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定国 > 第二十九章 设计杨嗣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适应,这个新生的李定国已经渐渐熟悉了这个世界,也将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所读过的历史跟他现在面对的历史人物一一对号入座,他对这个杨嗣昌也有些印象。

    这个杨嗣昌固然是有些本事,但相对于崇祯帝给他的期望信任,他的才能远远不配。

    杨嗣昌对于剿灭义军盲目自信,不讲条件,不看主客观形势,总以为只手也可力挽狂澜。崇祯十年,为了贯彻他的十面网计划,杨嗣昌建议增兵十二万。为了应付新增官兵的军饷开支,杨嗣昌要求增饷二百六十余万两。这笔饷银,崇祯帝当然是拿不出来的,因此杨嗣昌建议按田亩加派。但其具体办法,却与卢象升不同。卢象升主张让地主、富户承担重头,而杨嗣昌却主张依田亩一体均输,不计贫富。崇祯帝接受了杨嗣昌的主张,并于崇祯十年四月正式下诏加征剿饷。剿饷之征,可谓是饮鸩止渴,给本已艰难的穷苦小民加上了重压,朝廷因此也大失人心,百姓甚至称崇祯为“重征”,有些不堪忍受的贫民便加入义军。这一点也看出来卢象升之才远胜杨嗣昌,杨嗣昌见卢象升跟他政见不合,自此便对卢象升心存忌恨。

    杨嗣昌还有一个晕招,就是推荐两广总督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正是他举荐的熊文灿一厢情愿地相信张献忠是真招安,断送了明朝廷三分之一的气运。可怕的是熊文灿被斩首,举荐他的杨嗣昌竟然平安无事,反而还能再升一级。

    这样一个才仅能做撒网渔夫气度却还不如一介渔夫的家伙竟然得到崇祯皇帝鬼迷心窍般的信任,只能说朱明朝廷气运已尽。

    李定国笑道:“父帅,我审问过最近几个县的知县,从他们那里知道这杨嗣昌的一些性情,对付这杨嗣昌的良策就要落在这个家伙的性情上。我听说,自从这杨嗣昌主持全**务以来,大搞任人唯亲,打击排斥异己,卢象升等能战之将均被他间接害死。而且这杨嗣昌对咱义军严厉镇压,对那后金鞑子却百般逢迎示弱,跟那宋朝时期的蔡京、秦桧一般无二。”

    张献忠大为惊讶:“杨嗣昌竟害死了卢阎王?”昔年张献忠在跟随闯王高迎祥时,对“卢阎王”卢象升印象甚深,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强悍的人竟会被杨嗣昌害死。

    崇祯八年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战败自杀,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八月,明廷任命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此时义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位在洪承畴之上),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崇祯八年十一月,高迎祥、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部众攻打汝州和洛阳。卢象升昼夜兼程驰援,先在汝州击败了整齐王,整齐王随即和高迎祥等汇合围攻洛阳,义军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声势浩大。卢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射杀义军千余人。高迎祥、李自成败走,卢象升又再次在确山大败之。高迎祥等人惨败后只得往东南行进,入南直隶,又一次逼近朱家的老巢凤阳。卢象升在后紧追不舍,先一步到达凤阳,于崇祯九年正月在凤阳大会诸将。这时,高迎祥、闯塌王、八大王、摇天动等七家义军数十万人疾攻滁州,卢象升率兵驰援,闯王措手不及,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高迎祥等残部不得不退回河南,在朱仙镇又被紧追的卢象升大败,只能向裕州一带奔窜。二月,卢象升再次大破义军在七顶山,李自成的精骑损失殆尽。三月,高迎祥率领九家义军残部南渡汉水,经郧阳至兴安返回陕西。七月,起义军的总盟主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虏,送京后遭凌迟处死。当此时鞑子进犯,崇祯帝调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义军才得以喘息。

    卢象升虽是文人,却有超人的武艺,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张献忠又回忆起昔年在郧阳旧事,不禁声音颤抖,掩饰不住的畏惧。当时郧阳附近有义军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计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砫兵六百,许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邓玘的川兵五千。除邓玘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绝对优势的义军给扑灭了。

    张献忠因为畏惧,所以一直远避着卢象升的一切消息,怕那卢阎王会再度杀回中原。卢象升被杨嗣昌害死的消息,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便想问个详细。

    李定国便将卢象升遇害的过程细细讲了一遍:“就在去年底,多尔衮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进犯北京。崇祯狗皇帝大惊失色,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赐尚方剑。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结果杨嗣昌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遭遇鞑子铁骑四五万,卢象升率五千老弱残兵麾兵疾战,呼声动天,激战近一天,炮尽矢穷。卢象升冲进敌阵,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方才阵亡。掌牧杨陆凯恐怕敌人伤害卢象升的尸首而趴在卢象升背上,身中二十四矢而死。而死太监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派了三个士卒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对杨嗣昌而言,更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而在杨嗣昌的干涉下,卢象升的亲眷到现在都没有领到朝廷的抚恤金。”

    张献忠顿时愣住了:“‘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杨廷麟真大才,一针见血。俺老张虽是一介草莽,也知大义所在,也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鞑子狼子野心,好比南北朝时之五胡,好比两宋时之女真蒙古,意图侵吞我汉人疆土,奴隶我汉人子民,甚至灭绝我汉人苗裔。我一介草莽尚且知之,他杨嗣昌饱读诗书怎会不知!卢象升可比岳飞,那杨嗣昌便是秦桧、贾似道之流!”(蒙元时期蒙古人始定“汉人”这一概念,后自明初,有些明代人便已自称“汉人”,而满清鞑子亦称明人为汉人)。

    李定国心中也自暗恨杨嗣昌,因为李定国心中一直很崇拜卢象升。要说朝廷内真没有几个英雄,屈指可数,除了孙承宗之外,独有卢象升。

    李定国暂时收起义愤,整理思绪,又说起杨嗣昌搞出的另一件好事:“崇祯十一年八月,多尔衮率清兵入长城,明京师戒严;督各路入京勤王之兵的总督卢象升在巨鹿阵亡。明廷遂召孙传庭、洪承畴主持京师防守,升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指挥各路援军。孙传庭抵达京郊后,由于主和派的杨嗣昌及中官高起潜进谗言,崇祯帝降旨不准他入京朝见,而洪承畴老奸巨猾,则在京郊受到慰劳,并奉旨进殿拜见崇祯帝。杨嗣昌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并主张将陕西军全部留下,用于守卫蓟辽。孙传庭对此极力反对,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事实上张献忠的再反证明了孙传庭的意见是多么的正确。)杨嗣昌对孙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孙传庭对此不胜忧郁重重,以致耳聋。第二年,朝廷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立即上疏请见皇帝,但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孙传庭心中愠怒,引病告休。但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众人听了李定国这段话,不禁踹踹然地互相对望了一下,张献忠了解大家的心思,朗声笑道:“还真的要感谢一下这个盐梅上将,要不是这家伙嫉贤妒能,替咱们搞定这个孙传庭,老张恐怕早就被孙传庭给搞的灰飞烟灭了。”

    李定国也大笑着做总结陈述:“从卢象升、孙传庭两人处,可见杨嗣昌是多么地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有这样心胸的总督正好可以用来离间,离间他跟左良玉等将领不和,再离间左良玉跟贺人龙等将领不合,总之想办法将他们离间开,让他们不能协同一致,那杨嗣昌那张什么网就会千疮百孔,安能困住我们。不过离间之计虽然日后非常有效,但过缓,眼前之计还是发挥我们义军的长处,辗转奔袭,一来让官兵摸不清我们的去处,二来拖延时间,让杨贼不好布置,而我们却赢得了从容布置的时间。”

    张献忠、徐以显、潘独鳌等一起抚掌大笑:“果真妙计!定国不愧是我们的小诸葛!”

    李定国献上离间之计,本意是想在未来一两年内用上,却没想到旬月之间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