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指南录 > 第三章 天下(九)
    祥兴三年七月有船队自南海还。泉州商尤、利、田、赛四家将自沿海各国所购粳米两万石捐赠于福建大都督府。户部侍郎杜规感其德问四姓所欲。四姓曰:“别无所求唯愿在约法大会中得一席之地而!”

    宋丞相文天祥允之天下大哗。

    刚刚堵在福建大都督府门外闹过事的老少名儒们再次聚集起来大声抨击文天祥此举乃破坏华夏千载文制遗祸殃及子孙的乱命。

    大都督府不予回应只是由刚刚病愈的陈吊眼出面敦请诸位儒生门换一个地方闹事不得妨碍大都督府日常运作。

    陈吊眼素有恶名又曾经染过瘟疫。众儒避之唯恐不及怎肯冒着生命危险与其理论。于是将战场从大都督府院墙外转移到报纸之上从齐公重商丧国开始骂起一直骂到蒲寿庚辜负大宋将两千余年商**国殃民的恶行一一挑拣出来号召天下有识之士认清这些人的嘴脸抵制他们参加约法大会。

    这一来将福、泉、漳、广四州的商家全部惹怒了。有钱的大商人们纷纷效仿尤、利、田、赛等人捐粮捐物帮福建大都督府赈灾以此换取自己在即将举行的约法会上的言权。而财力有所不及中、小商家则出钱雇佣了大批文人在报纸上对腐儒们的言论进行反击。从玄皋犒师、吕不韦兴秦一直说到大都督府成立近四年来商人们所做的贡献举例说明商人们非但不是祸国殃民之人而且比儒者有良心。请儒者们自己拍胸脯算一算每当国家危亡之时投降外族的名流中到底商人居多还是儒者居多?

    双方打了个不亦乐乎在陈吊眼和完颜靖远的压制下都不敢采用武力只能试图用言语贬损对手。短短数日内大商人们私下买卖良家妇女淫乐仗财力欺压良善趁天灾囤积居奇的“丑行”和大儒们搬弄是非朝秦暮楚卖国求荣说一套做一套的“壮举”都被翻了出来。虽然这些事情大多数是牵强附会查无实据依然让看热闹的百姓大开眼界。

    最近几年通过工人夜校和军队学堂的培训城市中识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很多人平素本来对报纸不感兴趣见争论双方吵得如此热烈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名人**上面。一些私人开办的小报销量由此扶摇直上隐隐有逼近官办的《华夏旧闻》的势头。

    “原来那些衣着光鲜的人也有如此不堪的一面!”道边小店里替人打杂的小伙计们一手托着油乎乎的报纸一手拿着作为午餐的热乎包子边吃边想。

    为了让更多的人站在自己这边以壮声势报纸上的文章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半白话。这正好符合了市井百姓识字不多的特点。

    “赶快吃吃完了抓紧时间帮帐房赶工。月底东家赶着要上半年的结算明细呢!”掌柜地从柜台后探出半个脑袋来不满意地嚷嚷。

    “哎!”小伙计答应一声将半个包子一把塞入口内顺手将裹包子的旧报纸团成一团扔进了门后刚刚做好没多久的垃圾篓里。

    “败家玩意看完了么就乱扔。难道那是大风刮来的么!”掌柜的不知道是心疼自己的新垃圾篓还是心疼那半张报纸大声骂道。

    “旧的旧的三天前的。人家王家包子铺用来裹包子的!”小伙计见掌柜怒赶紧嘟嘟囔囔地解释。

    “旧的也不能乱扔有字的纸都是斯文!拣回来有空给我念念让我听听朱大圣人又怎么逼良为娼许大名士又怎么千里求官了!这帮家伙满嘴仁义道德其实没一个好鸟!”掌柜的骂声渐低不经意间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这帮家伙没一个好鸟儿!这句话已经渐渐成了市井百姓对儒林和商侣的共识。套在头上的光环和神秘感消失后一些人的本来面目在百姓眼中渐渐真切。在很多人眼中商人为了谋求私利不择手段形象固然可憎但他们言行一致从来不掩饰自己逐利的心思。而那些儒者们嘴巴里说的都是为国为民都是圣人般的大道理暗地里追逐一己私利却做得比商人还直接。从做人坦荡这一角度上显然商人的人格比儒者们还要高尚些。

    还有有心人研究了大宋南渡以来的历史后突然现原来商侣和儒者本来就是一家。自从康王南渡后每逢殿试就有大商家到金榜下“捉女婿”。那些凑巧金榜题名又囊中羞涩的儒生往往中了进士立刻与商人们联姻。凭借商人的财力他们在仕途上青云直上。而青云直上后的他们又每每将手中权力“出租”出去为商人们谋取更多的财富。(酒徒注:金榜下捉女婿是宋代商人们寻求利益代言人的一种方式。现代学者认为这标志了宋代的商人阶层初步形成并且第一次有了参政**。)

    立刻有人将这种观点表出来质疑商人和儒者参政的合法性。报纸上的嘴架从楚汉争雄打成了三国演义越打越乱。

    “靠这些嘴巴比鸭子还硬骨头比水蛇还软的儒生还有见利忘义什么都敢卖的黑心商人能制定出兴国之策么?”七月中旬有人在报纸上大声质问道。

    吵做一团的商人和儒者们都楞住了突然间大伙觉得自己先前的举止非常愚蠢。光顾着向彼此身上泼脏水却忘了眼下福建和两广实力最大的不是商家不是儒林而是文天祥极其领导下的军人和地方官吏。

    军人们有击败蒙古人恢复两广与福建的赫赫战功。最初选举出来的那批地方官吏们亦有与破虏军共患难为了百姓不顾牺牲身家性命的义举。这片残破的江山是他们打下来的是他们守住的论起功劳和民望来谁也没有他们大。

    如果他们提出来与国无功者无权参与约法那么眼下嚷嚷得最欢的儒者们将第一个被从约法大会中剔除出去。他们参政的理由甚至不能和商人比商人们好歹还为国捐献了一笔财物顶着赈灾的美名而儒者们除了给大都督府添乱外什么好事都没有干。

    几乎在一夜之间报纸上的文章纷纷转移了口风。互相攻击的犀利文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恭维。有几篇不署名的文章以推心置腹的口吻赞颂了商人们在抗击瘟疫和赈济灾民过程挥的作用认为虽然有不法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但作为一个整体商人们大多数还是好样的。至于过去种种不肖行为都已经是过去如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商人们重金雇佣的喉舌也投桃报李认为儒林中虽然多有不肖人物但古今大贤大圣也多出自儒林。甚至连被儒者们不动声色开除出列的大宋丞相文天祥和福建安抚使陈龙复也都被悄悄地贯上了当世大儒的名号成了儒林公认的新领袖。

    大儒们立刻撰写文章认为福建大都督府展到今天这一步士工农商皆曾为其尽力。虽然有人的作用很显赫有些人的作用暂时看不出来但毕竟大伙都曾为国出了力。治国之策应该考虑到所有出力者的想法而不能是单凭功劳显赫者说得算。

    文天祥不是曾经问过大伙打天下的人是否一定就得掌握治理天下的权柄的问题么?儒者们迫不及待地引经据典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案“政者众人之事也。故国以民为本政以民称便而非武功之红利也!”。他们认为打天下主要靠武人但治理天下与领兵打仗并不是同一门学问打天下与治理天下没有必然的关系。为了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国家应该广开门路选贤与能而不应该把天下权柄论功行赏。否则那就和北元的强盗分赃般治国方法没有了区别。

    儒者们声称纵观古今在治理国家延续国运方面做得最成功的还是儒学。所以约法大会应该订立儒学的地位以新兴的理学为治国根本。同时给商人一部分权力让他们为国敛财。保障武将的一部分利益让武将在儒者的指导下收复故宋失地把北元赶回漠北去。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商人们的代言者立刻写了文章反驳这种论调这次文字写得非常平和不再挖掘对方**而是引经据典地说明自古以来治理国家并非只一种学问。儒家的《论语》诚然为经典而《吕氏春秋》所表达的道理也未必比儒学差并且里边还有更多应用实例。

    本着寻求最大同盟军的原则商人们在报纸上肯定了两年多来那批民选官员的政绩。认为他们从百姓中来想百姓所想无论治理地方的能力和花费的心思都比那些读了几天书便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握的书生们强得多。而武将们虽然不知道如何治国但他们劳苦功高为福建和两广流血流汗所以他们和曾经为国出钱出力的商人们一样理所当然在约法会上有言权。否则将来谁还肯为国出力谁还肯为国出钱。毕竟这天下之间圣人少而庸人众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没有半点私心。

    商人们引用姜太公兵法上的古训说正因为人人都有私心所以大伙才有同利。同利的情况下众人的力量才能最大可能地凝聚在一起。让百姓都理解圣人之道需要几百或上千年时间但让百姓明白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只要执政者稍稍做一些保护私产的行为就足够了。实现起来比教化百姓理解儒家经典简单得多也贴近现实得多。

    儒者不满写文章反驳。认为商人见识短浅并把陈龙复先前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语搬了出来。

    商人们的枪手写文章反驳道:“若无百姓之利所谓天下者君者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兴则君者一人获其利;天下亡则君者一人罹其难黎庶无与焉。所谓黎庶者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非其力不食非其利不得与天下无争之匹夫也。天下兴于匹夫何利?天下亡于匹夫何害?”

    一波新的论战再次掀起由于大都督府的刻意纵容各种观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冲撞着人们的头脑承受低限。

    针对这种情况大都督府下令“言者无罪诸人皆有说话之权与是非对错无关!”并重申可以在报纸论战不可以侮辱性语言攻击对方亲属。亦不可以动用手中力量强迫对手就范。否则大都督府将以先例既开之故借非常手段维持秩序。

    所谓非常手段按大伙的理解就是军队。据情报部门传回来的消息江南西路的北元军中亦爆大规模瘟疫达春老贼害人终害己短时间再没有力量南下。而福建大都督府麾下受瘟疫影响减员最厉害的陈吊眼部正好被大都督府调回福、泉两州一方面招募训练流民入伍补足士兵人数。另一方面承担起维持地方治安之责防止有人给约法会捣乱。

    捣乱的罪名是辩论各方谁也不愿意承担的。是以报纸上的论战越来越激烈论点和论据越匪夷所思但生在执笔者之间的人身攻击却越来越克制甚至双方主力在街头碰到也客客气气地打招呼仿佛多年未见的好朋友般。在福州城整训队伍的陈吊眼被商人和儒者们的表现气得一个劲骂娘。“他***老子算开了眼见过不要脸的却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粗鲁的声音伴着他消瘦的背影终日在福州城内回荡。

    “甭说你没见过我老人家活了七十多岁最近才长了见识感情天下所有道理圣人都提及过只是咱们笨没理解到那个深度!”林恩老汉骑了匹青花骡子跟在陈吊眼的马背后笑着调侃。

    凭着打铁打出来的强健筋骨他最终逃过了生死大劫。虽然身子骨与原来比起来虚弱了多再抡不动大铁锤但老人依然不愿意闲在大都督府内安渡晚年。他有自己的养生办法就是拼命给自己找事情做。只要能忙碌下去他就认为自己能永远活下去直到看着破虏军横扫天下那一天。

    文天祥把指导陈吊眼军官团学习火枪射击技巧的任务交给了林恩老汉。这种新式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没有人比它的制造者更熟悉。作为第一个指挥火枪队的将军陈吊眼感觉非常自豪。他暗暗誓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绝对要维护文天祥权威无论文丞相做出什么决定无论多少人反对他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性子桀骜不驯的陈吊眼不会轻易折服于人但他一旦佩服某个人就会一辈子追随此人。他认为虽然大宋丞相文天祥说话很少引经据典但他的目光比当前所有人都长远。从第一次邵武会战到现在哪一步他不是走在众人的前头?哪一招不是越众人视野之外?

    凭借这一点那些儒者和朝廷大员们想与文天祥争权就是萤火虫与日月争辉说好听些是自不量力。说不好听些就是自寻死路。

    “让那帮家伙制定约法简直是告状告到灶王爷那里找错了门脸。那帮没骨头的家伙也就会跟着强者身边起起哄。还不如丞相大人先制定约法再当面问他们答应不答应来得痛快。你看着如果挨个叫出来当面问肯定每个人都说好。即便丞相大人说天下儒者都该杀也有人立刻改口写出几百篇证明丞相大人杀人杀得正确的文章来!”陈吊眼回头对着林恩大声说道。他不怕有人听见把这话传出去给自己招来儒林的声讨。眼下如果文天祥愿意他陈吊眼甚至可以背上万世骂名将那些腐儒、奸商、无赖文人和官场混混找个月黑之夜全抓起来挖个坑埋掉。省得他们在旁边对大都府的政令擎肘大伙也都能就此图个耳根子清净。

    “嘿嘿让他们折腾去吧越乱越好。反正丞相大人说过从会议开始起三个月后如果大伙商量不出个临时约法来一切就由大都督府说得算到时候谁都别埋怨!”林恩低声笑着回答。

    林恩老汉认为这才是文天祥的高明之处。明知道商人、儒者、军官、小吏、世家大族、各色人等彼此之间利益冲突甚大不可能达成一致还给他们一个机会。三个月时间一过此后大都督府再说什么别人就只能听着。

    谁叫给他们机会时他们不肯珍惜光顾着打架呢?

    祥兴三年七月中长江南北海寇聚船四百余艘押粮二十万石入泉州。最后一批有资格参加约法会的代表们随船到达。

    七月二十日由海盗、奸商、腐儒、无知小吏、草莽英雄和野蛮武夫共六百多人参加的立法会召开了。其时为西元一二八零年距西夷小国英格兰签订的《自由大宪章》刚刚过了六十五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