身上只有这一文钱,花掉了就饿死了,所以不能花;待得明日,乞丐讨得了十文钱,于是花五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如此看来他办得亏了,花了五倍的冤枉钱。可是实际上呢,头一天乞丐是要用全副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第二天乞丐却只需要用一半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这个比方虽然不雅,却极贴切,请长孙大人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李世民却已经开了腔:“赵公以为此番不宜毕其功于一役?”

    赵弘智恳切地道:“国朝方立,四海方平,大灾之年在即,臣以为朝廷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