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活在乱世 > 第三节:开发胶东(二)
    随着济水大坝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水流通过溢水道漫过大坝冲击着缢水道内纵向梯次排开的钢制水轮在越来越大的水流冲击下巨大的钢制水轮出嘎吱嘎吱地声音转动起来随着水轮的转动架在水坝上方宽大的渡槽上面的一个个钢管中象间歇喷泉一般的喷出一股股水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巨大的水轮越转越快钢管喷出水流的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终于变成一股强大的水流直冲而下在渡槽中汇聚起来欢快的跳动着顺着长长的渡槽向1oo来里地外的工业城流去。

    1o多丈高的渡槽穿过建设在他身上更为高大的城门通过支干道把水流送向不远处同样高高耸立的高炉旁边顺着水泥混凝土铸造的水道冲向下面的水轮出巨大的轰鸣溅起漫天的水雾。

    巨大的水轮推动着旁边的八个连在一起的巨大的汽缸把一股股高压空气压进粗大的通风钢管里面粗大的通风钢管盘旋着穿过高大的加热炉把钢管内部的高压空气加热到3oo摄氏度以上通过盘旋在高度达到7丈的高炉基座四周的通风围管和几个连接在围管上的深入高炉内部的空心铸铁水冷鼓风口把高压高温干燥的空气喷入巨大的高炉里面带动里面的焦炭铁矿和石灰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高炉采用高压热风是冶金史上的一大进步只有采用热风才能获得更高地炉温才能造出碱(石灰)度更高的渣促使焦炭中的硫向石灰内转移才能使造出的钢铁具有使用价值否则含硫量高的铁会出很多问题的。

    同时使用焦炭也大大地增加了高炉的日产量降低了钢铁的工业成本。否则使用木炭的高炉由于其强度原因其高度是不能过13米的这就大大限制了高炉的容量同时也限制了高炉生铁产量的提高。

    可以说高温鼓风是使用焦炭炼铁的基础而焦炭炼铁又是增加钢产量的基础没有这两步钢铁地大规模生产就是妄想。而想坐到这一点没有滚珠轴承没有精度较高的车床镗床并且积累一定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也就根本无法制作出来精度要求较高的钢制活塞式汽缸。

    当然没有价格低廉的焦炭炼钢大规模的铺设钢轨建造畜力铁路并且在建筑业中大规模的使用钢才也是妄谈。

    当然有了加工汽缸的基础。锦绣山庄想制作出来高性能实用化地蒸汽机制作出来身管火炮只是时间问题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先说工业城两个高炉的开工。

    两个高炉的相继开工使青州地铁日产量达到了破纪录的3吨左右(炉外高2o米内高16米上下的高炉日产铁在1o5吨之间)终于可以跟上钢管厂一班的消耗量了。

    但是几条畜力铁路的开工。胶东的开大量的水泵水管地制作还有建筑业的需求这些堆在一起是这两个高炉仍旧无法满足的。强烈的供求矛盾迫使锦绣山庄的钢铁厂继续加建设已经建了一半的3号号和开工建设5号6号高炉并且张金亮还想建设更多的高炉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就这样这两个高炉的开工还是大量的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展尤其是采矿业运输业炼焦业。同时又带动了公路的修建码头的建设。

    同时为了给今年刚刚参加钢铁厂工作的锦绣书院的毕业生提供住宿的地方历城县城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居住区的活动。

    而在不其县锦绣山庄议员们合伙投资的港口码头以及几个巨大的造船厂不但带去了大量地熟练工和大量的新流民也在吸引着原先躲在丘陵山地里面的长广郡和城阳郡的居民们。

    青州已经越来越多地地方变成一个个巨大的建筑工地这些劳动密集行业大量地消耗着正在青州关外等待着地流民资源。不少原先只是打工仔的老百姓在青州高展地大潮下摇身一变就成了包工头。他们拿出往日的积蓄和累计的信誉在几个信贷集团贷到款项购买设备转身在关外召集流民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警卫队也在拼命的把过年时候抓到的流民分类甄别已经在青州扎下根的给了兰卡身份证并把大部分的流民送到烟台。押上前往瀛州的货船。

    在锦绣山庄的股票交易所。也迎来了第一笔股票的转手交易几个自筹资金准备承揽工程的锦绣山庄原住民。以2o多倍的价钱转让了手中持有的原锦绣山庄水坝的原始股票。

    而再此之前锦绣山庄的股票交易所每天的主要任务仅仅只是协助行新公司的股票从来还没有进行过股票的转手交易。

    实际上在古代股票交易所当初的职能仅仅也就是一个资金募集地后来逐步转变为交易职能的。由于古代通讯技术的落后就是股票中间地交易也都是以原股票价值的十几倍几十倍出手而绝对不可能出现现在的这种每天盯着大盘看的这种人出现。现代股票的投资的成分逐渐消退而投机的成分逐渐加大而真实历史上的股票从投资转变为投机也经历了接近3oo年的历程。

    虽然各个地方都在大力接收着关外的流民然而事情并没有象张金亮相像的那样生好转反而变本加厉的更加恶化了。各个关口等待的人并没有随着各个施工队拼命的扩大规模而减少反而持续在增多。

    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青州内部的流民不但没有随着青州逐渐严苛的要求减少反而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