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为国家修文物 > 第二十九章 谁来接笔?
    两天之后,临摹高手们开始陆陆续续地交稿了。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本身并不大,但集中了大部分的破碎位置,实际上并不好临摹,因为需要接补的地方太多了。

    临摹高手们绞尽了脑汁,才堪堪在两天的时间里,将这局部图给临摹了下来。

    到了当天下午,七八份临摹作品就全部汇集到了刘老等人的手中。

    向南、吴茉莉等人因为事情已经不多,便也来到会议室里凑热闹,看看临摹高手们的大作,也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刘老从那些临摹作品中随便抽了一张,仔细欣赏了起来。

    画画得很不错,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易景,渐入佳境。

    哪怕这画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放在一起对比,也是惟妙惟肖,若不是新上色的矿物颜料比较鲜亮,都会让人以为这就是从真迹里截出来的了。

    “这画画得不错,远山黛色,奇峰耸立,有青绿山水画大师的水准。”

    刘老一旁的齐老探头看了一眼,点头赞道。

    向南几个人都有些诧异,齐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画是画得不错,但很显然,并不是临摹得好。

    再转头看其他几个专家,楚老、陈老和郭老都是一脸平静,显然是认可了齐老的意见。

    刘老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笑眯眯地看向向南等人,问道:“都说说看,这幅画怎么样?”

    能怎么样?

    这都已经被其他几个专家判了死刑的画,他们难道还能说出花儿来?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踌躇。

    钱昊良在五个人当中,一直都是以老大自居,此刻见几个人都看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率先开口道:

    “那我就先说说,说得不对,请刘老和几位专家批评。

    我个人认为,这幅画还是水平挺高的,尤其是色彩方面,颜色鲜亮,又不刺眼,而且层次感很强。

    但这幅临摹作品有一点没做好,作者在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对缺损画面处理略显呆板。”

    说着,钱昊良站起身来,伸手一指临摹作品的一处,继续说道,“大家看,在这处山峦之上,云遮雾罩,很朦胧的感觉,有种仙境的感觉。

    在临摹作品中,破损画面被修补完整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

    但我们都看过真迹受损前完整的高清照片,实际上,山巅上面的云雾是断断续续的,犹如棉絮一般,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刘老等人都微微点头,赞道:“观察得很仔细,临摹作品,细节很重要。”

    说完,刘老又看向其他几人。

    吴茉莉笑嘻嘻地站了起来,对刘老等专家说道:“各位前辈们好,我也来说说吧。

    这幅临摹作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颜色太鲜亮了。

    大家都知道,古书画作品由于存放时间长,不止是纸张或绢本会老化陈旧,画面的颜色也会逐渐暗淡,不如之前那么鲜亮。

    但这幅临摹作品并没有采取将画面颜色做旧,如果就这么接笔到真迹上的话,一眼就被人看出色差来了。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位临摹作者,心里面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刘老等人听了,也是点了点头,并不发表什么看法。

    之后,赵波和付洪涛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实际上,这幅临摹作品已经被刘老等人定了性,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个角度,尽可能地找出一些缺点来,以印证专家们的观点。

    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并不足以否认这幅大师级的临摹作品,顶多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

    能在两天时间内,就画出一幅这样的临摹作品来,这人至少也是顶尖的临摹高手。

    大家都讲过了,只剩下向南还没有开口。

    钱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来。

    刘老等人也看着向南,笑眯眯地说道:“来,向南,你也来说说看。”

    向南笑了笑,站起身来又仔细观摩了一番那幅临摹作品,这才缓缓开口道:

    “这幅临摹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工笔笔法,还是色彩渲染方面,都可以说是妙到毫颠,这幅画也当得上是大家之作。

    但是,这幅画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哦?”

    刘老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致命的缺点?”

    其他几位专家,如齐老、楚老等人也都是一脸好奇地看着向南。

    就连钱昊良、吴茉莉四个人也都竖起了耳朵,一个个脸上的表情严肃,心里面却是各种滋味翻腾。

    这幅临摹作品居然有致命的缺点?

    为什么自己没看出来,却被向南给看出来了?

    难道自己真不如这个比自己差了一辈的年轻人?

    他们看向向南的眼神十分复杂。

    向南却是没有感觉到什么,镇定自若,以一种很肯定的语气,接着说道:“这幅临摹作品,与《千里江山图》真迹相比,有形无神。

    每一部分单独拎出来看,都画得很精致,笔法也很细腻,但合在一起整体来看,却很生硬、呆板,缺少了真迹里的那种精神气。”

    “说得好!之前昊良、茉莉等人说的也都在点子上,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只能算是细枝末节,不值一提。”

    向南话音刚落,齐老就一拍大腿,大赞一声,随后又解释道,“真正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就是这幅画有形无神,画面很生硬很呆板。”

    钱良昊等人一阵汗颜,技不如人也就罢了,可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敢说……这样一来,心性上反倒落了下乘。

    刘老也笑着点头,一脸赞许地看着向南,说道:“说得不错,这幅临摹作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了精气神。”

    他将那幅画摊开,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摆在一块儿,两厢一对比,就更是一目了然。

    刘老伸手指了指两幅画,解释道,“临摹,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要求临摹者对原画的用笔、用量、用色以及章法构图的特点,细心揣摩,认真研究,以便能达到捕捉原画形神的程度,然后再在纸上表现出来。

    所以,一幅画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有形无神,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乏了生机与灵动。”

    刘老给人讲课的机会很难得,向南等人听得很是认真,生怕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之后,专家组又审核了其他几幅临摹作品,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和原作相比较,又差了点东西。

    刘老等人一时间犯了愁,究竟找谁来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