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代理人 > 第两百七十四章 新疆叛乱
    陕甘的回民暴乱虽然被平定的七七八八了但是残余分子却逃窜到了新疆地区。回民和新疆的维族人还有中亚的各国百姓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之间同是穆斯林兄弟关系十分紧密。

    因为当时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太平天国和洋人的事务之中所以导致朝廷对新疆的控制力度大减。从1862年开始新疆各地尤其是回民较多的北疆都竖起了反清旗帜。库车、喀什、吐鲁番等各大城池都成了一个个的反清势力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和清军互相攻伐。

    这些乱贼势力大的就是手底下有个几千人势力小的就是三五十个人聚集在一起。所以在初期根本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只是派少量部队前去平定叛乱。

    但是这些乱民之中有一个算是比较有政治智慧的此人名为司迪尔他占据着喀什城(维吾尔老城)手中有精兵八千是新疆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军阀。司迪尔为了壮大自称“埃米尔”并且派使者到浩罕国去请“圣裔”来做他们的领袖。

    浩罕国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重要国家也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浩罕国境内有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圣裔。所谓圣裔就是先知默罕默德的后裔。在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眼中圣裔是崇高的尊贵的。穆斯林的国家理应由圣裔来管理其他人都不具备这个资格。

    司迪尔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圣裔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更具有号召力其他的维族势力也会因此归附到他的旗下。

    1865年春浩罕国大将阿古柏受命带兵护送“圣裔”布素鲁克到喀什。抵达喀什之后阿古怕和布素鲁克也不客气竟然将邀请他们来的司迪尔赶出了喀什城。布素鲁克和阿古柏雀占鸠巢当地了喀什老城的新主人。

    司迪尔没想到竟然请进来一条狼差点把自己吃了当然大怒。于是就带兵七千对阿古柏和“圣裔”布素鲁克起了进攻。

    阿古柏此人勇悍无双而且这次还有“圣裔”的支持占据了宗教高度所以他竟然带着一百多骑兵大败司迪尔的七千人马。其后阿古柏又多次击败司迪尔收编了司迪尔的部队将司迪尔逐出新疆。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阿古柏扶持“圣裔”布素鲁克在喀什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建立国家之后阿古柏南征北战迅的在新疆南部打下了一大片土地。

    同年夏阿古柏率军进攻喀什(汉城)。喀什是清军在南疆的唯一一个根据地了一旦此城丢失则朝廷的势力就会被彻底的驱逐出南疆。

    而朝廷在北疆实际上也基本没有掌握几个城池了所以此战如果战败大清相当于就会丢了整个新疆。

    此刻接到喀什被围的消息之后原本对新疆的局势抱着放纵态度的朝廷终于忍受不住了如果再任由这种局势展下去这片“新得的疆土”就会失去。

    但是朝中此时却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定的认为大清的主要敌人是英、法列强现在国家的精力应该是放在处理海防之上。至于新疆本就是乾隆爷刚得到的领土而且又远离中原、土地贫瘠所以可以暂时放弃等到朝廷势力强盛之时再兵征讨。

    另一派则认为海防重要塞防也同样重要。新疆五千里江山是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上百的时间才征战得来的不可轻言放弃。

    在朝中两派人马生了争论其后各地方大员也纷纷表态。在地方上江苏巡抚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而闽浙总督左宗棠主张征讨新疆。

    李明峰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上书清廷表明立场请求朝廷立刻派兵出征新疆驱逐阿古柏。但是慈禧却回了李明峰一封密信信中将朝廷的难处都写了出来。

    就比如李鸿章等人也不是不想要新疆这大片领土而是朝廷力有不怠。打仗是要银子的而新疆地区局势复杂绝不只是阿古柏的问题所以这就注定了这场仗是要花费大量银子。

    假如整场战役需要投入二十万兵力耗时两年的话那就需要至少花费两千万两白银。这还是乐观估计实际上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的背后还有浩罕国、沙俄、大英帝国的影子。要是他们再插手那事情可就不妙了。

    而且即便只是两千万两白银那也不是朝廷可以承受的起的。北洋水师的筹建费用已经耗尽了朝廷未来五年的一切盈余朝廷不是不想征讨新疆而是没有银子征讨新疆!

    李明峰知道如果在辽东靠奏折来表明态度朝廷不会重视所以连忙启程亲自入京他要当面和慈禧太后探讨一下新疆问题。毕竟这么广大的土地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后世为了一个小小的钓鱼岛都能争斗几十年现在新疆这块土地可比钓鱼岛大上万倍竟然说不要就不要了?

    李明峰将辽东的事务暂时交给了杜翰、焦佑瀛、刘铭传、李秀成等人处理自己坐着轿子带着几百亲兵护卫就奔北京去了。

    八月初李明峰进京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醇亲王奕澴、工部尚书倭仁、礼部尚书宝鋆、刑部尚书绵森等人在乾清宫东暖阁和李明峰见面了。

    看着风尘仆仆的李明峰慈禧太后有些不解的问道:“太师大人你从辽东大老远跑回来就是为了新疆的事情?”

    在慈禧看来李明峰可是绝对的自私自利者。正所谓无利不起早现在朝廷无论是否征讨新疆和李明峰的干系都不大慈禧实在是想不明白李明峰为什么这么重视万里之外的那块贫瘠的土地。

    李明峰解释道:“新疆可不是什么小事此地虽然民风彪悍物产又不丰富但是此地却是大清之门户。沙俄雄踞西北对我虎视眈眈英吉利控制印度也时刻觊觎着新疆。如果大清不采取有效手段的话三年五载之内新疆就会成为沙俄或者英国的势力范围。

    到时候洋人的大军就直接驻扎在陕甘的眼前了!到时候大清就会时刻受到洋人的威胁连自强的时间都没有了!”

    目前主掌朝政的醇亲王奕澴说道:“朝廷兵力有限无力征讨。而且目前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军费来。”

    所谓的朝廷兵力有限李明峰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实际上现在光北京附近能够调动的兵力起码就有二十万陕甘能调动的也不下十五万人。只不过朝廷不放心南方的曾国藩和北方的李明峰朝廷主力不敢离开京师。所以才有兵力有限一说。

    李明峰无奈的道:“那此事就交给臣来办理吧!”

    宝鋆惊道:“常胜军都是火器部队所费银两更加巨大。此战起码需要数千万两白银来支持太师大人你要想清楚啊。”

    宝鋆也同样是对李明峰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官员他也实在是无法理解李明峰企图自掏腰包征讨新疆到底是为了什么。要知道即便新疆这块土地被常胜军控制了也没有什么作用。

    新疆距离北京有七八千里的路途没有战略价值而且土地贫瘠收不上来什么税银再加上当地回民生性彪悍当地部族、宗教力量雄厚所以这块土地无论到了谁的手里都是负担罢了得不到什么好处。

    李明峰也不理会众人的怀疑继续说道:“没办法了只能以战养战!康熙爷和乾隆爷在新疆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朝廷只需提供粮草和运输便可至于武器弹药我可以从洋人手中赊至于军饷那就看我的手段了!”

    慈禧闻言也初次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因为她看出来了李明峰决不是说着玩的他这是真的要出兵征讨新疆了。

    就如李明峰所说新疆对地方势力来讲是个负担但是对国家来说却是个战略要地。新疆能有效的缓冲沙俄和英国对大清的压力如果新疆在大清手中则沙俄要从西北进军京师英国要从西南进军京师那起码就要经过长达万里的路途。

    这一路上大清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还准备反击。但是如果新疆落到了列强控制的傀儡政权手中那就不一样了。英国或者沙俄的军队直接部署在新疆就会直接威胁陕甘朝廷就不得不将主要兵力布置陕甘来防守了。

    这样一来大清的压力可就太大了。稍有不慎就是个灭国的结局。

    慈禧将目光望向了奕澴、倭仁等重臣希望他们能给出一些建议。

    老顽固倭仁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的说道:“太师大人忠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另老朽汗颜。”

    倭仁这个老顽固当然是主战的但是他万没料到一直被他当成洋鬼子的走狗的李明峰竟然能主动要求去征讨新疆要知道这次弄不好是要直接面对洋人的。

    从这次以后倭仁对李明峰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再事事都针对李明峰了。

    没等别人表意见慈安太后就抢先说道:“恩常胜军只有不到十万人马所耗费粮草也不会太多妹妹此事就这么办吧你看如何?”

    慈安此言一出别人都有些惊讶。这位太后基本上是和泥塑的菩萨一般本就极少上朝就是上朝也往往是一言不所有事情都由慈禧拿主意。今天慈安太后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也算是破天荒了。

    慈禧伸手轻轻的拍了拍慈安的手示意她暂时不要着急转口问道:“李太师你看此战需要多久能够得胜你准备调动多少人马你还需要朝廷做什么?”

    李明峰道:“回圣母皇太后阿古柏不成气候所辖人马不足五万而且还分守各地。所需顾虑的不是阿古柏而是他背后的浩罕国和沙俄。但是目前英国人死盯着沙俄咱们只需要能够利用好英俄之间的矛盾沙俄这个障碍就能排除。

    至于浩罕国虽然实力不小但是还不放在我的眼中。这次我准备调动五万人马前去如果顺利只需一年就可平定新疆!。朝廷需要做的就是帮我筹集粮草并且将粮草和武器弹药即时送到甘肃嘉峪关一代并且还请朝廷赋予我调动新疆境内的军队和官员的权力。”

    出了嘉峪关就是新疆范围了朝廷在嘉峪关外的军队已经不多了。所以李明峰也没有强制要求朝廷将粮草、弹药送到前线能送到嘉峪关李明峰就可以自己去运了。

    慈禧点了点头应道:“既然太师肯出兵那哀家也不好劝阻。不过此战只可胜不可败。若是落败那后果你应该知道。”

    李明峰道:“臣明白!”

    新疆地区的人都信仰伊斯兰教和陕甘的回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陕甘民乱可算平定了个七七八八如果朝廷在新疆被穆斯林打的大败的话那陕甘地区的回民恐怕也会趁乱而起。

    而且沙俄早就渗透进了新疆这次朝廷征讨新疆一定会激怒沙俄如果大清战败沙俄一定会得寸进尺继续往嘉峪关内部渗透。到时候不但新疆丢了就是陕甘能否掌握在朝廷手中也都是未知之数了。

    慈禧看到李明峰去意已决不禁站了起来高声道:“好那哀家就任命你为钦差大臣总管新疆一切军民事务。有权调动嘉峪关外大清兵力、官员有权进封三品以下官吏有权阵前斩杀二品以下命官。”

    李明峰闻言连忙跪下高声道:“臣李明峰谢太后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