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月东升 > 第三十五章 辽阳移民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大明朝辽东都司的府辽阳城,终于迎来了一个安静的早晨。

    昨夜,数万入城的士卒以及更多的辽阳百姓,都度过了一个情绪复杂的夜晚。说不清楚是该庆幸在战火中保全一条性命,还是该庆贺辽阳城又回到大明朝的管辖之下。这若是让朝廷里那般文官知道了,不免要做些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且如阳关三叠般的起伏波折的文章。

    这般功夫,怕是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也该能够笔下生花,写出些锦绣文章来。但直到辰时,袁大人却才自悲恸中醒来,睁眼便瞧见亲随何丹旭,正强挣着守在身边,一双眼满是血丝,显然一夜未睡。袁大人这才猛地想起,自己身在失而复得的辽阳城中,便猛地爬起,连声呼喝打水、洗脸、更衣,要整理衣冠巡视辽阳城。但却未见有人应声,转脸又看到何丹旭,便又才明白,这番做作是毫无意义。当然,也只有何丹旭晓得,这辽东巡按府中,怕是找不到一只完整的碗碟,不是破碎,便是被建奴搜走,就连昨夜喝水的杯子,还是缺了一边只能盛一半。

    袁应泰怔怔地瞧着停在屋子正中的棺材,想起里面正是昨夜为之哭昏过去的昔日同僚,忍不住又是悲从心起,还未等再做何感叹,何丹旭便催促道,说是苏将军已数次派人来探,见大人一直未醒,便未打扰,想必是有要事相商,还是去看看的好。袁应泰一听,便振作起精神,起步向外走去。

    经略行辕中的苏翎,是一夜未睡,一直听取城内不断传来的消息,便相继下令处置。适才在外哨探的游骑回来禀报,说是一直尾随八旗大军寻觅到沈阳附近。都未现努尔哈赤的大军踪影,看来是直奔萨尔浒而去。且根据一路上大军留下来的痕迹来看,并无大车之类的辎重队伍,似乎当真走得匆忙,未及携带过多的粮草。

    苏翎听到这个消息,算是暂时放下心来。只要努尔哈赤不立即杀个回马枪。自己在辽阳便能安稳上几日,足以拥有处置的时间了。同时,苏翎立即派人去统计城内到底还有多少粮草。

    这个事情是交由随同钟维泽地哨探一同藏身的原本属于胡德昌的人手去办的,而当苏翎见到这些人时,也顺带着让其分出几人,去召集辽阳城内的商人,让他们凑出几人出头作为代表,到苏翎这里来听候吩咐。据胡德昌的伙计估计,辽阳城内地商贾。约有数万人左右。苏翎倒没让其联系所有的人,只要联系与胡德昌等三家有来往的即刻,只是不知在这次兵火之中。还能幸存多少。

    就在袁应泰踏进门的同时,门外又传来马蹄声,顾南与郭杰中也一同到来,在辕门外下马,走了进来,还未说话,那祝浩也骑马奔至。这个早晨,苏翎将得到这一夜的结果,那三位新任的将军。也将初次展露带兵的成效。

    “袁大人。”苏翎一拱手,略带微笑地招呼着。

    “苏将军。”袁应泰也还客气,不过也不是第一次了,不再生疏。

    苏翎便将袁应泰让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又对走进来的顾南、郭杰中以及祝浩说道:“没有急事的话,都坐下说。”

    三人便依言而坐。仗着年轻。苏翎与这三位武将。都还未露出多少疲惫之色。若说辛苦。倒真没有在千山堡训练时累。只是操心较多。这面色上便有些差。但这也比袁应泰地面色好上许多。

    “你们两营如何?”苏翎先问顾南与郭杰中。

    “都按吩咐地做了。”二人所说大致相同。

    苏翎微皱眉头。对二人地回答不甚满意。但并未就此说什么。只是继续问道:

    “甲杖、兵器都装备妥了?”

    “都全部换装完备。”

    “马匹呢?”苏翎又问。

    “每营六千五百匹,大车三百辆。”顾南与郭杰中所答一致。

    “粮草准备了多少?”苏翎不厌其烦,也算是一种考察。

    “按半月预备地。”顾南答道。

    “银子都到每个人的手上了?”苏翎又问。

    “都了。”郭杰中回道。

    “嗯,”苏翎这才停止询问,想了想。将目光再投向二人。问道:“那么,你们两营。可以一战么?”

    顾南这次没有犹豫,抢先答道:“以二第一尚可,若是人数相等,把握不是很大。”

    这言下之意,是使用了类似督战队的办法,这种情形,可以抽出人手督战,以保众人向前。

    郭杰中补充说道:“了银子,在加上以往黑甲骑兵营里的那些办法,士气还是有的,只是相互之间还嫌生疏,无法配合。”

    这二人几乎是将千山堡整训士卒的办法都使出来了,但显然还是各自动了番脑经,根据各自不同情形做了番调整,这正是成为独掌一营人马的武官所必经之路。

    苏翎望着二人,说道:“带兵,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严号令,守军纪,是军营的根本,从这两点下功夫,不难**一只能战之兵。你二人好生琢磨。”

    “是。”二人站起身来,齐声答道。

    袁应泰听了,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经过这段日子的磨练,袁应泰深知这道理随好讲,真正做起来,却未必能**兵来。大凡武职官员,哪个不晓得适才苏翎所说地?可这几年的辽事,又有那一回是胜了的?想到这里,袁应泰不禁仔细打量起郭杰中与顾南来,见其也不过二十多岁,不到三十,难道他们会**好兵?

    此时苏翎又转向祝浩,问道:“你最后聚拢了多少人马?”

    祝浩起身,答道:“最后总计七千二百三十名。那几百人不知逃往何处,或是藏身与辽阳,还未及追查。”

    苏翎摆了摆手,说道:“不必费功夫了。甲杖、兵器可够?”

    “够了。战马只有三千五百匹,余下的三千匹准备用来拉车。”祝浩说道。

    “起运了么?”苏翎问。

    “第一批一百两大车已经出了。”祝浩说道。

    袁应泰听到此处,不禁插言问道:“运的何物?”

    祝浩看了看袁应泰,又向苏翎望去,见苏翎点点头,才说道:“第一批都是粮食。第二批准备运送火炮、火药。”

    “运往何处?”袁应泰更是惊疑。

    “镇江堡。”苏翎答道。

    袁应泰转而望向苏翎。期待能听到更多的解释。

    “袁大人,”苏翎起身,示意袁应泰走到一张大桌边,同时让顾南、郭杰中与祝浩一起围过来。

    袁应泰好奇地起身过去,见桌上摊开一张大图,豁然便是辽东的所有堡寨以及周边形势图,这可比袁应泰自己手中那张图好详细百倍,有很多连袁应泰都没听说过,当下。便俯身细细查看。

    苏翎见袁应泰如此,便稍等了片刻,等袁应泰直起有些酸的腰。才接着说道:“袁大人,这图如何?”

    “嗯,详尽细致,这从何而来?”袁应泰问道。

    “我的哨探们画地,嗯,你也见过的,就是钟维泽那几位,便是其中之一。”苏翎笑着说道。

    袁应泰说不出话来,哨探。他不是没派过,也曾重金悬赏,要探得努尔哈赤内中详情,可惜,至今为止,不仅他这位辽东经略对赫图阿拉一带地情形模模糊糊,朝廷上的那些文官,更是稀里糊涂,一团迷雾。光凭这张地图。便已能算是一件大功。若是将这张图绘制一份,献给朝廷,岂不是?

    “袁大人,”不待袁应泰将他那想法提出来,苏翎便抢先说道:“今日你可要忙上一阵子了。”

    说完,便指着地图上的赫图阿拉与界凡、萨尔浒一带说道:“过几日,这里的消息便该能传回来了。我的一部人马,该是攻打了界凡,按努尔哈赤回兵的时间上算。攻下界凡应没有问题。如今就等着看是不是萨尔浒城也被攻占。”

    袁应泰顿时被吸引住了,在地图上说这些方略。可要醒目得多。

    “萨尔浒城,住着建奴努尔哈赤与大小贝勒、大臣们地家眷,若是能将此城攻下,这些人便一个都逃不掉,袁大人,你说那建奴会如何?”苏翎笑着说道。

    袁应泰睁大了双眼,看着苏翎,怔了一下,方才说道:“那不是绝子绝孙之计?”

    苏翎低头指着地图继续说道:“袁大人再看,这萨尔浒攻下更好,攻不下也无妨,我派遣地人马不会纠缠在一地。从赫图阿拉到界凡,再到清原,沿苏子河河谷,到浑河源头”

    袁应泰与顾南、郭杰中、祝浩都顺着苏翎地指示一路看去。

    “这些谷地,都是女真人居住之所,所有的农田、大小屯庄,都沿河而布,是努尔哈赤地粮源出处,也是人马士卒的征集之所。”

    苏翎待袁应泰微微点头表示看明白了图上的标识之后,才接续说道:“这一部人马,会将这沿途所有的村寨全数捣毁,烧光屋舍,夺走马匹,斩杀牛羊,并且”

    苏翎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所有的粮食,都将被焚烧,一粒都不会留下。”

    说完,苏翎静静地望着袁应泰,看其如何反应。

    这番话说完,袁应泰却似乎并未从中悟出什么,只是继续在地图上想象着苏翎所说地一路烧杀,连嘴角都似乎露出些快意来。文官若是狠,表情尤其特别。

    苏翎不禁催促道:“袁大人?”

    “嗯?”袁应泰这才觉苏翎没有继续说下去。

    “袁大人以为如何?”苏翎问道。

    “好。”这个答案当然令人失望。“痛快!”这个可令顾南、郭杰中与祝浩都撇了撇嘴。

    “袁大人,”苏翎不得不再次说道,“你看这往后如何?”

    “这”袁大人一时未说出话来,想了又想,才说道:“驻守辽阳,上书朝廷征调兵马钱粮,待大军聚齐,便进军沈阳,收复抚顺。再并铁岭、开原,收回故土。”

    苏翎当即在脸上显现出失望的神情,这辽事说来说去,依旧是收复故土,依靠边墙防守。

    “袁大人,就算你说的这些都办到了。那要花上多少日子?那努尔哈赤不过是退缩至边墙之外,难道其不会卷土重来么?”苏翎直接问道。

    袁应泰又被问住了。对于朝廷从关内征调地官军,以及募集的新兵,多数都还在兵部的名册上,从山海关到辽阳,能走上数月而不至,最常见的算法,是从山海关到辽阳,要两月之久。这还不包括那些兵饷是否足。粮食是否带够,马匹是否肥壮。若是携带有火炮、火器,更要延长数倍的时间。等将这些兵凑齐了。又还要攻打沈阳,在攻打抚顺,更别说开原、铁岭北关一带的故土,粗粗一算,没个几年,还真不好说结果。

    苏翎接着又说道:“袁大人,这辽事一起,朝廷为此花掉的钱粮,可有多少?”

    袁应泰又是一怔。这当然还是一个关键地问题,不必说出细致的数目,这上百万是有地,朝廷不是为此还专门开征了辽饷么?若是真如袁应泰所说那样,先这粮饷便拖不了那么久。

    “苏将军,你的意思呢?”袁应泰终于诚心问道。

    苏翎看着袁应泰,再次在地图上指示着,说道:“袁大人,我这部人马这么一番折腾。你说建奴这里会是什么结果?”

    袁应泰摇摇头,不再说话。

    “袁大人,你可记得如今是几月?”

    “三月二十三日。”袁应泰不解的答道。

    苏翎见状,便直接说道:“这春耕的日子,需要什么?”

    “种粮,耕牛。”袁应泰对此可是及其熟悉,屯粮也算是其一向地长处,为此还在朝廷上得到不错的评价。

    说道这里,袁应泰恍然大悟。说道:“你是说建奴会连种子粮都没有?”

    苏翎点点头。说道:“这才是我要说的重要之处,不管萨尔浒城是否被攻下。这两条河谷里的女真村寨,均会被打烂。不仅粮食被焚毁,还会斩杀耕牛,毁坏农具,让建奴无法及时播种。”

    这样一来,就算努尔哈赤用友沈阳城里的缴获,甚至在赫图阿拉或者浑河两岸还窖藏有粮食,但单是供应今年地吃食便很难保证,更别说还要准备大量的种子粮。如此一来,努尔哈赤势必难以支撑其多达近十万人马的武力。这等于是从根本上断绝了努尔哈赤再度称雄的可能。

    袁应泰明白了这一点,不禁双目冒光,直直地盯着苏翎。这个法子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地,却未有苏翎。或者说,如此趁虚而入,将努尔哈赤逼入绝境的,也未有此人。

    苏翎正色道:“袁大人,所以,适才我说,你要忙上一阵子了。”

    袁应泰当即说道:“好,你尽管说。”苏翎曾给其描绘的成名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袁大人,这一,是要向朝廷报捷,赫图阿拉地大胜,应该给朝廷一个大大的捷报了。想必,这足以弥补辽阳失陷地传闻。”苏翎说得有些含蓄。袁应泰当然明白,此时辽阳失陷地消息必定已传至广宁,哪儿的辽东巡抚薛国用,总兵官李光荣,必定会快马报至京城,这接下来,袁应泰若是死了便罢,若是活着,也逃不掉杨镐地下场。

    但如今,这封文书可是必须要写的。

    袁应泰当即点头。

    “这第二,请袁大人布榜文,让辽阳城内的百姓,尽皆迁往镇江一带,再渡江到朝鲜安身。”苏翎这话可又是惊人。

    袁应泰虽不至于吃惊之极,却仍然问道:“为何?”

    苏翎仍然指着地图解释说道:“袁大人,请看。若是努尔哈赤一旦明白这春耕的难处,他会到何处寻找粮食?”

    此时袁应泰不要地图也已经记住了,除了沈阳,辽阳便是唯一还蓄积有粮草地大城。

    “若是努尔哈赤能早点醒悟,便会立即调兵返回辽阳,守住这唯一还能指望的粮草源头。辽阳城周数十万百姓,足够其征集粮草度荒的。再加上沈阳城四周的土地,完全养活那些女真人,是不成问题的。更为可能的是,努尔哈赤将屠尽这些汉人百姓,以供其女真部族耕种。”

    这幕情景很可能成为事实。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原本便是瞄着这些富饶的农田,这些远比女真聚集地要广阔出数十倍。一旦努尔哈赤明白全局的处境,苏翎所说便是唯一的选择,到那时,这些百姓怕是连出力地机会都不会有,因为这百姓一样要吃饭,耗费粮食。

    袁应泰望着苏翎,问道:“你是说,要将这辽阳遗弃?”

    “是的。”苏翎面无表情,似乎丝毫未考虑迁移数十万百姓的难处,继续说道:“要让这辽阳城成为努尔哈赤的一根稻草,但却毫无所获。”

    迁移汉人百姓难,那么,努尔哈赤将女真部属迁移出来,也不会简单,重要的是,这将使努尔哈赤与自己数万的族民绑在一起,再不会出现东奔西走、行踪难辨的态势。

    “若是努尔哈赤带兵四处抢粮呢?”袁应泰担心地问道。

    苏翎笑道:“他的数万兵马,粮食能支持几日尚且不说,就算来了,我们便在弓长岭一带的山里跟他周旋,总之进进退退可以,运粮,不行。”

    袁应泰将信将疑,似乎始终不能认同苏翎地这番话语。

    “袁大人,此事要赶快。我们眼下只有三万左右地人马,守辽阳肯定守不住。指望朝廷派兵支援,也得数月之后,那努尔哈赤可不会等那么久才明白自己的困境。这城内地粮食,还有那些百姓,不能再次落入敌手。”

    “只能如此?”袁应泰再问。

    苏翎不再说话,只点点头。

    袁应泰咬咬牙,说道:“好,我这就布榜文。所有百姓全数迁往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