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大中国 > 第四十五章 齐默曼密电(中)
    经进入了一九一六年,北京的天气也渐渐地冷了起来总统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他的心情有点儿激动,现在,应该是启动定时炸弹的时候了,为了这个时刻的到来,中国人已经等了十几年时间了。

    军工企业早在对日战争结束时,就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所有的工人三班倒、连轴转地生产,各种炮弹、炸弹、子弹等堆积如山,足够打上两三年;新建的几个炼油厂,已经提炼并储存了大量的柴油和汽油;大庆油田的产量一直保持在一天两万吨左右。虽然比林杰记忆中的一年五千万吨的产量相差甚远,可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大型的油田了,完全可以保证战争的需要;6军所需装备已经到位八成,空军也到位了七成,而且,部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新型装备的使用技巧,战斗力正一天一天的增强;海军稍差一点儿,还不到五成,只建成并服役了三艘战国级航母和七艘春秋级航母,不过,在战争初期,这样的海军实力已经够用了,一年之内,还将有四艘战国级航母和三艘春秋级航母投入使用,并将视情况再行增加;新型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也渐渐地投入使用,这些军舰跟以往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防潜、防空火力。特别是做为航母编队防御核心的巡洋舰,其吨位已经接近战列巡洋舰,而且度更快。上面布满了防空火炮,跟刺猬一样。可以说,这些新型军舰的设计,完全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航母做战。

    与美国人地合作也进展得极其顺利,美国人的先期投资已经到位,亿美元啊,把个林杰乐得嘴角都合不上,现在约有三千多个工程人员正在台湾拼命干活。对于这些人。林杰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同情的。他们拼死拼活的。可是却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从南美洲运来的铁矿石,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完全消化吸收掉,只能露天存放在炼钢厂外,这近半年来,几乎每天都有十艘左右的大型货船靠岸,运来的铁矿石数量之多,让人咋舌。足够中国人用上两三年了。

    五个集团军群的日本雇佣军已经全部分配到各个方面军,并且开始投入训练。为了让这些个东西能够实心塌地地跟着中国人干,林杰还特意调了一些日本将领,去观看了一下步坦协同作战训练。看完了之后,那些日本人老半天缩不回舌头,心里不由得暗呼侥幸,幸好中国人并没有把日本当成真正地对手,没有把这些坦克给弄到朝鲜半岛去热热身。要不然。用不了半个月,朝鲜半岛上地八十万日本6军,连个渣都不会留下。能够在拥有如此实力地主人手下干活。已经习惯了当奴才的日本人觉得自己比谁都要幸福。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正是德国外交部长齐默曼的那份密电。是时候了,林杰点了点头,他唤来了秘书,叫人去请已经潜伏在北京半年多的穆默大使。

    美国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一直在对德国驻美国大使馆进行严密监控并在馆中偷偷安了大量侦听工具的美国情报人员现,华盛顿时间一九一六年一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左右,德国外交部长齐默曼给德国驻美国大使贝伦朵而夫了一份电报。从间谍那里得知,这份电报十分重要,贝伦朵而夫对其极其重视,能接触到这份电报的人极少,而且禁止任何人谈论这份电报地存在,美国人的侦听装置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那怕一点点的蛛丝马迹。

    美国情报部门也收到了这份电报,只是,这份电报是用德国新的密码拟就的。美国人立刻组织了顶尖的破译专家进行研究,却一点儿成果也没有,这种新的密码跟以前使用的完全不一样,其复杂程度高了不止十倍,美国人费尽了心机,却无可奈何。沮丧之极地美国人一边再次组织破译专家日以继夜地进行破译,一边只能继续监视德国大使馆,祈祷着奇迹地出现。

    奇迹还真是出现了。一月十八日,贝伦朵而夫把这份重要的电报给了德国驻墨西哥大使艾克哈尔特。让美国情报人员惊讶万分的是,贝伦朵而夫可能是老得糊涂了,报地时候,用的竟然是旧密码。早在四个月以前,美国人就用一批武器装备,从英国人手中换来了这套密码,并且把它吃透摸透,对它的熟悉程度就跟对自己的手指头一样。只用了半个小时,美国人就把这份电报给翻译出来,里面的内容让他们大喜过望。

    密电的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利用战前从中国购买的制造新型潜艇的技术,德国人已经生产了足够多的性能优异的潜艇,并且已经研究出了具体的狼群战术,德国将在一九一六年二月一日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凡是进入潜艇作战范围内的商船,不管是参战国的还是中立国的,都将成为德国潜艇攻击的目标;第二,命令德国驻墨西哥大使艾克哈尔特立刻与墨西哥总统加汉扎进行商谈,并承诺如果墨西哥进攻美国的话,德国将派重兵协助墨西哥人夺回被美国人占领的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州等地方。密电中,齐默曼还要求艾克哈尔特向加汉扎说明,虽然与中国关系恶化到断交的程度,使得德国少了一个强大的外援,可是,凭着战斗力世界一流的6军,德国完全有能力在对协约国作战的同时,派重兵协助墨西哥人入侵美国,请加汉扎不必顾虑重重,一旦成功,德国人的要求也不高,只需要几块面向太平注的小小的飞地,让德国在太平洋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