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乡路漫长 > 第八十八章 近乡
    第八十八章近乡

    跟在自己亲爸的身边就是不一样。这一路行来顺滑得让宝然不适应。

    同上次不一样,宝然爸这次并没有在车上同周围的人过多攀谈。只是他们对面就是一对同他一样操着一口已显生疏的家乡话的上海老乡,宝然爸就抱着女儿,微笑着倾听那对夫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种种计划,时不时地附和几句。

    这对夫妻是六八年进疆的,当时都还只有十五六岁,那会儿文革开始,知识青年大批进疆已近尾声,他们俩几乎等同于下放。那个男子对宝然爸说:“大哥,幸亏我们忍住了,结婚这么几年,硬是没敢要孩子的呀!要不然,家里没人没钱的,哪儿有这么容易调回去!这下好了,钉板钉的,户口给报了,工作也给解决啦!”

    他的妻子颇有微词:“唉!可惜啊是给发配到海丰农场去,海丰农场啊!过去是劳改的!”

    男子安慰着妻子,也安慰自己:“蛮好的!蛮好的!早就不是劳改农场了,后来不都是插队的去了吗?再说你想啊,到了那儿。我们可是有了正式的工作,还有房子住,楼房啊!想要回市内去呢,以后再慢慢想办法,总比在新疆摸不着边要好的多!是不是这个理?啊,大哥,我讲的对吧?”

    宝然爸笑着点头:“是啊!走一步是一步,稳着点儿来!你们这是享受了单顶政策对吧?好多人求都求不来呢!”

    妻子也不过是抱怨抱怨,听两人这么说,重又高兴起来:“是啊,先回去。户口落下了,赶紧先要个孩子!再往后年龄就大了呀……”

    、

    漫长的旅程,足以磨平耗尽了任何的激动与兴奋。车过兰州,对面的夫妻俩就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一个茫然地看着窗外,一个盯着车厢里不知哪一个角落木然发着呆。最初的欣喜过后,他们在想些什么?相比那些留下的人,相比回去看看还得要返回新疆的宝然爸,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可回家以后,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工作,环境,真的如想象中一般美好吗?尽管有千般的设想,万般的计划,其实在他们自己心里,恐怕也没什么底的吧?

    、

    爸爸抱着宝然,一起看着窗外的风景。并且随着宝然小手的指点,给她一一解说。其实这趟车前世宝然自己曾经来回坐过无数次,一点儿也不陌生,可同爸爸一起还真是头一回,很享受这种有人絮絮念念地给她做导游的轻松愉悦。

    出了嘉峪关,有一段段矮小的土墙时隐时现地一路相伴着,看着毫不起眼,还没有冬天打雪仗时孩子们随手堆就的攻防垒高大瞩目,却是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赵长城。同矗立在北京八达岭上,游人来往如织的明长城相比,这些小土堆简直不能看,可正是它们,担负了最初的防御外敌,抵抗入侵的重任,尽管从整个历史上看来,它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不知在那些苍黄黯淡的浮土陈砖上,曾经洒下了多少数不尽的男儿热血,不知又有多少次,疲惫不堪的将士们依靠在上面,吮伤舔血。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和家乡?

    现在这里已经不再是需要筑城防守的边塞,却有更多的人将生命洒落在这贫瘠荒芜的土地上。那沿着铁路边,或孤零零,或三五成群忽闪而过的小小墓碑,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就地倒下的鲜活生命,每一个生命的后面,都有一对老迈的父母,或者年轻的家庭。他们却只是一个个固执地守在这小小的墓碑下,忙碌而寂寞的铁路边,一路延伸,从关内到关外,从繁华到荒凉,从家乡,到边疆。

    一路延伸。

    、

    列车一过郑州,空气骤然变得潮湿温润,立刻感觉得到皮肤滋润起来,如上了一层油脂。宝然爸轻叹:“中原腹地,再往下就是南方啦!”

    也只有像他们这样从极北边儿过来的才会这样说,宝然上学的时候,在那些南方同学的认知里,只有长江以南,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南方。

    宝然爸不管,已经开始跟对面两个老乡讨论起了他们小时候的共有记忆,说到他们都曾经玩过的游戏,说到他们都曾经享受过的街头巷尾的那些小吃,几个人眼睛都润泽了起来。不过据宝然观察,并不像是因为回忆感伤。走过的旅途已经足够疲惫,让他们没有精神再去拥有如此耗费体力的情绪。离家的距离却还嫌远,还不足以使他们近乡情怯。再想想一路的煎熬,他们这副样子,多半是馋的。

    等三个老乡津津有味儿的讨论告一段落,宝然爸意犹未尽地对女儿说:“回去等爸爸有空,带宝然去尝个遍!”

    宝然点头,心想要不要声明一下,在东西摆上桌儿之前,可不可以不要说得这么的热闹,这么的……诱人?

    、

    四天三夜的车程,一路的等让靠,晚点了十多个小时。等宝然跟爸爸在上海西站,也就是后来的长宁站下车时,已经是半上午。

    爸爸扛好了行李牵起宝然,“快点儿快点儿!我们来的已经晚了,恐怕人家都已经开始上课了,咱得赶紧先到学校去报上名,晚点儿再去奶奶家,啊!”

    ……其实您不用跟我解释的。

    、

    宝然还来不及体味一下这座很有年头的欧风式小站,就被爸爸牵着一溜小跑去赶公交车。好在这会儿物质文明虽不算发达,人们还是懂得上车要排队的。秩序井然上了公交车,一个戴着蓝布袖套,胸前挂了布包票夹板。耳后别了一支圆珠笔的小伙子,操一口上海话来问爸爸到哪儿。

    宝然爸很是慢了一拍才用有些生疏的上海话回答。

    小伙子一愣,和气地笑了,换了吴侬腔的普通话:“大哥听讲是上海人啊,哪里回来的呀?”

    宝然爸也笑,索性放开了用他的上海味儿普通话:“支边去新疆来的,家乡话都不会讲了呀!”

    小伙子笑,接了钱把票撕过来,“是的呀,我家小舅舅,东北回来的。都讲已经是北方汉了啊!”

    、

    到了学校,宝然爸果然已经是最后一个,报完了名,老师接着就给发了把钥匙:“到宿舍放下行李赶紧的,出门右拐教学楼102室!”见父女俩不解,又催促着:“快点儿去呀!今天都已经开始上课了!”

    于是扔下行李,爸爸抱起宝然又风风火火往教室跑。

    忐忑不安地敲了敲门,随着应答推开了进去,还好,讲台上头发花白的老师并没有对宝然这个小尾巴发出任何异议,只是冲宝然爸点点头,“江沪城同学对吧?自己找个位子坐下,我们继续上课!”

    教室里坐着的几十个学生都不年轻,大家善意地看着一路进来的父女两个笑,有人招手,示意宝然到大教室的后面去。

    宝然过去一看,难怪了,这里还有两个小不点儿,一个同自己差不多大,另一个还穿着开裆裤呢,正在后面的角落里专心致志玩着一堆积木。

    那个同龄的小女孩抬头看见宝然,拉了她过去坐下,悄声儿地说:“你要是悄悄儿的,我们在这里玩儿。要是讲话,就到外面等着去!”

    宝然笑着点头,表示理解并服从。

    、

    这时候上进修班的人,来了都是要学习的。他们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午饭加午休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都围在在食堂里吃,速战速决。父女俩刚从火车上下来,更觉得是无比美味。

    宝然爸边吃边同班上的同学攀谈认识。大多是外地过来住宿舍的,那两个小孩子的家长倒是本地的,不在长宁区,家里也没人看,干脆带了来上课。就有人问宝然爸:“你也是上海的?孩子不给老婆带着呀?”

    “不是的。我们刚下火车,孩子奶奶家就在路头转弯的。原想着先过来报上名嘛,谁晓得已经开始上课了!”宝然爸狼吞虎咽。

    “喔唷来!你这是过家门而不入啊!”大家开心地打趣着。

    “哪里呀!等下了课。晚上就过去。”宝然爸包了满嘴的食物,含糊着解释。

    同学里年纪最大的一名大叔,被老师钦点为班长的,听了就说:“晚上可以的。你还没领到课表吧?下午五点下课,晚上还有两节,八点半开始。三个半小时回家够了吧?”

    “够的够的!就是不能在这里吃饭了。”宝然爸连连点头。

    “那好,我把早饭和晚饭的票退给你,你自己去换回粮票,不然回家也不好吃的。”班长井井有条。宝然听得一头雾水。

    、

    晚上,家家户户飘起了饭菜香的时候,宝然同爸爸站在了一条挤挤窄窄的小弄堂口,见爸爸半天不挪步,宝然探头探脑,莫不是就在这门口?

    只听爸爸喃喃地说:“二十多年啦,还是这个样儿,一点儿都没变呀!”

    从他们身侧走过,正欲进入里弄的两位妇女,听到了爸爸有别于本地的口音,转头来看。年轻的那个满脸的好奇,年老的一个却盯着爸爸,眼里慢慢浮起了泪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