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臣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议
    “皇上吩咐张侍读平日里只要来翰林院报到熟悉朝政程序即可不用负责具体事务。”提及皇帝李时拱手恭敬的说道。

    翰林院并不是一个清闲的地方翰林院的日常活动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意义比如以皇帝名义颁的各种诰敕本应内阁大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

    此外翰林官有着更多的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提高政治素养为日后为官做好准备。

    而现在朱厚这样安排张信却让李时三人感到十分糊涂说皇帝不信任张信吧似乎也说不通若是不信任怎么可能会把张信提拔这般快若是十分宠信那为什么不让张信具体负责工作让他早日积累经验好为日后重用做准备。

    几人心虽有疑虑但是也不敢怠慢张信毕竟当日皇帝可是亲口吩咐几人在翰林院时要照顾张信所以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能表露出来谁都知道这张信乃是皇帝旧坻以前经常与皇帝接触待遇自然与众不同能让皇帝记得的臣子三人不用想就明白张信以后的官运亨通既然如此何苦要得罪皇帝身边的亲信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张信却非常高兴看来还是朱厚知道自己给自己安排一份轻松悠闲的差事。不然自己还真做不来毕竟自己出谋划策还可以但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张侍读。皇上召见。”几人继续悠闲的在翰林院内乱窜地时候一位太监匆匆的来到众人面前行礼说道没有办法自从朱厚要整治二十四衙门之后宫里宫外的太监们都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嚣张地气焰彻底跌落低谷。

    三人非常羡慕的看着张信悠悠的随太监前去乾清宫几人虽为翰林院学士有的还身为经筵讲官。但见到皇帝的次数屈指可数。自然对张信羡慕有加。

    这次朱厚召见并不是在乾清宫大殿之内而是选择一个偏殿。看其装饰就知道是供皇帝办公劳累之后用来小憩的。

    “张侍读果真如你所料整治二十四监的消息传遍天下后各地官府官员纷纷给朕上奏揭露镇守太监为非作歹之事。幸亏张侍读地指点不然朕还被这帮太监蒙在鼓里。”朱厚脸上露出开心地笑容张信猜测官员的奏折中肯定少不了阿谀奉承地话天子英明圣明之类的语言必然占奏折内容中的大部分篇幅。

    “此乃皇上英明果断看出中官之祸决心拨乱反正清除宦官专权之危害至此之后朝政清明皇上也可安心整理天下。”张信微笑奉承道。

    好话谁都爱听。朱厚还没有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被人这么一夸脸上也露出飘飘然之色。憧憬着万民景仰众臣心悦诚服的场面但一想到朝臣朱厚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舒服。

    朱厚非常明白自己刚刚即位群臣心里还没有完全信服看自己地眼光总是不自觉的流露出一股不信任与质疑的信息这让朱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还有的就是朱厚现自己手中的权力似乎没有自己以前想像中的那般大自己有什么旨意居然被内阁大学士给封驳了拒绝不执行这让朱厚心里更加恼怒起来。

    “皇上是否有心事不妨说出来让臣听之或许臣有解决之法。”朱厚脸上的怒气张信看得清清楚楚左右四顾之后现太监宫女在殿外恭候着所以悄悄的上前一步轻轻地说道。

    “日前礼部尚书毛澄仍然坚持前议并且上奏说为人后者为人子自天子至于庶人如一也让朕尽快处理尊号之事继孝宗之嗣。”朱厚脸上露出焦虑之色这个问题始终是朱厚心中最大地忧虑。

    “那皇上继续驳回毛尚书的提议让廷臣再议。”张信毫不犹豫地说道这帮大臣还真是迂腐顽固之极皇帝多次驳回他们的意见难道他们还没有领会皇帝的意思啊。

    “朕也是如此做的张侍读可有彻底解决之道。”朱厚期待的说道心里非常庆幸当时坚持让张信跟随自己进京不然自己连找个人来商议的机会都没有袁宗皋整天在朝中唯唯诺诺根本不敢表自己的看法现在只有张信能为自己分忧了。

    “难道满朝文武百官都赞成毛尚书之意没有一人有所异议?”张信询问起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这才有可能与以杨廷和为的护礼派抗争。

    “确实如此难道真的是朕错了。”朱厚喃喃自语神色伤感。

    “皇上仁孝何错之有。”只有笨蛋才会说皇帝做错了张信连忙劝慰道:“其实百官之中肯定有赞成皇上之意的但碍于……位高权重这才不敢出言支持皇上。”

    虽然张信说到人名是含糊不清但朱厚还是听清楚了知道张信的顾虑暗自生气之余也无可奈何起来。

    “请皇上暂且忍耐朝政大事一切依旧三五个月之后自然会有人站出来为皇上分忧解难的。”张信微笑的说道脸上露出自信的表情。

    “此话当真?”朱厚激动的说道声音也有些颤抖没有经历过谁也无法体会朱厚身上的压力数百位高官权贵联名上奏请他尽快同意礼部制定意见特别是廷议的时候。朝中重臣纷纷上前施压如果朱厚的心性坚定恐怕早就支撑不住开口答应了。

    “皇上不可大喜过望。虽然到时候会有人站出来替皇上说话但内阁的各位学士肯定不会同意解决之道还落在皇太后身上。”张信冷静地分析道:“只要皇上有太后的懿旨再加上朝中有人推波助澜相信皇上一定可以如愿以偿的。”

    “太后地旨意及臣子的支持。”想起皇太后那冷漠的模样以及朝中百官一片附和毛澄的情形朱厚自己也没有多大的信心。

    “皇上王琼已经被贬。兵部尚书之位空缺。皇上可有人选?”看出朱厚脸上的迟疑张信继续为其出谋划策起来。

    “廷臣经过议论。尚未有适合人选。”王琼经过上疏自辩被免去一死现在如今已经被配到绥德现在兵部尚书的位置还空着朱厚疑惑地看向张信。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来。

    “臣认为平定宁王之乱地南京都佥御史王守仁可补兵部尚书之缺。”张信微笑道只要王守仁到京城凭他的人脉及本事肯定有能力与杨廷和抗衡地。

    “王守仁?”朱厚眨眼醒悟过来道:“张侍读言之有理王守仁有功于朝廷而且军事才能出众任兵部尚书正好合适。”

    有空缺正好是提拔心腹的时候。朱厚虽然没有见过王守仁。但是也明白只要把王守仁从南京召到北京接任兵部尚书这样的恩情不怕王守仁不臣服自己。朱厚也明白自己在朝中的羽翼尚未丰满正是培养自己亲信的时候破格提拔王守仁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朝中官员变动之事轮不到张信插手张信只好告别皇帝自己返回翰林院继续上班了虽然不用负责什么事情但是张信自己也没有闲着拿起翰林院里有一些朝廷档案资格仔细阅读起来。

    在朝中为官并不像在王府任职那么简单不然袁宗皋也不会要花几天时间熟悉自己地工作程序既然那么清闲张信索性利用这个机会翻阅资料之余也在观摩其他同僚的工作情况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翟銮、李时他们请教转眼之间几天过去张信又在众人的羡慕之中被皇帝召见。

    “吾皇万岁。”起身之后张信现朱厚脸上表情似怒似喜十分复杂张信知道这几天朱厚正忙着与大臣周旋关于任命王守仁为兵部尚书之事这些天张信忙于学习也没有留心朝中生的事情现在看皇帝的表情难道事情又有变故。

    “皇上您虽身为国君要以事国为重但也要注意保重龙体啊。”张信叹气劝慰道以前朝气蓬勃的朱厚现在脸上居然浮现出憔悴之色来。

    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朱厚听到张信劝慰之言微微一楞旋即心中一暖满朝文武百官加上宫中数千近侍宫女也只有张信真诚实意的关心自己其他人要不是在逼迫自己要么就是讨好奉承自己想让自己为他们升官进爵。

    “朕知道了。”朱厚轻轻呼吸平息心中地起伏。

    “到底生何事皇上如此忧心虽然臣位卑力微但也能为皇上分忧。”其实朱厚并没有露出忧虑地表情来张信只不过是在找个借口给朱厚把事情说出来而已。

    “经过廷臣商讨认为如今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且京师的兵部尚书已有人选论功之下可拜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朱厚面无表情地说道朝中大臣们又再一次驳自己的旨意这让朱厚如何能接受得了。

    中央的兵部尚书与南京的兵部尚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一个是手掌实权的朝中大员一个是养老闲职廷臣们的意见摆明是不想让王守仁进京供职张信暗暗猜测起来看来这王守仁肯定是得罪朝中哪位大臣了不然也不会如此。

    其实张信的猜测并没有错误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后居然把功劳都归于王琼的身上这样做把杨廷和给惹火了而且其他大臣也有自己的心思。这王守仁的功劳也太大了而且才学出众门生遍地。如果让他得势了那以后岂不是没有自己说话的余地所以纷纷赞成杨廷和地意见把王守仁送到南京任职养老。

    “不知廷臣推选哪位为兵部尚书?”看朱厚的模样就知道事情已定没有挽回的余地张信也没有问为什么转而询问其他事情来。

    “御史杨秉中请召彭泽。朕也同意了。”朱厚也看过彭泽地履历。在群臣的坚持之下朱厚也没有继续自己的意见。朱厚也不愿意为了一个王守仁弄得君臣不和况且内阁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昨日内阁大学士梁储告老还乡上疏请求致仕。”未等张信表自己的看法。朱厚忍不住开口说道脸上却露出难得的笑容。

    张信还在想彭泽是谁的时候听到朱厚这话顿时感到迷惑不解梁储告老还乡有必要这么高兴吗?

    “杨辅提议让袁宗皋补梁学士地缺。”朱厚微笑道看来这位杨辅还是深体上意地而张信却恍然大悟起来怪不得朱厚脸上虽然有怒气。但却非常的淡。原来是袁宗皋准备成为内阁大学士了。

    “其他几位大学士也没有异议认同杨辅地提议。准备在朝会的时候向百官宣布。”朱厚喜悦的说道只要袁宗皋一进内阁那岂不是为自己多增一个助力。

    但张信却不这么认为原来张信还在为朱厚与袁宗皋高兴的时候忽然转念一想以袁宗皋的性子怎么可能与杨廷和等人相抗现在朝中百官还有内阁地几位阁臣都是以杨廷和为是瞻袁宗皋势单力薄的说的话根本没有多少人会支持。

    看着笑容满面的朱厚张信只能在心里暗叹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上前揭开其中的奥秘以后朱厚自然会明白到时候他应该更加成熟起来不经历这些手段伎俩以后怎么驾御群臣君临天下。

    论起政治经验来朱厚与杨廷和相比肯定显得稚嫩一些但朱厚也有优势那就是朱厚年轻而且人也聪明知道学习一时的挫折并不代表什么只要有机会朱厚肯定有胜利的那天而杨廷和却是输不起。

    “过两天朕在太和殿举行殿试你记得过来参加。”兴奋之中的朱厚没有留意张信的表情忽然想起一事来连忙吩咐说道。

    “臣不已经是进士了吗?怎么还要参加殿试?”张信听到朱厚之话把满腹心思都抛诸脑后急忙询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让你负责监考贡生不是让你参加殿试。”朱厚被张信着急地模样逗乐了微笑解释起来。

    “在兴王府时忙着经营商铺久未读书臣对四书五经之义早已生疏现在再让臣参加科举恐怕连秀才也考不上了。”张信自嘲说道也只有他敢这样对皇帝说。

    “朕知道你地辛苦若不是为了王府你也不会拒绝上京城参加会试要不然你也在殿试名单之列。”想起当时越昌盛的兴王府朱厚也露出温馨之意虽然离开王府还没够一个月但朱厚却感觉似乎已经好久。

    “皇上过誉了臣自知才疏学浅如何能与天下英才相争能考上三甲贡生臣就心满意足赞叹乃是天之庇护。”张信微笑道出实情。

    “张侍读不要妄自菲薄在朕眼中你永远是天下知识最为渊博之人。”朱厚语气肯定地说道朱厚在张信初到兴王府之时就开始萌生这样的想法经过两年时间的接触朱厚越认定这个事实无视张信对许多儒家典籍著作毫不清楚。

    “皇上之誉让臣惶恐不安。”张信微微笑道有明一代能称得上知识最渊博的人屈指可数但肯定不会是自己据张信所知现在翰林院就有一个那就是杨廷和之子杨慎。

    “朕以前以为只要熟读诗书即可解决天下之事现在终于明白过来这不过是空想而已。”朱厚叹气说道:“当初你对朕说要学以致用的时候朕还不以为然现在总算清楚其中的道理了。”

    也怪不得朱厚这么感慨坐上皇帝之位处理国事的时候朱厚这才现什么论语、孟子四书五经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还不如自己在处理王府琐事学到的经验有用加上张信经常传授的道理朱厚才可以应付过来。

    “国家大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通晓自如皇上还须多向几位阁臣请教啊。”张信微笑进言道几个大学士虽然顽固但不可否认在处理朝政问题上面他们的非常经验丰富知道应该怎么把事情最巧妙的解决。

    “朕明白朕每日都要听由诸位学士主持的经筵还有翰林院讲官传授的治国之道。”朱厚微微笑道:“但朕还是觉得他们所言不如张侍读在王府时悄悄告诉朕的道理简单易懂振聋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