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重生之大导演 > 第四十七章 低谷【第一更】
    二零零一年一月十日,冯晓刚的新电影《一生叹息》已经上映半个月之久,但仍旧持续着高票房和评论热潮。

    盖因这部电影引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阐释了一个经久持续的热门话题,当然还有因为受好莱坞的香港电影的侵袭,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希望“自己人”能够争口气,拍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影片。

    所以冯晓刚的电影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他汇集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而今年广电总局也可谓打破常规,将刘忠明的《盛开的百合花》与冯晓刚的《一生叹息》一同送往奥斯卡组委会,角逐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

    提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不得不说它的起源和重要xing。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包括老牌欧洲电影大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最近兴起的伊朗和印度,还有共和国、台湾、韩国、以及日本,每年有上千部影片,都会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决绝。

    奥斯卡最佳影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美国人的偏好,并不全具有经典xing,但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往往都会成为当年最好看的电影,而且无可争议。比如当年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大路》、《卡利亚里之夜》、《八又二分之一》,英格玛?伯格曼的《犹在镜中》,黑泽明的《罗生门》,朱赛贝?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弗洛里安?亨克尔?冯?杜能斯马克的《窃听风暴》,以及练的《卧虎?藏龙》。

    由此可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竞争的激烈,但是也由此可见外语片奖的重要xing,世界电影史上的电影大师们,几乎都在奥斯卡上证明过自己。

    该奖项的设立起始于一九四七年,前几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颁发给一些优异的外国电影,从一九五六年起,才正式成为竞赛单元。

    自第二十届奥斯卡设立最佳外语片奖以来,至今已经颁奖五十二次(第二十六届空缺)。

    五十二年年间,由共和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制作的华语电影只获得过七次最佳外语片提名,而最后捧得大奖的则只有台湾导演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

    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设立,为大批非美国电影参与奥斯卡这个全球电影第一盛典,进而借力走向世界提供了最佳机遇。

    五十二年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形成了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也在舆论的批评与赞扬中不断地变革。

    历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十二次次、法国11.5次(其中一部与阿尔及利亚合拍)、西班牙四次、日本四次和德国四次。

    业内经常批评好莱坞出身的奥斯卡商业味道太浓,艺术气息不够。不过,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得主来看,起码在这个奖项上,好莱坞仍然对艺术电影给予了很大的尊重。

    在世界范围内,最佳外语片奖有两个大赢家:意大利和法国。意法两国分别是两次著名的世界电影审美革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新浪潮”的发祥地。

    获得首座最佳外语片小金人的电影《擦鞋童》正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经典的影片。

    史上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最多的导演、拥有四座小金人的意大利人费德里克?费里尼,则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派的领军人物。

    而一九七三年的获奖作品《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则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不过不得不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大陆,以一九九一年张毅谋的《菊?豆》为开端,一直到二零一一年,二十年间,共和国两岸三地制作的华语影片共七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不过只有二零零一年黎安的《卧虎?藏龙》获奖,可谓“七投一中”,中奖比例不高。

    二零一一年可谓华语电影被提名最多的一年,代表华语电影竞逐第八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大陆电影《唐山?大地震》、香港电影《岁月?神偷》和台湾电影《艋?舺》,不过在入围赛第二轮就全部被判出局。

    这意味着,自二零零一年《卧虎?藏龙》成为获得最佳外语片的首部华语影片后,华语影片已整整十年不能问鼎这一奖项。

    而除了在二零零三年第七十五届奥斯卡中获得提名的《英?雄》外,华语电影连最后“投一注”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今年受张维这只小蝴蝶的影响,华语电影有三部影片将会参与最佳影片奖的角逐。

    当广电总局发布这一则消息后,立刻有媒体闻风而动,高呼今年的华语电影将是问鼎这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最大热门。

    而且冯晓刚也直言,他今年的目光就是戛纳和奥斯卡,可谓信心十足。

    远在美国的黎安也罕有的回应说:“我很看好冯导的影片获奖,但是我更相信自己的影片。”

    相对于早就成名在外的两位大腕级导演,刘忠明则是低调了很多,“能免费去美国旅游,我就算完成心愿了。”

    当然也有媒体发现了其中两部影片都和张维有关。

    不过毕竟导演才是一部影片的灵魂,所以并没有太多人关注。

    而一直在给电影做宣传和后期剪辑的张维,早上到公司时,就听说中影的韩山平昨天对媒体说,冯晓刚的《一生叹息》将持续上映两个月,媒体顿时惊呼。

    当年引发了电影革命的《泰坦尼克号》那么赚钱那么有影响力,中影的也没有开口说让影片在电影院上映两个月才下档。

    众所周知,一般电影发行公司会和电影院线签电影发行合同,电影上映基本是一个月左右。如果电影在一周或三周内上座率相当的低,电影院和院线可以自做主张下片,因为院线公司是主动方,所以就算是一个月时间不到电影院就让电影下片了,电影发行方也不会说什么。

    不过有些电影是慢热型的,例如宁皓的电影《疯狂石头》,电影首周票房并不高,上座率相当差,有些电影院甚至都下片了。但是由于后劲十足,这部电影被很多院线重新恢复上映,并且因为上座率越来越高从而上映了近两个月,有些甚至上映了三个月。

    当然,其中也有个例的电影公司,就是中影集团----电影界的巨头,十分强势。

    国内大部分院线都会主动把中影发行的中小成本电影排好档期,并上映满一个月。因为中影掌握了内地百分之七十的进口分帐大片,现在很多院线公司就是靠进口大片赚钱。所以为了院线为了保证每年大片的拷贝数会十分配合中影发行的所有电影。

    就算是中影的电影上座率不高,也会让电影上映满一个月。

    当初中影和院线定的《一生叹息》上映档期是一个月,此时又加了一个月,第一看见中影韩山平的强势,第二可见这部电影的火热。

    有媒体说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在广州放映了三个多月才下档,希望冯晓刚的《一生叹息》打破这个记录。

    当然,也有媒体打趣说,如果古巴能够引进《一生叹息》就好了,这样,冯晓刚的电影没准儿也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在电影院放映好几年。

    相对于冯晓刚的大火大热,张维这边最近则是冷清下来。

    和摩托罗拉谈崩了,《艺术与人生》也没有答应做张维的节目,虽说央视那边广告谈妥了,但是宣传力度更大的电影频道则是一直没有回信。

    李晓婉那边在忙着网站和微电影的事儿,焦头烂额……

    王经花和三哥的脸色也不好看。

    “算了,大不了咱们不赚这个钱就是。”

    张维刚进办公室,就听三哥对坐在沙发上沉着脸的王经花和刘洋说。

    见他进来,刘洋站起身,王经花点了点头,三哥则是撇嘴嘴,看着墙上挂着的宝剑。

    “我看姓阎的是靠不住了。”王经花哼声说。

    刘洋也叹道:“少了电影频道这一块儿,损失不小啊。”

    接着他抬起头,看着三哥道:“郭总,和央视那边广告的合同还没签么?要不干脆就别签了,能省下一大笔钱,这部电影就这么算了吧?反正也没指望它能赚多少钱。”刘洋也也是心有不甘,只能选择权宜之计了。

    “我看行,而且我还有个好办法,就是咱们先不上映,然后去威尼斯和戛纳试试运气,如果可以,就在电影节上首映,没准儿宣传效果会更好呢。”王经花眉飞色舞起来。

    “不行。”

    张维断然道:“搞电影营销,第一要有魄力,第二则是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行?心急可是吃不了热豆腐。”

    华语电影人的营销观念确实有问题。

    记得当年张毅谋的《英?雄》最初投资了一千万,三个月之内一点成效都没有,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并且一手缔造了电影新的营销体系和观念,对后来电影的发展,可谓起着革命xing的作用。

    饶是后来的好莱坞和香港,也纷纷效仿张毅谋。

    几个人见张维态度坚决,顿时收住之前的念头,不过都是愁眉不展。

    这时张维的电话响起来,却是冯晓刚打来的,说是要请他去家里吃饭。

    【抱歉,下午才起来,更晚了,随后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