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路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一百六十七章死路

    王承恩眼里。皇帝变那个一年多来。每天都忧

    焦头烂额的皇帝不见了。而那个刚入宫时。铲除阉党的果决睿智的皇帝又回来了。龙书案后。崇祯端然独坐。面上毫无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那双布着一点血丝的眼眸内闪动着幽幽的冷光。

    有句话说“每临大有静气”。意思是遇到大不能冲动。要冷静。崇祯就有这种特质。第一次表现这种特质当然是在铲除魏忠贤。铲除阉党的时候。而现在则是第二次-逢这种时候。崇祯的头脑特别清楚。不管多愤怒。都不会激动。这和平常的时候绝然不同。

    当看到袁崇焕的奏疏。知道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时。崇祯震骇。他简直无法相信。袁崇焕竟然连专大帅(专门负责城郭之外总兵事权的将军)都敢擅杀!

    震骇过后。崇祯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袁崇焕想干什么?在袁崇焕眼里。他这个皇帝算什么?

    “传钱龙锡。”忽然。冷命令道。

    么这么?天热。钱龙的心热。自从保荐了袁崇焕之后。他便很少有能安枕的夜晚。袁崇焕尽管在辽东干的声有色。但他的感觉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非常清楚。皇帝对他是一天比一天更疏远。分水岭就是袁崇不听他的话。上疏跟皇帝要内充军资。

    皇上已经好久没召见过他了。自然就别提单独召见。现在突然传召。钱龙锡每走一步。

    就惊一次。肉就跳一回感觉不好到了极点。一走进大殿。钱龙立刻就不热。非但不热了。反而冷了起来。

    让钱龙锡由热转冷的是皇帝的那阴冷的眼眸。

    腿么有些哆嗦?钱龙锡强自镇定向龙书案走去。但还没等他站稳一份奏疏就被崇祯扔到了他的脚前

    “这是怎么回事?”祯冷冷的问道。

    冷汗刷的一下流了下来。钱龙锡弯腰把奏疏捡了起来。展开一开。脑袋就嗡的一声响。身一晃。差点没一头栽倒。

    “钦命出镇行边督师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报:岛帅逆形著机不容失便宜正法谨席待罪。仰听圣裁事。”

    袁崇焕竟然杀了毛龙!

    奏疏是经过内阁送来的。而他竟然毫不知情!双手颤抖着钱龙把奏疏读完。最后。袁崇焕写道:“……但文龙大帅。非臣所擅诛便宜专杀。臣不觉身蹈之。然苟利封疆。臣死不避。实万不已也。谨据实奏闻席待诛惟皇上斧之。天下是非之。臣临奏不胜战惧惶悚之至。”

    后背的衣服已被冷湿透钱龙的脑袋嗡嗡作响。

    一般情况下。臣子举荐人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即便推荐错了。有了严重的后果。举荐的臣子一般也不会因此就负上多大的责任。但崇祯不同。虽然最终的决是他自己下的。可一旦出了纰漏。崇祯绝不会想到自己有什么责任。他只会恨选中的人辜负了他的期望和举荐的大臣欺骗他。

    真倒血霉了。他怎么摊了这么个皇上?

    “皇上。臣对此事实是一无所知!”跪倒在的。钱龙锡急切的辩白道。

    冷冷的盯着钱龙锡。晌。崇祯平静的道:“你们内阁去议吧。拿个结果出来。”

    这是何等的大事。阁会议连夜召开。但钱龙锡韩李标等几位阁臣却都面面相觑。不发一语。

    这话没法说。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对朝中大多数人而言那是大快人心之举。尤其是对袁崇焕和毛文龙都不顺眼的。那真是狗咬狗一嘴毛。更是愉快到了极点。但这至多是私下里的。三五好友之间才能见到的真性情。而在明面上。没有人会说一句话。因为谁都还不知道帝的态度。

    朝中的大臣就这几百人。基本没有秘密。你知道的我差不多也知道。

    前些日子。京城里有一个传言。说是毛文龙屯军皮岛。对建奴的威胁极大。奴酋皇太极视为心腹大患。如锋芒在背。一向欲除之而后快。但却苦无良策。因他们没有强大的水军。跟本奈何不了毛文龙。正好袁崇焕欲与女真人和。于是皇太极就提出条件。以斩杀毛文龙作为议和的先决条件。

    这本是无稽之谈。人会当真。但这件事出来之后。这个传言可就厉害了。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必定是犯了天颜。但如果定个袁崇焕杀将媚和。必将天下震动。什么后果。没人可以料想的到。而且崇祯一旦后悔。确定这件事的人必遭严惩;可如果确认不是。皇上对此事的震怒又明摆在那儿。何况不管有什么理由。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都是犯下必死之罪……在没有确知崇祯的态度之前。内阁绝对发不出这个票拟。即便耿如成基命。在这件事上暂时也说不出什么来。

    人人都在观风色。大臣们是。崇祯也是。而在这些人中。自然也跑不了温体仁。

    对于毛文龙。温体没什么感觉。虽然都是浙江。但也仅此而已。魏忠贤势时。毛文龙巴结的是魏忠贤和阉党的一要员。和他基本没什么关系。

    至于袁崇焕。温体仁也无所谓喜。无所谓恶。和毛文龙差不多。但现在。渴望袁崇焕倒大的劲儿。他不会弱于任何人。

    只是。和其他人不的是。人是对袁崇焕本人怀恨在但温体仁不是。他恨的不是崇焕。而是东林党。袁崇焕不过是目前搞垮东林党最好的由

    自从钱谦益那件事。温体仁算和东林党结下死仇。这个结是不可能解开的。所以不论是出于泄愤。还是现实的考量。打垮东林党都是必须的。

    只是搞一个或者几个东林党人容易可目标要是整个东林党。那就难了。温体仁从来不怕难。越难他的头反而越足。截至目前为止。他发现最好的机会就在袁崇焕身上。

    要整个搞掉东林党现在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法子就是翻案。把逆党的案子给翻过来。因为东林党重新势。就是因为阉党逆案。如果能翻过来。那也就意味着林党必然再度失势。

    现在朝中和阉党有丝万缕联系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有机会这些人是不会闲着的而的任务就是给这些人创造这个机会。

    钱龙锡是老牌东林党人阉党逆案有大半的人是钱龙锡办的。而袁又是钱龙锡举荐的。到时如果袁崇焕出事那就可以……

    温体仁深种政斗争的艺术。他知道火是一点一点烧起来的。而整个事情的关键自然是在皇帝身上。所以有关袁崇焕的火不管大小。不管暂时看来有用没用。都是越多越好。

    温体仁一含而不露。藏在别人注意不到的阴影里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形势的变化他对朝中局势的所变化都可以说是洞若观火。

    搞阴谋。不出头顺而为方是手。温体仁就是这样的高手。半年多以前。借着王永等人搞出的那把火。温体仁又偷偷的往里边加了些薪柴。

    在确知袁崇焕不顾皇帝的戒令。自与束不的在前屯之高台堡互市之后。温体仁辗转唆使人暗中使劲。在六月初。成功的让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调查这件事的始末。

    真是太巧了。算算日子。陈锡仁也快来了。这等于是在熊熊大火上又倒了一桶油。

    一既往。温体仁还是没有动。他在等。他断定很快就会有人忍不住跳出来炮轰袁崇焕。外。他还在皇帝的召见。

    崇祯早就对他的内阁失去了信任。如果真想听取什么意见。就会找他和周延儒去。现在他和周延儒才是祯最信赖的人。但两相比较。在崇祯的心中。他的分量是远比不上周延儒。

    周延儒的条件比他好。状元出身。年纪又轻。相貌又出众。而且比他更无耻。崇祯爱听什么。这小子就说什么。而且周延儒此人也真是有两把刷子。不是饭桶一个。

    温体仁知道。周延儒将是他最大的对手。但现在还不是斗这小子的时候。一切的慢慢来。他相信他早晚能让周延儒这小子哭都找不着北。

    周延儒什么都好。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张扬。聪明外露的太厉害。这小子早晚的栽在这个上。

    果不其然。温体仁算的很准。三天后。激烈的交锋就开始了。

    最先跳出来的是梁廷栋。紧随其后的是御史高捷和袁弘勋等人。他们这些人指责袁崇焕“擅杀大帅”“斩帅求款”。并极力鼓吹毛文龙“牵制有功”。最后有数十人上疏请诛袁崇焕。

    为袁崇焕辩白的人当然也有。如兵科给事中钱家修兵部职方郎中余大成等人。他们或是道毛文龙的底细。觉早就该处置毛文龙了。或是忧虑一旦处置袁崇焕。辽东必然乱作一团。势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朝堂上的辩论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多人都有即便理屈也不会词穷的本领。何况在这件事上。双手都有实实在在的着力点可以被对手攻击。

    骂袁崇焕的人。他们的弱处是毛文龙的东江到底起没起到牵制女真人的作用。因为有两个明证。他们无从辩驳。其一是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其二是皇太极攻打

    锦。

    在这两次大战中。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都动用了所能动用的绝大部分军力但在这期间。东江显然没有起到丝毫的牵制作用。

    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应对的方法只能是转移焦点。

    而挺袁崇焕的人。他们的弱点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确实没有道理。因为不论怎么说。你袁崇焕这么做。皇帝于何的?

    这也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应对的法也一样。还是转移焦点。这样一来双方辨来辩都是一个套路。最后自然是你你的。我说我的。

    朝堂上的辩论没有果。别的战场又出现了。在个新出现的战场上。挺袁崇焕的人则一涂的。

    这个新战场就是街谈巷议。

    这几天温体仁称病不朝。他在中密切注视着情势的变化。

    说实。温体仁这几天情势的变化很满意。尤其是街谈巷议这一手更让他满意。这正暗合了他一贯的思路。像崇祯这种极其刚自用又缺少历练的年轻人。潜移默化是达到目的风险最小效果又最好的法子。因为这样逐渐加深印象到后来崇祯就会以为这就是他自己的看法。到时只要稍微加把劲。事情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事情的发展都很顺心温体仁现在担心的只有一事。这件事就是崇祯最先召见的人是谁。

    崇祯非常不喜欢臣下猜到他的心思。所以做事时往往会故弄玄虚。但实际上。他做的很多都有迹可循

    在朝里做官的。尤其是当大官的。很少有人不研究皇帝的或多或少有意无意都会做些如要论起对崇祯的研究。那温体仁认第二就没人有丝毫的资格认第一。就是周延儒都不行。

    崇找人问

    温体仁发现其有个规律。

    崇祯现在很少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往往都是单独召见。对越信任的大就越是如此。钱谦益那件事之后。有资格被皇帝召见问事的大臣分为三等。崇祯最信任的是周延儒。其次是他。然后就是阁臣。

    在召见这些人时。祯有个习惯。如果最先召见是阁臣。那最信任的周延儒就会在排最后。如果最先召见的是周延儒。那最不受信任的阁就会排在最后。他总是排在中间。

    事情出来后。温体仁始终热切的期盼崇祯最先召见的是阁臣。这样他就会排在周延儒之前受到召见。但天不遂人愿。这一次崇祯最先召见的是周延儒。

    “老爷。周大人出宫了。”

    知周延儒出

    后。温体仁又开始计算皇帝会在何时召见自己。还。延儒出宫还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小太监就到了。

    温体心快了不少。至少。周延儒没有让皇帝的心定下来太多。所以才需要这么急着听听他的意见。

    进到文华。一看到端坐在龙书后的皇帝。温体仁心里就是一惊。他发现这一刻的崇祯可不是平日那个焦头烂额的年轻皇帝。崇祯现在的神态和当初处置魏忠贤时的样子竟然极其相似。

    温体仁悚然而惊。道自己小看了这位皇帝。

    见礼已比。皇帝赐坐。温体仁把半屁股点在了椅面上。

    默然片刻。崇祯问道:“温卿家。怎么待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事?”

    这问。崇祯又和往日不同。以前崇祯关注的都是细节。却每每把整体给忽略了。但今天不然。

    温体仁更是戒慎恐惧。他站起来躬身道:“皇上。此事实在干系重大。臣……”

    见温体仁面露难言色。崇祯沉静的道:“卿是两朝老臣。忠贞体国。老成持重。故而问卿大事。望卿替朕分忧。”

    面色一整。温体仁决然道:“皇上。臣对此事一则以愤。一则以忧。”

    “呃。”崇祯轻轻呃了一声。然后问道:“不知温卿家所愤何事。所忧又为何事?”

    略带着一丝恰到好:的愤然。温体仁道:“皇上。臣所愤者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臣不知在袁崇焕心里。究竟置陛下于的!”

    崇祯神色不动。只稍微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那所忧又是何事?”

    温体仁道:“皇上。所忧者。是辽事糜烂。一旦治袁崇焕罪。臣不知何人可督师辽东。”

    “如此。”崇祯道:“也就是说温卿家不认为袁崇焕杀将媚和为真。”

    温体仁道:“皇上。袁崇焕为人极之嚣张跋扈。但如果说他杀毛文龙是为了媚和。那臣不相信。”

    崇祯人非但不蠢。而非常聪明。只是一来年纪轻。又缺少必要的教育更加之这副担子在是太重了。所以才使的崇祯每每进退失据。什么事情都越弄越糟。如果因为那些街谈巷议。就把袁崇焕往通敌上扣。崇祯很难相信这种话并不讨好。何况这事儿千万不急。现在话里话外就是要把袁崇焕往嚣张跋扈。没把皇放在眼里上招呼。等到将来一旦时机成熟。这些话必然有发挥效用的一天。

    温体仁绝对相信就是袁崇焕真的五年把女真人平了以袁崇焕的为人和崇祯的秉性袁崇焕也定然会有善终。

    难的。崇祯点了头。问道:“温卿家看这事该怎么处置?”

    到了这时温体仁知道崇祯早已了定见。于是:“皇上。毛文龙已死。辽东现在又需要袁崇焕。所以请陛下优旨褒答袁崇焕。同时传公布毛文龙罪状;再者。而今非常之时对袁崇焕这等手握重兵之人朝廷既要倚重。又需范所以请陛下重新派监军辽东军中。”

    皇帝倚重太监。这是那个皇帝的癖好决定的。而是朝廷的体制决定的。皇帝和文官集团基本是对立的。官员既然不可信。那就只有依靠太监了。温体仁虽然没有看的这么。这么透。但终的结果还是看到的。在他看来。崇祯早晚还是大规模启用太监的。现在他提出来。一来暗合崇祯的心思。二来可以以此交好太监。

    默然良久。崇祯问道:“贤卿。你之见。毛文到底该不该杀?”

    听此一问。温体仁心怀大好。看崇祯的神色。他可以断定。崇祯没有这么问过周延儒。要不然不会这么犹豫。

    大局已定。温体仁的心情分外轻松。分外兴奋。但仍不敢有丝毫大意。他躬身道:“皇上。文龙该杀。也不该杀。”

    “此话何意?”崇祯不解的问道。

    崇祯现在不那么深了。而这也就是说对他的心防越来越轻了。温体仁的心情更好。他不急不徐的说道:“毛文龙不听将令。空耗数十万粮饷。观望养敌。实该杀。但皮岛兵将多是其旧部。袁崇焕将其处死今后恐生变故。所以不该轻易杀他。”

    这话听起来确实言之有物。但实际上说跟不说一个样。温体仁对袁崇焕的功过留下伏笔。不管今后形势么发展。他都没有说错。

    沉默了一会。崇祯的脸色又沉了下来。他问道:“处置毛文龙。袁崇焕为什么不事先奏报?其后又为什么非杀毛文龙不可?难道真如袁崇焕所言事出紧急。迫于无奈这么简单吗?”

    温体仁打了个沉儿。随即马上做了决断。现在只要不说袁崇焕想谋反。崇祯就不会立即处置焕。为了保险起见。能崇

    一只小鞋。还是一只为好。于是。他说道:“事先奏报。一如他在奏章中说的。是怕走消息。但臣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更重要。”

    “什么原因。讲!”

    “袁崇焕可能怕皇上不同意他的计划。”看着脸色铁青的皇帝。温体仁不禁暗自的意。他这句话有正反两层意思。每层意思都会把袁崇焕向死亡拉近一步:如果毛文龙真的该杀。那袁崇焕显然认为崇祯是个不值的信任的昏君;如果毛文龙不该杀。那袁崇焕即便不是杀将媚敌。也是为了争权夺利而肆无忌惮的擅杀大将。丝毫也没将皇上放在眼里。

    崇祯别的能耐没有。但听话听音这类小聪明却从不缺乏。看到崇祯额头暴起的青筋。温仁赶紧跪倒在的。诚惶诚恐的说道:“皇上息怒。臣罪该万死。”

    好一阵子。崇祯才将情绪平稳下来。说道:“温卿。还有什么话都尽管说。朕的就你在朕面前不说假话。敢于的罪天下人的忠心。”

    “谢陛下。以为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而不将其解至京师问罪。可能是迫于无奈。但更可能是怕毛文龙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威胁到他。”

    温体仁这的同样含而不露。杀机森森。紧紧扣着上面的思路。如果毛文龙有罪。而崇祯却不严。显然还是认为崇祯是个昏君;如果毛文龙有功无罪。那将他解至京袁崇焕岂不自讨苦吃?总之。袁崇焕里外都不是好人。

    温体仁走了。留下心血翻腾的皇帝走了。

    崇祯提笔在手。准-写下对袁崇奏折的批文。

    虽然早已有了定见。但真要写这个文时怒火又从心底泛起。这股怒火和对其他人的火不同。既深而重。又参杂着一丝丝其他的莫名的东西。

    忽。嘴角现出一丝狠戾的笑纹。刷刷点点。批文一挥而就:“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肘兼碍。卿能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布置……听便宜行事。”

    几天后崇祯又给部下了一道谕旨。重申他对袁崇焕斩毛文龙的看法:“朕以东事付督袁崇焕固恢疆。控御犄角。一切外军机听以便宜从事。岛帅毛文龙悬师海上。镇有年。动以牵制为名。案验全无事实。剿降献俘。欺诳朝廷。器甲刍粮耗军国……近乃部署夷汉多兵。泛舟进登声言索。雄行跋扈。显著逆形。崇目击危机。躬亲正法。据奏责数十二罪状。死当厥辜。大将重辟先闻。已奉明纶。仍著安心任事。”

    随着这道旨。监太监也到了宁远。

    事情一直都很顺利。什么不好的意外之事发生。但陈海平的心情却很闷。

    让他发闷的人是袁崇焕。发闷的事是袁崇焕擅自杀了毛文龙。这件事引发了他内心深处极其强烈的感触。这一刻的他不是陈海平。而完全是那一世的人。他现在完全纠缠在了那一世的情绪里:如果袁崇焕能意识到……那历史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一直以来。夜半梦。他每每都分不清哪是梦。又是真实的世界。那种感觉如梦似幻。强烈极了。因为这个。他成了庄老先生的铁杆粉丝。

    阳光明媚极了。万的彩蝶飞舞。美丽极了。忽。陈海平发觉他找不到自己了。他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正在心惶惶然的时候。他又惊骇的发现所有的彩蝶都长了一张人脸。而跟着他又更惊骇的发现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只蝴蝶。是这万千彩蝶中的一员。

    的。心猛的一嗦。他感到有在扯自己的翅膀。记忆在瞬间变成了感觉。他依稀记自己也曾用四根手指把蝴蝶

    过尸的。

    “哎哟”一声。陈平猛的翻身起:“哇”的一声。女儿脆亮的哭声瞬间就让陈海平完全清醒过来。

    睁眼一看。宝贝女儿胜男大小姐摔了个屁蹲。正在那儿张着大嘴哭呢。

    一旁的孙茜赶紧走过去。把女儿抱在怀里。同时瞪了丈夫一眼。质问道:“你怎么了?看把女儿摔的!”

    陈海平也赶紧从躺上下来。把女儿抱在怀中。哄道:“宝贝。不哭。不哭。”

    “爹坏。”小胜男不依不饶。摸着眼泪哭道。

    “是爹坏。是爹坏。爹该打。”常陶醉的。陈海平抓着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打自己的脸。真是女儿在怀。真实我有。这一刻。抱着女儿。那种虚幻的感觉一点都没有了。

    “王叔来了。在书房呢。”从丈夫怀里抱过女儿。茜道。

    王叔就是王仲然。护卫说陈海一个人在后院睡着了。他就想走。待会儿再过来。但让孙茜给拦住了。

    书房。见到王

    然。陈海平笑道:“叔您今后千万别可怜我。我现在是吃了睡。睡了吃。巴不的有点事呢。”

    王仲然也笑了。然后正色道:“少爷。锦衣卫在山西的头子李翔林死了。”

    锦衣卫。陈海平心默念了一句不由又想到了那风光无限的八大皇商和他自己。

    正德之时。朝政就已非常**。而后好在出了个强人张居正。

    对那个时代的大明朝。张居正像是个紧箍咒。把这个快要散架朝廷维持的还蛮好。但自张居正病亡之后。朝政的**便一发不可收拾。蔓延到了几乎所有的层面。

    厂卫。这有极大特权的衙门自然更不会例外。

    厂卫是厂和卫的合称厂是指东西厂和内行厂。卫则指的是锦衣卫。

    西厂和内行厂设立的时间都不长。正德五年。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均被撤销以后再也没有恢复。

    东厂是由成祖朱设立的。永乐八年。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称为东厂的新官署。的点位于京师东安门北。东厂在设立之初。就由宦官担任提督后来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隶役缉事等

    校由锦衣卫给。

    锦衣卫是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仪司为锦衣卫正式建立锦衣卫衙门。洪武二十年。曾下令将锦衣卫废除。所有犯人都送刑部审理。靖难之役发生后。祖朱棣为了压制臣民对他的不满。重新恢复了锦衣卫所有设置与力。

    这一厂一卫。虽都是独立于三法司之外。直属于皇帝的秘密特务机关但各自的权重也不同。东厂和锦衣卫都好比皇帝身上穿衣服但东厂是内衣。衣卫则是外。要论权力大小。那自然是内衣大。但要论管的事多少。那是外衣多。而这就是说。东厂管的是大事要事。锦衣卫更多的是处理日常事务。

    没有情。东厂的活动范围一般就在京师。而遍及全国的特务机构都是锦衣卫的下属。

    这个李翔就属于锦衣卫。是锦衣卫在山西的总负责人。

    锦衣卫的爪牙遍全国各的。山西这种的方自然是照顾的重点。他们的身份原本都是极为机密的。但在山西。在那些商人而言。这根本就不是秘密。之所以一方面朝廷和女人在辽东打生打死。而这些山西商人却同时可以闷声大发财。和女真人大做特做各种违禁的交易。不把这些锦衣卫摆平成吗?

    在那一世的历史上。这张大网就编织的密不透风。那些山西商人没有因此出过一点事。现在陈海平加了进来。这张网自然编织的更是绵密。

    实际上。八大皇商绝不仅仅是这八商人而已。他们仅仅是个代表。他们至少代表了山西商界四分之一的力量。如果再加上海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那就至少1表了山西商界五分之四的力量。

    在廷内部。这股力量是无敌的。谁阻挡。谁就会粉身碎骨。所以这么大的事才可以弄悄无声息。

    原本对付锦衣卫的事是由八大皇商负责的。但现在他们的买卖远远超过了那八大皇商。所以需要的糖衣炮弹当然的由他们来提供。而这也就是王仲然来找他的原因。因为所需的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

    思忖片刻。陈海平问道:“他是怎么死的?”

    王仲然道:“的病死的。”

    陈海平道:“我们最多还需要把局面稳住两年时间。今后处理这方面的事。叔就以这个为基准。”

    眼里现出一丝火花。但王仲然什么也没问。只是点头道:“我知道了。”陈海平做事从来是只交待任务的标的。如非特殊情况。细节从不过问。他可不想把自己给着了。当然。要是任务没完。或是出了差错。那可就要好好说道道了。罚不罚先不说。责任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这事儿就此接过。陈海平问道:“玉成到了吗?”

    王仲然道:“估计最迟明晚就能到。”

    玉成是王玉成。是陈海平派到铁业行会的那位总负责人。

    随着那个日子的一天天临近。陈海也按部就的展开了行动。他派到陕西。投奔高迎祥的申喜仁干的不错。现在已是高迎祥手下的一个大头目了。今年二月。按照陈海平的指令。申喜仁说服高迎祥。率领一支五千人左右的流民大军越过黄河渡口。进山西。一路势如破竹。竟然打到了阳府附近。

    这一路上。的主老

    那可遭老了殃了……像这种事。传到别的方添油加是免不了的。要是有人故意如此。那传成什么样就更想而知。别的的方不知道如何。但上党这一带。那些有钱人可算是给吓着了。他们虽然隔着陕西老远。但河南可就一河之隔。而且河南也不见的比陕西太平多少。也是连年荒旱。灾民遍的。

    私养民团本是极为犯忌的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其是传说中有不少大的主因为把庄户组织起来。从而避免了大劫的事儿。这就成功的在上党各的把这个气氛酿了起来。

    陈海平此番特意把王玉成召来。就是为了把铁匠组织起来的事。现在这事是重中之重。

    了一下。陈海平问道:“叔。我大哥那儿有什么动静没有?”大哥指的是孙传庭。为了避免孙传庭可能造成的麻烦。陈海平两个月前就离开了归化。回了训练营。同时他严令。要

    切监视孙传庭。绝不允许他这个大哥搞出什么意外的小动作。

    虽然不清楚陈海平底是什么目。但对陈海平的命令。王仲然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道:“孙大人没什么异常。”

    陈海平点头道:“那就好。”

    接下来的将是关键的关。海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孙传庭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