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异世明皇 > 第九十二章 结盟
    第五卷战火烽烟第九十二章结盟

    宋献策出使察哈尔很快有了消息,大同六百里加急的度给我来了宋献策的奏折。因为这次只是协商,也就没有什么国书之类的东西。在奏折中,宋献策详细的叙述了此次跟林丹汗接触的结果。

    林丹汗倒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缠,收了银子之后,有模有样的跟宋献策开始商讨关于结盟的事情。察哈尔方面也没有提出什么特别要求,都是按原先的旧例,要求开放大同,宣府互市,除了茶,盐,布匹外还要一定数量的铁器,察哈尔方面则以马匹来交换;另外就是要大明方面把给其他三大部的赏银,马价银都给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每年的赏银为八万一千两白银;联合会战中,蒙古兵每月粮饷一两五钱,斩八旗兵丁一级,赏白银五十两。

    这个结果恐怕是宋献策费了不少心思才争来的,毕竟在林丹汗看来,大明主动跟察哈尔结盟,就是为了联合他对付女真人,大明是有求于他,他可以狮子大开口的向明朝要价,特别是其中提出要大明提供铁器。蒙古自身产铁甚少,铁器又是军备物资,大明至成祖开放马市起,从没有向周边输出过铁器,大明炼铁厂都是实行军管,各处用铁由兵工两部调配。历来蒙古从大明所得到的铁器都是民间私自偷运,所得不多。林丹汗便是想乘此机会大捞一把,装备他的蒙古骑兵。可以看得出他对此次结盟倒是心思不少,在打大明的主意了!

    因为跟蒙古人和谈事关重大,即使我是皇帝也不能自专,更何况里面的条款有违祖制。若是我私自答应,少不得几个大臣要跪死在午门外。所以接到宋献策奏折的第二天早朝,我就这件事专门跟大臣们商议。但这次的朝议却是上回的重演。以温体仁,郑以伟为的一派坚决反对跟察哈尔结盟,以兵部尚书王永光为的一派就支持和议,剩下的都是中间派,还在左右观望。

    “皇上,察哈尔竟要求输入铁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皇上同意便是太阿倒持,最终便是要伤及大明啊。大明若重蹈覆辙,皇上亦无面去见大明列祖列宗啊!老臣今日口出不敬,皇上若能纳谏,臣甘愿受罪死而无憾!”讲到后面,郑以伟是老泪纵横,伏地不起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郑以伟第二次在朝堂上苦谏了,他的表现确实是让人觉得是一个刚直的忠臣,不管他的见解是对是错,无需太久,很快他敢于劝谏的名声就会传遍仕林,说不定后人写史书也少不了一笔,这大概就是大明文臣们所重的名吧。名利总是诱人的,经郑以伟这么一来,以后大臣们会不会议事的时候不管对错都死谏一下呢?!我是不是该在这个时候堵住这个风气?!

    我也不知道我这是第几次走神了,朝中两派争来争去都没有说服对方。

    “这…郑爱卿请起。此事尚在商议中,大伙权衡利弊方做决断。若确实有害于大明,朕又怎会答应!爱卿快快请起!”

    听到我这么说,郑以伟才颤抖的站起来,颤巍巍的回到班列。我见到如此,面对这这个年龄都可以做我祖父的郑以伟,我又不忍心再呵责什么!

    “其他大臣的意见呢?!”

    下边的大臣互相观望了下,最后是兵部尚书王永光出来道:“皇上,微臣以为郑大人所言虽不可不虑。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如果大明不与察哈尔部结盟,其害大于利!大明将在辽东,大同两线受敌。如今大明在辽东集兵十八万,每年花费军资四百余万两白银。若察哈尔部乘机要挟,九边兴兵,臣恐国库难以支撑。到时京师背腹受敌,大明危矣。若是这样,我等才是大明的罪臣!两权相害取其轻!皇上,微臣以为可以与察哈尔部再议,务必结盟。”

    王永光的话得到主和派的附和,此时郑以伟因为心情激动,岔了气无力反驳,好一会才听到有人说:

    “皇上,臣以为此事王大人危言耸听了。”说话的是翰林编修文震孟,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从孙,素有名声。郑以伟博学多才,文震孟甚是敬服,平日以师礼侍之。他见郑以伟被王永光一番话说得还没有回过气来便出言相助。

    “如今辽东乃是鼎足之势,察哈尔不与大明结盟,却也未必与女真人狼狈为奸。成祖设置九边便是为了防备蒙古,每年耗粮饷无数,如今即便大同披兵,难道其余八边数十万人马不足抵挡察哈尔部?天启二年,王化贞便是依靠蒙古人,方导致广宁之失。前事可鉴,臣以为整饬九边方是正道。”

    震孟的话说得堂堂正正让王永光不知如何反驳,毕竟在大同,宣化,延绥,等八府驻有四十余万大军,是专门用以防备蒙古人的。可王永光也知道,这四十万里面不知藏了多少的水分,剩下的士兵战斗力极为有限,怎么挡得住蒙古的铁骑呢?!北面长城年久失修,骑兵很容易就从当中关口突破而入,直指京师。可以说,北疆长城防线是处处有漏洞,根本就经不起折腾。可这话,他作为兵部尚书是不能说的,尽管朝中大臣也彼此心知肚明。他支吾了半会才道:

    “皇上,蒙古人领兵胁赏,杀伤民众之事就在天启朝有过。若大明与女真人开战,察哈尔人必然会前来胁赏。与其如此,微臣以为不如结盟。”

    震孟直接道:“蒙古人好利而背信,天启年间于我大明有约共击女真人,但蒙古人却乘广宁之失,派兵胁赏,王大人可有保证,察哈尔人拿了大明的赏赐就不会再旧病重犯。”

    “若是不结盟,察哈尔人更有借口来犯!”

    “既然如此大明又何须资敌!”

    “皇上,若是两边作战,国库难以支撑。”户部尚书程国祥说了句实在话。

    双方仍旧是僵持不下,这个局面只能等我来收拾。

    “既然各位爱卿各持己见,朕觉得这件事情就先商议到这。此事先交给内阁大臣,等他们议定了再说。退朝!”

    回到乾清宫之后,我心里更是难以平静。原本我还想着林丹汗应该会诚心跟我结盟的才是,因为此时大明跟察哈尔部都难以单独抵挡女真人的兵锋。林丹汗要是不跟我结盟,再过两年说不定就有灭国之祸。他不应该对大明有什么想法!但朝堂上,臣子们的一番话让我醒悟过来。遵化一战之后,历史的许多东西已经改变,如今的林丹汗心里恐怕仍旧想着统一蒙古,恢复成吉思汗的骄傲。大明只怕也是他心中所要对付的仇敌,难道现在结盟就等于资敌吗?!大明又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吗?!

    这两天我详细的研究了下王承恩零星收集到关于察哈尔部落的情报,无一不在显示林丹汗这几年都在厉兵秣马。

    他已经连续数次派遣使者到漠西蒙古准噶尔等部,至于取得什么样的协议还不得而知。我想林丹汗很可能是借兵,毕竟经过赵城之败,林丹汗的实力削弱了不少。而且跟皇太极的八旗比起来,他自己也应该知道蒙古骑兵在战斗力上不及女真八旗,所以他向漠西蒙古示好。

    再者林丹汗这些年的军事行动也慎重了很多,他甚至放弃了原本是察哈尔部的一些辽东部落,转而派兵收服一些蒙古右翼的部落。显然林丹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辽东蒙古里那些摇摆不定的部落,若林丹汗去讨伐,他们便投降皇太极,若女真人进攻他们,他们就会倒向林丹汗。在历史上,林丹汗四处出兵讨伐各部,却间接的把蒙古人推给了后金。这一次他倒是学精了,先把后方整理好,才来对付辽东。

    现在跟大明结盟,林丹汗又狮子大开口的索取财物,那更是有利于察哈尔部的崛起。谁能保证林丹汗就不会是下一个的努尔哈赤呢?!

    这个林丹汗跟历史上所描述的好像已经不一样了?怎么会这样呢?!

    但是,若明蒙能夹击皇太极,那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说不定大明便可在五年内平辽。这能节约出多少时间跟金钱来整治大明内部,这样的设想确实太诱人了。

    结果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内阁递上来的意见也是模棱两可,他们把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了我。

    因为这结盟的事情我仍没有下定决心,这次的中秋也是没有什么心情。按例赏了百官,然后在园子里设宴请了些宗亲外戚。既是中秋佳节,下边臣子们也是少不了些称功颂德的话,按着规矩折腾了好一会。因为我没有心情,只是敷衍了下,好容易等到罢宴,我便让方正华去清场,曹化淳去送客,自己便到乾清宫看看折子。

    宫内案台上有不少各地大员上的奏折,他们也就与察哈尔结盟的事情上书意见。这里面袁崇焕是第一个递来的奏折,他在辽东经营就注重跟蒙古人的关系,因此他也是支持大明跟察哈尔部结盟。他提到了原辽东经略熊廷弼的主张:“蒙古可扶不可恃,扶之免资敌,恃之必误事,惟坚守待机,徐图进取。”就是要避免蒙古人在大明长城一线骚扰,使他们处在一个中立的位置。

    我又翻了其他人的几个奏折,多是觉得不应结盟。可能英宗被俘给明朝官员留下太大的印象,对于蒙古人的很是戒备。

    “皇上,”不知什么时候,方正华进来了。

    “什么事?”

    “英国公在宫外求见!”方正华小心翼翼的回道到。

    “哦!”我放下手中的折子,他还没有回去吗?!这个时候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呢?!

    “宣他进来!”

    很快,张惟贤迈着稳健的步伐,这几年,他倒是养的白白胖胖,红光满面的。对于张惟贤,我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谕的感觉。从助我登基看来,他是一个很有心计谋略的人,能够在纷乱中把火候跟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要是能用得好,不失为一个国家栋梁。但他是皇亲,又是世袭的公侯。我不愿把他放到政治漩涡中心,让他势力扩大,尔后又成为我改革的阻力。张惟贤倒也识趣,虽然贵为太师,又是礼部尚书,但于军国大事,人事任免向来都极少开口。若偶有进言,却是直中要害。

    “老臣叩见我皇!”

    我笑道:“张爱卿平身,外边的宗亲都散了吧,恐怕他们回去自己都还是要团圆一下的,怎么张爱卿这么晚还有事情来求见朕?”

    张惟贤起身回道:“老臣方才蒙太皇太妃跟懿安皇后召见,因为席间见皇上面有忧色,知皇上必是为朝堂上的事情烦忧,故斗胆来见驾。”

    “既是如此,不知英国公有何教朕?”

    张惟贤躬身道:“老臣不敢,老臣知皇上尚在权衡与察哈尔结盟之事,现进一言以供皇上参考。”

    “张爱卿见识不凡,但讲无妨!”

    “老臣以为,如今无论朝野内外都在争论是否结盟,但都立场鲜明,只看到彼此的害处,却不知行中庸之道。盖因大明与蒙古对峙数百年,彼此忌惮太深,然林丹汗再雄心壮志,也不如当年的努尔哈赤。先不论其两人勇略如何,便是时间上,林丹汗就输了一筹。如今女真人团结一致建立汗国,这是努尔哈赤跟我大明对抗三十年得到的结果,也是我大明三十年的失策。而此时林丹汗虽占有漠南蒙古,但人心浮动,手下部落多有投靠女真人。林丹汗自身根基不稳,又面对女真人的蚕食,他要立足必然寻求外援。而大明正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讲到这张惟贤停顿了下,看我听得认真,他又舔了舔嘴唇,思绪了下又继续讲道:

    “故臣以为,林丹汗也急于寻求结盟,宋献策的奏报更是体现了这点,林丹汗只不过为了掩饰,才狮子大开口而已。大明自皇上登基,便未予察哈尔部旧例的赏银,但林丹汗仍没有什么举动。因此大明修改掉一些条件,他仍旧会同意。况且在大明,女真,察哈尔中,察哈尔是最弱的。大明即便财力上支援察哈尔,他仍旧不及女真人。老臣听闻女真敌酋皇太极在沈阳开科取仕,设立六部九卿,笼络士人,野心恐怕不只是辽东。相反,蒙古人向来都是好利无厌,尚不成气候,最多也不过让他统一漠南。两百年来,漠南蒙古即便统一,也难有作为,旋即又会分裂。因此要以女真人为要解决的威胁。再者,女真人拉拢蒙古部落,身为蒙古部落共主的林丹汗怎么会善罢甘休,他们打起来是肯定的。面对如此微妙局势,微臣以为可以用小利使得林丹汗处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只要袁崇焕在辽东取得优势,蒙古人自然会配合作战捡取渔翁之利。”

    张惟贤的话使我豁然开朗,便接着问道:“那不知张爱卿这结盟的合约如何修改呢?”

    “这铁可以少量供应,老臣以为只要给予每年千斤数量便可;岁赏按旧制;开放大同,宣府外,马价银不再统一拨给,由马市现银交易。另外三大部的赏银九万两也可以在大同放,可以告诉林丹汗,唯有其他三大部使者不来领取,方可归于察哈尔部。”

    “果然妙计!若林丹汗想的话,大明即便封他个王也可以!”

    张惟贤谦虚道:“皇上夸奖,老臣不敢当。这封王甚好,就封他作个顺义王,让他们蒙古部落去争好了。”

    “呵呵,在朕面前你就不必客气了。嗯,朕明日便旨给宋献策,让他再跟林丹汗好好谈谈。朕现在给你说动了心思,你就陪朕再聊聊,把其中细节想想。方正华,你去给英国公府上的人传个话,就说朕留英国公一会,晚些再回去。”

    “奴才遵旨!”

    接着,方正华就出乾清宫传旨去了,我邀英国公秉烛夜谈,尽兴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