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不是花王 > 第三百零二章 要用制度管人
    他拦住我从夹包里拿出手机道:“我已经跟何鲸打过招呼,让他通知柜台的人,你只给你女朋友打就好了。”半快砖大的手机我见过,服装商场的经理都有一个,平常放在桌子上最显眼的地方扎势,偶尔接个电话都显得很拽,这玩意我确实弄不了,只能不好意思地对他道:“你帮我拨一下吧?”我把广告部的电话告诉他。

    他把电话拨通了道:“等一下。”然后递给我,我接过来手都有点抖,那边问我找谁,我一听竟是洛,心里才能平静一点:“是我,你帮我叫一下晴。”他嗯了一下大声问道:“你小子在哪?”我这正紧张着呐,马上不耐烦地接道:“别废话,赶紧把她叫来。”他骂了一句神经病,没过一会传来晴温柔的声音:“是漂吗,什么事?”

    她一听是厂家请客就不想来,再一听还有何鲸在就更不来了,我也不好勉强,便叮嘱她下班回家的路上小心一点,她微微一笑道:“大白天能有什么事?你晚上少喝一点酒,回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晚饭何鲸订在粤海轩,齐总要求早一点过是去晚了不礼貌,我们到的时候还没有人来,服务员问我们喝什么茶。

    齐总说要铁观音吧,我傻呵呵的只能点头,根本搞不清那是啥玩意,因为我根本就没喝过,后来受他的影响,我对功夫茶情有独钟。一阵说笑声从外面传来,服务员推开门,何鲸和玫丹走了进来,我就知道他肯定要带玫丹,后面跟着旖旎和兰婷,我忙站起来跟旖旎打招呼,齐总热情地招呼她们坐下,大家谦让了一番由齐总点菜。

    这次让我大开眼界,齐总点了龙虾、石斑鱼等几样海鲜,他们那是沿海城市,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向他仔细了解了海鲜的做法跟吃法,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大家都弄不懂一件事,但是碍于面子又都不肯主动问,不过一旦有人提出来,大家还是乐于虚心接受的,不懂就问没什么丢人的。

    凉菜刚上齐,牛龙和范建推门进来了,这肯定是何鲸叫来的,他们业务员之间,借着厂家互请是惯例,而且厂家也希望更多地接触商场里的管理人员,为了以后的生意铺平道路,南方人这种见人就拉扯的公关意识,让我不得不叹服,另一点是不嫌钱少啥钱都挣,不像北方人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拿清高说事。

    范建现在跟牛龙跟的挺紧,在单位经常看他们在一起,估计他是想攀上牛龙他妈牛总这棵大树,相比较而言,他所在的鞋帽商场经理,何鲸他姑何经理的权利就要小一些,不过他跟何鲸也关系密切,现在可以说是双管齐下,他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要得到回报,要不然的话就没有天理了,也就不是咱们所熟悉的关系学社会。

    牛龙今天见我没有往日的热情,仅是冷冷地点了下头,我知道是因为我把何鲸打了,他们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我本来就不屑他们这些所谓的八旗子弟,又从没想过通过他们往上爬,我还是以正经布衣自居的,做一个正经人,走一条正经路,干一个正经事业,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活着,满脑子都是父母从小灌输的刚直不阿的英雄形象。

    齐总到底是厂里的副总,不同于小龙这样的业务员,没有人灌他的酒,仅仅是礼节性地敬了几杯,反倒是他频频举杯招呼我们,还给我们讲了些行业上的事情。龙城和黑马跟麒麟不在一个省份,所以服装属于不同的门派,就西裤而言,除了面料的区别,款式上也略有不同,龙城和黑马的版型相对宽松,而麒麟的裤子在臀部和大腿处相对收缩。

    他还讲到龙城跟黑马的关系,他们的老板是大舅哥跟妹夫的关系,最早是龙氏家族创办的龙城裤业,黑马的老板给他大舅哥打工,也算是出过力流过汗,但他毕竟是外姓,龙氏家族的兄弟又多,所以处处受到排挤,关键是在利益分配上不公,导致他负气离开龙城,靠着从龙城退出的股份创立了黑马这个牌子。

    没想到竟从小做到大,现在的销售过了龙城,大舅哥跟妹夫反目为仇,就是亲兄妹都不来往,两个企业在全国各个城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你在哪个商场上货,我必然也要在哪设立专柜,就是没有货源临时拼凑也在所不惜,这种狠劲反倒把他们的销售都搞上去了,听得我一楞一楞的,感觉既新鲜又惊讶。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小龙是龙城老板的堂弟,而老马是黑马老板的亲哥,他们也算是八竿子能打上的亲戚,但碍于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见面连头都不点。后来华经理告诉我,齐总是麒麟老板的小公子,因为聪明反应快负责销售,大公子相对憨厚负责厂里面的生产,老爷子总管全局,紧紧把握着财政大权。

    民营企业大多以家族成员为核心,在创业初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展,但随着企业展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要么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分崩离析,要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驾驭不了日益庞大的企业,又不能放手让有能力的外姓人经营管理,以至于很快被正规企业打垮,淡出人们的视线。

    很多当年红极一时的品牌,很多慢半拍的消费者还在找呐,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已经不存在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失误,比如说很多生产牛仔的企业,把大量资金投资到房地产业,均遭到了灭顶之灾,当然这有当时的政策性问题,不过自身的能力问题还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我还为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惋惜。

    当然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调整了经营观念,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大胆任用行业精英,因为他们知道,要用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