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汉帝祚 > 第五百零二章
    所以谯周老爷子认为,刘谌这个人有着逆天改命的能力,这种非凡的能力,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

    再结刘谌程创造出来的种种神迹,比如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巧夺天工的手艺、广阔深远的谋篇布局、以及吓跑了两国皇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谯周以为此人定是天选之子。

    在这个老爷子的概念中,但凡天选之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所说的一切话也是正确的,所以,谯周当然是站在刘谌这一边,凡是刘谌说过的话,都是正确的!凡是刘谌的指示,大家都应该无条件完全遵从……

    基于这样一个顺天应人的调调,谯周所做的,就是四处鼓吹,让每一个人都接受刘谌做出的这些改革……

    所以,有这样一个泰山北斗型的名宿从中斡旋,那些原本骄傲的大儒,才不至于从大汉书院中撤走……

    直到后来,这群人在谯周一遍一遍的洗脑之下,终于觉得有必要去听一听这些小年青他们在上什么课,在教授什么学问……

    不得不说,大汉书院的这些名宿大儒,有的人确实是虚怀若谷的,一开始这些人来到教室旁听的时候,因为自恃身份,总还有些扭捏,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有一部分人还是没有迈开步伐,最后他们也离开了大汉书院……

    当然还留下了一些好奇心特别重,当然好学心也比较强的人,他们最终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来到那些年轻人的教室,开始听他们讲的学问!

    然而他们听到的东西,无疑对这些人当头一棒。因为这些东西,是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也就是说他们这样的大儒,竟然不知道天下还有许多这样的学问……

    用事实来否定了这些人的渊博,这对这些学富五车的大儒们来说,也算是一个重打击……

    当然这些人的过人之处,也就是能够坦然面对这样的事实,他们放下身段,要求零菱公主派一个人专门对他们这些老人讲授陛下传给他们的学问……

    于是零菱就派了各方面学问还可以的刘谌的亲传弟子,去给这些名宿大儒上课,给这些自诩渊博的人上课,刘谌的这些亲传弟子,也没有略过什么,而是用了最笨的办法,也就是从1+1=2这个简单的数学运算讲起,当然面对的学生毕竟是一些大儒,这些基础性的东西,略略一提,然后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也就能够完成一般人的小学水平。

    接下来,要给这些人讲的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课程,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政治经济学等等,分门别类,汪洋一般展开……

    这些读了几本圣贤书的大儒们,万万没有想到,刘谌传了几年学问的这些弟子,就已经有着如此渊博的学识,而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他们这些活了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当然刘谌的学生告诉这些人,他们现在所讲出来的这些东西,对陛下的整体学问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而且是一些最浅显易懂的东西……用逍遥游当中的小大之辩来讲,他们这些小鸟雀根本不能理解陛下这种大鲲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而这些原本名头响当当的大儒,竟然被刘谌的这些学生给说的一愣一愣的……

    就这样,这群大儒经过谯周的鼓动,经过刘谌亲传弟子的改变,他们从思想上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们谦虚好学、孜孜不倦以求上进……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如此的和谐,还有一些特别的顽固分子,他们就是不接受如今所实行的这些……

    他们总认为刘谌是在逆天行,或者圣贤的大道理不教授,现在整日钻研的、大家都努力学习、努力教授的,竟然是一些做工匠的学问、经营营造厂的学问、跟着商队走南闯北的学问……

    而真正教化万民的学问、王天下的学问、开创盛世太平的学问,大汉书院却没怎么教……

    而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这世上所有的人都变成严重的逐利者,让每个人知道那些只侧重于谋生的学问,会让人的思想有多么的堕落……

    其实这样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这样的时期,百废待兴,整个大汉最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人……

    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大汉官场上那些嗅觉比较灵敏的人,已经先于朝廷一步,躲过了强制劳动两年,已经在大汉书院学习……

    这群人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在刘大壮提出来,让三品以下的官员,到基层的营造厂和粮食生产社去生产这参与管理,或者参与管理一个驼队或者船队,这都是为了让这种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们真正感受一下,能撑起大汉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那群嗅觉灵敏的,主动到大汉书院学习的人,就受到了太子和宰相的表扬,他们被称为与时俱进的楷模、善于学习的楷模,你当做榜样,号召大家向这些人学习……

    当然被树立成典型的,是已经年逾百岁的谯周老爷子……

    所以现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他们所讨论的就是,下放这群人到基层去劳动锻炼两年这个事儿是不是可行!

    武将没有涉及到这个事情当中来,所以他们现在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鼻头上,一言不发!

    现在争吵的三方就是那些真正的书呆子和那些读书读灵活了的嗅觉比较灵敏的人,还有一群当然是工匠和商人出身的新贵……

    书呆子们虽然食古不化,但他们的口才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小词整出来一溜一溜的,毕竟他们学了那么多东西,就是用来说的……当然那些同样读过圣贤书的嗅觉比较灵敏的读书人,他们的口才也是很好的,再加上他们经过大汉书院的学习,眼界比较开阔,所以他们能够举出铁证如山的事例来,辩倒那些书呆子。

    当然那些真正从基层上、从营造厂的工匠出身、从粮食生产社的农民出身的官员,他们张口就能够说出一连串一连串的数字,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铁的事实就摆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