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抢时间
    第三百六十三章抢时间

    今天是合章

    ------------

    井陉关,太原郡通往河北最重要的关隘。

    关城上的曹彰望着关前耀武扬威的魏军,眉宇间流露着忌恶之色。

    一个多月以前,平阳大败之后,曹丕被敌人吓破了胆,一刻也不敢在并州多逗留,连夜的从晋阳逃还邺都,只用一纸诏命便将并州这副烂摊子,还有数万同样惊魂落魄的残兵丢给了曹彰。

    死里逃生的败军们,对他们皇帝的弃军先逃之举,自然是怨愤不已。他们原以为,皇帝会坚守在晋阳,安抚他们受创的精神,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皇帝无情的丢下了他们,如吓破胆的羔羊,只顾自己的逃回了邺都。

    曹丕的行为,既大失帝王的威严,又令身在并州的将士们大感失望。

    是任城王曹彰,在这危急的时刻铤身而出,他坐镇晋阳,收拢败军,治疗伤兵,安抚将士之心,使得惶惶无措的他们,终于得以安稳下来。

    将士们的心由对曹丕的怨愤,变为了对曹彰的感激,这些曾经追随曹操东征西讨的将士,在他们眼,曹丕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更不是一个称职的统帅,只有任城王曹彰才深有太上皇之风。

    于是,激荡的将士们,便在徐晃、郭淮等将领的煽动下,一齐闯入了任城王的府,要拥立曹彰为帝。

    将士们的举动,当然令曹彰感到有些吃惊,但吃惊之余,心却又窃喜。

    早在当年太上皇不能视事,曹丕自立为帝之时,曹彰对他这大哥的所为就十分厌恶,待到曹丕诏其还朝,想夺其兵权,像对待弟弟曹植那样对待自己时,这种厌恶,更转化为了深深的忌惮与怨恨。

    当初在永安县时,曹彰撞见了落荒逃来的曹丕,本想以手头一万之众,就此挟持了曹丕,逼迫其退位于己。只是马超追兵杀来,曹彰碍于强敌在前,才不得不暂时将这念头搁置,先行战退马超。

    曹彰本来计划是战退马超之后,再凭着自己手头的兵马逼曹丕让位,谁想到曹丕不知是被汉军吓破了胆,还是对自己这个弟弟怀有诫心,竟是马不停蹄的逃还了邺都。

    曹彰这下就感到有点失策,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却不想徐晃等将士们竟是要主动的拥立自己为帝。于是,曹彰就顺着别人给他搭好的台子,也没多少犹豫推诿,哧溜的就登上了帝位。

    帝王的位子虽然荣耀,但曹彰所面临的却实是颇为恶劣的处境,手虽有雄兵五万,但却多是刚刚经过一场大败,士气低落之军。南面十几万的汉军尚虎视眈眈,至于东面的兄长曹丕,则正在挖空心思的从各地抽调兵马,草草的拼凑起一起**万人的军队,准备杀回晋阳,灭掉他这个“大逆不道”的弟弟。

    一时的冲动之后,曹彰方才意识到这皇帝的位子不好当啊。

    不过,就在曹彰准备应对两面来攻的艰难之时,南面的汉军却忽然撤了,而且还撤得干干净净,只在平阳郡留下了不到两万兵马,几乎对自己形不成什么威胁。

    在南面的威胁暂时解除之后,曹彰便亲率三万兵马来到井陉关,准备给他这位军事上无能的哥哥上一场生动的军事教育课,让他知道谁才配继承大魏的江山社稷。

    此刻,曹彰望着关下的东魏军,目光闪烁着不屑之色。

    关下的敌军虽号称有十万之众,但除了从洛阳等地抽调出的三万多精锐野战军外,其余多为临时拼凑起的郡兵,战斗力远逊于野战军,曹彰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而在东魏之,除了曹仁、于禁、曹真等辈尚在原,曹洪则在徐州,眼前的魏军之,更无一个自己的忌惮的魏之名将,在曹彰看来,关下的东魏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实则是不堪一击。

    “传朕之旨,明日全军尽下关城,与敌军决一死战。”曹彰目空一切的下了这道命令,口气尽含着对他哥哥曹丕的不屑。

    “陛下,臣以为,这个时候还是应该谨守城池,不出战为妙。”郭淮说道。此时,这位拥立有功的重臣,已被曹彰封为了西魏的车骑将军。

    曹彰冷哼一声,不屑道:“曹丕用兵形如饭桶,关下这些军兵,在朕眼如草芥一般,此刻不出关扫平他们,更待何时。”

    郭淮冷静的劝道:“敌军虽战力一般,但毕竟人多势众,若与之战,我军势必要有所消耗,到时候若是汉军趁势来攻形势对我们就不利了。”

    郭淮之词令曹彰沉默了片刻,那一双充满了杀气的褐色眼眸渐渐多了几分顾虑。

    “可是,若不击败曹丕的军队,朕就永远要被关在这并州之,又如何从曹丕的手夺回大魏的天下。”两面受敌的处境,并没有改变曹彰的野心,此刻的他地狭兵少而民贫,想的却不是割据一方做一个土皇帝,而是要从曹丕的手里夺回父亲留下的江山。

    郭淮对于曹彰的野心,并未用感慨激昂来回应,这位经历了陇右之战、关之战、潼关之战和平阳之战惊心动魄的军人,他的豪情早就在屡战屡败被打磨干净。

    “陛下,如今陛下初登帝位,天下之人尚多在观望,陛下手所掌握的,不过幽并边贫之地,实力尚远逊于东边那人。陛下如今所要做的,当是谨守疆土,安民养士,积蓄实力,待敌疲而我盛之时,再取天下也不迟。”

    曹彰沉吟片刻,又道:“郭卿之计,只怕是厢情愿了,如今西面刘备虎视眈眈,东边的曹丕亦不会善罢甘休,此两强敌,如何能容朕安安心心的安民养士。”

    “刘备虽强,但以淮之计,他一定会将东边那人当作最主要的敌人。陛下可派人前往长安与刘备讲和,使刘备专心与东边争战,如此一来,东边的自然就无暇针对陛下。陛下则可趁着那二人相争之时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再设法用兵。”

    郭淮洋洋洒洒的讲了一通,曹彰听着却是眉色难看,待郭淮说罢,愤然道:“我们曹氏跟大耳贼乃世仇,朕就算实力不济,又岂能与刘备那厮讲和,朕绝不能被天下人所耻笑。”

    “陛下,弱国生存之道,就在于左右逢源,有些时候必须要做适当的忍让啊,陛下岂不闻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么,他忍辱负重,最后终于灭吴,世人皆视其为英雄,又有谁敢耻笑于他呢。”

    郭淮苦口婆心的劝解着,不过,这些话却从曹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位自恃骁勇的黄须儿,显然并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不必再说了,朕是绝不会与刘备讲和的,若他敢来入侵,朕就跟他拼个鱼死破。”

    曹彰断然的话语,犹豫一记闷棍,把郭淮一颗“赤胆忠心”敲打得是血痕累累。

    郭淮的眉宇间不禁闪过几许失望之色,先前平阳的失利,使他和众多将士一样,对于曹丕都极为失望和不满,而当英武的曹彰突然出现,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马超之后,这位任城王俨然就成了他们心的救星,在他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当年纵横天下的太上皇的影子。

    这时郭淮才意识到,这所谓的救星,与曹丕一样,根本就无法与太上皇相比,他充其量也仅是一个武夫而已。

    郭淮失望了,后悔了,悔不该一时冲动,拥立了曹彰为帝,此时的他并未感到是幸运上了救生船,而是上了一条不归的贼船。

    ‘唉,骑虎难下,骑虎难下呀……’郭淮在心想暗暗唏嘘。

    一场兄弟之争,在这金秋之时,在井陉关上演了。

    事实证明,曹彰的的勇武并未达到所向无敌的地步,而曹丕在军事上的无能,也未坠落至一无是处的境地,对付刘备不行,对付他这个弟弟,曹丕还是有一套的。

    双方在井陉关一线相持一个多月,其间曹彰屡屡率领着他的幽燕之军主动出击,虽然屡有斩获,但也未能达到一举击垮曹丕军的地步。而曹丕则依靠着人数和后勤上的优势,逐步的蚕食着曹彰为数不多的军队。同时,曹丕用其政治手腕,暂时稳住了幽燕各郡,令他们处于观望状态,从而避免了北面的威胁,可以集精力攻打并州。

    战事进入十月末时,曹彰粮草渐渐不济,兵力也减少许多,不得不发诏命往去往晋阳,令徐晃调拨粮草,强征兵员送往井陉前线支援。

    黄昏将近,曹丕站在御帐之外,遥望着井陉关城,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

    ‘哼,二弟呀二弟,连三弟都斗不过我,你又算个什么东西。你反得正好啊,我还愁找不到借口除掉你呢,这回正好,我可以名正义顺的宰了你了。’

    曹丕的得意是有理由的,经过一个多月的相持,曹彰的盛气完全被打压了下去,如今他已经被压制得龟缩于关城上不敢露头,而自己的兵马则逼城下寨,渐渐打出了气势。

    曹丕仿佛已从平阳失利的阴影下走了出来,从刘备那里丢失的信心,他在自己这个大逆不道的弟弟这里又找了回来。

    “陛下,陛下----”

    慌叫着大步奔来的是刘晔,这位在曹操时代就负责情报的老臣,如今在曹丕这里同样受到了重用。此番征太原,曹丕留陈群与夏侯憞守邺都,又派了司马懿前去协助曹仁与曹真守许洛,刘晔则被带着随同出征。

    刘晔的表情是那样的惶恐,曹丕敏感的意识到,这位老臣似乎是带来了什么不吉的情报。

    “刘爱卿何必这般心急,随朕里边说话。”

    曹丕拂袖入内,他是不想在外边听刘晔当众说出什么不好的消息,以免影响了军心。

    当刘晔脸上挂着汗珠奔入御帐时,曹丕已经端坐于龙案之前,面色沉静,眉色却又焦忧的注视着匆匆而入的刘晔。

    “是不是有什么不利的消息?”曹丕调整好了心态,主动问道。

    “是……是的,陛下,这是徐州方面传来的急报。”刘晔大喘着气,连脸上的汗都顾不上擦一下。

    曹丕眉头一皱:“莫非是朕那族叔不肯就犯,胆敢不回京受审不成?”

    刘晔极力的平伏下胸的波涛,长吸了一口气,默默道:“曹洪和臧霸已经拥立济北王在下邳称帝了。”

    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

    然后,石化的曹丕感到胸似乎有无数条毒蛇在噬咬着他的五脏六腑,那是一种生不由死的痛,痛得最后他几乎麻木得觉察不出自己还活着。

    “陛下,陛下……”

    刘晔的呼叫像是一根救命的绳子,将曹丕从绝望的深渊拉了上来,在登上山崖的那一刻,曹丕只觉胸翻江蹈海一般巨荡,“啊”的大叫一声便吐出一枝血箭。

    “陛下你怎么了,快,御医何在”刘晔惊得大呼小叫。

    曹丕赶紧示意刘晔不要激动,这一口血吐出去之后,曹丕的精神反而像是回复了几分,他擦干净嘴角的血渍,有气无力的说道:“朕没事,不要叫御医,朕怕动摇了军心。”

    刘晔苦叹一声:“可是这件事终究是包不住的,很快就会人尽皆知,这军心动摇是无可避免的。”

    “刘爱卿,你向来受父亲信任,朕也一向仰慕你的足智多谋,你告诉朕,朕应该如何应对如此的乱局呀。”曹丕一把抓住了那位须发斑白的老臣的手,用祈求的口吻问道。

    看着曹丕这副可怜相,刘晔心颇为不忍,他强定下自己纷乱的心神,沉吟良久,方道:“为今之计,陛下必须急派人去往许洛,稳住原的形势,使河南各州郡不至于为贼所惑,然后再想办法派兵将叛贼尽数剪除。”

    曹丕耷拉着一张苦瓜脸,苦焉焉道:“如今二弟与三弟尽反,西面又有刘备虎视,朕现在是四面楚歌,如何能同时应对这么多的敌人啊。”

    “陛下千万要沉住气,依老臣之见,形势绝非如陛下所看到的这般严重。济北王虽叛,但曹臧二人所握之兵不多,一时片刻难成气候,陛下不若派人前往东吴,策封孙权为吴王,约割徐州于孙权,如此一来,便可令东吴出兵牵制住济北王。至于刘备那边,他眼见我魏国烽烟四起,有分崩之险,多半会选择坐观成败,然后再坐收渔人之利,所以刘备这一路暂时也不必担心。这个时候,陛下便当集精力,先平定任城王之乱,然后趁着东吴与济北王厮杀之际,率军南下将之扫灭。如此,则内乱皆平,便可趁势与东吴和好联手,共同对付刘备这个大敌。”

    刘晔不愧是从乱世“苟延残喘”至今的“老不死”,在这样混乱如麻的局势,竟然在片刻间的功夫,便曹丕设计好了一套起死回收,扭转局势的方略。

    时值如今,曹丕已是彻底的乱了心神,有人能他出这么一个“听起来很美”的计策,他就该谢天谢地了,所以,曹丕根本来不及细细琢磨,当即道:“好,就依爱卿之计,你速速去办吧。”

    …………

    关东的乱局,俨然又回到了董卓时代的群雄割据,而关西之地,却是一派太平祥和。

    平阳之战结束的很及时,十几万的军队回到关之后就地解散,府兵们得以赶在秋收之前回到自己的田间,秋收并未因战争而受到多大的影响。而且老天眷顾,这一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秋收结束之后,各地空荡荡的粮仓又满了起来。

    喜获丰收,刘备的身体也因这丰收的喜悦而好了不少,于是他便在皇宫之设下盛大的宴席,一者庆祝大丰收,二者也为表彰在伐魏之战有功群臣。

    这一次,方绍尽管不是功臣的主角,但因为渑池一战,以及奇谋助张飞袭宛城之功,依旧如往常一样风光十足。

    其余诸臣,各得其赏,自也是人尽欢欣。当魏国阴云密布之时,大汉国却从上得到下的一片欣欣向荣。

    “陛下,如今我国喜获丰收,全国上下一片振奋。而魏国之内又是一片大乱,曹彰与曹丕两兄弟争斗不休,陛下何不趁此时机,再次发兵东进,必可一举灭魏也。”

    在一片喜庆的气氛,法正用他的话给宴席添了几分杀气。

    刘备这个时候也动了发兵的念头,而诸葛亮却道:“曹氏兄弟之争还未到你死我活的时候,臣以为陛下妨再静观一段时日,至少也得等到曹彰将兵马尽数东调,晋阳兵马空虚之时再发兵不迟。”

    诸葛亮话音刚落,内侍便将一道由关东发来的急报送上,那是魏国济北王曹植在徐州称帝的消息。

    这个消息,自然是令在场的大汉君臣无不惊异。

    谁也没有料到,继曹彰之后,连曹植也称帝了,这曹家兄弟们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呀。

    “陛下,既然曹植也称帝了,那臣以为,我们该当迅速的发兵灭魏了。”诸葛亮马上又改了口。

    刘备奇道:“丞相,你为何忽然又赞成立刻伐魏了?”

    诸葛亮淡淡道:“曹植这么一称帝,魏国东南必然一片混乱,这个时候东吴绝对会借机北伐,料想青徐之地可轻易而下,以吴公那份贪心,介时他必定会不顾先前的分天下之约。所以,我们一定要赶快出兵,与东吴抢着时间瓜分魏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