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意三国 > 第十二章 科举与学堂
    作者:易飘零夜虽然已经深了但在李晟屋里的两人依旧没有歇息的打算。灼灼的明灯闪烁着橘红色的光亮那跳动的阴影在两人的脸上翩翩起舞着。看这两人那劲头十足的模样似乎他们已经有了秉烛夜谈而至天明的打算。

    “为什么?”谈话还在继续着对于李晟的肯定诸葛亮觉得很奇怪虽然他也觉得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但他绝没有李晟那样充满的自信。

    “因为两点。”李晟竖起了连根指头:“第一因为我有军队在这个皇权不彰的乱世军队就代表了我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利;第二因为我有你、有士元、有公渊这样许多多的人才因为我有了你们所以我就拥有了你们的智慧。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确实有几分困难但我绝不相信这份困难是以你们的智慧也解决不了的。毕竟你们的先辈已经在你们的前头作出的榜样。昔日文景之世的诸侯可谓是势大与今日的大户颇有些相似但今日的那些诸侯何在呢?我想似乎可以用与之类似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哦?”听了李晟所说孔明的脑筋飞快的转动起来。他稍稍的一想便已明白李晟给于自己的提示:“妙啊!若是能让类似于推恩令的政策不断在大家族中持续下去的话那大家将变为小家这样就不太可能与我们相抗衡了。不过这命令恐怕不好被推广吧。毕竟谁都看得出其中的要害啊。大家族中也不是没有人才的甚至他们那儿的人才并不必寒家的少。若是就这样以军队为保障强制性的将政策推广下去的话只怕这些大家会联合起来反对哦。到时主公只怕无人可用了。”

    “这倒不急。对应这种局面我还有两种办法来解决呢?”李晟神秘的微笑起来。

    “两种办法?”诸葛亮巴眨着眼睛其中满是好奇。

    “科举和学堂。”迎着孔明好奇的目光李晟微笑的吐出答案来。

    “科举和学堂?”孔明瞪大了眼睛:“这学堂我明白可是科举呢?这是什么?”他不解的问道。

    “科举又被称为科考简而言之便是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什么由我们来定题目由我们来出将考试面向所有的读书人不论他们出身贵贱只以他们在考场上所得的成绩而论。只有成绩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官吏这便是科举。”李晟脸上笑着心中却复有觉得有些悲哀:“科考科考其实还不就是考试么?想当初我可是被这玩意还得惨了想取得什么东西都要考。证书要考学位要考真是一个靠字……”他暗自诽腹着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又继续说道:“科举只能考应试者的具体实力而万万不能把诸如经典、德行之类令人无法判断的东西都掺杂于其中。否则我们考出来的人只怕就会变成那种笔下有千言胸中并无一策的呆子了。”

    “啊?”原本就被李晟那个科举之创意弄得深思起来的孔明又听李晟如此说道不由得惊了一声不过他倒是很快就明白了自家主公为什么还要单独将这一点列出。“主公可是怕取来的人不合用?”孔明微笑的说道。

    “正是如此。”李晟点头:“所谓在其职谋其位。断案需要断案的判断力主簿需要相应的账目计算能力管行政的需要相应的政务谋划能力这种种的能力不是单单凭着修身养性的道德水准能做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最多只取他一个清字至于他能我们并不能看出来。而这个便需要我们用考试的方式来得出结论了。有又能又清的人那是最好但若只有能而短于那我们也可以通过种种立法的手段在约束他们同时并利用他们的能力嘛。在这样的乱世里有能力可是最重要的哦。”

    “这倒也是!”孔明被说服了不住的点头称是。

    “而且我们还可以把科举和我们的学堂结合起来。”李晟微笑的继续说道:“一来可以让我们的新制度更加迅的被众人知道;二来也可以大量吸收各种流落在民间的人才;这三么则是可以用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培养我们的接班人。争夺天下的事情可不是数年可以搞定的。我不知道这乱世还要持续多久。虽然我们眼下都还年轻但我们却应该考虑更加久远的事情了。”

    “主公说得在理啊。想必主公对此早已有了构想吧。未知主公究竟打算怎样办这个学堂呢?”诸葛亮见李晟没有任何思考的就把问题作出了解答心底好奇的继续追问了下去。虽然那解答稍嫌粗糙了一些没有什么细致的地方但明显可以知道李晟对这所谓“科举和学堂”之事盘算的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这样的事情呢?”孔明觉得有些奇怪了。

    “这个学堂啊。我打算大体分做五个分院来做也就是所谓儒学院、杂学院、兵学院、政学院、法学院。”李晟微笑的开口解释道:“所谓儒学院乃是研习儒家之真解探索古人之智慧穷究经典之所;而杂学院则是精明算术再复百家奖励百工之所。孔明我想你也知道天下四名是按士农工商来分的。士者乃管理国家之人。农者乃种植粮食之辈。此两者都不曾受到歧视倒是排在他们之后的工商却累累为世人所瞧不起。我不知道你对这些人的看法如何我只觉得我们今后要展就离不开工商尤其是其中的工者。江南人口并不如北方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完整的利尽人力才行。工者所制之物往往被世人呼之为奇技淫巧这绝对是一个误解。对于我们来说工者所制之器具若是能以一人之力而成三人之力那岂不是增加了三倍的人力?这对人口稀少的我们来说可是一件大功啊。所以我打算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杂学院。”说到这里李晟止住话题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或许是觉得有些口渴了便端起身前案几上的茶水来喝了一口眼睛却直直的朝向诸葛亮那俊朗的脸庞。“你说呢?”他眼中透出这样的意思。

    “主公所言甚是这重工技而升人力之事确实是我们眼下所需要着重展的。若是能有些成果不仅仅是利于我们自身领地的展更有利于我军战力的提升啊。就像当初主公炼制出那个什么火药一般只怕那也算是百工里的一技吧。”诸葛亮也是精通杂学之人平日里也看了许多除却儒家典籍之外的书对所谓的百工之道并不是全然不通再加上就与李晟相处明白李晟那火药的炼制并不是如外头所传说的那样是什么先加秘法自然耶就分外能够理解李晟这要重百工的想法了。

    见孔明同意自己的想法李晟得意的笑了起来。然而他的笑并没有持续多久却听见这边的孔明又提出一个问题出来:“嗯为兴百工而专门设立杂学院确实有其的必要。但为何还要把兵学院、政学院、法学院与儒学院分开呢?主公难道不晓得现在的儒者以不是单独的研习经典而是在研习经典的同时也学习这些东西吗?像我像士元像公渊都是同时修习这些事情的。毕竟我们身为士者为官论政乃是份内之事啊。”

    “为官论政乃你们士者份内之事?”李晟听了微微的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的这位兄弟虽然与自己相处的久了很受自己的一些影响但毕竟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其中所有的一些观点还是这个时代之人常有的观点。比如这刚刚的一句就很让他不以为然。只是这不以为然只能默默的放在心理腹诽着李晟自认眼下自己没这个精力和实力去与这早就形成已久的观念叫板便只好来一个充耳不闻了。他自动忽略了孔明那最后的一句而直接将前头的问题回答上来:“人力有所穷尽而学海无涯。对于各门事务的精专都是得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研究的。我并不否认如你如士元如公渊这样的天才能够在掌握一门精要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精专于其他但我也十分明白的了解诸如你、士元、公渊这样的全才还是少数。更多的人让他去学习一门就已经耗费了他们极大的精力如何还能要求他们兼顾其他呢。再加上全才养成的时间长而专才养成的时间短。以我们现在的需求和所能拥有的时间来看培养出大量各专一门的专才却是比花了大量的时间却只能有少量的全才要好得多了。”

    “唔!‘人力有限而学海无涯’故全不如专量少不如量多。主公原来是做着这样的打算啊。”诸葛亮咀嚼着李晟的话越想越觉得他所说的很有道理但似乎是不服气还是怎么的他还是振振有词的反驳道:“天才虽少却并非没有。若真有人如士元一般能精通数门那又如何?”

    “他们若是自认为可以多学数门那就多学数门吧。事实上我的学院并没有限制他们让他们在入了一个分院之后便只能呆在一个分院之中啊。事实尚他们若是在学了一门之后还对其他的学院的知识有所兴趣的话他大可去旁听学习啊。只要他在最后的考试中能够通过谁还管他究竟学了几门呢?”李晟无所谓的摊开手说道“自由的听课自由的学习但用考核的方法对学堂的学生宽进严出严格控制学堂里出来的学生水平令他们无论似平常人也好天才也罢都只有优秀者才能取得毕业的资格。”

    “原来如此。”诸葛亮了解的点了点头:“这倒是和我们昔年的求学很相似啊。只不过昔年的我们是漫山遍野的跑到老师家中去学习而眼下却只要入了学堂便可以接受数位先生的教诲端的是方便呢许多。”

    “嘻嘻当然方便了。我正式想到这样只方便了才非要把司马老师、黄老先生和庞德公老师从襄阳那边搬过来呢。他们也算是闻名的儒者了所会者也不止一样我想由他们作镇的话我这学院不出名也难啊。而这学院一旦出名起来天下游学之人肯定会蜂拥而至到时候他们还有那么容易从我的手中脱出吗?”李晟说着开心的笑了起来。那笑容在诸葛亮看来怎么都像是一个小人志满意得得笑容。

    “只怕主公将兵、法、政三学分立考虑的还不仅仅是蓝人学得精专吧?”看李晟笑成那个样子孔明着实有些不待见了他微笑的瞅着自家的主公眯起了眼轻声试探道“我总觉得你这样做还有其他的想法似乎还有要将我们的衙门按照与这个分类相似的办法进行细分的想法吧。”

    “唔!你看出来了?”李晟看着孔明脸上有着淡淡的笑意。

    “不是看出来了而是猜出来了。”孔明微笑的解释道:“主公与我相处了这么些年主公心里想什么打算做什么我岂会一事无知?虽然很多时候主公打算做的事情就我们看来总是带着些许古怪的但一旦事情完成了差不多有些些许结果显现的时候我们都惊讶的现主公做这些原来都是有原因。主公都是为了达成某一个结果而去安排某一件事情的。久而久之我们自然都认为主公是绝对不会做无谓之事了。”说道这里孔明微微一顿冲李晟笑了一笑这才解说继续下去:“既然主公做事都是有目的的那我们也只要猜测出相应的目的就可以了:开办学院和进行科举都一样是为了收天下的人才为我们所用。与科举那近乎救急的手段不同学院出来的人因为受了我们数年的教育其想法都与我们相近就具体职务的安排而言也必然符合我们的要求。可以说衙门和学堂之间是有某种必然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我想就在今后衙门别属的区分上。主公既然认为每一个类别都需要精专的人才那么表现到衙门上也就变成了每一个大衙门下就有许多细化的部门以吸收专门的人才从而让衙门里办理的事情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合理。学堂教出专门的人才衙门招收专门的人才。这一出一进各得其所才是让人才不至于浪费的最好办法啊。我想主公大约也是有了这样的打算才会作出如许的决定吧。”

    “没错我是有这样的打算。”李晟敛容点了点头向孔明求教道:“这个念头存在我心里许久了直到最近我才有些许头绪理出来如今倒想让孔明你好好的帮我参详一番看看这究竟有几分可行性。”

    “主公请试言之。”孔明朝李晟一摆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要成就一方割据势力兵马、钱粮、地盘是必不可少的。兵马可以简而言之可以算作军事实力而钱粮、地盘则可以归做后勤实力。要割据军事实力和后勤实力都需要具备才行否则是断不能成事的。大汉之所以会变成如今的这个地步其关键就是让地方任上的官吏掌握了军队所致。原本这地方的头头如太守、刺史等原本就具有了地方的行政、执法、财政之权如今又加上了军队的统领权这使得地方的官员完全能够用地方上的财政去养地方上的兵丁从而令地方上的军人不知道自己是国家的军队而以为自己是某某长官的人马此乃大弊也。”李晟忧心忡忡的说道:“我思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将地方和军队完全区分开来在把地方的权利一分为四并在军队上增加监理一职。”

    “军队和地方完全区分?再把地方的权利一分为四同时增加军队的监理?”孔明闻言眼睛不由得一亮似乎在一瞬间把握到了什么“主公请先解释一下。”

    “所谓军队和地方完全区分简单说来就是让军队的将军只管军队里的事情所有的银响、钱粮等物都又新成立的后勤部门逐层下而不与地方做任何的牵连军队的将军不得干涉地方事务不得参与出城防以外的地方建设不得随意接见地方官员。而地方官员也不得插手军队的管理不得干预军队防区内的事情不得处理军队士兵的违法案件不得以任何名义将本地区的收入划于本地之军原本属于地方军建资金的一块将有一个部门统一征收并统一调配。”李晟站起身子一边思索着一边解说道:“至于地方上的权利则具体分割开来将原来政、法、财、监归于一体的主官制度完全摒弃。从此太守只管行政而司法断案则由大理寺负责财政由税监负责监察考绩则由巡案负责。所有主官如太守、大理寺少卿、税监、巡案皆平级归于两千石秩并以五年一轮的方式于各州郡之间调换以免形成专权勾结之事。”

    “这样做的确能避免割据的情形出现。不过五年一任的时间也太短了一点吧。主公难道就怕他们会因为互相间的不熟悉而导致事情无法办理下去吗?很有些事情是需要互相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的啊。”诸葛亮一边思索着李晟的话一边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主公之所以如此的分我想不但是想让原本能够执掌一地生杀大权的太守权利削弱更是想改变我朝开国一来地方官吏上的一些弊病吧。但有些方面主公似乎没有改变。诸如刑、侦、断集于一身的判案体制却是很容易因为地方官吏一己之好恶而形成冤家错案的主公并没有改动这儿的分毫只是将原本属于太守的这一职责改到了大理寺之下而已。”

    “唔关于互相之间配合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制定规则的办法来解决。倒是你说得大理寺同时掌管刑、侦、断三者而产生权利太大的问题却是我没有想到的。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李晟开口了。他现自己原来确定的方案确实还有不少漏洞的地方比如诸葛亮说提到的那点他根本想都没有想过。他觉得这正是自己不足的地方故而十分谦虚的向诸葛亮请教道。

    “我想既然主公已经有了细分部门的打算那么为什么不用更细致的划分把这大理寺的权利再分下去呢?让大理寺只负责断案。而用于刑侦的衙役则重新划归于太守所有。至于对犯人的处罚我们倒是可以用以工代罚的方式让他们去服一些苦役。一来是让他们能用自己的努力来偿还以前对他人的破坏二来也是为了不养闲人充分的利用他们的劳力。”诸葛亮稍稍的思索了一下提出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奇建议。

    “啊?用服苦役的办法来代替坐牢?那不是成了劳改?”听孔明所说的那办法与自己在后世所知的颇有些相同之处李晟不由得惊讶的轻呼起来。

    “劳改吗?劳动改造!?这名词可真是新鲜中透着仁义呀。主公不愧是主公即使是废物利用也能相处这么合理的解释真是厉害。”诸葛亮以尊崇的目光看着李晟两眸子里投射出那浓浓的烈火似乎直要把李晟烧化了一般----“这晟哥儿可真是厉害呢我这边才说一个头连自己也只有临时抱佛脚的急智对于事情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想法他那边居然就能迅的想出如此贴切的归纳还真是令人惊讶啊。看来他不是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对于我所提的问题没有一点想法而是很有可能他也想到了相类似的解决办法却故意要装作不知来考校一番。唉亏我还有几分沾沾自喜呢!”诸葛亮心中的念头飞快的盘算着最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禁略有些羞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尖。

    孔明这边正为自己的得意“忘形”而觉得不妥李晟那边自也是为孔明的夸奖而感到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谦逊道:“不敢不敢我哪里有孔明你说得那样厉害啊。”当身边都只有十分熟悉只等于兄弟的几个人在的时候他便会放下那身为君主的矜持而变得开放起来。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举止和心思都随着这样的开放而自然的流露出来。

    “这些事情在主公你的心中一定盘算了许久吧。之所以没有说出来与我们讨论只怕不仅仅是因为你所想的东西辄待完善那么简单的事情。恐怕还是因为主公你并不认为我现在已经完全控制的荆南四郡并不适宜按照主公你想的那样进行变革。毕竟我们这里所说的所讨论的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究竟能不能实现还有待于现实的检验。若贸然的推广开来只怕有一个万一之后我们辛苦了数年的事情会旦夕而废啊。”孔明的羞郝只是一下子的事情心底始终着如何谋划展自身实力的他在将李晟所说的这一切变革手段和自己这边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考虑之后得出了一个他自己也不怎么愿意看到的结论:“那就是这样的变革需要强大的实力和长久的时间来完成宜缓而不宜急。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变革引起的动乱而削弱自身的实力从而让外部之敌入侵自己。”

    “哎这个我知道反正我现在也只是先在这儿和你所说心中的算盘而已。至于具体要怎样做还需要等整个交州都安定下来之后再由你和士元他们互相商议着完成呢。这只是一个变革而已又不是推倒重来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自然需要稳妥了。攘外必先安内这可是一句真理我可不希望为了太过急切的变革而让我自己的实力遭受损失。和曹操、孙权、刘备他们不同我的根基可是浅薄的很最多也只能用暴户来形容吧。”李晟自嘲的笑着说道孔明说得那些他都明白自然十分认可孔明对自己的劝解了。

    “呵呵主公明白这点就好。”诸葛亮淡淡的笑了起来手中的羽扇在烛光的闪耀中轻摇:“主公真的打算在这交州之地进行变革的实验么?”孔明沉默了一会突然抬起头来问道。

    “怎么你认为这里不适合吗?”李晟觉得很是奇怪。

    “交州并非久历战乱之地。相反由于中原的动乱和曹操的南征倒是有不少中原之民来到此处使得交州成为一块比较安稳的地方。虽然还有士燮和赖恭、吴巨他们在这里争执战斗着但战斗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只影响到了数个县城却影响不到郡府一级对交州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变革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我担心主公若是把这变革直接在这儿实验是会影响到我们总体战略的。毕竟就主公所说的那样只有军事实力的强大才能保证我们在这儿统治的安稳。若是我们为了变革而将本身就不多的军队放在这里只怕我们很难应付接下来形势对军队的需求啊。”诸葛亮认真的想了想觉得将李晟提出的变革之计用在这交州还是有些不妥。因为变革必然会引起动荡而动荡必然需要军队的维持。而对于军队人数并不是很大的李晟来说过于稀少的军队数量已经成为制约他展的重要麻烦之一。

    “这倒是一个麻烦问题。”李晟紧紧皱起了眉头求问诸葛亮道:“孔明可有解决问题办法?”

    诸葛亮挑眼看了李晟一眼微微的摇了摇头这才轻笑着道:“这问题很好解决只看主公有没有决心了。”

    “决心?”李晟猛得一愣随即会意过来:“孔明说得可是扩军?”

    “正是如此。”诸葛亮重重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主公不愿意扩军是为了用更少的钱去训练更加精锐的部队。只是天下那么大哪里都需要人马驻守。若是用精锐的军士去干这样的事情一个是浪费一个则是没有必要。眼下我们已经拥有了荆南四郡之地很快也将获取交州其实力和地盘都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我想该是进一步扩军的时候了。”诸葛亮悠悠的说道。他看得出来李晟已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