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葬宋 > 第三章 张镇孙其人
    以这样的安排,就是将两广交出来,全权让粤王,不应该是让陆秀夫和自己负责了,这和当初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啊。

    还没有想完,就听见张镇孙道:“除姚转运使被召回帝阶述签书枢密院事,协大将军军务政事外。下官和凌都统仍留于广州,听粤王军令。”

    说着三人又躬身道:“参见护国大国师。”

    姜明回礼道:“那委屈张制置使和凌统领了。想粤王殿下礼贤下士,必不亏待二位大人的。”

    “不敢,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是为臣之本分。不敢妄言皇上、皇太后的旨意。”

    张镇孙虽然这样说,眼里也露出不愉之色。而凌震也是有所不忿,只是也不敢当面多言。只是把头转向旁边,左顾右盼,装作不在意的模样。

    姚良臣终究是心直口快,直接抢出来大声说道:“那怎么行,收复广州主要是张待制和凌都统的功劳,怎么没有什么封赏,而我老姚却进朝廷当了签书枢密院事,那不是羞煞姚某人吗?”

    张镇孙忙用眼神阻止姚良臣的说话。身子却抢出来道:“张镇孙愿听从粤王殿下调遣,无论身居何职,都是为朝廷做事,不分高低。若不是下官手无束鸡之力,则甘愿为马前卒,为皇上、皇太后分忧。”

    凌震亦抱拳同之。

    姜明心里也是苦笑,只得道:“天威难测,圣意难揣,皇上与皇太后这样安排,定有他的道理。作为臣子的,我们遵命便是。”

    张震孙道:“国师远道急行而来,一路上一定很辛苦。不如就在敝处休息片刻,带下官准备酒宴为国师接风洗尘如何?”

    姜明稍稍考虑。应承下来:“那如此叨扰张大人了。接风倒是不必,粗茶淡饭足矣,到明日还望制置使大人和凌将军召集有关人等,共商守城大计如何。”

    “谨遵国师吩咐”。相互有寒暄了一番,姚良臣和凌震告辞出府不提。张镇孙亲自带着姜明和郑虎臣到客户安息,吩咐好下人好好照顾后回到自己的内堂向父母请安。

    闻得脚步声,正在陪婆婆聊天的夫人迎了出来,“相公回来了?”

    母亲也徐徐的站起来了,说道:“粤溪回来了!”

    张镇孙忙迎上去,恭敬地喊道:“爹、妈,儿给二老请安了!”

    张父抿了一口茶之后,缓缓地问:“朝廷有人过来了?”

    在满院茶香中,张镇孙毕恭毕敬答道:“是。皇上这次封粤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判广州牧之。此次前来的是新晋的“护国国师”叫姜明”。

    “姜明?”父亲高兴地这么称赞:“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啊?”

    张镇孙唯诺应着:“孩儿也不甚清楚,听闻此人海外游历归来,得大贤良师托付大宋而来”。

    张父喝了口茶,闭着眼仔细品了品,又问:“你心里有怨气?”

    “没有。”张镇孙连忙回答。

    这回张父没有喝茶,而是淡淡的说:“我能听出来,你毕竟是我的儿子!”

    张镇孙沉默。

    张父道:“是不是关于姚良臣的问题?”

    张镇孙说:“孩儿没有,只是这次迁姚转运使任签书枢密院事,孩儿有点想不明白!收复广州,凌都统也功不可没啊!”

    张父听到这里,重重地喝了一口茶,说道:“这就对了。‘乾坤大德知难报,誓秉孤忠铁石坚’呀,还记得这两句诗吗?”

    张镇孙岂会忘怀这两句诗呢?这是他在御批得中头名状元之时,写给先皇上度宗的《谢恩诗》中的最后两句。他弄不清父亲为什么要提起这两句诗。便道:“这是儿对圣上的感恩誓言,孩子怎么能忘记呢?”

    张父捋着被白月染成了银丝了的胡须,说:“这就对了。粤溪呀,忠君爱民,这是我们读书人的准则,时刻都不要忘了,现在是多事之秋。不要计较这些小事了。”

    接着叹了一口气,接着说:“皇上和皇太后这样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不要多想了!”

    “孩儿记得了。孩儿要去招呼国师,就先退下了”。

    “嗯,你去吧”。张镇孙刚想离开,张父又睁开眼睛道:“明天我想请姜先生吃一场家宴,你安排一下吧。”

    张镇孙施了一礼,“是。告退。”转身离开。

    “恩,你去吧。”张父闭上眼睛到,张镇孙转身离开。

    是夜,姜明和郑虎臣鼎足而谈,“廷翰兄,你说说,这次放着功臣不赏,却调升了转运使,又给两个收复广州的干将派来了一堆上司,皇太后这样做不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郑虎臣淡淡的说:“如果皇太后不这样做,我才奇怪了”。

    “那是为什么?”姜明好奇道。

    “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吧。”郑虎臣伸了一个懒腰,打着呵欠说:“平衡,你知道吗?”

    姜明好像有点明白,但是又迷糊了,只得向郑虎臣问道:“愿闻其详?”

    “现在明摆着粤王殿下咱们是外来户,手里有名有权无兵,而有兵的张镇孙等本土人呢?却因为咱们以无功之身凌驾他们之上会有所不服,这样更容易被皇家所控制。”

    “不至于吧!”姜明感觉不可思议。“粤王虽说不是他的儿子,但是平时他对粤王还是不错啊。”

    “算了,不说了,你相信也罢,不相信也罢,我刚才说的其实都是诛心之言,只说一次,下不为例”。

    “那廷翰兄可知道张镇孙此人平素如何?”姜明又问。

    郑虎臣道:“人家是状元公,我一个小小的县尉怎么能高攀的起。不过有一点,这个人很孝顺,据听说,张镇孙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不管上哪儿做官,必须接父母同住。他在婺州做通判时,也是将父母远道接到婺州的。不过也就是在婺州弃城奉父母回乡,才被罢官的。”

    “孝顺就好。孝顺就好!”姜明喃喃的道。在他小时候父亲曾经给他说过,一个孝顺的人就是坏,也坏不到那里去。

    不知道从何时起,又想起父亲来,泪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