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大中国 > 第二十二章 攻击(下)
    威尔逊海军上将来说,这一次的战斗简直是一场噩梦舰的影子都没有见着,英国皇家海军就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这在以前的战斗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皇家公主”号战列舰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连动力都没有了,它的沉没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很可能会成为被中国人击沉的第一艘英国主力舰;旗舰“狮”号的运气好一些,挨了四枚鱼雷,却没有一枚在致命部位,也没有引大火,简直是一个奇迹,不过损失也够惨重,士兵伤亡达数百人,而且战列舰的最高航也降到了十五节;两艘战列巡洋舰的损失并不是很重,其中一艘只中了一枚鱼雷,正好在舰尾处爆炸,把螺旋浆给炸飞了一片,让航也降低到了十六节,不过,总算没有丧失战斗力;另一艘战列巡洋舰的运气好得出奇,在十几架飞机的攻击下,竟然毫无损,连油漆也没有被打掉一块,还打下了几架飞机;五艘巡洋舰中,一艘沉没,两艘也受了或轻或重的伤,但是不影响战斗;驱逐舰的损失是最严重的,十三艘驱逐舰中,沉没了七艘,占了一半以上。做为外围的屏障,驱逐舰的身子太娇嫩了,还不到两千吨,无论是鱼雷还是炸弹,挨着就沉,碰着就亡,战斗的时候,鱼雷就在海面上乱窜,正在外面忙着防空的那些驱逐舰,一不小心就会碰上一两个,损失大是正常的了。

    威尔逊地心痛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许辉上将比他更是心痛。第一波派出来的一百架飞机,回到航母上的竟然只有六十四架,才十几分钟的攻击,就损失了三十六架飞机,七十二个飞行员也下落不明,这让一向爱兵如子的许辉上将。心痛得直想把威尔逊抓来一枪毙掉。在对日本海战中。他干掉了那么多的日本战列舰。损失也没有今天的大啊。不过,打日本地时候,舰载机第一次出现,日本人地军舰上,根本就没有一样防空地武器,只能干挨打。而现在,列强对军舰、特别是主力舰都进行了改装。军舰上凡是有空闲的地方,都装上了防空武器,中国飞机的损失增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而且,这一次的战果也不错,击伤两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和几艘巡洋舰,只损失了三十六架飞机。这战绩完全可以拿得上台面。只是。许辉心里仍有不甘,那些个飞行员可都是宝贝啊,不敢说万里挑一。千里挑一那可是最起码的事情,有好多都是海军元帅林天威费了好大的劲挖空军墙角才弄来地,每训练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花的银子都可以打造出一个同样大小的银人了,说不心痛是不可能的事情。许辉狠狠地问候了威尔逊祖宗十八代之后,咬牙切齿地命令第三波立刻出,等已经出个小时的第二攻击波攻击完一个小时后再动攻击,要始终保持对英法联军的压力,就不信你们这些西方舰队都是打不垮炸不烂的。同时,许辉上将命令补给舰以十节地度跟上,其余军舰以三十节地度全线北上。战成功,许辉的斯望值也大大增加,已经由掩护登6部队变成了尽可能多的干掉英法联军地军舰了。

    六月九日早上八点三十分,一直拿着望远镜朝北方张望的威尔逊上将,终于看到了海平面处冒出来的串串浓烟,萨齐中将率领的法国舰队终于赶到了。自称阿尔卑斯山崩于前都面不改色的威尔逊上将,竟然象个小孩子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这下子好了,有了法国人的加入,防空炮火将大大增强,自己这个远征军就有可能保住了。现在威尔逊心里后悔得很,本想弄个圈套让中国人去穿,没想到那个许辉虽然年青,却精明得很,不但没有穿进去,反倒利用两支舰队分开的时间,打了威尔逊一个措手不及,让他蚀了好大的几把米。幸好,这个萨齐中将虽说狂妄了点,可是挺讲义气的,竟然还会赶会来跟自己一同挨炸弹,看样子,以后要出卖他的时候,多少手下留点儿情。

    两支舰队汇合,声势大振。按萨齐的想法,倒不如直接杀向新加坡,跟中国人好好地较量一番。萨齐的提议可把威尔逊吓坏了,他现在已经领教了中国飞机的厉害,那里敢去送死,能够保住这支庞大的舰队不被全歼就已经不错了。好说歹说,总算把跃跃欲试的萨齐中将给劝住了,两支舰队以十五节的度,朝北方驰去。没办法,舰队旗舰“狮”号的最高度只剩下十五节了,他们总不成把这艘英国人的骄傲扔下来不管吧。至于“皇家公主”号,现在已经无药可治了,虽然暂时还没有沉没,可是只能浮在海面上,威尔逊也实在抽不出兵力,把这个大家伙拉回科伦坡吧。在把士兵都撤出来了之后,威尔逊命令一艘驱逐舰朝“皇家公主”号射了两枚鱼雷,就算拉不回科伦坡,也不能把这位公主让给中国人吧。

    九点钟左右,联军舰队才刚刚往北走不到十公里,一百架中国飞机又来了。一看对手的实力突然间增加,中国飞行员们明智地选择在空中盘旋,找机会给两个强盗狠狠来上一下。由于印度洋舰队不断以最高度朝北行驰,两支舰队之间的距离已经缩小到三百八十公里左右,这让中国飞机有了更多的滞空时间。现在印度洋舰队的度是三十节,而联军的度是十五节,早晚赶得上,在出之前,许辉上将就叮嘱那些飞行员,没有好机会的话,宁愿从高空扔炸弹或者鱼雷,说不明还能够瞎猫碰上死耗子,炸沉几艘军舰,尽可能不要跟联军硬拼,咱中国人的命金贵着呢,犯不着与那些个东西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