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无奈三国 > 第五百八十九回 明白人周瑜
    孙权大怒:这分明就是鲁肃找那徐庶掩盖。怪不得两人一同前来呢。

    孙权有心不答应。可一想到曹操已经对周瑜宣战了。此时绝对不能再与幽州为敌了。为了大局一个鲁肃也不值当的。

    孙权还是忍下了这口气。表面不动声色应允道:“好!就依徐先生之意!”

    品性忠厚不善怀疑他人的鲁肃并没有觉孙权的不满可鲁肃得智慧却让鲁肃觉得徐庶如此言行很是别有用心。不过既然孙权已经答应了。鲁肃也明白这是孙权不想在此时开罪刘明与幽州撕破脸的忍让。

    故此鲁肃也很是配合的应了一声:“尊主公令。”

    然而鲁肃此举却让完全没有了往日默契的孙权更是不满。不过孙权城府甚深还是忍了下来。

    徐庶在一旁看得明白忍住心中的得意拉着鲁肃告辞而出。

    鲁肃虽然心中对徐庶如此做法有些不满。可为了不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局还是忍让了下来并没有继续与徐庶分辨责难。稍稍安排了一下就与徐庶同往江夏。

    这回徐庶并没有再次乘着他那巨大的铁甲战舰那战舰的用处在给孙权他们看完了之后也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而那铁甲舰在大江之上逆流而行实在是太费劲了。没得耽误那些时间和人力还要平白让他人看笑话减弱铁甲舰的威吓力。

    故此徐庶把铁甲舰和众多的护卫都留在原地只在当地要了一只小船带着四名高手护卫就与鲁肃前往江夏。

    这一路上徐庶一改嚣张作风与鲁肃谈时局谈社稷。

    谈百姓人生。其博闻广见。让鲁肃那是佩服无已。而这种感觉鲁肃平生也就在与诸葛亮的交谈之中有过。

    不过诸葛亮的给与鲁肃地那种博闻广见。更多是诸葛亮博览群书学究过人所得。而徐庶给鲁肃地这个感觉却是经历许多事物后的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徐庶讲述的一些幽州百姓生活以及幽州的新鲜事物以及幽州针对各族实行的法度。

    这都是让鲁肃耳目一新地。而且更是真实无比地。

    说来也是徐庶和诸葛亮都曾拜在水镜先生门下虽然诸葛亮的天赋有可能高过徐庶一些但徐庶本就是才智过人之辈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间又远比诸葛亮长。单从师承来说徐庶与诸葛亮却是不分上下的。而诸葛亮另有家学渊远可徐庶来到幽州接受地新鲜事物又远远不是诸葛亮所企及的。二者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徐庶的人生阅历那却是诸葛亮比不了的。

    虽然诸葛亮来到江南之后也是经常走访名流。可一来诸葛亮在老家琅岈的时候在诸葛亮老爹的安排下。苦读群书基本上没怎么与外界交触。二来。诸葛亮自比管乐在江南走访名流那也是走着上层路线。学术不怎么样的诸葛亮也是不屑一顾的。

    而徐庶则不然少年之时徐庶好游侠拜在王越门下为了义气劫过法场避祸走江湖那绝对是经多见广。人生的感悟本就是诸葛亮比不了地。后来又弃武从文拜在水镜门下学万人敌。与水镜门下来自五湖四海的门人交流那更是阅历惊人。而其后奉师命辅佐刘备以及归附刘明更在幽州增长了见识。

    如此鲁肃在于徐庶交谈的过程中会觉得徐庶比诸葛亮还隐隐的胜过一筹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一个人地才能和见识与他的人生阅历那是息息相关的。诸葛亮再是天才他没有亲眼见过幽州地那些新鲜事物只是听着传闻依托自己所学进行理解那也是比不过徐庶亲眼所见以新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分析地。

    虽然徐庶如此表现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目的只是为了缓和与鲁肃地关系加深与鲁肃地交情。很是呈现了徐庶自身真实的一面。可这对鲁肃地o震撼却是巨大无比的。远胜于徐庶先前的那些手段。

    想当初鲁肃本有投靠刘明之心只不过是因为与诸葛亮一席话令鲁肃深信刘明的变法乃是乱世的根苗只不过是因为刘明个人的实力过强并拥有众多良材的维持这才没有出现危机并呈现一片祥和景象。而若是刘明万一不在必呈现军阀割据民族混乱等等等等祸端。那时候造成的乱世可比如今还要恐怖危难万分。毕竟现在的局面已经逐渐呈现太平的迹象百姓的生活也安稳了许多。只要维持下去就是百姓最好的归依了。战国七雄不就是照样保持了数百年的安定局面。小说bsp;当时诸葛亮的这些言词说的鲁肃深信不疑这才改变了鲁肃投靠刘明的想法。而鲁肃本人却又一个有大志的人。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想要有一番作为。

    故此鲁肃才会想要在至交周瑜辅佐的孙策帐下有一番作为。虽然鲁肃因为奔丧没有在孙策在世之时大展拳脚可还是在孙权的极力邀请下保了孙权。

    可如今徐庶的这番无心之话却动摇了鲁肃最初的根本令鲁肃对自己当初听信诸葛亮之言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对于鲁肃这种有志青年来说人生的根本理念和抱负那才是他人生之中的最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远远过他自身的性命。

    这一点就如同中华大地之上无数的有志志士为了理想不惜献出生命是一致的。

    而且由于徐庶并没有在路上对鲁肃做什么招笼的言辞举止。鲁肃这个正人君子自然也就对徐庶减弱了防范之心。

    更由于话语投机鲁肃对徐庶也有了几分知己的感觉。

    不多日鲁肃楷同徐庶乘小船来到江夏。

    原本鲁肃还怕徐庶见周瑜如见孙权一般的张狂。那周瑜虽然脾气甚好肚量甚宽可那却是对朋友而非强权。纵使周瑜顾全大局可却也不会屈于压迫的。可没想到。

    徐庶见周瑜。那却与见孙权完全两样对周瑜很是恭敬。就连徐庶在孙权那里再三强调的什么使命查询那也只是象征性的走走过场。以至于鲁肃事先准备的那些打圆场的言辞。一句也没用上。

    而事先早就得到报告地周瑜对此也是极为奇怪。等把徐庶打走了之后。周瑜紧忙命人暗中把鲁肃请到密室向鲁肃询问道:“子敬今日徐庶举止何与传言不符?”

    鲁肃摇头道:“此事怪哉。我也不知。”

    周瑜连忙说道:“你且把近日之事与我细说之容我思之。”

    鲁肃知道周瑜想问题比自己强连忙把近日生地事全都向周瑜说了。就连徐庶派人给他送了一封有涂改的信。以及孙权过府索看等等连同徐庶在乘船之事给他讲的那些新鲜事全都一字不差的给周瑜说了。

    周瑜听候沉思良久这才说道:“子敬。若不是徐庶带你来此恐你命休矣!”

    “公谨此言何解?”鲁肃还是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吴侯既过府索要信件察看必是有人进言。”周瑜给鲁肃分析道。

    “这我也知之。此必是布鸿进的谗言。”鲁肃认同道。

    不过。鲁肃随即又说道:“可主公观信之后见我坦诚。并无丝毫疑心与我。只要主公心我我又有何危?”

    “咳!子敬你过于实诚了。”周瑜对自己的这个平生好友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周瑜还是尽力给鲁肃分析道:

    “那吴侯既然听从小人之言过府索信那就已是对你心有疑虑。否则吴侯必不作此举。昔日诸葛亮收服巴蜀进谗言者何其多也!吴侯终能力排众意不为他人之言所惑可见吴侯之明智。决非他人所能轻易惑之。故此吴侯疑心若生也不是轻易就能消除的。

    何况吴侯观看了那封言语模糊的涂

    改信件有焉何可轻信与你?倒是你先前坦诚吴侯意欲离去那才是吴侯信任与你不愿损伤与你之情。可惜却被那步鸠小人给破坏了。而后来吴侯见信之后向你询问那已是吴侯对你最后的信任了。可你却实话实说如此离奇之事何人可信?就算没有步鸠在一旁的挑拨吴侯也是不会轻信的。若是那时吴侯还直言麦问与你那还是没把你当外人想要你给个交待。可他既然怒斥步鸠却不问你这个当事者那分明已是对你起了戒心。只是畏于幽州地威势不敢把此事挑明了而已。而暂时没有杀你那也是顾虑你我的交情。若不是徐庶把你带来此地你早晚必大祸临头!”

    鲁肃得周瑜之言虽有些不信孙权会如此绝情。可鲁肃与周瑜相交多年鲁肃对周瑜智慧的信任那可还远在诸葛亮之上。故此鲁肃也是不怀疑周瑜地判断会有错误。

    不过鲁肃倒也不担心自己的今后如何反正鲁肃也觉得自己的先前对幽州地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正准备亲自到幽州待上一段时日看看那些幽州各族的百姓都是如何看待幽州法度的。如此倒也是一个机会省得向孙权请假了。

    鲁肃只是稍稍惊楞一下随即笑道:“看起来我倒要乘那徐庶地救命之恩了。”

    周瑜虽然不解鲁肃此时为什么还这样轻松可依然说道:

    “子敬过也量大。此分明是幽州行那抹书离间之策那徐庶带你来此虽让你脱离吴侯掌控暂无性命之忧。可却也坐实了你与其勾结之说。吴侯之心再难动摇。此等贼人不杀之已是万幸。何来谢他一说。”

    鲁肃一想也是。不由一笑。不过此时鲁肃脱出自身是非却猛然见想到周瑜适才所言对孙权一律称以吴侯并没有称之主公。在想到庞统所献得那个计策。不由得心中一动。

    鲁肃与周瑜那却是生死之交不见外的。鲁肃既有所疑当即直接问道:“公瑾你何以言孙权吴侯?莫非你真有异志乎?莫非那庞佬所献之策也你之机乎?”

    周瑜一笑道:“子敬你我至交我也不瞒你。庞统献策之举绝非我之授意。然士元所献之策即被孙权采纳那就是天意如此。我岂可逆天而行?”

    鲁肃当即就是一楞。

    而周瑜继续说道:“我之心子敬知之。若无国太好言相抚以及顾念伯符所愿只在孙家振兴我焉何容得了孙权登位。尤记得你曾劝我:你我之志岂在江南一地。可而今看来孙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决非能给你我驰骋天下之人。何况你从幽州归来又言天下何其大也。如此你我又如何还能困守一地?何况孙权既然采乃此策军中随我起事者多有不知此必被孙权所忌。不说那些信我之人或是盲从之人必被孙权所除。就连我也是要被那孙权所顾忌所防范。我又如何能不早作打算未雨绸缪。”

    “啊?公瑾难道而今你自立竟然是真得不成?”鲁肃急切地问道。

    “确有此心。”周瑜微笑着对鲁肃说道。

    “啊?那些江南老将如何会听你的指使背叛孙家?公瑾冒然行之此事必败。何况此时还有曹操窥视江南江南并非良地。若是公瑾无心辅佐孙权随我一同前往幽州也就是了。若是那幽州果然大兴之相。你我辅之也可一展长才。他事休言但是那幽州的铁甲战船却是我亲眼所见。正是公瑾纵横四海之坚船!”

    鲁肃果然不愧是周瑜地生死之交听明白之后一点都没有责备周瑜背叛的意思只是担心周瑜地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