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九鼎军师 > 第五章 将遇良才(中)
    华阳面露为难之色,心中不禁暗怪这年轻人不懂事,不过是个近臣,竟敢擅问军机秘事。

    墨琚也有些错愕,为给阳华解围,笑道:“二位且坐下说话。”

    待贺然坐下后,墨琚面带亲近之意道:“尊驾不要多心,老将军不愿明言可不是信不过尊驾,而是因此事干系重大,万一走漏了风声,老将军怕尊驾会惹上嫌疑。依我之见尊驾也是不知道的好,只要把书信亲手交与太后就是大功一件了。”

    贺然淡淡的笑了笑,道:“话至此处我已明了老将军心意了,我受太后之命,也有一件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要与老将军商议,我们心中之事或许会有关联,若老将军信得过我,不妨明言,小人不怕惹上嫌疑。”

    阳华面色凝重起来,墨琚静静的看着贺然道:“尊驾词锋敏锐,身负重托而能淡定自若,这番气度非常人所能有,来日定能明显天下。”

    贺然微微摇摇头,道:“过讲了,在下懒于政务更无意扬名,墨先生心中的事比我还急,却可从容谈笑,这份镇定着实让在下钦佩。”

    华阳听他二人互相恭维,有些不耐烦了,面带不悦的看着墨琚,墨琚点头笑道:“老将军尽管明言吧,这位大人既可承太后之命与老将军商谈国事,想必是太后身边参知朝事的心腹之人。”

    华阳不再犹豫,压低声音道:“镇守前川的扬威侯秘密勾结明河王有谋反之意,他的副将乃是我的旧部,消息千真万确。”

    贺然端着茶盏的手停在半空,过了一会才轻轻“哦”了一声,他放下茶盏,平静道:“老将军此处必有地理图吧,可否借在下一用?”

    华阳转身取图之机,墨琚面带着微笑饶有兴致的看着贺然,贺然也含笑相对,打量着这个面色有些苍白的神秘人物,墨琚身材不高,五官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对薄薄的嘴唇了,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墨琚的窗口显然是开在了嘴上,他的眼睛总是波澜不惊,那对嘴唇却变化十分丰富,一抿一弯间清晰的透露出内心的活动。

    华阳取来地理图平铺在地上,为了让贺然看的明白,他用手指圈画这前川的范围,道:“前川共计八城,守卒两万余,扬威侯正在暗中招兵买马,前川乃富足之地,属民颇多,短期招募一两万人应不是难事,是以应趁现在尽早铲除这个祸害,否则若等明河王那边有了异动,他们互相呼应,我们就难以应付了。”

    贺然紧紧盯着地图,虽无精确比例可循,但也可大致估算出前川距德昌应有五六百里的路程,明河王在西北,前川在正东,对德昌形成了夹击之势,最为不利的是德昌与前川间是广阔的平原,根本无险可守,难怪久经沙场的华阳会这般着急。

    阳华见贺然泥塑般半晌呆看不动,不知他在想什么,望向墨琚时,后者皱眉摇了摇头,显然对贺然的举动也颇觉奇怪。

    又过了一会,贺然轻轻吐了口气,走回坐席后,微笑着对阳华道“若让老将军领兵平乱,需用多少人马?”

    阳华手捻银须不加思索道:“两万精兵足矣。”

    贺然皱眉不语,华阳以为他不相信自己的话,昂然道:“老夫虽已年迈,但还未把扬威侯放在眼中,你若不信……”说到此处,他叹了口气,“唉,可惜老夫自知此生难以再掌兵权,无法作与你看。”

    贺然摆手道:“老将军征战之能天下皆知,两万精兵我觉得老将军都是多说了,‘阳’字帅旗飘到前川时,旧部必望旗而归,老将军即便说可兵不血刃的平定叛乱小人都相信。”

    华阳听贺然言语挚诚,开怀笑道:“过奖了过奖了,小兄弟真会说笑,老夫可没那么大的本事,老夫的事已讲完了,该你讲了。”

    贺然灿然一笑,道:“听完老将军的事,我的事就无需再讲了。”

    墨琚的嘴唇抿紧了,阳华刚对贺然生出好感,闻言不悦道:“难道尊驾方才是有意相欺不成?”

    贺然摇头道:“不然,只因我的事现在讲来已无意义”说着他似是随意的看了一眼墨琚。

    墨琚猜出贺然心意,起身道:“在下忽感不适,想下去歇息一会,告罪了。”

    阳华也注意到了贺然望向墨琚的那一眼,更为不悦道:“尊驾既信不过老夫的朋友,明言就是。”

    贺然的确是不想同着墨琚谈论平山公的事,可听阳华这样说反倒有些为难了,他知道这个时期的人最讲颜面,轻微之辱就可拔剑相向不惜血溅敌衣,这墨琚虽不是那样豪烈之人,可心中定会记恨自己,阳华就更不必说了。

    “不不不,小人虽尚不知墨先生是何样人,但既是老将军的朋友,小人焉有见疑之理?只是太后有命,此事不可传第三人之耳,是以小人有些为难。”贺然急中生智编出了谎话。

    阳华转怒为喜道:“既是困于上命,小兄弟为何不早说?无妨无妨,墨先生正有一计要献于太后,让他说完再走不迟。”

    “哦?愿闻其详。”贺然笑着望向墨琚。

    “献丑了。”墨琚走到地理图前,侃侃而谈道:“明河王之心天下皆知,在下也就不用讳语了,到那时……”

    墨琚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与贺然先前对齐敏讲的话大同小异,当他得出康国已万分危急的结论后,贺然点头笑道:“先生有何良策挽此危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