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是八贤王 > 第一五八章 卧榻之侧
    自杜真带着三个儿子离去,李雄也加强了新寨的戒备。谁知半天时间,杜真就带着残兵出现在了新寨的前方。李雄急切想知道自己三个儿子的安危,竟然忘了约束杜真的溃兵,结果杜真的溃兵蜂拥而入,新寨的关门却是无法控制。

    待得李雄现了后面的王承衍部下令关门时,关门上站满了杜真的溃兵,根本无法关闭。那些溃兵见后面的宋军紧紧地跟来,更加的慌乱,一个劲地向新寨挤入,场面更加的混乱不堪。

    情势紧急,李雄也顾不得那么多,大喝一声道:“向城门口放箭。”

    城上的将士们习惯性地拿起弓箭射出了第一波弓箭,但是听到下面南唐中箭兵士的惨叫声,方才想起都是江南的兄弟,却都是不忍再放出第二箭。

    转眼间,王承衍已经带兵赶到关门口,看到关门口乱糟糟的情景,王承衍大叫道:“大宋天兵至此,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看着尽在眼前的宋军,更何况是满身是血的王承衍,关门口的南唐士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投降。王承衍不理会这些人,带兵进入新寨。

    李雄看到杜真,急切上前问道:“杜兄弟,怎么不见我那三个孩儿?”

    若非情势紧急,杜真都不敢见李雄,此时相逢,心里更加愧疚,痛苦道:“兄弟对不起老兄,三个侄儿都已经命丧沙场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雄却没有杜真那样惊慌和悲痛。他面色沉静地说道:“为国捐躯,不愧是我李家的好儿郎。”说完,也不顾杜真惊愕惭愧的神色,问道:“我那三个孩儿本领不弱,不知道是命丧谁手?”

    杜真正要说当时沙场混乱,自己也不知道敌将是何人?正在此时,关外传来了王承衍让唐军投降地声音,杜真全身一颤,急道:“就是关外的敌将。”

    李雄听后再也不理杜真,带兵向关门冲了过去。李勇。李信,李忠,李猛四兄弟见父亲冲了过去,急忙跟在李雄的身后,全部杀向关门。

    王承衍气势汹汹地杀入关内。迎面的唐军或投降,或后退。不想前方突然出现一个老将,面带悲色,身后跟着同样伤心的四个年青人。王承衍想起方才在战场上遇到的那三个年青人,想起他们与这几人面有相似之处,心中已是了然。

    李雄实没有想到自己见到的宋军将领竟然是一个如此年青的少年。却已有点不信王承衍能够杀死自己的三个儿子,于是高声问道:“在下李雄,正是此处主将。来将报上名来?”

    王承衍此时也顾不得许多,叫道:“在下大宋王承衍,你可是方才那三人的亲人?”

    到了此时,李雄方才知道自己地三个儿子真的是命丧这个年青人的手中,大声笑道:“我那三个儿子学艺不精,命丧你手也算是为国捐躯。如今天幸在此遇见。小小年纪可不要怪老夫人多势众。”说完李雄银枪一挥,父子五人却是一起冲了上去。李雄自己使枪,儿子们因为敬仰自己的父亲也都是跟着学枪的。

    王承衍方才挡住李义和李智兄弟两人就知道自己万万不是如今这父子五人地对手,此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却是赵德昭当年给他说的:“打不过,就要逃。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话。但是事到临头,他的腿却像脱离了他的大脑一样,向前冲了过去。

    大刀挡住了五条枪,巨大的力气震地王承衍大步后退。

    李雄看到王承衍小小年纪竟然能挡住父子五人的合力攻击,赞道:“不错。果然是好武艺。可惜,可惜啊。”说完李雄单独一人出枪,刺向正在后退的王承衍。

    王承衍身子正在后退,根本无力举刀,眼看着就要中枪,于是闭上眼睛等死。听得枪头刺入人体的声音,他却是本分疼痛也没有感受到。惊奇地睁开眼睛。现却是一个跟了自己父亲多年的亲兵挡在他的身前,李雄的枪头正从他的身后穿出。

    王承衍大叫一声。一刀劈在枪柄上,李雄地枪柄断裂,王承衍抱住那亲兵大叫起来。那亲兵笑着看着王承衍,已然是活不成了。

    李雄枪柄断裂,身子向后退去。李猛见王承衍还安然无恙的坐在眼前,大叫着挺枪上前。王承衍抱着那个亲兵却似忘记了还在险地。

    千钧一之际,突然从王承衍身后探出一杆枪拦住了李猛的长枪。李猛看去,却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同样年青的青年,刚要询问对方的姓名。不想那名看上去身形高大的青年却已经跳跃起来,手中的长枪像一只迎面扑来的雄鹰,枪头轻轻地点在了他的眉心。李猛还没想明白生了什么事情,身体已经倒在了地上。

    “好一招凤点头”曹彬在后面高声赞道。这招“凤点头”是石守信当年上山打猎时,专门用来猎狼地。狼的眼睛见到猎物常常出凶猛的光芒,石守信当年仗着身强力壮,专门用枪点杀狼的头骨。曹彬今天才是第三次见到。第一次是石守信当年和赵匡胤比试武艺时用过,第二次却是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石守信夜晚要打开城门。当时守城的偏将执意不肯开城,石守信用此一招当场格杀,拥立之功天下第一,被赵匡胤评为大宋第一将。

    李猛身死,李勇,李信,李忠三兄弟大叫,三人一起攻击石保吉。石保吉此时完全没有了当年带着赵德昭他们三人出入酒肆赌场的纨绔,一柄长枪使得虎虎生风。只见他用枪隔开面前的三条枪,然后枪头杀向李忠。李忠后退,石保吉近身靠前,一脚踹在了李忠地身上。但见他右手转而握住枪头,枪尾却向挡住了李勇和李信地两条枪,左手抓住李忠的长枪用力向后一拉,李忠中了石保吉一脚,手中握不住长枪,长枪向前飞出。石保吉身子侧偏,李忠地枪头却已像李信飞去。

    李勇见李信危险,忙用枪隔开了李忠的长枪。但是情急之下却是忘记了地上的王承衍。待得他替李信解了围,自己的身子却是落在了王承衍的身前。王承衍大叫一声,一手抓住李勇的脖子,一手抓住李勇的双腿,竟然把李勇举过了头顶。又是一声大喝,李勇的身子却是飞向了李忠。

    李忠见李勇向自己飞来,手忙脚乱地终于接住了李勇,但是王承衍大刀却横空飞过,李忠脖子上方顿时空空如也。李勇从李忠地手中掉落地上,还未等他看清楚生了什么事情。王承衍一脚踩在了他的心口,李勇只觉得心口一甜,一口鲜血就喷薄而出,心口疼痛,却是昏了过去李信见李勇为了救自己而导致了李勇和李忠两人丢了性命,大叫一声扑向王承衍。石保吉看王承衍已经来不及动作,于是长枪直刺,李信的注意力全在王承衍身上。对石保吉忘了防备。还未等他的力气把长枪送到王承衍身前,他的胸口就穿出了一杆长枪,低头看了自己地胸部,李信方才缓缓倒在地上。

    从石保吉到来,到四个儿子丢了性命,一切都似电光石火般生,李雄还未等自己换上一杆长枪,自己的四个儿子就已经命丧在自己眼前。雄看着眼前两个年少的大宋小将,知道自己如今也已无力回天。心灰意冷之下向东跪下,大叫道:“臣李雄不能再为国主尽忠了,望国主保重。”说完用手中的枪头刺向心脏处,扑倒在地上。

    主将全部战死,新寨的士卒们除了已经跟着杜真逃走的,其余全部放下兵器投降。

    曹彬对李雄父子八人地忠贞极为佩服,打人找到了他们八人的尸体葬在了一起。

    前方就是江宁城。曹彬不敢贸然进军。就在新寨严加防守。等待着赵德昭的到来。

    赵德昭在浮桥这边打败郑彦华的水师,收拾了残局后。因为担心前锋曹彬他们的安危,于是赵德昭留下五千禁军守卫浮桥,自己带领中军从6路,夏高峰和樊若水带领水军走水路,两路大军相互照应,缓缓逼近江宁城。

    进入新寨,曹彬口述了王承衍和石保吉的功劳,尤其是听到王承衍差点命丧沙场,赵德昭忍不住劝他以后不可鲁莽,当曹彬说道石保吉的威武,不只是赵德昭,就是韩崇训和王承衍都似乎惊奇地看着石保吉。曹彬和潘美觉得石保吉身为石守信的儿子,有此武艺自是无话可说,却万万想不到,赵德昭、王承衍和韩崇训乔装进入青楼、酒肆、赌场等地可都是不学无术地石保吉带头的,平日里石保吉也是一副专注于吃喝嫖赌的样子,此时大家方才知道他的武艺竟然比王承衍都要高强,说不定韩崇训也不如他,更不要说四人中武艺最弱的赵德昭了。

    新寨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宁,李煜大惊。新寨可是进兵江宁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大宋既然攻下新寨,那么不日就可抵达江宁城下。李煜一面吩咐林仁肇领兵出城在城外沿着秦淮河搭建营寨,阻止宋军攻入江宁城下,一面派出徐铉向赵德昭求和。

    徐铉走在新寨的路上,心里却是百味俱全。当年就是他和韩熙载带着赵德昭从江宁回到汴京的。如今不过五六年时间,赵德昭竟然成为了大宋地太子,如今自己朝廷的生死存亡都要看赵德昭的情面。当真是世事难料。

    赵德昭知道徐铉前来定然是来当说客的,于是大摆宴席,安排了全体将士恭候徐铉的到来。

    “臣徐铉见过大宋太子殿下。”徐铉没想到赵德昭竟然出门迎接,受宠若惊地问候道。

    “徐大人客气了,徐大人请。”赵德昭将徐铉迎入大帐。

    “来,来,来,徐大人,我想你介绍我大宋的英豪。”说完,赵德昭向徐铉介绍了曹彬、潘美、夏高峰、王承衍、石保吉和韩崇训。当介绍到樊若水时,徐铉却从樊若水的口音中听出了樊若水不似北方人,于是问道:“听樊大人地口音好似是江南人氏?”

    樊若水低头掩饰心中地羞赧,应道:“在下是江宁人氏。”

    王承衍却是不耐烦这些繁琐的礼节,接口道:“樊大人是我朝太子殿下地好兄弟。这次我军的浮桥就是樊大人设计的。”

    徐铉听说大宋架设的浮桥竟然是樊若水想出的,心想如此人才为何我朝没有重任而让投奔的大宋,可惜。徐铉是南唐的吏部尚书,使用人才自是他职责,若是他知晓樊若水投奔大宋的原委,不知道他内心身处又有何感叹。

    介绍完了众人,今日酒宴。赵德昭方才问道:“不知徐大人前来有何要事?徐铉道:“太子殿下明鉴,在下前来是奉了我国主之命前来求和的。”

    “徐大人当知,我军只要拿下江宁城,江南不日就可全部拿下。徐大人认为我方会接受求和吗?”

    “太子殿下,我朝年年向大宋进贡,岁岁不绝,我主侍候大宋皇帝就如一家人一般。还请太子殿下宽恕。”

    “既然大人都说了是一家人,那么为何还要分在两地呢?请国主到汴京居住不正好是一家人团聚吗?”

    “大宋一向是仁义之师,若是长此处于战争,将会有多少人丢了性命,不知有多少家庭残破。”

    “既然大人仁义,那就请大人回去劝说令国主投降,如此则天下太平。”

    “以我国主之恭顺,大宋还要侵伐,殿下实乃寡恩不义之人。”

    “大宋为天下百姓计,欲效仿汉,唐统一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徐铉听得赵德昭口气强硬,自己已然没有说辞,不禁戚戚然没有话语。

    “徐大人回去还是多多劝阻令国主早日投降,这才是江南之福。若是悬而不决,战火绵延,非是国主和江南百姓之福。”赵德昭劝说着徐铉。

    徐铉无奈,只得返回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