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明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狂奔百余
    李承明和薛仁贵一路狂奔百余里,直到半夜时分才在张承范的带领下躲进了一个叫虎狼谷的山谷里。这时候他身边已经不到百余人了。

    李承明抬眼望去,他的护卫们散坐着,带着绝望和希冀交织的神色看着他。他忽然心乱如麻----在奔走的时候没有这种心态,那时只顾得拼命地跑,跑,跑,此时有了喘息的时机,这些情绪反而纷至沓来,好像要把他的大脑淹没一般。他知道后悔没有丝毫作用,却不由自主地悔恨。假若玄武门之变前他派些人日夜监视秦府就好了,假若他答应李世民的条件就好了,假若他与李艺汇合以后就直接去幽州就好了,但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在这许多假若的背后,李承明强烈地感觉到一个他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信息:兵败如山倒,自己完了,自己败了。

    “大王,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刘连章问道

    一声问话将李承明的思绪拉回现实。天的云很浓了,四野一片黑暗,他抬头看看天色,心中长叹一声道:“你们各自逃命去,是生是死全看各人造化。李世民要的是我,你们不跟我在一起,或许可以得一条活路。”

    众人互相看看,没有反应。

    李承明又挥挥手:“去。天下许大,何处不可容身,与我同死无甚益处。我虽然败了,但李世民也休想万年平安,他穷凶极恶,杀兄屠弟,倒行逆施,一定不会的善终的,我虽然败了,但公道自在人心。李世民一定会在史抹黑父亲、四叔和我的,由他说去。只要我问心无愧就是了。”

    几个护卫迷惑地相互看看,其中一个道:“大王”

    “别再这么叫了。”李承明冷笑一声,“时至今日,我还算什么大王。我身为太子骨肉,起事举义,想着是替父亲报仇,为百姓除害,未料兵败如此如今穷途末路,人得看开,一死有何艰难。尔等速去。”

    十几个护卫又相互看了看,终于匆忙地磕头行礼,丢下手里的刀枪结伴而行出了谷,渐行渐远,一路回望。

    “出谷以后分头走!”李承明在后面喊道,看着那些护卫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一阵山风吹来,他忽然觉得十分疲倦,十分寒冷。

    其实他这样说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心里害怕,他害怕追随他的人中会有心怀不轨之徒,万一他们拿了自己去向李世民请功,自己不是死的更快,要知道自己现在身价可是能换个王爷当的。他先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是可以取得部下的好感,二是可以趁机清理身边的危险分子。

    这时候,谷外一阵马蹄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对杨不悔、曾正午说:“跟我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不是李靖追来了。”

    一群人冲出谷去,没有追兵,他们看到负责断后的薛仁贵正在杀刚刚出谷的那些护卫。薛仁贵大喊着:“势到穷处,舍主而去,你们这些叛臣贼子留着何用!”

    李承明只来得及喊出一声“不可”,薛仁贵的新武器,方天画戟已经穿透了最后一个护卫的胸膛。薛仁贵拨马转过头来,满脸血污,面目狰狞。他看到李承明,跳下马大叫一声“大王”,然后便泣不成声。

    “你杀他们何用?是我叫他们走的。”李承明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处理这一切,也不再想将薛仁贵如何。大厦倾颓,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大王属下无能,李靖的人快追来了。此地不宜久留,大王还是山躲躲。”

    李承明扭头望着失魂落魄的张承范道:“张壮士,你属下的私兵有没有熟悉这山的。”

    张承范回过神来,看了看左右,道:“你们谁登过这座山?”

    张承范仅存三个私兵一起摇头。

    李承明道:“管不了那么多了,扔掉马,翻山!”

    长安城外,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等人正在郊外迎接长孙顺德的遗体。长孙顺德被李承明的人锯成了十几块,李承明还特地将长孙顺德的尸体分别装在十几个木头盒子里,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首级一起叫长孙顺德的部下带回了长安。

    远处十几匹马飞快地驰来,马的骑士们每人背都背着一个木头盒子。

    看着这些木头盒子,长孙无忌扑通跪倒,一言不发,一颗颗硕大的泪珠从这个汉子深陷的眼眶里滚落下来。

    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手说:“辅机兄放心,李承明如此残暴,必不得人心。朕相信他用不了几天就要兵败身亡了!”

    这时,旁边传来一阵人声,一群百姓正扶老携幼地从南边的野径走了过来。李世民问:“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去的?”

    有人说道:“回皇,他们都被突厥抢光了粮食,是到定襄投靠杨政道,讨活计的。”

    李世民脸一变,心里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似的,程知节看出李世民的痛苦,他厉声对那群百姓斥道:“大胆,不知道朝廷明令人丁私自北迁是要充军的吗?来呀,将他们统统抓起来送到京兆尹官署去!”

    随行的侍卫们拔刀欲动手,众百姓一齐跪倒一片哭声:“大人饶命呀!”

    李君羡说道:“程大人,这些百姓好生可怜,还是放过他们!”

    程知节怒言:“今天放了一村,明天岂不会走一县!”接着,他再次对侍卫们发话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众侍卫前拿人,百姓们连连央告,李世民喝止了侍卫,让百姓只管离去。程知节还想说什么,李世民止住了他,叹了口气道:“百姓何罪之有?要论罪只能怪朕这个天子养活不了他们呀!”

    百姓们哭号着离去,风吹起满天的树叶,李世民脸满是惆怅,他的目光落在旁边一个巨大的土堆,那是汉武帝的陵寝,陵前立着一根石柱。李世民脸一变,说道:“这是根拴马桩,是新立的,只有胡骑会这么干!他们居然将栓马桩立在武帝陵前!武帝驱甲三十万,宣威朔漠,封狼居胥,将匈奴逐得无处藏身,朕呢,却要向颉利纳贡,眼看着自己的臣民四处流落----朕真是无颜面对他呀!”

    这时众人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有谁天生是佛呢,佛都是修来的呀!”李世民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僧人,带着三个弟子。

    僧人接着说道:“很久以前,终南山中有一棵树被风刮倒,寺里的僧人将树抬回来,锯成两截,一截请人雕成一尊佛像,剩下的做了地板。有一天啊,地板很不高兴地对佛像说了,我们本是同一棵树,为什么你成了万人景仰的佛,我却被人踩来踩去?你知道佛像怎么回答?它说了,你只见到我今天被万人景仰,没见到我当年浑身下挨了多少刀斧呀!”

    李世民似有所悟,他问道:“大师”僧人回答道:“贫僧玄奘。”

    李世民反复玩味着这个寓言,目光久久停在玄奘的脸。突然,他跪了下来,向玄奘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众人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李世民已经大步走向自己的坐骑。

    程知节跟在李世民后面,一头差点儿撞在那根拴马桩,他对一个侍卫下令道:“回头跟京兆尹说一声,差人把这根拴马桩搬走,立在这里辱及先人,成何体统?”

    李世民一回头道:“不,留着它!这样好提醒朕不要忘今日之耻,总有一天朕要将它立到颉利的大帐前!”

    回到东宫,李世民踏进中宫寝殿时,正见到长孙皇后又在伏案写着什么。

    他有些好奇,悄悄走过去,站在长孙皇后的背后向案看去。

    但见长孙皇后写的原是一首乐府行歌,为隋散骑常侍卢思道的《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

    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

    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

    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

    山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己,

    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

    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

    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

    浮云直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

    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

    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

    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

    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五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

    将军何处觅功名?

    卢思道在隋朝是唯一可与薛道衡相敌的文士,这道《从军行》也丝毫不比《昔昔盐》逊色,且在含义更显深厚,不仅有着征人思妇的幽怨之意,还对求取功名的将军露出了怜悯之意。

    李世民知道长孙皇后的心思,她是想借卢思道的诗给长孙顺德讨谥号和封赏呢。

    “皇后放心,朕立刻下旨,赐长孙顺德荆州大都督,谥号襄,食邑加封到一千二百户,由其子长孙安同继承其薛国公的爵位。至于潼关战死的长孙安世追赠定国公,食三百户,爵位可以等从长孙安同的儿子里挑一个继承。”

    长孙皇后这才发觉皇已至,忙站起身,转身下拜。

    李世民伸手一托:“你我之间,还论这些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