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1523-1540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领当年打日本的时候就全靠这玩意把上万鬼子送上天杀人还兼带毁尸功能实在是驱赶害虫的不二利器。

    但这招在努尔哈赤身上就不大中用了因为日军的主力是步兵而后金都是骑兵度极快以明代大炮的射和质量没打几炮马刀就招呼过来了。

    袁崇焕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用上了大炮----进口大炮。

    红夷大炮也叫红衣大炮纯进口产品国外生产国外组装。

    我并非瞧不起国货但就大炮而言还是外国的好。其实明代的大炮也还凑合在小型手炮上面(小佛郎机)还有一定技术优势但像大将军炮这种大型火炮就出问题了。

    这是一个无法攻克的技术问题----炸膛。

    大家要知道当时的火炮想把炮弹打出去就要装火药炮弹越重火药越多如果火药装少了没准炮弹刚出炮膛就掉地上了最大杀伤力也就是砸人脚可要是装多了由于炮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就会内部爆炸即炸膛。

    用哲学观点讲这是一个把炸药填入炮膛却只允许其冲击力向一个方向(前方)前进的二律背反悖论。

    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我不知道袁崇焕应该也不知道但外国人知道他们造出了不炸膛的大炮并几经辗转落在了葡萄牙人的手里。

    至于这炮到底是哪产的史料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荷兰有的说是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还是飞利浦都无所谓好用就行。

    据说这批火炮共有三十门经葡萄牙倒爷的手卖给了明朝。拿回来试演当场就炸膛了一门(绝不能迷信外国货)剩下的倒还能用经袁崇焕请求十门炮调到宁远剩下的留在京城装样子。

    这十门大炮里有一门终将和努尔哈赤结下不解之缘。

    为保证大炮好用袁崇焕还专门找来了一个叫孙元化的人。按照惯例买进口货都要配中文说明书何况是大炮。葡萄牙人很够意思虽说是二道贩子没有说明书但可以搞培训就专门找了几个中国人集中教学而孙元化就是葡萄牙教导班的优秀学员。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6]

    袁崇焕的第三种武器叫做坚壁清野。

    为了保证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喝到一滴水袁崇焕命令烧毁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将所有居民转入城内。此外他还干了一件此前所有努尔哈赤的对手都没有干过的事----清除内奸。

    努尔哈赤是个比较喜欢耍阴招的人对派奸细里应外合很有兴趣此前的抚顺、铁岭、辽阳、沈阳、广宁都是这么拿下的。

    努尔哈赤不了解袁崇焕袁崇焕却很了解努尔哈赤他早摸透了这招便组织了除奸队挨家挨户查找外来人口遇到奸细立马干掉并且派民兵在城内站岗预防奸细破坏。

    死守、大炮、坚壁清野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努尔哈赤手下的六万精兵已经把宁远团团围住突围是没有希望的死守是没有援兵的即使击溃敌人他们还会再来又能支撑多久呢?

    所以最终将他带上胜利之路的是最后一种武器。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

    布置外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

    袁崇焕镇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

    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

    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

    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7]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带着轻蔑的神情动了进攻的命令声势浩大的精锐后金军随即涌向孤独的宁远城。

    必须说明后金军攻城不是光膀子去的他们也很清楚骑着马是冲不上城墙的事实上他们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战术系统大致有三拨人。

    每逢攻击时后金军的前锋都由一种特别的兵种担任----楯兵。所有的楯兵都推着楯车。所谓楯车是一种木车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几层厚牛皮泼上水由于木板和牛皮都相当皮实明军的火器和弓箭无法射破这是第一拨人。

    第二拨是弓箭手躲在楯车后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射箭(射程很远)甭管射不射得中射完就走人。

    最后一拨就是骑兵等前面都忙活完了距离也就近了冲出去砍人效果相当好。

    无数明军就是这样被击败的火器不管用骑兵砍不过人家只好就此覆灭。

    这次的流程大致相同无数的楯兵推着木车向着城下挺进他们相信城中的明军和以往没有区别火器和弓箭将在牛皮面前屈服。

    然而牛皮破了。

    架着云梯的后金军躲在木板和牛皮的后面等待靠近城墙的时刻但他们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雳声以及从天而降的不明物体。

    值得庆祝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俯瞰到了宁远城的全貌----在半空中。

    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以可怕的巨响喷射着灿烂的火焰把无数的后金军他们破碎的楯车以及无数张牛皮都送上了天空----然后是地府。

    关于红夷大炮的效果史书中的形容相当贴切且耸人听闻:“至处遍地开花尽皆糜烂”。

    当第一声炮响的时候袁崇焕不在城头他正在接见外国朋友----朝鲜翻译韩瑗。

    巨响吓坏了朝鲜同志他惊恐地看着袁崇焕却只见到一张笑脸以及轻松的三个字:

    “贼至矣!”

    几个月前当袁崇焕决心抵抗之时就已安排了防守体系总兵满桂守东城参将祖大寿守南城副将朱辅守西城副总兵朱梅守北城袁崇焕坐镇中楼居高指挥。

    四人之中以满桂和祖大寿的能力最强他们守护的东城和南城也最为坚固。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8]

    后金军是很顽强的在经历了重大打击后他们毫不放弃踩着前辈的尸体继续向城池挺进。

    他们选择的主攻方向是西南面。

    这个选择不是太好因为西边的守将是朱辅南边的守将是祖大寿所以守护西南面的是朱辅和祖大寿。

    更麻烦的是后金军刚踏着同志们的尸体冲到了城墙边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

    攻城的方法大抵是一方架云梯拼命往上爬一方扔石头拼命不让人往上爬只要皮厚硬头皮冲上去就赢了。

    可是这次不同城下的后金军惊奇地现除顶头挨炮外他们的左侧、右侧、甚至后方都有连绵不断的炮火袭击可谓全方位、全立体无处躲闪痛不欲生。

    这个痛不欲生的问题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去了一趟兴城(今宁远)又查了几张地图解了。

    简单地讲这是一个建筑学问题。

    要说清这个问题应该画几个图可惜我画得太差不好拿出来丢人只好用汉字代替了看懂就行。

    大家知道一般的城池是“口”字型四四方方一方爬一方不让爬比较厚道。

    更猛一点的设计是“凹”字型敌军进攻此类城池时如进入凹口就会受到左中右三个方向的攻击相当难受。

    这种设计常见于大城的内城比如北京的午门西安古城墙的瓮城就是这个造型。

    或者是城内有点兵没法拉出去打又不甘心挨打的也这么修城杀点敌人好过把瘾。

    但我查过资料兼实地观查之后才知道创意是没有止境的。

    宁远的城墙大致是个“山”字。

    也就是说在城墙的外面伸出去一道城楼在这座城楼上派兵驻守会有很多好处比如敌人刚进入山字的两个入口时就打他们的侧翼敌人完全进入后就打他们的屁股。如果敌人还没有进来在城头上架门炮可以提前把他们送上天。

    此外这个设计还有个好处敌人冲过来的时候有这个玩意可以把敌人分流成两截分开打。

    当然疑问也是有的比如把城楼修得如此靠前几面受敌如果敌人集中攻打城楼该怎么办呢?

    答案:随便打无所谓。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9]

    因为这座城楼伸出去就是让人打的。而且我查了一下这座城楼可能是实心的下面没有通道士兵调遣都在城头上进行也就是说即使你把城楼拆了还得接着啃城墙压根就进不了城。

    我不知道这城楼是谁设计的只觉得这人比较狠。

    除地面外后金军承受了来自前、后、左、右、上(天上)五个方向的打击他们能够得到的唯一遮挡就是同伴的尸体所以片刻之间已经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进攻者没有退缩无功而返努尔哈赤的面子且不管啥都没弄到回去怎么跟老婆孩子交代?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后金军终于爆了。

    虽然不断有战友飞上天空但他们在尸体的掩护下终究还是来到了城下开始架云梯。

    然而炮火实在太猛天上还不断掉石头弓箭火枪不停地打刚架上去就被推下来几次三番他们爬墙的积极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于是决定改变策略----钻洞。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头上盖牛皮木板用大斧、刀剑对着城墙猛劈最终的工程目的是把城墙凿穿。

    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头顶上经常高空抛物不说还缺乏重型施工机械就凭人刨那真是相当之困难。

    但后金军用施工成绩证明他们之前的一切胜利都不是侥幸取得的。

    在寒冷的正月后金挖墙队顶着炮火凭借刀劈手刨竟然把坚固的城墙挖出了几个大洞按照史料的说法是“凿墙缺二丈者三四处”也就是说二丈左右的缺口挖出了三四个。

    明军毫无反应。

    不是没反应而是没办法反应因为城头的大炮是有射程的敌人若贴近城墙就会进入射击死角炮火是打不着的而火枪、弓箭都无法穿透后金军的牛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紧张施工毫无办法。

    就古代城墙而言凿开两丈大的洞就算是致命伤了一般都能塌掉但奇怪的是洞凿开了城墙却始终不垮。

    原因在于天冷很冷。

    按史料分析当时的温度大致在零下几十度城墙的地基被冰冻住所以不管怎么凿就是垮不下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o]

    但袁崇焕很着急因为指望老天爷毕竟是不靠谱的按照这个工程进度没过多久城墙就会被彻底凿塌六万人涌进来说啥都没用了。

    当务之急要干掉城下的那帮牛皮护身的工兵然而大炮打不着火枪没有用如之奈何?

    关键时刻群众的智慧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城墙即将被攻破之际城头上的明军突然想出了一个反击的方法。

    这个方法有如下步骤先找来一张棉被铺上稻草并在里面裹上火药拿火点燃扔到城下。

    棉被、稻草加上火药无论是材料还是操作方法都是平淡无奇的但是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几年前我曾找来少量材料亲手试验过一次这次实验的直接结果是我再没有试过第二次因为其燃烧的度和猛烈程度只能用可怕两个字形容。(特别提示该实验相当危险切勿轻易尝试切勿模仿特此声明。)

    明军把棉被卷起来点上火扔下去转瞬间壮观的一幕出现了。

    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开始剧烈燃烧开始四处飘散漂到哪里就烧到哪里只要沾上就会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滚也毫无作用。

    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伴随着恐怖的大炮轰鸣声一道火海包围了宁远城把无数的后金军送入了地狱英勇的后金工程队全军覆没。

    这种临时明的武器就是鼎鼎大名的“万人敌”从此它被载入史册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燃烧瓶的雏形。

    战斗直至最后一人

    眼前的一切都出了努尔哈赤的想象以及心理承受程度。

    万历十二年(1584)他二十五岁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最终杀掉了仇人尼堪外兰而那一年袁崇焕才刚刚出生。

    他跟随过李成梁打败过杨镐杀掉了刘綎、杜松吓走了王化贞当他完成这些丰功伟业名声大振的时候袁崇焕只是个四品文官无名小卒。

    之前几乎每一次战役他都以少打多以弱胜强然而现在他带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兵力势不可挡之气魄进攻兵力只有自己六分之一的小人物袁崇焕输了。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小本起家的天命大汗是不会输的也是不能输的即使伤亡惨重即使血流成河用尸体堆也要堆上城头!

    所以观察片刻之后他决定改变攻击的方向----南城。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1]

    这个决定充分证明努尔哈赤同志是一位相当合格的指挥官。

    他认为南城就快顶不住了。

    南城守将祖大寿同意这个观点。

    就实力而言如果后金军全力攻击城池一面明军即使有大炮也盖不住对方人多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

    好在此前后金军缺心眼好好的城墙不去偏要往夹脚里跑西边打南边也打被打了个乱七八糟现在他们终于觉醒了。

    知错就改的后金军转换方向向南城涌去。

    我到宁远时曾围着宁远城墙走了一圈没掐表但至少得半小时宁远城里就一万多人分摊到四个城头也就两千多人。以每面城墙一公里长计算每米守兵大致是两人。

    这是最乐观的估算。

    所以根据数学测算面对六万人的拼死攻击明军是抵挡不住的。

    事情展与数学模型差不多初期惊喜之后后金军终于呈现出了可怕的战斗力鉴于上面经常扔“万人敌“墙就不去凿了改爬云梯。

    冲过来的路上被大炮轰死一批冲到城脚被烧死一批爬墙被弓箭、火枪射死一批。

    没被轰死、烧死射死的接着爬。

    与此同时后金军开始组织弓箭队对城头射箭提供火力支援。

    在这种拼死的猛攻下明军开始大量伤亡南城守军损失达三分之一以上许多后金军爬上城墙与明军肉搏形势十分危急。

    祖大寿战败前袁崇焕赶到了。

    袁崇焕并不在城头他所处的位置在宁远城正中心的高楼。这个地方我曾经去过登上这座高楼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城的战况。

    袁崇焕率军赶到南城在那里他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

    长久以来的训练终于显现了效果在强敌面前明军毫无畏惧与后金军死战把爬上城头的人赶了回去。

    与此同时为遏制后金军的攻势明军采用了新战略----火攻。

    明军开始大量使用火具除大炮、万人敌、火枪外火球甚至火把但凡是能点燃的就往城下扔。

    这个战略是有道理的你要知道这是冬天而冬天时后金士兵是有几件棉衣的。

    战争是智慧的源泉很快更缺德的武器出现了不知是谁提议拉出了几条长铁索用火烧红甩到城下用来攻击爬墙的后金士兵。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2]

    于是壮丽的一幕出现了在北风呼啸中几条红色的锁链在南城飘扬它甩向哪里惨叫就出现在哪里。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后金的攻势被遏制了尸体堆满宁远城下却始终未能前进一步直至黄昏。

    至此宁远战役已进行一天后金军伤亡惨重死伤达一千余人却只换来了几块城砖。

    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

    愤怒至极的努尔哈赤下达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命令:夜战。

    夜战并不是后金的优势但仗打到这个份上缩头就跑就是一个严肃的面子问题努尔哈赤认定敌人城池受损兵力已经到达极限只要再攻一次宁远城就会彻底崩塌。

    在领导的召唤下后金士兵举着火把开始了夜间的进攻。

    正如努尔哈赤所料他很快就等到了崩溃的消息后金军的崩溃。

    几次拼死进攻后后金的士兵们终于现他们确实在逐渐逼近胜利----用一种最为残酷的方法:

    攻击无果伤亡很大尸体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如果他们全都死光是可以踩着尸体爬上去的。

    沉默久了就会爆爆久了就会崩溃在又一轮的火烧、炮轰、箭射后后金军终于违背了命令全部后撤。

    正月二十四日深夜无奈的努尔哈赤接受了这个事实他压抑住心中怒火准备明天再来。

    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不放弃进攻第二天历史将会彻底改变。

    袁崇焕也已顶不住了他已经投入了所有的预备队连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左手还负了伤如果努尔哈赤豁出去再干一次后果将不堪设想。

    努尔哈赤放弃了他坚持了所以他守住了宁远。

    而下一个问题是能否击溃后金守住宁远。

    从当天后金军的表现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没有帮助没有援军修了几年的坚城只用一天就被打成半成品敌人战斗力太过强悍很明显如果后金军豁出去在这里待上几月就是用手刨也刨下来了。

    对于这个答案袁崇焕的心里是有数的。

    于是他来到了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必定失守还守不守?

    他决定坚守下去即使全军覆没毫无希望也要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一个人。

    军队应该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3]

    袁崇焕很清楚明天城池或许失守或许不失守但终究是要失守的。以努尔哈赤的操行成绩接踵而来的必定是杀戮和死亡。

    然而袁崇焕不打算放弃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援军、没有粮食、没有理想、没有希望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人。

    四十二岁年前袁崇焕出生于穷乡僻壤一直以来他都很平凡平凡的中了秀才平凡的中了举人平凡的落榜平凡的再次赶考平凡的再次落榜平凡的最终上榜。

    然后是平凡的知县平凡的处级干部平凡的四品文官平凡的学生直至他违抗命令孤身一人面对那个不可一世、强大无比的对手。

    四十年平凡的生活不断的磨砺沉默的进步坚定的信念无比的决心:

    只为一天的不朽。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上天就不会放弃你。

    绝境中的袁崇焕在沉思中等来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终究没有放弃。

    于是他等来了奇迹。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变历史的一天。

    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愤怒动了新的进攻。他认为经过前一天的攻击宁远已近崩溃只要最后一击胜利触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战斗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开始的。

    第一轮进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见勇猛的后金士兵们怂了。

    无论将领们怒吼还是威胁以往工作积极性极高的后金军竟然不买账了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冲。

    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来打仗说到底是想抢点东西小财现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体都堆在那儿还要往上冲你当我们白内障看不见啊。

    勇敢也是要有点智商的。

    努尔哈赤是很地道的为了消除士兵们的恐惧心理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把尸体捞回来先。

    为一了百了他还特事特办在城外开办了简易火葬场什么遗体告别追悼会都省了但凡抢回来的尸体往里一丢了事。

    烧完接着打。

    努尔哈赤已近乎疯狂了现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宁远也不是辽东而是脸面起兵三十年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丢人了实在太丢人了。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4]

    所以他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

    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

    面对蜂拥而上的后金军袁崇焕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大炮。

    要说这外国货还是靠谱顶在城头上轰了一天非但没有炸膛还越打越有劲东一炮“尽皆糜烂”西一炮“尽皆糜烂”相当皮实。

    但是意外还是有的具体说来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装电视剧里大炮射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点引线引线点燃后轰一声炮口一圈白烟远处一片黑烟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射红夷大炮必死无疑。

    我认为葡萄牙人之所以卖了大炮还要教打*炮绝不仅是服务意识强说到底是怕出事。

    由于红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轰击时炮尾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问题所以每次射时都要从炮签出一条引线人躲得远远的拿火点燃再打出去。

    经过孙元化的培训城头的明军大都熟悉规程严格按安全规定办事然而在二十五日这一天由于城头忙不过来一位通判也上去凑热闹一手拿线一手举火就站在炮尾处点火结果被当场震死。

    但除去这起安全事故外整体情况还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轰后金军不停地死然后是抢尸体抢完再烧烧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抢、再烧死死烧烧无穷尽也。

    直至那历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谁都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轰鸣声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随着一片惊叫和哀嚎命中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到底是谁至今不得要领但可以肯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不会坐在黄帐子里(并及黄龙幕)也不会让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对于此人身份有多种说法明朝这边说是努尔哈赤清朝那边是压根不提。

    这也不奇怪如果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对阵一个无名小卒被一颗无名炮弹重伤实在太不体面换我我也不说。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5]

    于是接下来袁崇焕看到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冲了两天的后金军退却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显坐在黄帐子里的那人是个大人物但按照后金的道德标准死个把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事这实在是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当袁崇焕站在城头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自己已经创造了奇迹。

    后金军仍然在攻城攻势比前两天更为猛烈但长期的军事经验告诉袁崇焕这是撤退的前兆。

    几个时辰之后后金军开始总退却。

    当然努尔哈赤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在临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泄到了宁远城边的觉华岛上那里还驻扎着几千明军以及上万名无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几十里的大海结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后金军踏着冰层向岛上动猛攻毫无遮挡的明军全军覆没此外士兵屠杀了岛上所有的百姓(逢人立碎)以显示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并向世间证明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无能的他至少还能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

    宁远之战就此结束率领全部主力拼死攻击的名将努尔哈赤最终败给了仅有一万多人驻守孤城的袁崇焕铩羽而归。

    此战后金损失极为惨重虽然按照后金的统计仅伤亡将领两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显这是个相当谦虚的数字。

    数学应用题1:十门大炮轰六万人轰了两天半每炮每天只轰二十炮(最保守的数字)问:总共轰多少炮?

    答:以两天计算至少四百炮。

    数学应用题2:后金军总共伤亡五百人以明军攻击数计算平均每炮轰死多少人?

    答:以五百除以四百平均每炮轰死1.25人。

    参考史料:“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断无生理。”

    综合由应用题1、应用题2及参考资料得出结论如下:每一个后金士兵都有高厚度的装甲保护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战士。

    扯淡就此结束根据保守统计在宁远战役中后金军伤亡的人数大致在四千人以上损失大量攻城车辆、兵器。

    这是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后金军的第一次总退却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战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6]

    或许直到最后他也没弄明白到底是谁击败了他那座孤独的宁远城那几门外国进口的大炮还是那一万多陷入绝境的明军。

    他不知道他的真正对手是一种信念。

    即使绝望毫无生机永不放弃。

    在那座孤独的城市里有一个叫袁崇焕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

    他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了。

    因为七个月后他就翘辫子了。

    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战半生的努尔哈赤终于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被炮弹打坏的也有的说是病死的但无论是病死还是打死都跟袁崇焕有着莫大的关系。

    挨炮就不说了那么大一铁陀子外加各类散弹穿几个窟窿不说再加上破伤风这人就废定了。

    就算他没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点心理障碍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来从没吃过亏败在无名小卒的手上实在太丢面子就这么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这一点上袁崇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击退努尔哈赤后他立即派出了使者给努老先生送去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你横行天下这么久今天竟然败在我的手里应该是天命吧!”

    努尔哈赤很有礼貌还派人回了礼表示下次再跟你小子算帐(约期再战)。

    至于努先生的内心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样的:

    “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小小的宁远竟然攻不下来这是命啊!”

    说完不久就死了。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死了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众多纷纭有些人说他代表了先进的进步的势力冲击了**的明朝为历史的展做出了贡献云云。

    我才疏学浅不敢说通晓古今但基本道理还是懂的遍览他的一生我没有看到进步、展、只看到了抢掠、杀戮和破坏。

    我不清楚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只明白他的马队所到之处没有先进生产力没有国民生产指数没有经济贸易只有尸横遍野、残屋破瓦农田变成荒地平民成为奴隶。

    我不知道什么必定取代的新兴霸业我只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自己到后金军的马刀下面亲身体验。

    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7]

    皇太极

    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

    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

    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

    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

    位置只有一个。

    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连史学研究者都未必重视的问题竟然妇孺皆知且说法众多什么努尔哈赤讨厌皇太极喜欢多尔衮皇太极使坏干掉了多尔衮他妈抢了多尔衮的汗位等等等等。

    以上**在菜市场等地遇熟人时随便说说是可以的正式场合就别扯了。

    事实上打努尔哈赤含笑那天起汗位就已注定它只属于一个人----皇太极。

    因为除这位仁兄外别人都有问题。

    努尔哈赤确实很喜欢多尔衮可是问题在于多尔衮同志当时还是小屁孩游牧民族比较实在谁更能打、更能抢谁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亲广大后金人民是不答应的。

    四小贝勒里的其他三人那更别提了年龄小不说老头还不待见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而四大贝勒里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资格排除;莽古尔泰比较蠢性情暴躁排除能排上号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极。

    但是代善也有问题----生活作风这个问题还相当麻烦因为据说和他传绯闻的是努尔哈赤的后妃。

    代善是聪明人有这个前科汗位是不敢指望了他相当宽容地表示自己就不争这个位置了让皇太极干吧。

    于是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天启六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极登基。

    在后金将领中论军事天赋能与袁崇焕相比的只有三个人: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多尔衮比较小不算)。

    但要论政治水平能摆上台面的只有皇太极。

    因为一个月后他做了一件努尔哈赤绝不可能做到的事。

    天启六年(1626)十月袁崇焕代表团来到了后金都沈阳他们此来的目的是吊丧同时祝贺皇太极上任。

    在很多书籍里宁远战役后的袁崇焕是很悲惨的战绩无人认可也没有封赏所有的功劳都被魏忠贤抢走孤苦伶仃悲惨世界。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8]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说法是未经史籍也未经大脑的因为就在宁远胜利后的几天袁崇焕就得到了皇帝的表扬兵部尚书王永光跟袁崇焕不大对劲也大感慨:

    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总之捷报传来全国欢腾唯一不欢腾的人就是高第。

    这位兄弟实在太不争气所以连阉党都不保他被干净利落地革职赶回了家。

    除口头表扬外明朝也相当实在正月底打胜2月初就提了先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一个月后又加辽东巡抚然后是兵部右侍郎两个月内就到了副部级。

    部下们也没有白干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都升了官连他的孙承宗老师也论功行赏了。

    当然领导的功劳是少不了的比如魏忠贤公公顾秉谦大人等等虽说没去打仗但整日忙着阴人也是很辛苦的。

    无论如何袁崇焕出头了虽说他是孙承宗的学生东林党的成员但边界得有人守吧所以阉党不难为他反正好人坏人都不管他任他在那倒腾。

    几个月后得知努尔哈赤死讯后他派出了代表团。

    这就倒腾大了。

    在明朝看来后金就是以努尔哈赤为的强盗团伙压根不是政权堂堂天朝怎么能和团伙头目谈判呢?

    所以多年以来都是只打不谈。

    但问题是打来打去都没个结果正好这次把团伙头目憋屈死了趁机去谈谈也没坏处。

    当然作为一名文官出身的将领袁崇焕还有点政治头脑谈判之前先请示了皇帝才敢开路。

    憋死(打伤致死)了人家老爹还派人来吊丧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皇太极忍了。

    他不但忍了还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回应。

    他用最高标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好吃好喝招待还搞了个阅兵式让他们玩了一个多月走的时候还送了几匹马、几十只羊并热情地向自己杀父仇人的使者微笑挥手告别。

    这意味着一个比努尔哈赤更为可怕的敌人出现了。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

    在下次战争到来之前必须和平这就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39]

    袁崇焕也并非善类对于这次谈判他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做出了充分的解释:

    “奴死之耗与奴子情形我已备得尚复何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努尔哈赤的死讯他儿子的情况我都知道了还有什么要求呢?

    谈来谈去就谈出了这么个玩意。

    谈判还是继续到第二年(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又派人来了。

    可这人明显不上道谈判书上还附了一篇文章----当年他爹写的七大恨。

    但你要说皇太极有多恨似乎也说不上因为就在七大恨后面他还列上了谈判的条件比如金银财宝比如土地等等。

    也就是想多要点东西嘛还把死去的老爷子搬出来实在辛苦。

    袁崇焕是很幽默的他在回信中很有耐心地逐条批驳了努尔哈赤的著作同时表示拒绝你的一切要求。这意思是虽然你爸憋屈死了我表示同情但谈归谈死人我也不买账。

    过了一月皇太极又来信了这哥们明显是玩上瘾了他竟把袁崇焕批驳七大恨的理由又逐条批驳了一次当然正事他也没忘了谈这次他的胃口小了点要的东西也减了半。

    文字游戏玩玩是可以的但具体工作还要干在这一点上皇太极同志的表现相当不错就在给袁崇焕送信的同时他动了新的进攻目标是朝鲜。

    天启七年(1627)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鲜朝军的表现相当稳定依然是一如以往地不经打一个月后平壤就失陷了再过一个月朝鲜国王就签了结盟书表示愿意服从后金。

    朝鲜失陷明朝是不高兴的但不高兴也没办法今天不同往日了家里比较困难实在没法拉兄弟一把失陷就失陷了吧。

    一边谈判一边干这种事实在太过分了所以在来往的文书中袁崇焕愤怒地谴责了对方的行径痛斥皇太极没有谈判的诚意。

    话这么说袁崇焕也没闲着他也很忙忙着砌砖头。

    自打宁远之战结束后他就开始修墙了打坏的重砌没坏的加固。他还把几万民工直接拉到锦州抢工期抓进度短短几个月锦州再度成为坚城。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o]

    此外他还重新占领了之前放弃的大凌河、前屯、中后所、中右所修筑堡垒全面恢复关宁防线。

    光修墙是不够的为把皇太极彻底恶心死他大量召集农民只要来人就分地一文钱都不要白送开始大规模屯田积累军粮。

    一边谈判一边干这种事实在太过分了所以在来往的文书中皇太极愤怒地谴责了对方的行径痛斥袁崇焕没有谈判的诚意。

    到了天启七年(1627)五月老头子的身后事办完了朝鲜打下来了锦州修起来了防线都恢复了屯田差不多了双方都满意了。

    打吧。

    天启七年(1627)五月六日皇太极率六万大军自沈阳出进攻锦州“宁锦大战”就此揭开序幕。

    此时出战并非皇太极的本意老头子才挂了几个月遗产分割、追悼会刚刚搞完朝鲜又打了仗实在不是进攻的好时候但没办法不打不行----家里闹灾荒了。

    天启七年辽东受了天灾袁崇焕和皇太极都遭了灾紧缺粮食。

    为解决粮食问题袁崇焕决定去关内调粮补充军需。

    为解决粮食问题皇太极决定去关内抢粮补充军需。

    没办法吃不上饭啊又没处调粮食眼看着要闹事与其闹腾我不如闹你们索性就带他们去抢吧。

    对于皇太极的这个打算袁崇焕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备齐了炮弹静静等待着后金抢粮队到来。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顺风顺水官也升了权也大了声势如日中天威信很高属下十分服气。

    不服气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满桂。

    其实满桂和袁崇焕的关系是不错的他之所以不服气是因为另一个人----赵率教。

    在宁远之战时赵率教驻守前屯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满桂感觉要撑不住了就派人给赵率教传令让他赶紧派人增援。

    可赵率教不去。

    因为你吃不消我也吃不消一共这么多人你的兵比我还多谁增援谁?

    所以不去。

    当时情况危急满桂倒也没有计较仗打完了想起这茬了回头要跟赵率教算帐。

    于是袁崇焕出场了现在他是辽东巡抚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和稀泥的。

    但是他万没有想到这把稀泥非但没有和成还把自己给和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