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1541-1560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1]

    因为满桂根本不买账非但不肯了事还把袁崇焕拉下了水说他拉偏架。

    原因在于宁远之战前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是宁前道。满桂的级别比袁崇焕高但根据以文制武惯例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

    战后满桂升到了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侍郎兼辽东巡抚按级别袁崇焕依然不如满桂但论地位他依然比满桂高。

    这就相当麻烦了要知道满桂光打仗就打了二三十年他砍人头攒钱(一个五十两)的时候袁举人还在考进士且他级别一直比袁崇焕高现在又是一品武官你个三品文官我服从管理就不错了瞎搅和什么?

    外加他又是蒙古人为人比较直爽毫不虚伪说打操家伙就上。至于袁崇焕他本人曾自我介绍过:“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

    于是来来往往火花四射袁崇焕随即表示满桂才堪大用希望朝廷加以重用(随你怎么用不要在这儿用)。

    满桂气得不行又干不过袁崇焕(巡抚有实权)就告到了袁崇焕的上司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那里。

    王之臣也是文官所以也和稀泥表示满桂也是个人才你们都消停吧都在关外为国效力。

    按说和稀泥也就行了但王督师似乎不甘寂寞顺道还训袁崇焕几句于是袁大人也火了当即上书表示自己很累要退休(乞休)。

    王督师顿时火冒三丈也上了奏疏说自己要引退(引避)。

    问题闹大了朝廷亲自出马使出了杀手锏----还是和稀泥。

    但朝廷毕竟是朝廷这把稀泥的质量十分之高。

    先是下了封文书给两人上了堂历史课说此前经抚不和(指熊廷弼和王化贞)丢掉很多地方你们要吸取教训不要再闹了。

    然后表示你们两个都是人才都不要走但为防你们两个在一起会互相死磕特划定范围王之臣管关内袁崇焕管关外有功一起赏有黑锅也一起背舒坦了吧!

    命令下来后袁崇焕和王之臣都相当识趣当即做出反应表示愿意留任并且同意满桂留任继续共同工作。

    不久之后袁崇焕任命满桂镇守山海关风波就此平息----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然而这件小事最终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2]

    但不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在当时形势是很好的一片大好

    满桂守山海关袁崇焕守宁远、锦州所有的堡垒都已修复完毕所有的城墙都已加固弹药充足粮草齐备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张开怀抱等你。

    五月十一日皇太极一头扎进了怀抱。

    他的六万大军分为三路中路由他亲率左路指挥莽古尔泰右路指挥代善、阿敏于同日在锦州城下会师完成合围。

    消息传到宁远城的时候袁崇焕慌张了。他虽然做好了准备预料到了进攻却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锦州城的守将是赵率教。

    袁崇焕尚且没有准备赵率教就不用说了看城下黑压压一片实在有点心虚思考片刻后他镇定下来派两个人爬出城墙(不能开门)去找皇太极谈判。

    这两个人的到来把皇太极彻底搞迷糊了老子兵都到城下了你要么就打要么投降谈什么判?

    但愿意谈判也不是坏事他随即写了封回信希望赵率教早日出城投降奔向光明。

    使者拿着书信回去了皇太极就此开始了等待下午没信晚上没信到了第二天还是没信。

    于是他向城头瞭望看到明军在抢修防御工事。

    这场战役中赵率教是比较无辜的其实他压根就不是锦州守将只不过是恰好呆在那里等守将到任就该走人了没想到皇太极来得太突然没来得及走被围在锦州了。四下一打量官最大的也就是自己了无可奈何锦州守将赵率教就此出场。

    但细一分析问题来了辽东兵力总共有十多万山海关有五万人宁远有四万人锦州只有一两万兵力不足且不说连出门求援的人都还没到宁远怎么能开打呢?

    所以他决定派人出城谈判跟皇太极玩太极。

    皇太极果然名不副实对太极一窍不通白等了一天到五月十三日想明白了攻城。

    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

    皇太极沉默片刻终于下达了指令:停止进攻。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3]

    皇太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汉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

    面对着城头黑洞洞的大炮他决定暂不进攻----谈判。

    他主动派出使者要求城内守军投降第一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就站到城头对准下面一声大吼:

    “要打就打光说不顶用!(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知道忽悠是不行了只能硬拼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攻击城池。

    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没敢玩命冲了几次就退了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就是不动。

    皇太极急了于是他坐了下来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城门口被射死了又写一封再让人去送没人送。

    无奈之下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射进了城里毫无回音。

    傻子都明白你压根就攻不下来你攻不下来我干嘛投降?

    但皇太极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二天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应守军说你要谈判使者是不算数的必须派使臣来才算正规。

    皇太极欣喜若狂连忙选了两个人准备进城谈判。

    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原本说好开门的偏偏不开向上喊话又没人答应总而言之无人理会只好打转回家。

    皇太极很愤怒因为他被人涮了但问题是涮了他他也没办法。

    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一天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却会让他绝望。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内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色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白天再派人来我们一定接待。

    皇太极很高兴又派出了使臣可是到了城下明军依然不给开门。

    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赖在城下就不走了于是过了一会赵率教又出来喊了一嗓子:

    “你们退兵吧我大明给赏钱!(自有赏)”

    就在皇太极被弄得几乎精神失常气急败坏的时候城内突然又派出了使者表示谈可以但不能到城里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

    差点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并且写下了一封十分有趣的书信。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4]

    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而是挑战信他在信中表示你们龟缩在城里不是好汉有种就出来打你们出一千人我这里只出十个人谁打赢了谁就算胜。你要是敢咱们就打要是不敢就献出城内的所有财物我就退兵。

    所谓一千人打不过十个人比如一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枪的特种兵一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人都是很可能的。

    在这点上皇太极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狡猾联系到他爹喜欢玩阴的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引明军出战。

    但书信送入城后却迟迟没有反应连平时出来吼一嗓子的赵率教也没有踪影无人搭理。

    究其原因还是招数太低级这种摆明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所谓激将法(《三国演义》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一本)只有在《三国演义》上才能用。

    皇太极崩溃了要么就打要么就谈要谈又不给开门送信你又不回你他娘到底想怎么样?

    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可是无奈谁让你来这么早搞得老子走也走不掉投降又说不过去只好等援兵了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闲来无事谈谈判当作消遣仅此而已。

    正月十六日消遣结束因为就在这一天援兵到达锦州。

    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袁崇焕十分焦急他随即调派兵力由满桂率领前往锦州会战。援军的数量很少只有一万人。

    六年前在辽阳战役中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列队城外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结果一塌糊涂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六年后满桂带一万人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

    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所率领的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这支由辽人为主的骑兵训练有素并配备精良的多管火器作战极为勇猛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成为明末最强悍的武装力量。

    在满桂带领下关宁铁骑日夜兼程于十六日抵达塔山附近的笊篱山。

    按照战前的部署援军应赶到锦州附近判明形势动突袭击破包围。

    然而这个构想被无情地打破了因为就在那天一位后金将领正在笊篱山巡视----莽古尔泰。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5]

    这次偶遇完全打乱了双方的计划片刻惊讶后满桂率先动冲锋。

    后金军毫无提防前锋被击溃莽古尔泰虽说比较蠢打仗还算凑合很快反应过来倚仗人多动了反击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打了。

    因为大家都很忙莽古尔泰来巡视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满桂来解围但按目前形势自己不被围进去就算不错所以在短暂接触后双方撤退各回各家。

    几乎就在满桂受挫的同一时刻袁崇焕使出了新的招数。

    他写好了一封信并派人秘密送往锦州城交给赵率教。

    然而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后金军半路截获并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

    信的内容让皇太极极为震惊:

    “锦州被围但我已调集水师援军以及山海关、宣府等地军队全部至宁远集结蒙古援军也即将到来合计七万余人耐心等待必可里应外合击破包围。”

    至此皇太极终于知道了袁崇焕的战略确切地说是诡计。

    锦州被围援军就这么多所以只能忽悠但辽东总共就这么多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忽悠必须从外地着手什么宣府兵、蒙古兵等等你说多少就多少在这点上袁崇焕干得相当好因为皇太极信了。

    五月十七日他更改了部署。

    三分之一的后金军撤除包围在外城驻防因为据“可靠情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蒙古、宣府等)的援军过几天就到。

    六万人都没戏剩下这四万就可以休息了在明军的大炮面前后金军除了尸体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天皇太极再次停止了进攻。

    他又写了封信用箭射入锦州再次劝降。

    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也无语明知不可能的事还要几次三番去做且乐此不疲到底什么心态实在难以理解。

    估计城内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现在也不动弹了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

    五月十九日皇太极确信自己上当了。

    很明显除了三天前和莽古尔泰交战的那拨人外再也没有任何援兵。

    但问题是锦州还是攻不下来即使皇太极写信写到手软射箭射到眼花还是攻不下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6]

    这样的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皇太极决定改变计划攻击第二目标。

    但在此之前他打算再试一次。

    五月二十日后金军动了最后的猛攻。

    在这几天里日程是大致相同的进攻大炮点火轰隆死人撤走抬尸体火化再进攻再大炮再点火再轰隆再死人以此类推。

    五月二十五日皇太极再也无法忍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撤退。

    但他的撤退相当有特点因为他撤退的方向不是向后而是向前。

    他决定越过锦州前往宁远因为宁远就是他的第二攻击目标。

    经过审慎的思考皇太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条严密的防线锦州不过是这条防线上的一点。

    所有的防线都有核心要彻底攻破它必须找到这个核心----宁远。

    只要攻破宁远就能彻底切断锦州与关内的联系明军将永远地失去辽东

    皇太极决定孤注一掷派遣少量兵力监视锦州率大队人马直扑宁远他坚信自己将在那里迎来辉煌的胜利。

    宁远决战

    五月二十八日皇太极抵达宁远。

    一年前他的父亲在这里倒下现在他将在这里再次站立起来----反正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然而当他靠近宁远城的时候却看见了一幕奇特的场景。

    按照惯例进攻是这样开始的明军守在城头架设大炮后金军架好营帐准备云梯、弓箭然后开始攻城。

    但这一次他看到的是整齐的明军----站在城外。

    总兵孙祖寿率军驻守西门满桂、祖大寿率军驻守西门其余兵力驻守南、北方向。宁远守军共三万五千余人位列城外准备迎战。

    现在的袁崇焕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纵横天下的后金骑兵不用龟缩城内不用固守城池击败他们就在他们的面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皇太极的神经被彻底搞乱了这个阵势已经越了他的理解能力于是他下达命令暂停进攻等等看看先。

    看了半天他明白了----这是挑衅随即出了怒吼:

    “当年皇考太祖(努尔哈赤)攻击宁远没有攻克今天我打锦州又没攻克现在敌人在外布阵如果还不能胜我国威何存?!”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7]

    皇太极认为不打太没面子必须且一定要打但有人认为不能打。

    所谓有人是指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换句话说四大贝勒里三个都不同意。

    虽说皇太极是拍板的但毕竟是少数派双方陷入僵持。

    于是皇太极说你们都回去吧我再考虑考虑。

    三个人撤了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见了进攻的号角。

    对这三位大哥级人物皇太极还是给面子的:至少把他们忽悠走了再动手。

    一向只敢躲在城里打*炮的明军竟然站出来单干实在太嚣张了他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率全军动了总攻。

    很多时候愤怒者往往是弱者。

    三位贝勒毫无提防事已至此只能跟着冲了。

    但当他们冲到城边时才终于现明军敢来单干是有原因的。

    皇太极动进攻是打过算盘的骑兵作战明军不是后金军的对手放弃拿手的大炮偏要打马战不占这个便宜实在不好意思。

    袁崇焕之所以摆这个阵势是因为他认定关宁铁骑的战斗力足以与后金骑兵抗衡但更重要的是他也没说不用大炮。

    皇太极认为当双方骑兵交战时城头的大炮是无法射的因为那样可能误伤自己的军队。

    袁崇焕知道这一点但他认为大炮是可以射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双方骑兵展开厮杀时用大炮轰后金的后继部队。

    换句话说就是引诱皇太极的骑兵进攻等上钩的人差不多了就用大炮攻击他们的后队截断增援始终保持人多打人少。

    在大炮的轰鸣声中满桂率领骑兵向蜂拥前来的后金军动了冲锋。

    一直以来在后金军的眼里明军骑兵很好欺负一打就散一散就跑一跑就死很明显眼前的这帮对手也是如此。

    但自第一次交锋开始时起自信就变成了绝望。

    先这帮人使用的不是马刀而是铁制大棒抡起来呼呼作响撞上就皮开肉绽更可怕的是这种大棒还能射火器打着打着冷不丁就开枪实在太过缺德。

    而且这帮人的精神状态明显不正常跟打了鸡血似的一点不害怕且战斗力极强见人就往死里打身中数箭数刀依然死战不退。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8]

    在这群恐怖的对手面前战无不胜的后金军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崩溃。

    当后金军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满桂知道胜利的时刻到了。

    关宁铁骑是一群不太正常的人他们和以往的明军骑兵不同不但是因为他们经过长期训练且装备先进武器三眼火铳(即当枪打又当棒使)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根据袁崇焕的原则“以辽人守辽土”关宁铁骑的主要成员都是辽东人因为根据以往长期实践外地人到辽东打仗一般都没什么积极**打不打反正丢了就丢了正好回老家。

    而对于关宁铁骑来说他们已经无家可归这里就是他们唯一的家。

    但最终决定他们拼命精神的是袁崇焕的第二条原则:“以辽土养辽人”。

    和当年的李成梁一样袁崇焕很明白要人卖命就要给人好处。在这一点上他毫不含糊只要打仗就给军饷此外还分地打回来的地都能分反正是抢来的也没谁去管爱怎么分怎么分。更有甚者据说每次打仗抢回来的战利品他都敢分没给朝廷报帐。

    这么一算就明白了拼死打仗往光明了说是保卫家园保卫大明江山往黑了说打仗有工资拿有土地分还能分战利品。

    国仇家恨外加工资外快要不拼命实在没有天理。

    所以每次打仗的时候关宁铁骑都格外激动所谓保家卫国对他们而言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为踩在脚底下那块土没准就是他自己的家和地(地契为证)。

    所以这场战斗的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关宁铁骑如同疯子一般冲入后金骑兵队大砍大杀时不时还射两枪威慑力极大后金军损失惨重只能收缩等待后续部队。

    而与此同时城头的大炮开始怒吼伴随着后金军后队的惨叫声宣告着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攻击已经失败。

    皇太极并没有气馁死人嘛很正常的事情死光拉倒把城攻下来就行。

    在他的指挥下后金军略加整顿向宁远城起更猛烈的进攻。

    战斗持续到中午在关宁铁骑的强大冲击力下后金军损失极大却依然没有退却。

    然而就在此时皇太极得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9]

    锦州出事了

    自五月十二日进攻开始就一直呆在城里不露头的赵率教终于出现了他没有出来喊话而是带着一群人冲进了锦州城边的后金大营一阵乱砍乱杀之后又冲了出来回到了城中。

    这招实在太狠城下的后金军做梦都想不到城里这帮人竟然还敢冲出来以致于人家砍完、杀完、跑完了看着眼前的尸体还以为是在做梦。

    当赵率教看见城下的后金军绕开锦州前往宁远那一刻起他就知道战役的结局已经注定。

    宁远的骑兵和大炮将彻底打碎皇太极的梦想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对城下的这些留守人员是可以趁机打几下的当然要等他们的主力走远点。

    这次进攻导致后金军伤亡近五百人更重要的是它让皇太极认识到锦州不是安全的后方那个死不出头的赵率教可能随时出头将自己置于死地。

    他打算放弃了但按照以往的习惯临走前他还要再试一把。

    后金军对宁远动了最猛烈也是最后一次进攻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尽管未能攻破关宁铁骑部分后金军依然冲到了宁远城边。

    然后他们看到了一道沟很深的沟。

    挖这条沟的是袁崇焕手下的一支特殊部队----车营。

    车营是为应对后金的骑兵冲击组建的战斗团体由步兵和战车组成作战时推出战车挖掘战壕阻挡骑兵冲击并使用火枪和弓箭反击攻击说不上防守是没问题的。

    没戏了毕竟马不是坦克开不过去在被赶过来的关宁铁骑一顿猛打后后金军彻底放弃退出了战斗。

    五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离开宁远向锦州撤退。

    宁远之战明军方面出城迎战的满桂身中数箭(没死)他和将领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死。

    但在后金方面死得就不只是马了其伤亡极为惨重贝勒济尔哈朗重伤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廉和瓦克达重伤将领觉罗拜山、备御巴希战死仅仅一天后金损失高达四千余人。

    皇太极走了他原本以为能越他的父亲攻克这座不起眼的城市然而事实是上一次他爹还在墙上刨了几个洞这一次他连城墙都没摸着。

    回去吧皇太极同志宁远是无法攻克的回家消停几年再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o]

    偏不消停

    皇太极并不较真但这次例外因为他刚刚上任面子实在是丢大了没点业绩将来如何服众呢?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他又有了一个想法攻击锦州。

    这是一个将大败变成惨败的想法。

    五月三十日皇太极到达锦州再次合围。

    他整肃队伍派出骑兵击鼓、鸣号呐喊示威可就是不打。

    非但不打他还把大营设在离城五里外的地方。五里是明军大炮的最远射程。

    就这样白天派人去城边吼晚上躲在营帐抖一连五天天天如此。

    六月四日皇太极决定动进攻。

    进攻的重点是锦州南城后金军动用大量云梯冒死攻城。

    接下来的事情我不大想讲了因为皇太极是个很烦人的家伙啥新意都没有攻城的程序从他爹开始一直到他这么多年都没什么长进后金军一批批上一批批死又一批批火化毫无进展。

    赵率教这边也差不多他虽然进攻不大行打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守着城池用大炮看准人多的地方就轰按照程序操作十分轻松。

    而且趁着后金军撤走的这几天赵率教还在城边修了几条壕沟以保证后金军在进攻时能在这里停上一会为大炮提供固定的打击地点。

    战斗继续着确切地说不是战斗而是屠杀。

    后金军根本没法靠近城墙每到沟边就有定点爆破不是被轰上天就是被打下沟尸横遍野。不过客观地讲赵率教挖这几条沟也方便了后金军人打死就直接进了沟管杀也管埋。

    就这样高效率的定点爆破进行了半日后金军伤亡极大按赵率教的报告打死不下三千打伤不计其数。

    明军的伤亡人数不明但很有可能是零因为在整个战斗中后金军最远才到壕沟(包括沟里)以弓箭的射程要打死城头明军似乎可能性不大。

    打仗也是要计算成本的这次战役皇太极带上了全部家当而他的全部家当也就七万多人按一天损失三千人的打法他还能打二十多天。

    这生意不能再做了。

    六月五日皇太极撤军算是彻底撤了。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1]

    第二天他率军路过大凌河城此处空无一人于是皇太极下令----拆了。

    泄愤需要理解万岁。

    战役至此结束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五日在长达二十余天中后金与大明在锦州、宁远一线展开大战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史称“宁锦大捷”。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伤亡极大。据保守估计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多名牛录战死退回沈阳。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捣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

    六月六日就在皇太极撤退的第二天袁崇焕向朝廷报捷: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诸军愤恨此贼一战挫之。”

    天启皇帝回应:

    “十年之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峰!”

    皇帝很高兴大臣很高兴整个朝廷包括魏忠贤在内都很高兴。

    现在是天启七年(1627)六月很明显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天启七年(1627)七月初一兵部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提出身体有病辞职。

    一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袁崇焕的情况更复杂一点先是有人告他且告得比较狠。

    宁锦大捷后几天御史李应荐上书弹劾袁崇焕说他在战役中不援助锦州是作战不积极的表现还用了个专用名词----“暮气”。

    “暮气”大致就是晚上的气跟没气也差不了多少用这个词损人足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如果你觉得这个弹劾太扯淡那说明你还没见过世面。明代的言官从没有想不到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做啥理由都能找啥人物都敢碰相比以往的张居正、李如松等等这只是小儿科。

    此外不服气应该也是他辞职的原因之一。

    宁锦大战后论功行赏最大的功劳自然是魏忠贤头功;其次是监军太监;再其次是太监(什么都没干的);再再其次是阉党大臣如顾秉谦、崔呈秀等等等等;再再再其次是魏忠贤的从孙(时年四岁学龄前儿童)封侯爵。

    袁崇焕的奖励是: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如果是个老实人也就罢了袁崇焕的性格要让他服气那是梦想。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2]

    而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再干下去就没意思了。

    说到底要想干出点成绩自己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人罩着按此标准袁崇焕只能算个体户。

    许多书上说袁崇焕之所以离职是因为他是东林党所以阉党容不下他把他赶走了。

    这个说法有部分不是胡扯也就是说有部分是胡扯袁崇焕虽然职务不低但在东林党里实在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也没什么影响力既不是犯也不算从犯你要明白阉党也是人事情也多也没功夫见人就灭像袁崇焕这类人物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

    但干不下去也是实情袁崇焕的档案实在太黑比如他中进士时录取他的人是韩旷(东林党大学士)提拔他的人是侯恂(东林党御史)培养他的人是孙承宗(模范东林党)如此背景没抓起来就算是奇迹了虽说他本人比较乖巧但要魏公公买他的帐也不太现实。

    基于以上原因他提出辞职基于同样原因他的辞职被批准。

    死了上万人折腾几十天连块砖头都没挖到的皇太极永远不会想到袁崇焕就这么失败了败在一个连大字都不识的人妖手里。

    妖风

    魏忠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妖了不是人而是妖。

    解决掉东林党没有敌人了就开始四处闹腾刮妖风了。

    最先刮出来的是那个妇孺皆知的称号----九千岁但事实上这只是个简称全称是“九千九百岁爷爷”。

    阉党的贵孙们尽力了由于天生缺少部件和职位的稀缺性魏人妖当不上万岁所以只能九千九百了用数学的角度讲应该算极限接近。

    除称号外魏公公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个很牛的官衔就不列出来了因为我算了一下总计两百多字全写出来比较麻烦。

    光有称号和官衔是不够的人也得实在点吃穿住行还得买房子。

    简单点说除了不穿龙袍魏公公的待遇和皇帝基本是一样的至于房子魏公公也不怎么挑只是比较执着----看中了就要。

    而且他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只要不怎么买。

    比如参政米万钟在北京郊区有套房子(园林别墅)魏忠贤看中了象征性地出了个价要买米万钟不卖。

    魏忠贤同意了他免了米万钟的官职直接占了他的房子一分钱都没花。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3]

    在强买强卖这个问题上魏忠贤是讲究平等的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全都一视同仁。如某位权贵有座大院子魏忠贤想要人家没给魏忠贤随即编了个罪名把他绕了进去还打了几十棍。

    除了自己住的地方外魏忠贤也没忘了家乡。他的老家河北肃宁一向很穷以出太监闻名现在终于也露了脸。为了让肃宁人民时刻感受到魏公公的光辉他专门拨款(朝廷出)重新整修了肃宁城一个小县城挖了几条护城河还修了三十座敌楼城楼十二栋大炮就安了上百门实在有够夸张。

    问题在于魏公公不忘家乡却忘了老乡肃宁的穷光蛋们还是穷光蛋除了隔三差五被拉去砌墙生活质量没啥改善。

    肃宁是个县城且战略地位极其不重要修得跟碉堡似的这么穷的地方请人来抢人家都未必来搞得南来北往的强盗们哭笑不得

    搞笑的是十几年后后金军入侵河北经过这里本来没打算抢肃宁但这城墙修得实在太好忍不住好奇心就攻了一下想打进去看看里面有多少钱。而更搞笑的是肃宁太过坚固任他们死攻活攻竟然没能够攻进去(进了白进)。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是魏公公这样的人如果下定决心要做点事也是可以做成的。

    吃喝不愁了有房子了光宗耀祖了官位称号都有了还缺吗?

    还缺。

    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东西不外乎以下几种:金钱、权力、地位这些魏忠贤全都有了。

    但最重要的那件东西他并没有得到。

    那是无数帝王将相梦寐以求却终究梦断的奢望----入圣。

    成为圣贤成为像老子、孔子、孟子一样的人为万民景仰为青史称颂!

    问题是魏公公不识字也写不出《论语》、《道德经》之类的玩意现在还镇得住再过个几十年就没辙了。

    为保证长治久安数百年如一日地当圣人魏忠贤干了这样几件事:

    第一件是修书虽然他不识字但他的龟孙还是比较在行的经过仔细钻研一本专著随即出版行名为《三朝要典》。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在这本书里讲了三个故事。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4]

    第一个故事叫梃击讲述疯子张差误闯宫廷被王之寀诱供以达到东林党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二个故事叫红丸说的是明光宗体弱多病服用营养品“红丸”后因体弱死去无辜的医生李可灼被诬陷。

    第三个故事移宫是最让人气愤的一群以杨涟为的东林党人恶霸趁皇帝死去闯入宫中欺负弱小赶走了善良的寡妇李选侍。

    为弘扬正义澄清事实特作本书由于瞎编时间短作者水平有限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愤怒很多人的愤怒浙党、楚党、方从哲以及所有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还有那个拉住轿子被杨涟喝斥的小人物李进忠。

    为圆满完成对东林党人的总清算除此书外魏忠贤还弄出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名单----东林点将录。

    几年前为了抓住伊拉克的头头们美军特制了一副扑克牌把人都印在上面抓人之余还能打牌创意备受称赞。

    但和几百年前的魏公公比起来美军就差的太远了他的敌人们统统按照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归类编印成册每个人都有对应外号读来琅琅上口而且按牌数算美军只有一副扑克只能打斗地主魏公公能做两副打拖拉机。

    这份东林点将录的内容相当精彩排第一的托塔天王是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第二男主角及时雨宋江由大学士叶向高扮演。

    戏中其余主角以排名为序不分姓氏笔画:

    玉麒麟卢俊义----吏部尚书**星饰演

    入云龙公孙胜----左都御史高攀龙饰演

    智多星吴用----左谕德缪昌期饰演

    鉴于以下一百余人中没有路人甲、宋兵乙之流全部有名有姓有外号有官职篇幅太长故省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斗争中给魏人妖留下深刻印象的杨涟和左光斗都得到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杨涟扮演的是大刀关胜而左光斗是豹子头林冲。

    当然了创意并不是魏公公创的灵感爆的撰写者是王绍徽时任吏部尚书这位王尚书并非等闲之辈据说他虽然惟命是从毫无道德人品低劣但相当女性化长相柔美还特别喜欢给人起外号所以江湖上的朋友给他也取了个响亮的外号----王媳妇。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5]

    王媳妇向来尊重长辈特别是对魏公公他知道自己的公公不识字写得太复杂看不懂但《水浒》还是听过的所以想了这么个招。

    魏公公很高兴因为他终于看到了一本自己能够看懂的书兴奋之余他跑去找皇帝展示这个文化成果。

    可是当皇帝拿到这份东林点将录的时候却问出了一个足以让魏公公跳河的问题:

    “什么是《水浒》?”

    魏公公热泪盈眶了他终于遇到了知音:在这世上要找到一个文化比他还低的人是太不容易了。

    本着扫除文盲的决心和责任魏文盲对朱文盲详细解说了水浒的意义和内容。

    皇帝满意了他翻开页看到了托塔天王李三才随即问了第二个让魏公公崩溃的问题:

    “谁是托塔天王?”

    如此朋友实在难寻有生以来魏公公第一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问他马上将自己听来的托塔天王晁盖的故事和盘托出从生平、入行当强盗、智取生辰纲梁山结义等等娓娓道来

    然而他还没有讲完皇帝大人就用一声大喝打断了他:

    “好!托塔天王有勇有谋!”

    讲坏话竟然讲出这个效果那一刻魏忠贤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

    他闭上了嘴收回了这本书再没有提过至于他回去后有没有找王媳妇算帐就不知道了。

    除著书立言外魏公公成为圣贤的另一个标志是修祠堂。

    所谓祠堂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换句话说供在里面的都是死人而魏公公是唯一一个供在里面却又活着的人。

    修祠这个事是浙江巡抚潘汝桢先弄出来的为表尊重他把魏公公的祠堂修在西湖边上住在他旁边的也是位名人----岳飞(岳庙)。

    这个由头一出来就不得了了全国各地只要有点钱的就修祠堂据说袁崇焕同志也干过这活。

    为显示对魏公公的尊重祠堂选址还专挑黄金地段比如凤阳的祠堂就修在朱元璋祖宗皇陵的旁边。南京的祠堂竟然修在了朱元璋的坟头重八兄在天有灵知道一个死太监竟敢跟自己抢地盘说不定会把棺材啃穿。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6]

    但最猛的还是江西江西巡抚杨邦宪要修祠堂唯恐地段不好竟然把朱圣贤(朱熹)的祠堂给砸了然后在遗址上重建以表明不破不立的决心。

    书写完了祠堂修了魏人妖当圣人的日子不远了各种妖魔鬼怪就跳出来了。

    最能闹腾的是国子监监生6万龄他公然提出要在国子监里给魏忠贤修祠堂。他还说当年孔子写了《春秋》现在魏公公写了《三朝要典》孔子是圣贤所以魏公公也应该是圣贤。

    无耻的人读过书后往往会变得更加无耻。

    由于这个人的恶心程度越了人类的极限搞得跟魏忠贤关系不错的一位国子监司业(副校长)也受不了了表示无法忍受辞职走人。

    面对如此光辉的荣誉魏忠贤的内心没有一丝不安他很高兴也希望大家都高兴。

    但这实在有点难因为他并不是圣贤而是死太监是无恶不作、无耻至极的死太监。要想普天同庆万民敬仰只能到梦里忽悠自己了。

    捧他的人越多骂他的人也就越多朝廷不给骂就在民间骂传到魏公公耳朵里魏公公很不高兴。

    可是国家这么大人这么多背后骂你两句你能如何?

    魏公公说我能。

    他自信的来源就是特务。

    作为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对阴人一向很有心得在他的领导下东厂特务遍布全国四下刺探。

    比如在江西有一个人到书店买书看到《三朝要典》就拿起来看觉得不爽就说了两句。

    结果旁边一人突然爆起跑过来揪住他说自己是特务要把他抓走好在那人地头熟找朋友说了几句话又送了点钱总算没出事。

    这个故事虽然悲剧开头好歹喜剧结尾下一个故事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恐怖电影。

    这个故事是我十多年前读古书时看到的一直到今天都没能忘记。

    故事生在一个深夜四周无人四个人在密室(或是地下室)交谈大家兴致很高边喝边谈慢慢地有一个人喝多了。

    酒壮胆这位胆大的仁兄就开始骂魏忠贤越骂越起劲然而奇怪的是旁边的三个人竟然沉默了一言不在密室里静静地听着他开骂。

    突然门被人踢破了几个人在夜色中冲了进来把那位骂人的兄弟抓走却没有为难那三个旁听者(请注意这句话)。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7]

    这意味着在那天夜里这几人的门外有人在耐心地倾听着里面的声音。

    他们不但听清了屋内的谈话还分清了每个言的人以及他说话的内容。

    这倒没什么当年朱重八也干过这种事。

    但最为可怕的是这几个人只是小人物不是大臣不是权贵只是小人物。

    深夜里趴在不知名的小人物家门口认真仔细地听着每一句话随时准备破门而入。

    周厉王的时候但凡说他坏话的都要被干掉所以人们在路上遇到只能使个眼色不敢说话时人称为暴政。

    然而魏公公说在家说我坏话就以为我不知道吗幼稚。

    周厉王实行政策后没几年百姓渐渐不满没过几年他就被赶到山里去了。

    魏公公搞了几年什么事都没有。

    严嵩在的时候严党不可一世也拿徐阶没办法;张居正在的时候内有冯保外有爪牙依然有言官跟他捣乱魏公公当政时期这个世界很清净。

    因为他搞定了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

    除了皇帝他可以干掉任何人。

    包括皇帝的儿子和老婆。

    事实上他也搞到了皇帝的头上。

    对于天启皇帝魏忠贤是很有好感的这人文化比他还低干活比他还懒业务比他还差如此难得的废柴哪里去找?

    所以魏忠贤认定在自己的这块自留地上只能有这根废柴任何敢于长出来的野草都必须被连根铲除。

    所谓野草就是皇帝的儿子。

    天启皇帝虽然素质差点但生儿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到天启六年他已经先后生了三个儿子。

    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天启三年十月皇后生下一子早产夭折。

    十余天后慧妃生下第二子母子平安皇帝大喜大赦天下九个月后夭折。

    天启五年十月容妃生子八个月后夭折

    我相信明代坐月子的水平就算比不上今天也差不到哪去搞出这么个百分百死亡率要归功于魏忠贤同志的艰苦努力。

    比如第一个皇子由于是皇后生的大肚子时直接下手似乎有点麻烦但要等她生下来估计更麻烦经过反复思考后魏忠贤使用了一个独特的方法除掉这个孩子。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8]

    我确信该方法的专利不属于魏忠贤(多半是客氏)因为只有女人才能想出如此专业如此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

    按某些史料的说法事情是这样的皇后腰痛要找人治魏公公随即体贴地推荐了一个人帮她按摩这个人在按摩时使用了一种奇特的手法伤了胎儿并直接导致皇后早产是名副其实的无痛“人”流。

    如此杀人不见血之神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一招数流传下来

    无数药厂、医院估计就要关门大吉了。

    这件事情虽然流得相当利索但传得相当快没过多久宫廷内外都知道了以至于杨涟在写那封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把这条也列进去。

    但皇帝不知道估计就算知道也不信。

    此后皇帝大人的两个儿子虽然平安出生但几个月后就都去见列祖列宗了。

    可惜关于这两起死亡事件没有证据显示跟魏公公有关充其量只是嫌疑犯。问题在于他是唯一的嫌疑犯所以只能委屈他反正他身上的烂帐多了去了也不在乎这一件。

    除了皇帝的儿子外皇帝的老婆也没能保住。

    比如裕妃原本很受皇帝宠信但由于怀了孕魏忠贤决定整整她联合客氏把她配到冷宫。

    更恶劣的是他还调走了裕妃身边的宫女让她单独在宫里进行生存训练连水都没给最后终于饥渴而死。

    此外慧妃、容妃、甚至皇后只要是皇帝宠信的能生儿子的全部都挨过整。

    魏忠贤的努力最终换来了胜利的成果:登基六年的天启皇帝虽然竭尽全力身心健康依然毫无收获。

    魏忠贤的动机很简单他并不想当皇帝只是害怕生出了太子长大后比他爹聪明不受自己控制就不好混了。

    这个算盘没有打错毕竟皇帝大人才二十二岁还有很多时间再享个十几年的福让他生儿子也不迟。

    更何况从大臣到太监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即使新皇帝即位也是自己说了算世间已没有敌人了。

    天启六年(1626)情况大抵如此。

    但事实上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先皇帝大人今年确实只有二十二岁不过历史记载他临终时也只有二十三岁。

    其次魏公公是有敌人的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敌人虽不起眼却将置他于死地。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9]

    我知道所有的场景荒唐的奇异的不可理解的都在上天的眼里六年前他送来了一个女人把魏忠贤送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创造了传奇。

    现在他决定终结这个传奇把那个当年的无赖打回原形而承担这个任务的也是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叫做张嫣。

    就在六年前当客氏和魏忠贤打得火热太监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十五岁的张嫣进入了皇宫。

    作为河南选送的后妃人选她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面试结果十分之好张嫣年级很小却很漂亮皇帝很喜欢并记下了她的名字。

    而当客氏见到她时却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惊恐她的直觉告诉她她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毁在这个女孩的手上。

    于是她去向皇帝哭诉执意反对要把这个小女孩送回去。

    一贯对他言听计从的皇帝第一次违背了奶妈的意愿无论客氏哭天抢地置若罔闻。

    非但如此十几天后他竟然把这个女孩封了皇后史称懿安皇后。

    客氏是个相当精明的人她认为这个女孩太过漂亮会影响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但是她错了。

    这个女孩不但漂亮而且精明她不但抢走了皇帝的宠信还将夺走她所有的一切。

    虽然张皇后才十五但她的心智年龄应该是五十多自打入宫起就开始跟客氏干仗且丝毫无惧时常还把魏公公拉进宫来骂几句完全不把魏大人当外人九千岁恨得咬牙切齿没有办法。

    到天启三年(1623)张皇后怀孕了客氏无计可施让人按摩时做了人工流产。

    这件事情让客氏高兴了很久然而她想不到的是短暂的得意换来的将是永远的毁灭。

    在失去孩子的那一天张皇后誓客氏和魏忠贤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双方矛盾开始激化由一本书开始。

    此后不久的一天皇帝来到了张皇后的寝宫现她正在看书于是问:

    “你在看什么书?”

    “《赵高传》。”

    皇后这样回答。

    皇帝没有说话他虽然不知道托塔天王却知道赵高。

    很快魏忠贤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十分愤怒决定反击。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6o]

    第二天皇帝在宫里闲逛的时候意外现了几个素未谋面的生人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侍卫经过搜查这些人的身上都带有武器。

    此事非同小可相关嫌疑人立即被送往东厂进行严密审查。

    这是魏忠贤的诡计他在宫中埋伏士兵伪装成刺客故意被皇帝现而这些刺客必定会被送到东厂审问在东厂里刺客们一定会坦白从宽说出指使人想坑谁就坑谁。

    魏忠贤想坑的人叫做张国纪----张皇后的父亲。

    这是一条相当毒辣的计策泰山也好岳父也罢扯上这个罪名上火星也跑不掉。

    然而就在他准备实施这个计划时一个人出面阻止了他。

    这个人表示即使死他也绝不同意这种诬陷行为。

    不过这位仁兄并不是什么善人他就是魏忠贤的忠实走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

    只用一句话他就说服了魏忠贤:

    “皇上凡事都不怎么管但对兄弟老婆是很好的你要是告状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就没命了!”

    魏忠贤到底是老江湖立刻打消主意为了信息安全他干掉了那几个被他安排扮演刺客的兄弟。

    皇后是干不倒了那就一心一意跟着皇帝混吧。

    可是皇帝已经混不下去了。

    天启七年(1627)八月天启皇帝病危。

    病危自然不是勤于政务估计是做木匠太过操劳也算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魏忠贤很伤心真的很伤心他很明白如果皇帝大人就此挂掉以后就难办了。

    拜自己所赐皇帝的几个儿子都被干掉了所以垂帘听政、欺负小孩之类的把戏没法玩了而皇位继承者将是天启皇帝的弟弟。

    明光宗虽然只当了一个月皇帝但生儿子的能力却相当了得足足有七个。

    不过很可惜七个儿子活到现在的只剩两个一个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而另一个是信王朱由检当时十七岁他后来的称呼叫做崇祯。

    对于朱由检魏忠贤并不了解但他明白十七岁的人如果不是天启这样的极品要想控制难度是很大的。

    废柴难得所以当务之急必须保住皇帝的命。

    他随即公告天下为皇帝寻找名医偏方兵部尚书霍维华不负众望仅用了几天就找到了一个药方。

    他说用此药方有起死回生之效。

    出于好奇我找到了这个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