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臣 > 第一百零九章 问对
    乾清宫内朱厚正在奋笔疾书努力的批阅奏折这是天子的主要负责虽然这些奏折已经让内阁大学士们审核过了皇帝只要负责盖印就可以但是朱厚却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学习处理朝政的机会当然要努力观摩起来。

    朝廷的政务流程是这样的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以前的惯例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前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确保皇帝了决策地位。

    但是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司礼监由于在正德时期太过嚣张待正德皇帝驾崩之后杨廷和主持朝政的那数十天里借口革除先朝弊政把司礼监的势力打击到历史最低点几个大太监像张永、张锐、韦彬等都已经被关押起来等候处置呢。

    而朱厚因为在兴王府时也对太监抱有成见当上皇帝之后也不敢把“批红”的任务交由他们处理所以只好自己辛苦工作了但朱厚却乐在其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皇帝。

    这两天来朱厚正承受着群臣给他带来的压力虽然朱厚暂时把给父母上尊号的问题搁置下来但是群臣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在以杨廷和为的官员下纷纷给朱厚上疏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尊号事件确定下来免得再生争执。

    但是群臣地提议朱厚实在是接受不了不仅要易父易母还要称远在湖广的蒋妃为皇叔母。这条件让朱厚如何能答应这时的朱厚还没有做为一个**皇帝的觉悟面对群臣汹涌而至的奏折朱厚只觉得自己非常的孤立无援不知如何是好。只有把郁闷的心情泄到批奏折上面以忘我的工作来麻痹自己批红许久之后朱厚觉得有些劳累轻轻的把朱笔搁下揉起手腕来。

    “皇上您歇会儿。喝杯清茶提提神。”趁这个机会黄锦机灵的奉上香茶。

    “嗯放下吧。”朱厚淡淡地点头说道心里很满意黄锦用心的服侍不过朱厚不想表现出来还是因为正德时期的宦官横行让朱厚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不想过于宠信太监使他们重演当年之祸。

    黄锦的年纪不大但对朱厚的心思非常了解。所以在平日里只关心朱厚地身体与饮食情况只要是涉及到朝政之事黄锦绝对不表只字见解就是这让明智的举动朱厚才会把黄锦留在身边服侍不然就像崔文一样被打回兴王府迎接蒋妃了。

    “黄锦传6松觐见。”喝了口搞热茶嗅着清茶淡淡的芬芳香气。朱厚觉得自己的精神恢复许多。心念一动吩咐起来。

    “奴婢遵旨。”

    虽然黄锦已经算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按理说这种小事只要他随口吩咐。自然会有其他太监帮忙跑一躺但是黄锦却怕这样做会引起朱厚的反感只有亲自出马同时也担心朱厚等着急了干脆小跑前去。

    “皇上6松已在外面候旨。”片刻之后黄锦回到乾清宫特意在殿外整理好仪表平定气息这才进去禀报道。

    “传他进来。”察觉黄锦的气息不稳朱厚明白怎么回事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吩咐起来。

    “卑职参见吾皇万岁。”

    身着锦衣卫华服的6松看起来越显得威风凛凛但在朱厚面前却不敢有何造次之处乖乖的行大礼拜见说道托朱厚的福6松由锦衣卫的总旗升为千户现在更是在京城锦衣卫镇抚司当差6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自然对朱厚忠心耿耿誓死相报。

    “免礼平身。”

    得到皇帝的允许谢恩之后6松这才站了起来恭敬地侍立着时刻的听候皇帝的吩咐6松非常明白自己身为锦衣卫只要听从皇帝地意思行事即可。

    “朕听闻有人试图行刺当朝辅杨学士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之举。”朱厚忽然勃然大怒道:“些等行径朕绝不能容忍朕要彻查此事。”

    “卑职随时听候皇上吩咐。”6松毫不犹豫跪下说道心里却感到有些激动好久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了真有些怀念当年的感觉啊但是听到朱厚后面说的话之后却觉得有些失望之色。

    “朕已下令大理寺与顺天府官员负责追查此事。”没有理会6松的失望之色朱厚继续说道:“但案犯却一直没有落网朕忧心贼人会再次行刺杨学士。”

    朱厚声音稍停看了6松一眼现他已经由失望的表情恢复正常正聚精会神的听着自己的讲述朱厚心里满意的点头忽然喝道:“6松听令。”

    “卑职在请皇上吩咐。”6松恭敬俯听命。

    “从锦衣卫中挑选百人随时保护杨辅出行。”朱厚威严吩咐道。

    “卑职遵旨。”

    待6松告退之后朱厚脸上露出了笑意这么一个人情下去你杨辅应该知道朕的意思了吧感到心情变得舒畅地朱厚索性继续批阅起奏折来桌上厚厚地奏章起码有数百本不努力可完不成任务啊。

    中午时分。经过朱厚的努力桌上地奏折有所减少但由于又新增加一批奏折所以朱厚想把奏折批阅完恐怕还要费时许久换成是正德皇帝这个时候恐怕早就跑到豹宫内逍遥把奏折丢给司礼监处理但是朱厚却强忍着劳累坚持批阅下去。

    “皇上午膳时间已到。是否吩咐御膳房传膳上来?”午时一刻黄锦找了个空隙向朱厚启禀道。

    “传膳。”虽然还没有完成目标但朱厚可不愿意亏待自己轻轻的吩咐下去。

    传膳之声。此伏彼起声音越喊越大经由乾清宫庭院中肃立地太监、乾清门太监一直拐弯抹角地传到御膳房里然后在御膳房当差的太监一个个犹如送嫁妆的长蛇阵才从御膳房里鱼贯而出。

    数十名太监穿戴齐整干干净净。或抬着七八张大小不等的餐桌或捧着数十个绘着金龙的朱漆食盒浩浩荡荡地奔乾清宫而来所经之处人们一律回避肃静给送餐队伍让路最后一名带着白套袖的尝膳太监。把每样饭菜都吃一口如果有人暗中下毒他就做替死鬼。尝过之后再由五六名带白套袖的太监把餐桌、饭菜送入内去。

    酒足饭饱之后朱厚休息片刻看着不远处厚厚的奏折似乎觉得应该再休息一会反正紧急的奏折已经处理完毕只留下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没有批阅而已。

    “黄锦这两天张侍读在做些什么啊。”诺大地皇宫。想找个人聊聊天也不行。朱厚还真感到寂寞的味道了。

    “启禀皇上奴婢不知。”黄锦躬身回答道。

    黄锦说的是实情。他身在皇宫之内如何能知道紫禁城外面的事情况且结交外臣可是宫中大忌黄锦没事当然不会专门去打听张信的情况。

    “传张信觐见。”当皇帝地好处就是只要吩咐下去自然会有人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不用自己操心。

    其实朱厚也不是心血来潮想见见张信而是有几个问题想询问一下他的意见满朝文武百官之中朱厚只信任袁宗皋与张信两人但朱厚觉得袁宗皋性子有些迂腐在朝廷之时也只会顺着百官之意没有自己的主见朱厚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张信的身上了而且经过多次的事例证明张信应该会很好的为自己解决问题地。

    在朝廷为官家庭住址是不可能保密的所以这次传令太监很快的就找到正在家中休息的张信传下皇帝的口谕张信虽然不明白朱厚又有什么事情找自己但只好与几位好友告别与传令的太监一起进宫而去。

    上次进宫略显匆忙现在张信终于可以好好观看紫禁城的雄伟气势以及皇宫中地富丽堂皇与自己所熟知的一样金碧辉煌的大殿装饰大红墙壁加上金灿灿地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让张信看花了眼过了乾清门到达乾清宫殿外传令太监进殿内禀报张信这才收敛心思等待朱厚的传唤。

    “皇上有旨宣张信觐见。”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殿外守立的太监传喝起来与殿内的遥相呼应张信按照宫内太监传授的礼节垂头低视的进入大殿之内毕恭毕敬的向朱厚行参拜之礼按惯例地参见起立之后朱厚令人赐座然后挥退左右。

    “张侍读这两天在忙些什么?”朱厚脸上泛起笑容。

    “劳皇上费心赐予微臣府第微臣不胜感激。”虽然当时张信已经上表表示感谢但当着朱厚地面张信还是再次感谢起来然后再回答道:“微臣前天与袁侍郎小聚昨天出门访友。”

    “怎么从未听说张侍读在京城有旧?”朱厚好奇询问起来。

    “是湖广汉口的熟人以及往日在州学地同窗好友。”张信拘谨的回答道可能以后就是因为他们的事情求朱厚张信干脆提前打个招呼让朱厚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张侍读有心了。”初得富贵还如此念旧朱厚觉得很满意也不再理会张信的家庭琐事。直接说道:“张侍读可知兵部尚书王琼之事?”

    “微臣略有耳闻王尚书因涉嫌结交钱宁、江彬权佞被御史弹劾现已被捕下狱。”这还是听袁宗皋说的张信心里直叹自己英明了解朝廷动态地行为果然没有错。

    “经朝中大臣商议王琼应该按《交结近侍律》论死。”朱厚淡淡说道:“但朕闻王琼颇有才干在任期间多有功劳似乎罪不致死。”

    朱厚不愿意处死王琼不仅是因为王琼的才能更主要的是他能当面反驳杨廷和。在朝中也只有王琼偶尔能与杨廷和相争可惜王琼运气不好被人揪住把柄朱厚想下旨免罪也不行。

    “皇上仁慈。”张信奉承几句然后提议道:“皇上可以令王琼上疏自辩。若真是有功于朝廷社稷可以免他一死。”后世的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请律师为自己打官司脱罪为什么王琼不可以如果王琼有些人缘的话上疏自辩之时自然会有人为他说话朱厚就可以便宜行事。那其他朝臣也无话可说。

    朱厚满意的点头觉得张信的办法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随即回四顾瑞没有什么动静之时轻轻的向张信招手示意他过来。

    “皇上有何吩咐?”张信带着疑惑的心情慢慢靠近朱厚轻轻地询问道。

    “杨辅上书。要诛杀张永、谷大用、张锐等人还要招回各地方镇守太监你觉得朕是否应该同意。”朱厚悄悄问道。脸上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

    朱厚虽然厌恶宦官之祸但做上皇帝之后查翻历代皇帝们的起居录以及皇帝实录却现历代皇帝都喜欢作用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朱厚隐隐约约觉得如果真按照杨廷和的提议做似乎有些不好但是哪里有问题。朱厚自己也不清楚。只好询问张信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杨学士的本意是好地。皇上应该采纳但若是一下子把各地的镇守太监招回似乎有所有不妥不如缓缓行之。”张信考虑放久觉得杨廷和这个提议不管是出于什么样子的目的但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好处的没有理由反对。

    “缓缓行之?”朱厚疑惑道。

    “镇守各地方的太监何其多也若是一起招回虽然不至于闹出乱子但也难免生出许多事端来不如慢慢来。”张信微笑说道:“让朝中大臣写个折子以一年之期为限招回镇守各地的太监第一步该从何入手应该从哪一个省份先来都要有详细地计划不然闹出是非来也不知道问题之所在。”

    张信虽然不懂政治但是管理学还是知道的镇守天下各地的太监何其多与地方势力犬牙交错一下子要把他们全部罢免不闹出事端来才怪。

    “朕觉得也是如此。”朱厚时常听张信畅谈古今世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点头同意张信的意见。

    “却不知道皇上把太监招回之后如何处置他们。”张信询问道心里考虑的却是另一件事情来。

    “当然是留在宫中听用。”朱厚毫不犹豫的回答既然不能镇守各地那肯定是留在宫中使唤不然还能如何处置他们总不能放任自流吧。

    “皇上可曾想过先朝为何有宦官之乱。”张信轻轻问道。

    “不知先生有何见解。”张信与朱厚谈论时事的时候从来没有对明朝地各种政策及时事表过看法现在居然要开讲这让朱厚有些兴奋仿佛回到兴王府书房一样马上正襟危坐起来神情也显得有些拘谨。

    “太祖皇帝曾经有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历朝来遵守这一圣意的先帝聊聊无几皇上可知其中原由?”张信声音非常微弱如果让人知道他在这里说话的内容肯定会参他一个大不敬之罪。

    “那是为何?”朱厚也没有在意反而不解地询问起来翻阅历代皇帝的起居录之后朱厚也时常觉得很迷惑但还没有领悟其中的含义。

    “那是因为宫中的宦侍太多了先帝们经常与之朝夕相处自然而然的信任他们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辜负先帝们的信任任意妄为祸害朝廷社稷。”张信当然不会笨到实话实说而是找了其中的一条理由。

    “那依你之意该如何防止此祸继续延续?”朱厚的政治经验还少怎么能分辨出张信此话的真假而且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张信回欺骗于他最重要地是朱厚也认为张信这话说地有道理。

    “像杨辅裁革冗官一样也把二十四衙门太监裁革一番留下忠心护主之人其余人等遣散回家。”张信的提议比杨廷和地还要恨他只不过是和太监们争权而张信做的更加彻底直接从根源上断绝太监专权的途径。

    上架满月给自己庆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