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公元1042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郓城灾难(三)
    《老子》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指的就是祸与福是相因而生的。

    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天灾**亦是在所难免的。

    且说张知县这一日处理完观音庙一事后赶紧写了封奏折派人连夜送到州府,然后偷空歇了几天,回家养了养精神,蓄了蓄锐气,赏花玩鸟,逗猫遛狗,陪着三妻四妾风流快活了数个夜晚。

    然后才精神头十足地返回县衙继续开堂办公,哪知这屁股才坐下还没捂热呢,就见到任迁头前带着一个人来到了堂上,走近后这么一看,把张文吓了一跳心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天杀的宋守义是如何抓到的。

    要说这宋守义是怎么被抓回来的,咱们还要从头说起。

    话说翰生救了张洞、李迪祖孙俩,从青龙山背后攀着草绳逃下山去,山下早有船只接应,一前一后两只小船载着五个人分开水面望北边的郓州地界而去,上岸后来到一处茂密的树林前,此地有名大树坡。

    众人聚首后,张洞夸赞道“翰生此计甚妙,无奈就是苦了赵大人,害的他为咱们背了黑锅”

    翰生说“大人不必介怀,赵大人吉人自有天相”

    李迪喘着粗气接着说道“他要是真的想劝贼人归顺早就劝了何必等到今日,此子必有所图”

    李孝基一边给爷爷捶背一边用目光上下打量宋守义,因为昨晚逃得太匆忙了,根本没看清这个恩人长什么样。

    宋守义见李孝基望着他赶紧俯身施礼道“草民宋守义拜见大人”

    李孝基笑了笑,心说这人长的黑麻麻的讲话倒还文雅,顿时多了几分好感,回答道“多谢宋头目相救,本官这厢有礼了”

    宋守义赶紧回礼道“草民不敢,草民已经离了山寨弃暗投明,请大人莫要称草民头目了”

    李孝基点了点头正要说点什么,只听翰生道“此地南可去济州郓城北可通郓州寿张,不知诸位大人想去哪处地方?”

    “自然是去济州的郓城了,那里距离老夫的家乡较近,老夫若是没记错的话,郓城的知县还是老夫的学生,诸位以为如何啊!”

    表面上看李迪是在跟大家商量实际上早就想好去的地方,这里边属他官最大,自然是听他指挥,张洞当然是没什么意见,同意李迪的主张。

    随后,这一行逃跑的人原地歇息了片刻,等日头升起后,赶紧上路,水路不敢走,就走陆路,沿着水泊西边的林间小径一路向南,于午时后来到了郓城地界。

    郓城这些天来灾祸不断,先是宋守义杀人,接着是流民来奔,期间又出现雁三大盗,随后又大星坠地,毁了观音寺不说,还压死了好多人。

    这一件件大事小事,若是真的详细追查起来恐怕没个十天半月是弄不清来龙去脉的,更何况张文张知县就没打算在那上边耗费心思、呕心沥血,观音庙一事过后没几天,他便叫任大海提前回家养老了,留下他儿子任迁接任都头一职,你还别说这任迁到任后,真就挺争气的,一时间明察暗访在街头巷尾抓获不少飞贼毛贼,管他是不是真的雁三呢,自从这些贼人被投入了大牢,郓城一带便消停了许多,再也不见雁三的踪影了,知县大人拍手称快,心说虎父无犬子啊,这任小海也就是任迁倒是胜过其父,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本县果然没用错人。

    且说任迁得了知县的奖励后,心中兀自高兴,离开县衙后来到城中闲逛,本打算出城踏青透透气,哪知才来到南城门前,还没到护城河边上呢,就望见远远的走过来几个人、这几个人互相搀扶着结伴而行,若是不太留意的还以为是普通百姓。

    哪知来了近前,任迁打眼一瞧这几位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一脸痛苦的表情,还以为遇到贼人抢了钱财没处伸冤,正要上前相问,猛地发现里边有个人神情古怪,低头不语,黑黑的脸*上胡子茬拉査。

    这人怎么有点眼熟?任迁正在纳闷,心里琢磨着记得好像哪见过。

    正在这时,只听为首的长者道“守义啊,这就到郓城了,咱们赶快去县衙办大事要紧”

    一语惊醒梦中人,任迁听到守义二字时,身体里的血脉顿时膨胀起来,大叫一声“贼人休走,你家任都头在此,拿命来”

    刚才经过城门口时,宋守义正在胡思乱想,哪知突然被人喊出名字来吓了一大跳,出于自保,宋守义忙摆开架势准备迎敌,心说“横竖是死,你家爷爷也不能被人活活欺负死”

    正待以命相搏,只见翰生闪电般出手拦在面前,接了任迁一招,喊了一嗓子“那汉子,休要乱来,我等可是朝廷命官,找你们知县大人有事相商,头前带路就是,待会再告诉你宋守义的事”

    任迁见眼前这个俊俏的小哥仪表不凡身手矫捷便知道事有蹊跷,也不敢怠慢,立刻收手带着众人望县衙而去,于是乎这才有宋守义被抓一说,其实是误会了。

    县衙内后堂。

    洗漱完毕后的李迪大摇大摆地坐在虎皮交椅上,将自己被贼人绑上梁山一事说了一遍,末了指了指宋守义,告诉张文“文长啊,这宋守义纵然有错在先,可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救了本官还有李知县、张大人,这笔帐就两相抵消了吧,此事情有可原,错不在宋守义,是那妇人不守妇道才惹了杀身之祸,你看如何啊”

    张文早年进京赶考时,曾拜在李迪门下,也就是给李迪写过帖子,拍过李迪的马屁,那时李迪还是朝中重臣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集贤殿大学士,张文的帖子虽然写的一般,可是乡里乡亲的济州离濮州也不远,李迪是濮州人士,借着当日的好心情,在进士及第唱名时保举了张文一把,这张文才一朝得志,中了进士不说还当上了郓城知县。

    大恩不言谢,那时张文才当知县没多久,手头上没几个钱,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也不多,东拼西凑后将家中几件古物找了出来送与了李迪,李迪此人最爱收罗古物,一见是汉朝的古物顿时乐得手舞足蹈,立刻写了封感谢的书信给张文意思是这个学生没白收,以后地方为官好好干,只要一心为民,为皇上办事,总会有高升的一天,他身为张文的业师也会为他高兴。

    自此,张文就在济州郓城当上了知县,虽然没什么太好的政绩,但也没太大过失,一年一年的就这样混过去了,还以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业师李迪了,哪知京东路就这么小,在上天的安排下,张文再次见到了李迪。

    李迪老了,老得都快认不出来了,张文鼻子一酸,心头一热抱着李迪的脚哭了起来,哭声甚是感人,听得李迪心里也难过起来,忙拍了拍张文的肩膀道“文长不必如此,过去的事就过去吧,今个老夫找你的事,你看该怎么办才好”

    “业师但又所托,文长不敢不从”张文哭过后擦干泪,站起身来到宋守义面前。

    看了看他的面相,又问了几句话,听宋守义所言他真的是饱学之士,不过呢,就算如此瞧他这副模样也不适合在官府做事,但是碍于李迪的情面,张文思虑片刻后出了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