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水浒枭雄 > 第六十三章 轻定西疆
    还是有几百见机早的马军逃脱。

    吐蕃溃兵回的潢州,为了免责,自然是竭力夸大天朝军力,深夜潜入安川堡的张扬也被大肆渲染了一番,本来便身手惊人的张扬,经他们一渲染,几乎成了魔鬼的化身。

    占据潢州的吐蕃头领却是个惯盗,以往便不时率部族侵扰宋境,对宋军战力早有了解,又已探得此次天朝西来兵马是年前南下江南的西北兵,对天兵战力高强的说法自然不肯相信,至于那魔鬼之说自然更不肯轻信。当下便令人斩了几个为的溃兵头领,又花重金从廓州、西宁州借来一万吐蕃兵,亲自带兵在安陇寨扎下营盘,准备抗击天朝。

    岂知西夏临走的一把火和吐蕃各部的劫掠使得不少熙河将士家破人亡,三军俱是义愤填膺,憋着一股恶气而来,上阵时都悍不畏死,战力自然比平日高了许多。张扬身手虽然没有逃兵描述夸张,却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挡。

    张扬在瓦吹寨留了一千兵马守卫后,便又率大军马不停蹄的向安陇寨而来,到的城外三十里便扎下营寨。

    夜幕降临后,张扬便又潜进安陇寨,现吐蕃兵马并未加强戒备,自然不会手下留情,刺杀数百吐蕃大小酋长、头领,才又放了把火,扬长而去。

    被夜袭号角声惊醒的吐蕃番子现寨中大小头领几乎被刺杀一空后,两处借的兵马便匆匆退兵而去。潢州吐蕃兵没了酋长主战,也不敢停留。纷纷往潢州逃去。

    张扬也不穷追。分兵驻守安陇寨后,才领大军缓缓往潢州而来。

    湟州留守地吐蕃头领听得酋长已死,两路援军也撤退。便率兵往老窝逃去。

    张扬轻松收复湟州后,便派人占领各处要寨,大军稍作休整,便又直扑西宁州。张扬又先行赶往廓州大肆刺杀一番,使得廓州兵马也仓皇退走。在张扬地刺杀下西宁州各处堡寨也迅即被攻破,吐蕃兵马本就是边界一些部落凑合而成。听得各处府寨头领纷纷被刺杀后,各贵族头领便不再愿意冒险,迅撤军而去。

    随着溃兵逃走,天朝有夜魔神助阵之事也逐渐传遍吐蕃,使得吐蕃各部数月内都不敢犯境。

    张扬安排各人防务后,便直奔嘉州。

    到的嘉州城外,便见到数十里连营和随风招展的天朝旗号。张扬见当先一营上空飘扬着花荣将旗,便往营中落去。

    如今张扬地坐骑可是传遍天下了。张扬还没落地,军营守卫士卒已开始行礼迎接。一个当值的将领也迅赶来接驾。

    张扬也记得迎来的这个将领是花荣家人出身,由于作战勇猛,才被提为千夫长。还了个军礼。问道:“花将军可在营中?”

    “花将军一大早就进城去了,其他几营将军仿佛也都去了城内。请圣上往大帐歇息一下。臣将这就派人去请华将军回来。”

    张扬摆手道:“不用了,你给朕准备一匹战马,朕进城去吧。”

    嘉州正处在苗汉交界,中原大乱后,各部苗人便6续难,所过之处,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好在知州王文把沿边诸县乡百姓惨状传告全城,城内百姓齐力守城之下,才保的城池不失。直到杨温、张开、花荣三部增援,才把各部苗人击退。经过多日的修养,城内也才稍微恢复了些生气,但街上行人也并不多,还有不少人身穿孝衣,足见守城的惨烈。

    孤儿寡母地啼哭也使得城中的气氛压抑不已。

    张扬进的城中,便被城中的气氛所感染,心情也沉重了不少。

    杨温、张开、花荣、杜壆、方杰、鲁达六将正与嘉州知州王文在府衙商议善后事宜时,听得皇帝到来,赶忙出府迎接。

    张扬在府前下马,见与花荣并肩出来的一个清癯老者身着知州官服,便留神打量了一下。他虽然近月都在西北用兵,但各地战报也是昼夜不停的送到手上,对拼死守卫城池的王文也是十分欣赏。见他一只手臂软软垂在体侧,不由暗自点头。看来王文果然是个奋不顾身的文官啊,难得还能顾全大局,没被个人感情蒙蔽眼睛。

    王文见皇帝下马,便率后面众小吏按天朝文官跪礼,俯身行礼,刚刚弯腰,已被张扬扶住。

    张扬笑道:“众人都免礼吧,王卿伤势可有好转?”

    王文见皇帝刚刚见面,便垂询自己伤势,不由心中一热。虽然他是宋哲宗朝进士出身,也是两朝为官,宋哲宗、宋徽宗都曾见过,但哪受过这种待遇。加上封建社会天子被渲染地高高在上,王文还真有些肝脑涂地的冲动。好在修身养性数十年,才压制住叩头宣誓的冲动。虽然听说皇帝平易近人,但还是不敢直视皇帝,垂睑看着御脚道:“只是皮肉伤,已经不碍事了,多谢圣上垂询。”

    张扬笑道:“知州亲冒矢石守城,实为百官典范,等朕回朝一定亲自书文表彰。”

    王文被皇帝垂询伤势,已觉受宠若惊,可不想再成为百官眼中刺,闻言忙道:“微臣不过尽忠职守,怎敢领圣上如此夸赞。”

    “尽忠职守虽乃本份,但大难临头之际,险有人能记起自己职责。这个夸赞你还是受得起的,朕便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职责所在。”

    如今各州多是原宋朝官员,虽然张扬相信自己传言中地神迹和一系列大胜可以震慑他们,但也知道单靠震慑无法让他们倾心出力。虽然不少人喜欢高官厚禄,但对不少人而言,皇帝的一纸褒文更有杀伤力。

    王文虽然不想接这道圣旨,但见皇帝主意已定,也只好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