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42章 残酷的抉择
    直到u171出港时,由格奥尔格上校转呈海军部的报告仍没有回音,张海诺和他的艇员们只好独自上路了。这一次,指挥部仍然派遣他们到苏格兰西北部海域活动,航程虽然有些远,但至少不必像另外一些潜艇那样冒着巨大的危险穿过水雷密布的多弗尔海峡。第二次来到北大西洋海域狩猎,张海诺心中已然没有了上一次的新奇感,此时他的战绩簿也不再是白纸一张。不过,第一次出击的丰厚收获并没有人让他高估自己。恰恰相反,他很清楚自己在单艇指挥技术上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和摸索,至于像上一次那样的机会,他觉得里面还是有很大的运气成份的。在进入狩猎区的第一个星期,张海诺的“谦虚”果然应验。u171在他的指挥下攻击了一艘单独航行的货轮,在目标距离只有1600码的情况下,鱼雷竟锵锵失的,而对手也没有留给张海诺第二次射鱼雷的机会----在现海面上的鱼雷航迹之后,那艘船迅转向并加逃出了u171的攻击范围。几天之后,在攻击一艘英国武装商船的时候,u171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张海诺还没来得及射鱼雷,对方就朝这边开火了----很显然,对方现了海面上的潜望镜。好在炮弹并没有直接击中潜艇,张海诺连忙指挥u171下潜撤离,而那些英国水手在击退德国潜艇之后也迅离开了这一海域。在错过又一次机会的同时,张海诺也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在观察时将潜艇潜望镜被现的几率降到最低,距离、海浪以及海面上的光线都是可以借助的条件,为此他还和埃德文、西蒙等艇上的主要军官进行了讨论。在漫长的狩猎过程中,他们还多次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虽说这些东西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摸索出来的,但张海诺还是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样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这个指挥团队的友谊也随着共同讨论、共同学习的进行而不断加深着。俗话说事不过三,数日之后,张海诺终于开胡了。那艘运送粮食和蔬菜肉品的货轮实在是装得太满了,单船航行时的航居然还不到12节,而那老式燃煤锅炉所喷出的浓烟在十几海里之外就能看到。这样的猎物张海诺确实不好意思错过,一枚鱼雷便将对方送入海底。在潜艇浮出水面之后,艇员们惊喜的现海面上居然漂浮着一些新鲜蔬菜。这时u171出海已经两个星期了,艇员们的餐桌上就只有熏肉、罐头以及面包和煎饼,再一次见到绿色蔬菜,大家都开心坏了。等待和搜寻目标的日子在消耗食物的同时也消磨着人们的耐性,海面上有时候一整天都看不到一艘船,视线中除了波浪就是蓝天白云,就连海鸟也懒得光顾这片一无所有的海域。有些时候,张海诺是那么的渴望猎物出现,甚至恨不得直接潜入英国人的港口肆虐一番----那里一定停泊着很多不能及时规避鱼雷的大型船只。就在自己的航海日志翻到1917年6月3日之时,张海诺在海面上现了一个目标,一个很快引出一系列事件的目标。那是一艘邮轮,一艘悬挂着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从北美方向开来的远洋邮轮,从体型上看,排水量至少有6000吨。所谓邮轮,就是在海上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因过去水运邮件总是委托这种大型快客轮运载,故名邮轮。在进入20世纪之后,这类船只主要以运送乘客和小批量货物为主。即便是在战争时期,乘坐邮轮往来于大洲之间的乘客也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是军人,有的是中低级政府官员,但更多的是商贾、军人家属之类的平民。那艘美国邮轮的度很快,但是很不巧,它的航线正好从u171潜伏的海域经过,张海诺很轻易的指挥潜艇占据了攻击位置,只待它靠近,两枚鱼雷就能确保将其击沉。自美国宣战以来,德国潜艇无须出任何警告就可以击沉任何一艘向英国驶去的轮船,不管它是英国船、美国船还是中立国家的船只,也不管它是战舰、武装商船、普通商船还是一艘邮轮。为了不因为潜望镜暴露而吓跑猎物,张海诺尽量掐着表估算对方的距离,每隔5分钟才升起一次潜望镜以确定对方没有临时改变航向,每次都是确定目标方位即迅收起潜望镜,时间从来不过15秒。就在最后一次确定对方位置的时候,那艘邮轮距离u171只有不到3000码的距离,由于是白天,海面上的视线不错,张海诺甚至能够从自己的潜望镜里看到它甲板边缘的情况。那里有打着阳伞的妇女、戴着礼帽的男士,而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死神已经悄然向他们伸出了魔爪。张海诺本来还考虑是不是让潜艇上浮并俘获那艘邮轮,这样就可以让上面的乘客乘救生艇离开然后再用鱼雷或甲板炮击沉它,可是他对目标的最后一瞥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看到甲板上有几个用帆布蒙着的大物件,尽管不能肯定那就是随时可以转动并向海面射击的大炮,但是身为一名潜艇指挥官,职责所属让他不能拿这艘潜艇和全体艇员冒险。攻击或是放过,张海诺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抉择。攻击,那将是数百条人命,1915年5月英国邮轮“露西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1959名乘客中就有1198人死亡;放过,那上面的人员和物资就将顺利抵达英国,上面也许有数以万计的子弹和其他军用物资,它们将被用来在战场上射杀德国士兵……一边是无数平民在海面上挣扎的景象,一边是无数德国母亲在为自己阵亡的儿子哭泣,张海诺一时间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