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明 > 第七十九章 来福客栈
    武德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已是深秋的季节。距离长安不远的小城新丰,一片祥和安宁,青砖铺就的街道上,人来人往。

    新丰虽小却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关于这个小城更有一个顺父母、顾念乡情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四百多年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他的老爹刘太公被封为为太上皇,可是刘老爹虽享受荣华富贵,却因思念故里,时常闷闷不乐。

    为此,刘邦命令在国都长安附近的秦国故地骊邑,仿照家乡沛县丰邑的街巷布局,为太上皇刘老爹重筑新城,并将故乡沛县丰邑的乡亲故友悉数迁居于此,太上皇这才高兴起来。

    传说新丰城建造得与刘邦家乡丰邑一模一样,丰邑百姓迁至新居,连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此所谓“鸡犬识新丰”。

    新丰城最大的客栈,来福客栈前两名伙计正站在门口一边招揽顾客一边一边贪婪地看着街上的少女美妇们,嘴里还时不时地唠几句闲话。

    “哎,刘老哥,昨天我在咱们店里看着一奇人。诶呀,那酒喝的,简直是酒仙啊!”

    “算了吧,三儿,那人我知道,不过是一个狂生。在自己家乡混不下去了,这才四处游荡好找个有钱的主骗吃骗喝。这种人我见多了。”

    三儿摇了摇头说:“我看不像,他昨天一个人足足饮了一斗八升的酒。还没要一盘菜肴。连东家都看呆了,不但没管他要酒钱,还免了他三天的房钱呢!”

    “那是东家傻,不就是喝酒吗?我也能喝一斗八,你信不信?”

    “得了吧,你那点酒量我还不知道,一斗八?你连八升也喝不了。”

    “那也比你强,要不等会收了工咱哥俩好好喝几杯?”刘老哥说道。

    “行啊,我酒量也不次于你。哎,刘老哥,你听听,正南街面上闹喧喧的,还有喝道声,可能是有大官路过。咱哥俩准备招呼吧!”

    说话间,南横街真的跑过来几十匹骏马,骑手们拥着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不一会儿就到了客栈门前。这少年身着一袭银白色的绣龙丝袍,面皮微黑。此人正是甩开大队人马匆匆回京的楚王李承明。

    两名伙计忙迎上前去点头哈腰的招揽道:“天色晚了,公子爷要不要打尖住店。本店客房干净菜好酒香。”

    李承明勒住“赤风”环顾了一下四周,笑着对左右说道:“赶了一天路大家也都累了,在这歇息一晚明早在回京吧!”

    说完翻身下马问道:“你们这店里能住的下我们这些人吗?”

    “住的下,住的下,俺们这店是新丰最大的店。”刘老哥媚笑着回答。

    “行,那就住你这了,把马牵到后院去,解了鞍,饮些水再喂点黄豆。好酒好菜尽管上。”李承明道。

    刘老哥哈腰点头道:“是、是、是,公子也里面请。”说完侧过身子头前带路。

    三儿牵起“赤风”绕路向后院走去。

    一众侍卫纷纷下马,跟在李承明身后,最后的两名侍卫插着腰守在客栈门口。

    “有客到,看茶。”刘老哥叫到。

    “来嘞----”随着一声响亮的回应,一个店伙计急匆匆从二楼奔了下来,左手上托着一个黄杨木的托盘,上面摆着一个三彩的茶壶四个泥杯;右手上拿着一块抹布飞快地擦着桌凳,转眼之间已是收拾停当,弯腰行礼道:“给公子爷请安,公子爷请坐!”说完又转身去收拾其他的桌凳。

    这时候楼上传来“咣当”一声铜盆坠地的声音,一个高亢清越的男声吟唱道:“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李承明怔了一下心想怎么还有人在楼上作诗?这诗有些耳熟,作者是谁呢?管他是谁,人家这是正经的原创。

    “楼上是什么人?”王虎臣问道。

    刘老哥陪着笑脸答道:“大爷莫怪,是一个姓名马的穷酸,为人放浪不羁。这个人什么都好,学问很高,就是贪那两杯马尿。喝几口黄汤,就口无遮拦。听说他以前也是为官的,就是因为喝醉酒口无遮拦乱骂刺史,弄的官也没得做了,这才落魄到这的。”

    李承明呵呵笑道:“不妨事,本公子喜欢有学问的人,你通禀一声,就说下面有人请他喝酒。无论如何请他下来一叙。”

    刘老哥为难地说:“小人恐他酒还没醒,唐突了公子爷,那可就是死罪了····”

    李承明哼了一声说:“那不管你的事,你去把人给我请下来就是了。”

    刘老哥无奈,躬身行礼说:“请公子爷稍候片刻····”转身向楼上跑去。

    王虎臣不解地道:“大王,读书人哪里没有?这等不拘小节不识尊卑的醉汉狂生,见他做甚。”

    李承明道:“你懂个屁,读书人多了去了,没有真本领,哪个敢当面骂一方司牧?这等奇人万万不可错过?”

    话音未落,就听见楼上那人又大叫道:“什么公子娘子?爷我这满肚子学问是要卖与帝王家的,不去·····”

    王虎臣听了勃然大怒:“上去几个人,把这狂生拖下来。”

    “慢着,好好说话,请他下来。不要动粗。”李承明不想与有才华的人失之交臂。

    楼上的人正是马周,有唐一朝唯一的布衣宰相。

    不一会,两名侍卫和那个店小二一起灰溜溜下楼来了。

    “真是给脸不要。大王,让我去把那狂生绑了吧。”王虎臣叫道。

    李承明摆摆手道:“不,我亲自去把,刘备能三顾茅庐我怎么不能。要是他真没本事的话在绑也不迟。”

    李承明刚刚进到马周的房间就差点被浓重的酒气熏倒。不由自主地伸手捏住鼻子。

    马周现在正呈一个大字形躺在矮榻上,闭着眼睛反复的吟唱着刚才的诗句。

    李承明制止了身边侍卫的行动,将脚边的一个团凳扶起来坐上去。

    几名侍卫开窗的开窗,捡盆的捡盆,开始帮忙收拾房间。

    过了很久,天色早已大黑,李承明也已经疲倦不已时马周才醒过来。

    他揉了揉兀自隐隐作痛的额头,满脸通红地对着依然坚持端坐在团凳上的李承明作了个揖,讪讪道:“书生酒后无状,让小公子见笑了····”

    李承明强忍着睡意应,指着屋里矮几上的饭菜道:“马相公不必客气,我自己不喜欢读书却最敬重读书人。我这里早已备好饭菜,请相公赏脸一起用晚膳如何。”

    马周苦笑了一声:“马某一落魄书生,得公子相请怎敢拒绝。”

    李承明将全部侍卫打发出去后走到矮几旁坐下。

    马周站起来整理了整理衣衫跪下道:“草民马周叩见楚王殿下!”

    李承明笑了笑道:“你怎么知道我是楚王?”

    马周答:“殿下穿的白龙袍是只有开府立衙的亲王才能穿的,我大唐开府立衙的亲王一共只有三位。草民怎么会猜不出您的身份呢!”

    李承明哈哈大笑,指指对面的席子道:“马相公多礼了,承明有几件事情想请教一二,还望相公不吝赐教。”

    马周笑了笑,站起来走到李承明对面坐下道:“大王但讲不妨,马周定当倾尽所知。”

    李承明考虑了一会后皱起眉头道:“马相公对当今太子与秦王的储位之争如何看待?”

    马周闻言心中悚然而惊,大唐宫室不宁,太子秦王争储,这消息他在山东便早有耳闻。现在楚王竟然公然向一个小老百姓询问他的看法,简直荒谬绝伦。难道帝室内乱已是迫在眉睫,如果这样的话那朝局就真的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了!父子兄弟之间猜忌到这种分上,委实让人胆战心惊。我该怎么说呢?一句话说错别说前途,能不能保住命都是两说了。

    “马相公想什么呢?有什么话尽管明言,你放心,今日之话出自你嘴入于我耳,决不会再有第三个人知道。”李承明见马周沉默不语开口劝道。

    马周长叹了一口气道:“太子殿下名正言顺。秦王殿下功高震主。即便秦王不争太子殿下也会心有顾忌。天策府的文臣武将也会心有不服。太子殿下与秦王相比有一利一弊,利在名正言顺弊在心慈手软优柔寡断。若是太平盛世这弊也不为过,只可惜他是乱世储君,这一弊会遗祸无穷。秦王殿下也有一利一弊,弊在名份已定,利在心狠手辣、刻薄寡恩。若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这利就是大弊,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犯上做乱。可现在四海初定刀兵刚平,秦王麾下有的是甘冒奇险以求终身富贵的勇士。”

    “你这也没说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话来呀!不过马周这个人倒是知道,贞观长歌里出现过是个很牛叉的人物。应该不会是同名同姓吧!不管怎么说先把他收在楚王府再说吧!”李承明想。

    “我楚王府的长史王小胡刚刚被皇帝任命为山东道行台右仆射。不知马相公愿不愿意到我这来屈就长史?”李承明问。

    马周闻言,眼中顿时绽放出一丝喜色,略带点惶惑地点了点头道:“大王初次见面便将心腹之事对草民明言,草民怎么敢拒绝呢!”

    李承明呵呵笑道:“马相公胸藏济世之才,一朝得志定可一飞冲天。我保你他日位列三公。”

    马周心想:“你话都说成那样了,我那还敢拒绝,要是拒绝的话小命能保的住吗。”接着他拱了拱手道:“谢大王!”

    李承明拿起筷子来,夹了一块羊肉道:“吃饭,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