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凌风传 > 第059章 临时切磋
    酒席摆上,众人都吃得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

    练武初始,由于运动量比常人要多,故不论男女都会食量大增。

    但一但突破先天,人体对食物的需求会急剧下降。强者不饮不食辟谷月余,战斗力依然可保持在最佳状态。印度瑜伽术更是此中翘楚,吸收了瑜伽精华的《易筋经》自不在话下,不然当初独孤求败亦不会逼凌风辟谷来突破先天境界了。

    所以先天高手大多多饮少食,只需摄取足够人体需求的养分便可。

    只有独孤求败这样的变态人物,对美食有着特殊的感情,才会满天下地寻找新鲜食谱(还有比武吧)。或许他与老叫化子洪七公更能走到一块去。

    可惜凌风忘了问他们是否相识,白白错过一个考证的好机会。

    当然,凌风三人吃得少还有一重要原因是,宋阀这船上的厨子手艺太差了,远远达不到凌风同志的境界。就像一个穷人吃次燕窝再吃家里的青稞总会吃不惯。

    经过交谈,他们了解到,宋阀是要去历阳向杜伏威讨个公道。

    原来,江淮军攻占历阳后,截断了长江水道的交通,肆意抢掠来往船只,谁都不卖人情。最近居然扣起了宋阀的三条盐船,任谁也不懂杜伏威怎会有如此大的胆子。

    长江盐运乃宋阀命脉所在,杜伏威这么抢截盐船,大大威胁宋阀的威望和生计。

    由于江淮军对丹阳、江都的威胁,隋军正源源进驻江东。而此际杜伏威如此开罪宋阀,殊为不智。难道他脑袋秀逗了?

    当着凌风的面,宋阀几人并未涉及深度的秘密。

    但熟读原著的凌风,自然知道,此番若交涉不果,宋阀定会与瓦岗寨的李密合作,一南一北,共谋天下。

    当然,貌似他对面的这位便宜侄女宋玉致正是合作的一环,任务是嫁给李密的独子李天凡,但前提是瓦岗军必须占据东都洛阳,这样瓦岗才有真正争雄天下的本钱,以现在李密的实力还没有被强大的宋阀看在眼里。

    这种合作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颇像个空头支票,最重要的一点是协议还是秘密性质的。从始至终,宋阀未给过李密任何兵力上的支持,其他方面能有多少帮助也让人怀疑。

    从这方面讲,这更像是一条驱虎吞狼之计,宋阀从不介意中原的战局搞得再乱上一些。

    人家不说,凌风自然不会没趣地去细问。但以其在宋月媛的熏陶下锻炼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仍可看出宋玉致这位豪门贵女隐约的伤痛与无奈。

    或许她在自怜身世,注定要像她大姐一样为家族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婚姻。

    但人在这乱世,哪有自己的选择?若在贫困人家,或许早已饿死或遭到权贵霸占。

    不过现在的她未必想得到这些。即使想到了又能如何呢?

    众生皆苦。谁能真正超脱苦海,登临彼岸?只要是人,便有各种各样的无奈。就看她能否抗争,如何抗争了。

    饭后,宋师道向凌风请教武功,免不得要动手。

    众人来到甲板,所有人都围成一大圈,个个兴奋。

    传闻中的明宗越的武功可是高得离谱,有好事者甚至推许为大宗师之下第一人,这当然是扯淡了。能观战一次他的出手,对日后的修行益处无量。

    宋师道是向他二叔宋智学剑的,已有几分造诣,只是缺乏实战经验。

    据说宋阀为表示对“天刀”这个绝世高手的尊重,都弃刀不用。多数人都还信了,可凌风怎么都觉得在胡扯。要说宋缺没个用刀的徒弟,杀了他都不信。现在的宋阀可说是靠宋缺一手撑起来的,他怎会不留下守护门阀的力量?

    将要动手,宋月媛拉住他,劝他留点手,别把侄儿伤了。

    凌风自然答应,你的侄儿不就是我的侄儿嘛。

    他仍未用兵器。这自然是老头子教导有方。

    宋阀诸人都知其威名(或凶名),倒不觉他托大。有人认为他并不会使用兵器,因为他全身上下无一处不可作为兵器。

    凌风早在考虑要使用什么武功好,自己还真不会什么特别的武功。

    他这个化名“明宗越”在时未寒《偷天换日》系列中可是boss级人物,独门武功为流转神功,借力打力超牛叉。那他这个冒牌“明宗越”该用什么来呢?

    思来想去,还是无耻地盗用也不知是否由武当张三丰真人所创的太极拳。

    关于流传华夏的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

    虽然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华夏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

    总的来讲,太极拳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华夏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五大派系,并称为“五式太极拳”。

    在华夏,上点年纪的老爷爷、老太太都能耍上两手太极,但多数并非纯正的武学,只是借助缓慢而合乎科学机理的动作来平静心神,充其量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真正的太极融合了“易经”“中庸”与“理学”,并把拳架功法、散手打法、技击、推手和十八般器械熔为一体,如双剑、双刀、双锤、棍、枪等均可按套路顺序得心应手地施展招势,无需另学器械套路。

    凌风自然没资格继承人家的正统太极。但要说自创太极,就有些可笑了。他对传统文化虽有所涉猎,但哪有这份才情?

    只是他知道的道理多,太极的基本招式在中学都有学习,配合他现在的修为和见识,要创出一盗版的太极来还不成问题。

    简言之,把握几个要诀: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静制动!

    宋师道左手在剑鞘上一按,嗤的一声响,长剑在剑鞘中跃出,青光闪动,长剑上腾,他右手伸处,挽住了剑柄。这一手悦目之极,而左手一按剑鞘,便能以内力逼出长剑,可见其内功已有相当的火候。他捏个剑诀,恭请凌风指教。

    宋阀门下大声欢呼,为少主喝彩,宋鲁亦目露欣然之意。

    凌风缓慢走到场中,未如以往发挥出超人的气势,而是站定后,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正是太极的起手式。

    众人都露出讶异的神色,这种软绵绵的姿势是什么功夫?可挡得住锋利的长剑?

    对面的宋师道丝毫不敢大意,凌风那不败的战绩绝非作假可得。何况,先天高手不惧刀剑实在再正常不过!

    他神情静如止水,跨前两步,双眉一轩,一剑自上而下直劈,真有石破天惊的声势,速度和力量均不同凡响。这招简单的“独劈华山”却是试探凌风而来。

    凌风正后悔,他这太极拳有了一定雏形,但只想了数日而已,而且每天得陪宋月媛研究造人的大计,哪有多余心思细想?

    以拳接剑,确有些难为。

    但事到临头,不容半点退缩,他体内易筋真气流转,受这一剑的劲风所激,青衫立即鼓舞,面容肃然,一派出尘之意。

    换作从前,以他的步伐绝对可避过,再以硬碰硬,或辅以精神攻击,扰乱对方的真气,从容取胜。但这样一来,宋师道不死也得残废!

    唉!都怪老头子没传什么特别的拳脚功夫或者点穴手法,当时要随便来点降龙十八掌啦,天山折梅手之类,现在何需这么头疼?独孤九剑虽非一定要以剑来使,但亦是直接以力道对敌,早融入在他平时的武功中。

    剑近胸膛,凌风斜退半步,顺手使出太极拳中的一招“揽雀尾”,右脚实,左脚虚,一掌切在剑身,辅以粘劲,立即化去这剑的气势。

    宋师道剑势为他一带,不由自主地向前一冲,跨出两步,只觉这对方的泄劲法门奇妙非常。

    长剑并未传来真气,让他有些纳闷,不及细想,双目神光大盛,长剑自右而左急削,剑身似曲似直,长剑有如活物般。

    太极圆转,最忌使力。

    凌风自然按照此点要求使出,一招“手挥琵琶”迎上,右捺左收,凝重如山,却又轻灵似羽,将长剑笼住,立即剑上千百斤的力气似化入汪洋大海,消失地无影无形。

    两招凑效,凌风信心大增,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单鞭、云手等一一使出,越使越觉太极微妙无穷,动作圆*转许多,心神浸入一种玄妙的境界,举手投足,有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宋师道的剑术不差,一招招使出,却怎么也触碰不到对方的手掌与身躯,这种感觉难受之极,浑欲吐血。

    对方的每一招都让自己看得分明,简单之至,却恰到好处把自己猛厉灵活的攻势完全化解,使自己再难组织持续的攻势,后续的变化招式许多都胎死腹中,徒劳无功!

    在外人看来,他们就像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在慢悠悠地耍拳,一个在自在地表演剑术。

    但没有人会这样想,任谁都看出主攻的宋师道额头冒出的汗珠。可是没有几人能看懂其中暗藏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