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明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曹参军
    天色将近黄昏的时候,阿城空旷的校场里,靠左侧的墙边立着一排稻草人,稻草人与稻草人间隔约莫十步。这里的稻草人不是庄稼地里吓唬鸟儿的那种稻草人,是专为练习矛槊刺杀而绑扎的稻草人,基础坚固,浑身厚实,只有咽喉一处要害。所谓要害,其实是个机关,一经刺中,必定扯断颈部,令稻草人人头落地。这咽喉要害,正是骑手刺杀的目标。倘若骑手失手刺空,那当然只配成为别人饭后茶余的笑料。如果错过咽喉而误中稻草人身体其他部位,矛槊被稻草缠住,如何能于瞬间拔出?撒手慢了,必定人仰马翻,那狼狈,自不待言。撒手快的,虽免于跌倒,等于是被稻草人缴了械,剩下赤手空拳,能不认输?

    李承明骑着“赤风”手握一根为自己量身定做的马槊,打马向那些稻草人冲去。他已经练了一下午了,无数次被稻草人缴械,无数次失手刺空,也无数次跌落马下,早已摔的灰头土脸,

    快要接近稻草人时,李承明举起马槊,大叫一声“中”,草头应声落地。他把马勒住,回首眺望,长吐了一口气。

    “大王中了,大王中了!”一直陪在承明身边的薛仁贵拍手叫道。

    李承明苦笑了一声道:“整整一个下午了,就刺中了一次,有什么好高兴的。”

    “槊法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好的,大王只一个下午就有如此成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远处传来薛万彻的声音。

    李承明举目四望,发现远处的夕阳下站着几个人,阳光有些晃眼,看不清楚是谁,只能肯定薛万彻在里面。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我怎么没有发现?”李承明催马向他们走去。

    “一心不能二用。大王方才专心致志于稻草人,怎么还能顾得我们!”薛万彻笑着答道。

    “薛仁贵,剩下的草人交给你了。”李承明高声道。

    “是,大王!”薛仁贵应了一声,策马飞奔,举槊猛刺,沿途三十个稻草人,个个草头落地,无一幸免。

    “好”一片击掌喝彩的声音传来。

    “臣王利涉见过楚王殿下。”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精瘦,,身穿葛布衣衫的汉子对着李承明深施一礼。

    李承明看着有些眼熟,略一思虑便想到他就是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幽州兵曹参军王利涉。

    “王大人免礼貌。”李承明说着,拱手还礼,顺势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孤身去突厥求兵,给旧主报仇的忠义之士。但见他身材不高,长圆的脸飘着三缕乌须,眼中精光闪烁,透出如刀般的锋锐之气。

    “好我身边也正缺少这样忠心耿耿的部属。观此人神情,也是富有决断之力的人才。”李承明心中暗暗高兴。

    李承明拱手道:“王虎臣跟我说过,轻取幽州全境全靠先生之功。承明不胜倾慕,今幸得先生指教,大慰平生。愿先生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纵有关连忌讳之处,也请直言,承明只有感激之情,决无怪罪之意。”

    “楚王殿下如此信任,利涉自当肝脑涂地,以报知遇厚恩。”王利涉竭力压抑着心头的激动,尽量以平静的语气说着。

    他本为山东曲城人,少年孤苦,寄人篱下,饱受族人欺凌,遂苦读兵战策,旁及经史,指望一飞冲天,博得高官厚禄,名扬天下,洗净前耻。然而他虽自许胸藏绝世韬略,却因出身卑微,无人引见,直至年过二十,也无所作为,被乡邻视为笑柄。后天下大乱,他便往来游说各处豪强,企图得到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首先投于漫天王王须拔帐下,连献密计。但王须拔虽然很是赞赏他的密计,却并不采纳。后来王须拔战死,他又随了王须拔的副手历山飞魏刀儿,连十大战策,而魏刀儿看了,却笑着生之见,置之不理。

    接下来窦建德火拼魏刀儿,兼并了魏刀儿的全部领土和部属,魏刀儿兵败身亡,王利涉也做了窦建德的俘虏。他料想不到的是,窦建德居然是个知礼贤下士的人,拜他为起居舍人,参与机密。他心怀感激之情,欲为大夏竭尽心力,干出一番惊天的事业。哪知窦建德在虎牢关被李世民活擒,将他的美梦击得粉碎,他作为大夏降臣也归了大唐,然后就做了庐江王李瑗的兵曹参军。

    这时天下大致已定,只怕再也难有他出头的机会,他的前程顶多不会超过一个秘丞的官位。至于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更是痴心妄想。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太子建成、齐王李元吉、庐江王李瑗相继被杀。楚王李承明传檄天下,要替父报仇,天下即将又要大乱,他顿时兴奋若狂,犹如在漆黑的深渊中陡然看见了光明。

    李承明现在是先太子唯一的血脉,一旦击杀李世民他就是大唐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尽管现在投入他的门下无异将陷于龙争虎斗的险恶之中。可是不如此,又怎能显示我数十年苦学的满腹谋略呢?何况这也是我谋取富贵,名扬万世的最后机会。我决不能放弃。王利涉雄心勃勃,犹如一只潜伏在野草丛中的猛虎,正注视着渐渐来近的猎物。

    “自秦汉以来,开创之时的太子往往难以克始克终。先父也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个魔咒!依先生之见,我与李世民之战,能有几分胜算?”李承明直截了当的问。

    “以我之见,殿下毫无胜算,且有性命之忧,已是危在旦夕。”王利涉同样直截了当的说着。

    他当然也须以诚相待楚王,不能有任何留有余地的打算。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获得楚王的信任,视为心腹。

    薛万彻等人闻听王利涉之言,不禁不惊失色,心头竟是一阵狂跳。

    他们虽然也有危惧之意,却并没有如同王利涉这样认为危在旦夕,且就算是这样,也不会像王利涉一样毫无顾忌的说出。

    尤其是薛万彻,他久随太子处理朝政,所见之人都为官场老手,个个圆滑善变,说出话来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纵然面对心腹之人,也少有直言无忌之语。他在耳目濡染之下,说话行事,不觉也留有余地,失去了当年的凌厉锐气。

    李承明冷然一笑:“现在我强彼弱,先生之言,实在令人惊骇欲绝,可有所据?”

    其实他也认为王利涉所言,并无半分夸张之处。自己最近常常莫名地惊恐,感到危在旦夕。

    “殿下,我大唐之所以能够创立,是为何故?”王利涉反问道。

    “一是天命所归,二是人谋所至,三是兵威所加。”李承明答。

    “天命无形,人不得见。人谋密策,亦难为众所知。唯有兵威,天下人人俱可感知,故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实是兵威所至。”王利涉道。

    “是啊!大唐兵威乃乃”

    “大唐兵威乃李世民所创,天下人被其所惑,不辨真伪。故智谋之士,争相投入秦王府中,敢死军卒,亦纷纷归于秦王府内。朝中大臣,对李世民示好献媚者不计其数,甚至连皇后宫之内,据说亦有秦王当主天下之说。所以他才敢在太极宫中,冒天下之大不韪,刺杀太子、齐王。现在他又是皇帝了,手下可称为名将的至少有三人,李靖、李世绩、李道宗,勇将,猛将更是数不胜数,能够攻城拔寨,独挡一面的将足有二十几个。大王麾下兵微将寡,时间一久必败无疑。”王利涉毫不客气地接过李承明的话头说道。

    “那,那以先生之见,我该当如何?”李承明问,声音竟是隐隐发颤。

    “李世民恃功谋逆,谋害太子,威逼皇,失尽天下民心。不过大王引突厥入寇,也”

    “你有什么高见,尽管说来,不必犹豫。”李承明打断他说。

    “大王现在不得关中民心,所以最重要的是军力,现在黄河以北只有李世绩一人为李世民苦苦支撑。我们只要说服李世绩归降,我们就可以和李世民隔黄河而治,黄河以北的百姓大多心向太子,又有黄河天险为屏障,突厥为后盾,李世民必无可奈何,大王就可以稳控半壁河山。北地民风剽悍,士卒大多悍不畏死,大王在那里明刑赏、安流民、垦荒地、薄税赋、广揽贤士、识拔大将、厚抚归顺,固本培元。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图中原,霸天下。”王利涉道。

    “皇爷爷曾经夸李世绩是“纯臣”,说服他归降,恐怕是不可能?”李承明对王利涉的想法很是怀疑。

    王利涉哼了一声道:“大王太高看李世绩了,依利涉所见李世绩不过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只要大王给他的封赏足够,他一定会反戈一击的。”

    “啊不会?李世绩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李承明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