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舰与剑的多重世界之战 > 第211章 悬浮的钢铁洪流
    纵深防御,高歌猛进。

    破袭穿插,全面开花。

    机动灵活,超视炮战。

    千疮百孔,干净战争。

    --------------------

    “感应探测发现目标!距离5400。”

    注意到探测面板上闪亮的红点,角龙坦克内的驾驶员一语提醒道。

    “航迹预算完成,误差修正。”

    伴随着淡蓝色的单镜片微光一闪,一个红色的十字准星出现在了炮手的右眼前。

    “检索战术共享信息,火力优化完成,锁敌确认,开火!”

    紧接着车长不紧不慢的命令下达,高速疾行的角龙坦克没有丝毫的减速,斜指向远方天空的125mm磁轨主炮随即喷射出了一道湛蓝的螺旋光辉!

    脱膛而出的轨道穿甲弹完全是转眼间,便在天空留下了一道优美的曲线,精准而又轻松地贯穿了小鱿形兽的头颅,于四溅的血浆中没入另一边的土地之下,在激起一大把泥土的同时,留下了一个倾斜的大号弹孔。

    而这样的炮击狙杀一幕,则在悬浮推进的钢铁洪流中不断得重复上演着……完全贯彻信息化作战发现即摧毁的纲领,于超视距打击中将率先被侦测到的目标精确点杀……没有任何的犹豫,看不见目标被毁的实景,战斗就只是看着探测面板上的光点,于攻击完成后突然消失,信息化战场就是这样简单而又无趣……

    战术信息的共享化,能让每辆坦克与战车获知友军的各类信息,包括锁敌状况、探测情报、目标选择、可能打击到的区域范围等一切即时更新的情报信息。所谓火力优化,便是各单位之间的射击协调,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各个单位选出攻击目标,尽可能避免火力溢出,让每一个攻击都能对应一个敌对目标。

    倘若是敌多我少,那攻击便能获得最好的优化,就算是敌少我多,也能平均分配火力,不至于发生复数攻击集火同一目标,同时又有少数敌对目标在一波打击中幸存的情况发生。先进的火控系统能够自主追踪锁定的目标,并自动校准射击弹道及加速倍数,保证90%以上的高命中率。

    再加上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天然因素影响,磁轨炮的射速无论再快,因为各方面的衰减原因,弹道仍然是曲射性质的。也就是说,在感应探测器锁定敌对目标之后,角龙坦克只需要靠着火控系统自动计算并校准完成后的仰角进行射击,便能像自行火炮那样进行超视距的远程打击!

    于这种完全信息化的战场中,没有所谓的目视接敌一说,因为当我感应探测到你的所在位置之后,你就已经被我摧毁了。率先侦测,抢先攻击,发现即摧毁,想要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拥有相应的电子对抗与反制能力,或足以承受先发打击的防御力!

    而作为纯粹生物的鱿形兽族,显然没有这方面的防御措施,无论是不可能展开对抗的电子战,还是生物**的防御抗性上,携带着巨大动能的轨道穿甲弹就高穿透力而言,贯穿它们简直轻而易举。同时纯粹的合金制穿甲炮弹,也不会受到电子干扰的影响。

    当然,联盟军在射程方面的优势远不止这些。就目视观察来说,在开阔的平原地形上,肉眼能见到的最远距离大约为4公里,这便是地平线同自己所在位置的距离。生物性质的鱿形兽虽然能喷射高能光束,对装甲单位拥有较大的威胁性。

    但需要目视接敌的作战距离,则莫定了它们在发现坦克集群之前,便会在没有任何反击机会的时间内被轰杀!哪怕它们同样能展开超视距打击,因为星球是圆形的原因,直射的高能光束只会在穿过地平线上的同时,直接从角龙坦克的头顶飞过,无法命中任何目标。

    反倒是发射实弹的角龙坦克,能在超视距炮击战,依靠实弹受自然因素影响造就的曲射特性,再计算完航迹误差后,轻轻松松地完成精确的狙杀。而大口径的穿甲弹无论发射得再多,也不过是在地面上多留些不算很大得弹坑。对环境的污染微乎其微,这也能算是干净的战争。

    “高强度探测扫描结果确认,已优化出最佳的攻击线路,各装甲连队按新定路线突进!”

    “敌群方位确认,索敌完成,对地搜索雷达支援指示,开始进行地对地超视距作战……”

    “悬浮装甲连保持跟进速度,各战地指挥视战况判断是否卸载步兵。”

    “战术地图a13号区域侦测到敌群集结,确认炮击支援请求,147军炮兵团迅速对敌群方位进行三连发速射打击……”

    遥远的地平线外,位于团部指挥车内的通讯班组,几乎无时无刻的在发出命令、回复请求、协调任务分配。将车载大型探测雷达获得的战术信息,传达至各下属部队中便是这之中的基本工作。再获得前线部队传回的支援请求后,确认、上传、指示炮击坐标则最常做的事情。

    侦察部队,无人机,轨道卫星,探测雷达等多方面组成的侦察网络,则为各个指挥车内的战略地图,提供了即时更新的模拟沙盘。不但能让前沿指挥官获知己方的动向,也能迅速确认敌群的动向,包括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乱七八糟的事宜。

    总体来说,安野方面军下属的各参战部队推进得很顺利,战斗运动速度几乎维持不变,没有任何异常的状况发生。但这在坐镇远征军指挥部的朱总指挥看来,模拟沙盘中正高速移动的各部队单位却还是慢了。

    “清剿速度还不够快,我军必须在今天内对整条战线完成巩固,不然末日机甲团就得减缓运动速度,等待侧翼部队的跟进,同时138军游龙建设军团的工程准备时间也将被迫延长。”

    “可是,总指挥……安野方面军的推进速度已经很快了,从格林公国侵攻过来的鱿形兽群,本就处于散开的自由行动状态。从各个战区侦测到的敌群反应,就多达2997个,且每个群落的数量基本不超过个位数。这种到处都有,却又相距甚远的移动目标分布,反而比大规模存在的敌群更难歼灭,特别是搜索移动所需的时间也更多。”

    “的确,对付分散的游击目标,集群作战的效率太低了。这不是战略进攻,而是区域性质的治安作战,既然要快速清剿残敌,就必须八面出击,多点开花!在突袭过程中,迅速歼灭各个分散独立的敌人!虽然是麻烦了些,但落单的敌人威胁度也是最低的。”

    随着朱总指挥轻轻点辍着模拟沙盘中,已经探明有一大片红点所在的战区,远征军指挥部当即下达了新的战略方针。

    以圣黎明城为中心,方圆100公里的区域为一号战区。同等的划分距离中,1号生态园区东部的大森林地区为二号战区。由圣黎明城、闪耀山丘、1号园区这三角之势中的大平原地区被化为三号战区。临近格林公国西部边境的无主荒原则是四号战区。

    巩固圣黎明城周边地区防卫,并阻截鱿形兽群向西线蔓延的安野第4军负责一号战区。保护1号生态园区漫长边境,并清剿各处鱿形兽小群落的二号战区由安野第2军负责。而三号战区所在的大平原地区的清剿工作,则由安野第1军负责。最后,作为主攻部队的安野第3军负责四号战区。

    同时,每个战区又细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小战区,隶属各方面军的师团也拥有各自的战区,作战部队最小以连为单位,务必尽最快速度清剿分散的鱿形兽族,完成治安强化的前提条件。需要补充的是,各个师团的战术间距在50公里左右,依托悬浮系统的高机动性,最快可在十五分钟内驰援友军部队。

    而这样多点开花,到处破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敌群分散易于歼灭,其实敌群集结起来反而更好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灭。朱总指挥的真正意图,主要是为了确保区域内的安全状况,避免分散的敌人随意安家筑巢,并躲藏于深山老林之中,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

    在永芳联盟对虫族的战争时期,数量庞大的虫群便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点,挤在一起的虫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们分散开来、到处都是、走哪都遇见虫子的混乱战况。即便是想要轰炸,也是大炮打蚊子一般力不从心,因为一个战术宽度内的敌人太少了,复杂的地形环境又提供了隐藏的地方,让人不知道区域是否有敌人,又有多少敌人。

    当然,上述只建立在信息化不完善,战场环境扑朔迷离的条件之中。在完全信息化的战场上,无论敌群的数量多么巨大,分布又是多么的乱七八糟,只要能知晓敌人都在什么位置,那它们便没那么可怕了。这就好比是玩战略游戏,不但开了全屏地图、目标定位,还能上帝视角俯视整个战场。

    正是因为这样,对生物文明的作战就必须强化区域控制能力,完成对控制区内的清剿作战,保证战局稳定的同时掐掉所有可能存在的危机苗头。只有确保后方的安全稳定,才能保障面对可能出现生物狂潮的前沿战线,不会因为后方战略纵深内发生的混乱局面而崩盘。即使前线被敌人靠数量碾压崩盘,稳定的后方也能重整军势沉着应对,不用担心局势混乱而让战局全面失控。

    简而言之,就是我军的防区内,绝不能留有隐藏的敌人,给予其全面战争时引发后方混乱的机会,杜绝腹背受敌的乱战情况。由此可见,不管是对人作战,还是对生物作战,在某些地方是相同的。不过在对生物作战中,后方的稳定更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