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重生之公孙瓒 > 第八章 月旦评
    中平五年年末初冬之时,公孙瓒听从了田豫的话,带着严纲、单经二将和百余白马义从装作北方皮草商贾南下了。

    公孙瓒南下的第一站便是渤海,目标当然是田丰了,然后公孙瓒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常山,这个原因大家都知道。

    老张的心声:因为子龙在那里。

    看,公孙瓒心里都叫得这么亲热了,他还真是志在必得。

    渤海国位于幽州与冀州东北沿海交界,是北方田家这贵族世家的根基所在,叛乱的张纯原本就是渤海国相,所以当今的渤海国因为兵乱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本来公孙瓒来渤海找田丰,是应该带田楷这个田丰的族叔的,但是由于公孙瓒新任四郡太守,正在用人之际,而他手下能用得上镇守重镇的人物只有田楷和邹丹两人而已,所以公孙瓒便让邹丹守右北平,田楷与公孙越守辽西,自己则南下去了。

    不过这次来,公孙瓒还是带着一封田楷的书信用来通好。

    老张的心声:要不是田豫要处理我给他的任务,本来我是想带他来的,现在身边连一个谋士也没有,还真有些不放心啊!

    正想着,公孙瓒的车队已经来到渤海国治所浮阳城下,交了由他自己发放的幽州通关文牒,以及入城税,便进得城来。

    进城后,公孙瓒看到这浮阳城里流民很多,看来最近因为中原不太平,有很多中原人跑到了北方避祸,并且这大街上还有不少卖儿卖女的。但是公孙瓒可没有闲心去管他人死活,这种场景他前生都看得麻木了,何况又是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汉末乱世,所以他便带人匆匆入住了这浮阳城里最豪华的一间客栈龙门客栈。

    待公孙瓒的人在客栈里安稳后,他便命一名白马义从的小校装扮的仆人骑马去田府送拜帖,并且附上了田楷的书信。

    然后休息了一会儿后,公孙瓒才带着严纲、单经和二十多名卫士骑马走出客栈去向田府。

    走在浮阳城里,公孙瓒才有心观赏市景,并且他发现这中原的城镇的确要比他所在的辽西城镇繁华的多,大街两侧的楼宇也很多,就连走在大街上的人的衣着也光鲜的很。

    待骑马走了一会儿,公孙瓒就发现他派出的小校迎向了他们。待和那小校交谈后,公孙瓒知道田府的人知道他来了。由于公孙瓒这次来算是微服私访,所以田府也不大开仪门,只是派人在侧门等待公孙瓒的大驾光临。

    公孙瓒打赏了那名小校后,便在那名小校的带领下骑马行向田府。

    待公孙瓒由侧门进到田府后,他就发现田府里有头有脸的人早已经等在侧门里待他前来了。

    公孙瓒在和田府的人一番客道后,便随田府的人走进了正厅,并且送上了自己带来的礼物。

    “田公,我素知田丰大名,今天唐突拜访,就是要见令公子一面。不知为何令公子不在堂上?”

    公孙瓒在和这田家的人嘘寒问暖了一番后,发觉竟然没有看到田丰的身影,便向田丰的父亲问着话。

    “都亭侯,我这儿子现在并不在府中,而是去拜访那阳平县令沮授了。”

    “噢?那不知令公子何事能回来?”

    “这不好说,他们两个人脾性相投,或许要回来晚一些。”

    “这样啊!”

    就这样,公孙瓒不得不继续和田丰的父亲唠了很长时间家常,最后在田府吃了午饭才告辞离开。

    老张的心声:妈拉个巴子的,难道我请这田丰也需要来个三顾茅庐吗?老子才不等你呢!我记得这沮授也是一个人物,不如我现在就杀到阳平去把你们两个一起绑到我那里去为我效力。

    想到此,公孙瓒回到客栈打算休息一晚,第二天就带着队伍向阳平去。

    “今天正是初一,听说许劭要在浮阳城里开月旦评,我们吃完饭去凑个热闹如何?”

    “许劭?就是那个评论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那个人?”

    “是啊!这许劭评人不为金帛,要是我们前去说不一定他会为我们即兴评上一评,到时候我们可就出名了。”

    “呵呵!若是好评也就罢了,若是恶评的话你我岂不惹上了无妄之灾?”

    “那你是不去了?”

    “去是要去的,只是去看看罢了。”

    就在公孙瓒回到客栈的时候,突然听到在客栈里吃饭的两个年轻人说了这么几句,便驻足不前了。

    老张的心声:许劭便是那个评论曹操的人?要是现在我去让他评论一下会怎么样呢?

    想到此公孙瓒望向那两个人,见他们已经付账打算离开了。

    “二位兄台留步!”

    公孙瓒立刻喊住那两个人,打算和他们一起去见识一下许劭的月旦评。

    “请问阁下是……”

    那两个人被公孙瓒叫住后,看到公孙瓒相貌英俊、声音宏亮,并且带着的侍从个个龙精虎猛,其中一个衣衫亮丽的人不禁语气带着恭敬的向公孙瓒询问着,而他也就是那个打算去月旦评的人。

    公孙瓒喊住他们后此时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发觉他们仪表不俗,其中那个被怂恿去月旦评的人,虽然衣衫朴素,相貌不算出众,但是身上却带着一身令人折服的士子气质。

    “我本是辽西商贾,愿与二位公子结伴而行去那月旦评看看,希望二位公子能够答应。”

    公孙瓒此时却很恭敬的这么说着话。

    “哼!这位大人不要欺我智弱,你和你的仆人都是脚蹬战靴,定是官府军旅之人。恕徐干不奉陪了!”

    徐干说完这一句话后,转身就走。

    老张的心声:这这人观察倒也仔细,真是人才啊!

    “徐公子不要走,在下辽西公孙瓒,并不是有意得罪公子。”

    此时公孙瓒想留住徐干,便报出了自己的身份。

    “你就是白马将军公孙瓒?”

    徐干的那个朋友听到公孙瓒报号后,便惊讶的向公孙瓒询问着。

    “正是在下。”

    公孙瓒很礼貌的回着。

    “我是青州东平的刘桢,这位是青州北海的徐干,我们两人是结伴来的渤海,我在这里向大人有礼了。”

    刘桢此时向公孙瓒拱手说着话。

    “徐干有礼了!”

    徐干见公孙瓒为了留他连自己的身份都说出来了,也向公孙瓒拱了拱手,但是内心里则感到刚才他的确有些过分了。

    “既然二位要一起去看那许劭的月旦评,不如让我陪二位一起去怎么样?”

    公孙瓒此时毛遂自荐着。

    而就这样,公孙瓒和徐干、刘桢两个人一同骑马去了许劭的月旦评所在。

    许劭在渤海开月旦评的所在是在浮阳城里的一家大户的庭院里,而就在他开月旦评的这个时候,这家大户仪门大开,迎着八方宾客,真是好不热闹。

    不过当公孙瓒和徐干、刘桢走进那大户庭院里一看却大失所望,原来所谓的月旦评就是许劭用绢帛写上他对天下一些名士的看法挂于这里,让众人一一观看,而许劭则坐在大厅里和当地的一些世家名人聊天,公孙瓒此时还看到了田丰父亲的身影,但是他没有去打招呼。

    不过徐干、刘桢却对此却很有兴趣,逐条的观看那些绢帛上的评论。

    “伯珪兄,我在一处看到许劭对你的评语,就是不怎么好,你可愿意过来看一看吗?”

    就在公孙瓒感觉无聊的时候,徐干此时却主动向公孙瓒这么说着话,而公孙瓒发觉那刘桢却在徐干向自己说完话后担心的看着徐干,对自己也有欲言又止的样子。

    老张的心声:看来这许劭一定没说我什么好话,妈拉个巴子的,我看这个许劭是***找抽!

    “有何不敢看的?他既然敢写,我就敢看。”

    公孙瓒傲气的这么一说后,就被徐干领到一处地方,看到了许劭评价自己的绢帛,但见在那绢帛上这么写着----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有姿仪,大音声,官拜降虏校尉,都亭侯。瓚其人骄矜,刚愎自用,记过忘善,妒贤嫉能,残暴而不节,必连累家世,不得善终。”

    老张的心声:妈拉个巴子的,这***是评论我?还是***在骂我?按他的意思老子不但不得好死,连家也保不住。最可恨的是一旦这玩意传扬出去我的名声岂不毁了?

    刷!----

    公孙瓒想到此,立刻拔出了自己的贴身腰刀。

    咝!咝!……

    生气的公孙瓒咬牙切齿的将这条评语用刀砍个稀烂。

    “啊!”

    “危险!”

    ……

    在公孙瓒身边的人们则害怕的大叫着向周围散去。

    “何人竟敢在此撒野?快将他拿下!”

    此时负责护卫的家将见公孙瓒毁了那条评语,便招呼人要将公孙瓒拿下。

    当啷!

    公孙瓒将手中刀丢在了地上。

    “毁你一块破布,我将我宝刀留下,就当你们赚了。”

    公孙瓒见那家将带人冲向他而来,他便将自己的刀丢在地上,赤手空拳的向外走去,而那家将见公孙瓒容姿伟岸,并且如此洒脱,立刻呆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许劭看来评人也不准啊!我观这公孙瓒就算不是枭雄,也是当世之豪杰也!”

    徐干望着公孙瓒离去的身影,不禁赞叹着。

    --------------------我是分割线--------------------

    作者章后语:徐干、刘桢是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