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夺粮剿匪记 > §§序
    “欢迎你来到北大荒农业展览馆,这里记载着一个个关于粮食的故事,这里珍藏着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当我们……”

    讲解员王燕玲,每次讲解总是这么开头。在这个展馆里,别看她年龄不大,资历算是老的,三年前刚建馆的时候,她就在这儿。她给省里和中央最高级别的首长讲解,给大学、中学、小学的师生讲解,给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讲解,给名目繁多的各种参观团、旅行团、考察团、学习班、慰问团讲解……总之,只要走近这段历史的人,都能听到她倾情的讲解。她能用流利的英语给外宾讲解,也能机智幽默地回答参观者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因此,在参观者的留言簿上,除了发表各种观感之外,还有不少是对她的赞誉。她不像有些女孩子那样,把这份工作当成一块跳板,利用能接触各级首长的工作机会,往令人羡慕、向往的岗位上跳。她热爱这份工作,不是因为这里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因为她是北大荒创业者的后代。她的父亲是南方某大城市的下乡知青,因为和一个老北大荒人的女儿相恋结合,1978年那阵子,看到一列列载着他同学、战友的列车远去,他把头一扭,留守在了这块土地上。

    大学毕业时,王燕玲选择了这个岗位。在这儿,她一遍遍地重温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对这段历史的创造者们充满了敬重之意。每次讲述,都很用心,她希望人们在回顾这一段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为北大荒人的自豪,感受到作为北大荒的第三代人对创业者们的真情流露。

    可是,今天王燕玲的内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心头仿佛有一只小鹿在上蹿下跳。昨天她接到通知,今天将有一个特殊的回访团,要由她担当讲解工作。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个回访团的平均年龄已有80岁,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回访团的成员,几乎个个都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除此以外,为了组建这个团,农业部有关负责同志煞是费心,投入不少心血和精力,好不容易才把这些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功臣从省内外、国内外聚到一起。今天王燕玲将要接待的,正是这样的团。他们是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的主人,是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的创造者。她怎能不热切地盼望、由衷地激动呢?没有他们的奋斗和付出,哪有今天繁荣昌盛的北大仓?王燕玲感到这是她人生经历中一次重要而有意义的接待任务,为此,她做了精心的准备。不仅是她,展馆从上到下,人人都沉浸在激动和忙碌中。北大荒国营农场总局的领导还专门召开会议,对接待工作做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

    参观展馆,还只是整个活动的第一项,为的是让他们在离退休二十年后,再次回顾过去的战斗岁月,再看看北大荒的第二代、第三代是怎样继往开来,让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有了宏观的感受之后,再下到基层各个点去,到他们原先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以便作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也许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也会更好。

    展览馆前的广场上布置得热烈而隆重,四只彩绘大气球飘荡在广场上空,气球下悬挂着巨幅标语:

    “热烈欢迎北大荒事业的开创者荣归故里,衷心祝福开发北大荒的功臣们健康长寿”;

    “向老英雄学习,向老前辈致敬”;

    ……

    穿红挂绿的锣鼓队正在抓紧演练,敲鼓的、打铙的把个鼓棒、铜铙舞得上下翻飞,鼓点敲出了欢庆的气氛和心情,涂脂抹粉的老年秧歌队也在锣鼓声中粉墨登场,北大荒人以他特有的喜庆方式迎接着这些特殊的贵宾嘉客……

    林大锤现年83岁,离休前任某部副部长,耳不聋,眼不花,在养尊处优的晚年生活中,最企盼的就是与当年的老伙伴们聚到一起,到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以期重温人生那段不寻常的经历,看看当年的亘古荒原在下一代人手中变成什么模样,假如能了却这一心愿,也就死而无憾了。自从有了这个想法,随着岁月的飞逝,就渐渐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开始多方联络,经过他的努力,由农业部牵头,这个回访团终于成立了。他自封团长。老友重逢,一路上说说笑笑,互相打趣,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几十年前,每个人都变得那样的年轻,那样的释怀。这种感觉是他们多少年来也没过的。

    九点半,车队缓缓驶进了北大荒农业展览馆前的大广场,欢迎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锣鼓敲得震天响,大秧歌扭得更欢畅了。车停下后,省局的有关领导立刻迎了上去,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与下车的人员一一握手。

    林大锤第一个走出车门,他身材依旧魁梧,银丝满头,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胸前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勋章奖章。他大步向前,与前来迎接的领导一一握手,然后依次向领导们介绍回访团的成员。

    林大锤把他身后的那位搀扶着走下车门,介绍说:“这是武大为,离休前是某研究所主任,现在又是糖尿病、又是高血压,上下楼还得让人搀扶着,没出息!”

    “这是刘美玉。”林大锤指着武大为身后的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介绍道,“她是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还拥有一个自己的研究室,是专门研究太空作物栽培的,可就是一辈子没把自己研究好,至今独来独往。”

    一位坐着轮椅的人被推着来到跟前,“他叫左光辉,今年91啦,离休前是南方某省商业厅的副厅长。心脏靠起搏器,耳朵靠助听器,身上没一样好零件,老废物了。不让他来吧,他在电话中还跟我急,真拿他没办法。”

    ……

    介绍完所有的回访团成员之后,一个庄严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开始了:礼炮声中少先队员给老英雄献花、戴红领巾,然后是致欢迎辞、回访团代表讲话,接着主宾一起步入这个在省内外都堪称一流的展览馆。

    走进展览馆,在第一个展区,迎面就是一个鲜花簇拥的汉白玉平台,平台高约八十公分,平台四周用墨绿色绒缆围着,中间是一块花岗岩的石碑,显得庄严肃穆。这块石碑高约两米多,宽约一米,厚也有近五十公分。碑的正面篆刻着五个金色篆体大字----“粮食纪念碑”,右上角镌刻着立碑的原因:“为纪念解放战争中夺取龙脉县地塞粮库的战斗而英勇牺牲的烈士”,右下角是立碑人和立碑时间:“洪涛一九四八年秋”;碑的背面刻着这次战斗中烈士牺牲的经过以及十六名牺牲烈士的姓名:丁大勇、王磊、王志刚、王金龙、毛永胜、包哲明、石小满、李永金、罗大毅、雷一鸣、彭刚、郝前进、张解荣、秦建民、彭大兵、胡玉柱。

    面前的这块石碑,周围站着的哪一位不熟悉呢?虽然立碑人老首长洪涛已经作古,可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王燕玲见大家久久地伫立在碑前,知道大家的思绪已经被这块碑带进了那个年代,她用深沉的语调缓缓地开始叙述:“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块碑开始吧,那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一九四八年,东北大地上正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饥饿和战争考验着每个人的生命承受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春围困战打了已将近半年,粮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这时候,一位英雄团的团长临危受命,领着他的团去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

    王燕玲的叙述,使林大锤的思绪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轰隆隆----轰隆隆----迅速驶入那个改变着中国命运、也改变着林大锤人生轨迹的年代。他望着那碑上的一个个名字,不知不觉地那一个个名字,在他眼前活动起来,终于幻化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向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