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葬宋 > 第六章 伯颜、百眼
    这边岸边已经乱作一团,一群穿着赫黄色的侍卫用宫闱围起来的临时帐篷内,神色惶惶的立着几个人,其中在镶着龙身的短榻上斜斜的躺着一个穿着龙袍的小孩,脸部蜡黄,在短榻的周围,遗留着刚刚呕吐的残留物,异味早就被穿过临时帐篷的海风刮的无影无踪,嘴角还是不断流着口水,但随即被人用丝绢拭去,小孩的枕在一个面部富态,有限的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的腿上,额头上盖着一个浸水白绢,这个就是所谓的皇上了,而怀抱皇帝正在为他擦拭脸上污物的正是其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现在的杨太后。

    旁边站了几个人,其中两个正是刚才与姜明见面的陈宜中和张世杰。

    还有一个面目憔悴的中年人,略显黑瘦,一脸的忧国忧民,但手里却环抱着一个孩子,却是陆秀夫和卫王赵昺。

    剩下的还有跪在地上低头俯身的人,众人皆是一脸的神色黯然。

    还是杨太后首先发话,说话前又擦拭了一下端宗皇帝的嘴角,声音哑涩的问:“诸卿家,可有什么良策,皇上可是再也经不得舟车劳顿了。还请众位大人给哀家一点意见。”

    说罢,两行泪就留了下来。

    众人神色皆是一片黯然,沉默不语。

    帐篷内寂静一片,张世杰沉吟片刻,挺身而出,大声道:“臣以为,应责令太医为皇上诊治病情,然后驾舟北行,在崖门登陆,联结各路义士,共举复国大业。”

    陈宜中不语,但心中却不以为然,莽夫总归是莽夫,心里长叹一声,正要出言,听外边太监低身传报:“启禀太后,外边有人求见丞相大人,说是什么化外之民姜明的。”

    屋内气氛一静,杨太后诧异的望向陈宜中,希望他给予答案,陈宜中还没有做出答案,只听张世杰大声说道“无礼狂徒,打下去,再来啰嗦,给我拖到海边杀了。”

    陈宜中大惊,忙站出喝止要去执行命令的侍卫,躬身向杨太后跪下“太后,此人形迹大有可疑,请给臣于解释的时间。”

    杨太后面目冷静,向侍卫摆摆手,“罢了,丞相有什么,请起身说话。”

    陈宜中心中坎坷不安的捏了一把汗,闻言起身,但仍然恭敬的弯着腰问道“太后,可还记得大贤上师樊先生樊志应否?”

    杨太后稍稍显得一愣,显得一时没有记起,而旁边安抚卫王赵昺的陆秀夫眼睛却是一亮。失神忽然插嘴问道,“他就是大贤上师所说之人?”。浑然忘了应有礼节。

    “正是”。陈宜中向陆秀夫点头示意,“君实先生所言极是。”转过头来依旧对杨太后禀告。

    原来,宋之天子恭宗皇帝,由于是个年仅是六岁的儿皇帝,根本无法亲自治理国家,因此实权为幼帝祖母谢太后所掌控。这位年老的贵妇一向对贾似道深切信任。她曾经招唤过通晓奇门异术之士,询问宋朝之命运。该名术士恭谨地回答道:

    “大宋之天下可享万代安宁,临安府要落入敌人之手,可谓是永远不可能发生之事。”

    “此乃千真万确?”

    “请太后安心。若临安府真要落入贼军之手,非有百眼之男而不可为。”

    “百眼之男,这倒有趣了。”

    这世间上怎可能出现具有百眼之人呢?大宋之天下果真得享安泰。凤心大悦的太后于是赐予术士黄金绸缎以为奖赏,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即便是接到了北方及西方传来对元战败的消息,也是一副悠然自得之模样,完全没有拟定对策之打算。一直到了得知如钢铁般、怒涛般蜂拥而来的元军统帅之名时,才令她大惊失色。“伯颜”二字之读音,不也能写成“百眼”吗?

    杨太后听后,神色也是一动,“丞相所说预言伯颜攻破临安之人,与这个姜明是什么关系呢?”

    陈宜中不敢隐瞒,道:“大贤上师在伯颜大军直逼临安之时,曾到臣的府上相见微臣,当时君实先生和宋瑞大人也在敝处,现在君实先生也在,可由君实为太后讲明可好”。

    前半句是对杨太后说的,后半句却变成了和陆秀夫说话了。

    陆秀夫也没有推辞,直接起身,恭敬的放下卫王。朝杨太后躬身道:“启禀太后,微臣那日正在陈大人的府上商讨卫戍临安之事,大贤上师突然登门到访,言道,吾泄露天机,必遭天谴,自知已不久于人世,但是推算出大宋之出路在于海上,愿尽余力,为大宋先走一步查访,但见有人带吾信物来访,既是大宋之救星也。”

    陆秀夫平素也不多言,说罢,就躬身退下。

    杨太后毕竟是妇道人家,听到这些话,也觉的有些激动,转头问陈宜中“丞相所言姜明之人,难道就是大贤良师所说的持有信物之人?”

    陈宜中点头道“启禀太后,正是此人。”

    张世杰还是对于观感不好的姜明持有偏见,从中插嘴道“丞相,你可看仔细了?这小子赤身**,出言不逊,吾看乃登徒子已。”

    好像早就习惯张世杰这大大咧咧的性格,陈宜中并不理他,仍朝杨太后道:太后,微臣虽然眼拙,但是大贤良师的“七星隐龙戒”还有随身法器“寸芒剑”微臣不会认错的,何况刚才的寸芒剑还断了张大人的。

    说道这里,陈宜中瞟了一眼张世杰,适当的时间收住了嘴,多少要给张大将军留点面子是不是。

    张世杰老脸一红,也不忌讳的说了出来,“原来断我刀的是“寸芒剑”怪不得那么锋利,还未出鞘就断我腰刀,要是出鞘了还能了得!”

    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也证实了陈宜中的判断。

    听到众人的一番话,杨太后也有了精神,“既是大贤良师所说之人,何不请进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也好有些指引。”

    候着的太监见没有人反对,及时的躬身“诺”声就退走到帐篷口后,转身去请姜明。

    先不说杨太后和众大臣露出的激动之色,姜明此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救世主,心里也正坎坷不安,初来就见皇上大臣,老天也真的是太会开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