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召对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一百五十八章召对

    帝同朝臣会见。致分礼仪性和办公性的两种。

    礼仪性常朝。如元旦冬至万寿节等重大节日。平常例行的三六九常朝则是半礼仪性的。既有礼仪色彩。也讨论一些特别重大的朝政。

    真正的办公会议不会在正殿举行。因为正殿中森严的局面和繁复的礼仪不利于讨论问题和决问题。实质性的办公会议半是在中极殿西面的后左门。那儿是前殿和寝殿的结合部。不是正式殿堂。对君臣都比较方便。

    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既要讨论眼前平息可能闹饷兵变的办法。还要策划长期平辽安边的方略。自然是在这里会比较合适。

    由于后左门的处正殿区三层丹的边缘。宫中俗称平台。所以被皇帝在此处召见。朝臣之为“平台-对”。

    在这里安排一召十分不容易。既不能打乱皇上的正常日程。也不能影响各衙门的日常务。上上下下都要费许多周折。所以钱龙锡跑了好几天才把事情安排妥当。

    最后。平台召的日子定在了七十四。

    袁崇焕是龙锡举荐的。事情又都是他安排的。所以袁崇焕入宫。还是要由钱龙锡带着。

    钱龙锡坐轿。袁崇焕马。到了之外。两人下轿的下轿。下马的下马。然后并肩向宫里走去。

    在经过长长的空旷的大典场之时。钱龙锡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低声道:“袁大人。有件事你要特别注意。”

    袁崇焕一愣。问道:“老大人。什么事?”

    钱龙锡道:“待会儿在皇上面前你该说么就说什么该要什么就要什么。粮饷衣甲军器什么的。不管多少。随你开口。但要千万记着绝对不能提内的事。”

    袁崇焕吃了一惊。

    关于内传言甚多。说什么有多达数千万两之。这个他是不信的。以前在辽东之时。因为军饷匮乏所以他也打过内的注意。因而专门研究过。以他的估算。就算一分不花积聚到今天。内也决不会超过一千万两。至于传言的数千两。那纯粹是扯淡。根本就不可能。而之所以会有这个数字。这都东林党那帮人的鬼的就是为阻止矿税而要加意丑化这件事丑化万历皇帝。

    内是皇帝的私房钱。万历皇帝自然是要花掉一部分的单单是为了他最宠爱的三儿子大婚。一次就花去了三十万两银子。以后常常还有大量赏赐。光宗皇帝接手后。也花掉一多万两。天启皇帝的私房钱那自就是魏忠贤的房钱。也一定没少霍霍。所以。了崇祯手里。内要是还能有个几百万两那就是烧高香了。

    只是。袁崇焕不明。一个这么有君主。怎么会把内视为禁忌?

    说实话。钱龙锡也不太明白皇帝是怎么想的。而且多了也不便说。他只是道:“内是应急用的。皇帝或许认为。如果只盯着内。只指望着内。那朝廷还能干什么。所以。大人。你只记着不能说内这事儿就可以了。”

    这倒是个理由。但也还是有些牵强。不过这个时候也确实不好多说什么。袁崇焕点了点头。和钱龙锡并向平台方向快步走去。

    到了这儿。就距平台不远了。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平台。

    大太监王承恩就在平台外面等着他们。见二人匆匆走来。王承恩急忙迎上前去。说道:“钱大人袁大。皇上已经在里面了。快请。”

    臣子岂能让皇上等候。瞬间。钱龙锡就将袁崇焕甩在了后面。进到平台里。额头上浮现出一丝晶亮的汗迹。

    崇祯皇帝很随意的在龙椅上。然自若。谈笑风生。

    参加召见的还有内大学士周道登刘鸿训李标。以及九卿科道官员等。他们俱都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崇祯谈笑。恭恭敬敬。气氛并不轻松。

    朝臣们早已领略过了这位年青皇上的威严和深沉。稍有触犯。不知什么时候就的莫明其妙的丢官。回家养老去。和他谈笑。实在是个不轻的负担。除了歌功颂德的话外。别的什么都不敢说。并且就连歌功颂德的话。还不能说的太直太白太露太肉麻太无涵养。话要说的有技巧。要说的恰到好处。要说的听起来就是那么回事才行。

    崇祯微笑着。目光从这个人身上瞟到那个人身上。轻松的说笑。而朝臣们一触到皇上的目光。都赶紧跟着泛起微笑。随即便低下头来。

    毕竟是皇家的血脉。濡目染。朱由检不缺乏做皇帝的天赋。而且这方面的天赋极高。登基伊始。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现在。经过这将近一年时间的磨炼。崇祯已经完全适应了身为皇帝的那种至高无上俯视众生的感觉。

    崇祯虽然一直面带微笑。但脸上却无一丝春风。其实。他对自己的这些臣子们极不满意。快一年来。朝臣和阁臣被他换来贬去。直如走马灯一般。但朝廷和内依旧暮气沉沉。今天讨论辽东军务。不仅没人能说出一点有实质性内容的方略。而且人人竟然竞相吹捧之能事。胆敢违逆他的臣子。当的丢官。但歌功颂德的太肉麻。他也不高兴。如今这般蠢材竟把他比作唐宗宋祖。哼。唐宗宋祖算什么东西。他还羞于与他们相提并论。世民杀兄屠弟逼父。那就是个畜牲。猪狗不如。赵胤更是忘恩负义。以臣代君。大逆不道。

    气氛本来就紧张。加上有时候皇帝不说话。殿中便如死一般沉寂一众大臣的感觉比受刑还要难受。钱锡和袁崇焕的到来。使凝滞的空气一下子流动起来。朝臣们的救似的都大大喘了口气。

    最先进来的是王承。了崇面前躬身禀道:“皇上钱大人和袁大人到了。”

    崇祯似乎有些激动他稳了稳心神。先是扫视了一下众臣。然后平静的道:“宣。”

    “宣袁崇焕觐见。”祯话一出口。当值的太监立刻高声喊道。

    这个场合。袁崇焕是主角钱锡明白这个理所以主动当了一回黄花鱼。溜边了。

    有句古话说什么“真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这前一句自然是扯淡。但后一句是千真万确。那是从无数生死之砺出来的气度。如果没有。那个人也就不配做个大将军。肯定是个虎人的假货。

    袁崇焕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将军。而且世间少有。因为像他那种心志即便在彻底的绝之中也能坚到底的古往今来。兆万生又能有几人?

    尤其是在这样重的场合。袁崇焕身上的那股将军之威自然而然就带了出来。

    崇祯瞪大眼睛。原想仔细看看袁崇焕到底长什么样。但看到袁崇焕的那一瞬间。那股将军之威取代了袁崇焕真实的形貌

    没错。不用看了。这就是那个威震建奴的袁大将军。

    一瞬间。朱由检忘记了皇帝的威仪。他没等袁崇焕走至近前。三跪九叩。就忽然高兴的站起身来。

    转过龙书案。朱由检迎上前去。他想好好看看这位名闻天下的克虏将星。

    皇上起迎臣下。这绝无仅有的殊荣。没人的到过。

    “臣袁崇焕叩见皇。”袁崇焕一见。急忙跪倒拜。

    “袁爱卿免礼。”崇双手将袁崇焕扶起。仔细端详起来。

    袁崇焕的容崇祯大感意外。他原本以为袁崇焕是个瞪一眼就能吓趴下八个壮汉的彪形大汉。但眼前个蓄着三缕短须的男子。样貌非但一点也不粗鲁。反而竟是儒雅的很。

    这就是知善战。震辽东的袁焕?对。这确实就是那个袁崇焕袁大将军。

    在皇帝端详自己的时。袁崇焕也并未如其他朝臣一样。做出此刻该有的反应。他没有低下头去。他也注目打量朱由检。只见这位年纪轻轻的皇帝白净俊秀。目光阴沉。眉宇间竟然有两道深深的竖纹。

    这么个年轻人。再本领也竟有限。而接下这个大烂摊子。也委实是难为了他。才十七八岁。眉宇间然凝结了如此之重的忧思。

    袁崇焕心中一阵过。他不由低下头去。

    皇上是怎么啦?光着不说话。难道他袁崇焕的相貌不满意?钱龙锡的心不由揪了起来皇帝是很注重相貌的。几乎可以说。相貌的美丑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升迁荣辱。

    就在两个月前。他皇帝祭天。遇上了礼部右侍王洽。王洽此人身材伟硕。相貌威严。如洪钟。门神爷似的。站在那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后来兵部尚书王在晋罢职。要找人替补的时候。皇帝就想起了这位“门神”。于是连王洽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钦点“门神”继任兵部尚书。

    人看人要是对眼了。是天招没有。崇祯看了良。真是越看越满意。越看越顺眼。袁崇焕的外表很儒雅。但那一双眼眸却与朝臣每个都不同。那双眼眸真是太有神了。着就觉的振奋。

    对。蓟辽督师就该是袁崇焕。

    崇祯很贴心。他扶着袁崇焕的臂膀。对袁崇焕慰劳了一番。然后这才转身回到龙书案后坐定。钱龙锡揪起来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坐定之后。崇祯问道:“建部跳梁。其心勃野。自万历四十六年犯我大明。已经十载有余致疆域陷。辽民涂炭。朕每思之。痛心疾首。爱卿今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朕亦寄厚望于爱卿。所有平辽方略。爱卿可具实奏来。”

    眸者。窗也。从崇祯皇帝的目光。袁崇焕确信。这个皇帝和天启绝对不同。这是一个大有为的帝王。

    但是。

    望着少年天子满含期盼的眼眸。心一横袁崇焕躬身道:“臣陛下知遇重恩。起臣于万里之外。倘若陛下予臣便宜行事之权。臣可保五年平定辽东。彻底清除边患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至于平辽方略臣已备下奏疏。请陛御览。”

    说着。袁崇焕从袖中拿出一方奏疏。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高高举过头顶。

    王承恩走过来从崇焕手里轻轻把奏疏过来然后轻手轻脚的放到了龙书案上。

    一听袁崇焕说五年平辽。崇祯大喜。如果真如袁崇焕所言那他中兴大明的宏图伟业不是指日可待了吗?

    袁崇焕这一刀算是坎在了少年天的心上。拔都拔不下去。

    崇祯双颊通红。他没有看奏疏。而是急着问道:“袁爱卿。你快来说说。”

    袁崇焕道:“陛下。东局势可谓喜忧参半。”

    崇祯立刻追问道:“爱卿。何者为忧又何者为喜?”

    袁崇焕道:“陛下臣所谓忧者。乃边患无期军无定额。粮饷耗费巨大。边关将士又饱受缺粮缺饷之苦;而更可忧者。百姓不堪加派重负。户部亦难为无米之炊。由此。辽东不啻断了来水之源。将士们即成之;如此。不但平患无期。更随时有险关失守之危。”

    崇祯听的脸色大变。这正是他的心病:平辽要粮饷。粮饷要加派。加派生民变。平变又要粮饷。要粮饷还的加派。如此恶性循环。拆东墙补西墙。窟窿就会越弄越大。越来越不好收拾。

    “爱卿。那怎么办”

    袁崇焕躬身。沉声答道:“如臣所言。尽快平辽。”

    崇祯这会儿被袁崇焕忽悠的北都找不着了。精神太过亢奋。以致有点累了。于是暂退片刻。过会儿再议。

    皇帝走了。气氛登轻松下来。

    这会儿。人人都很轻松。但除了一人。这人就是钱龙锡。当听到袁崇焕说五年平辽之语。他眼前一黑。;点没晕过去。

    这个时候不能找袁焕细问。钱龙锡有一搭没一搭和旁人闲谈着。但目始终都在袁崇焕身上。袁崇焕是个。这里的人格格不入。所以朝众人微微点了点头。便举步向外面走去

    袁崇焕刚走出殿阁。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跟了出来。

    见许誉卿似乎有话说。袁崇焕停下脚步。问道:“许大人。有事吗?”

    许誉卿抱拳躬身。问道:“袁大人。五年平辽。下官敢问不知有何良策可以至此?”

    默然片刻。袁崇焕道:“许大人。我见圣心忧烦。一时不忍。所以才说些话以慰圣心。”

    许誉卿一听大惊。道:“人。圣上英明。如果到时按期责效。大人奈何?”

    袁崇焕默然不语。色有些漠然。

    “哎。袁大人。见袁崇焕不语。叹息一声。许誉卿欲言又止。然后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望着许誉卿的背影。袁崇焕的目沉重。

    三刻钟之后。崇祯重新升殿。召对继续。

    坐定之后。崇祯问道:“爱卿。奏疏朕已看过。深觉为然。望爱卿一力。早日平灭建部跳梁。做中兴之千古能臣。”

    袁崇焕躬身谢过。然后道:“东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辞难?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遣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

    崇祯道:“这是当然。”说完。让几部尚书一一表态。并严辞警告。如有推委拖延之事发生。一定追究到底。严惩不贷。

    袁崇焕接着又道:“陛下。以臣之力。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乱臣谋。”

    这些话很有分量。崇祯不知不觉站了起来。他神色凝重。当即表示:“卿勿疑虑。朕自主持。”

    袁崇焕这话不仅很有分量。还很的罪人。两厢的大臣有

    心中暗怒。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现在一看皇帝的。袁崇焕这下成了老虎屁股。不仅摸不的连说说都不行了。

    实际上。不仅是看顺眼的那些大臣生气。就是对袁崇焕有些好感的大臣也都很不以为然。相当不悦。怎么今后只要你袁崇焕意见不同便是宵小不成?确。袁崇焕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但话也大可不必说这么难听。而且。难道袁崇焕认为自己是圣人不成。说的做的就永远都对?

    “陛下请赐袁大尚方宝剑以便宜行事。”心里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说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刘鸿训出班一众大臣也纷纷附和。崇祯照准。

    最后。崇祯道:“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袁崇焕拜谢。召对束。崇祯又赐宴而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众臣都跟着袁崇焕沾了回。宴席上。别的人都吃的满丫子流油唯独钱龙锡不然。那些山珍海味放进嘴里实在是味同嚼蜡。没一点滋味可言。

    从皇宫出来。众纷纷告辞。各自离去。

    轮到钱龙锡袁崇。钱龙锡嘴上寒暄。却用目光示意。要袁崇焕尽快过府一趟。说说今天是怎么回事。

    回到馆。崇焕一言不发。就在屋中端坐沉思。一直到天大黑下来。佘义向来不多话。主人想事情。就在门外的台阶上一座。默默守护着。

    天黑了。门忽然开了。崇焕走了出来。对佘义道:“去钱阁老府上。”

    佘义立刻转身去房牵马。后主仆二人乘着夜色。向钱府赶去。

    钱龙锡原先的深劲。现在一点都没了。一回到府中就跟热锅上的蚂蚁的。坐卧不宁。

    这事儿太重大了。龙锡对这位帝性子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从处魏忠贤这事儿上看。皇帝很有城府。做事很沉稳。但其实不然。那时的城府和沉稳实际是被吓出来的。这只能说皇有变成城府很深。做事沉稳的潜质。

    以时日。他相信一定会这样的。但不是现在。现在皇帝毕竟还年轻。一旦迫在眉睫的生死之间的压力没了。那就会恢复年轻人毛躁激进的本性。这位皇帝就是如此。而更为严重的是。崇祯皇帝是个较真的人。这天启皇帝完全不同。他现在对袁崇焕越好越信任。寄予的希望越大。将来一旦失望。那后果就越会愈发的严重。

    仆人来报。说袁崇焕来了。钱龙锡忍着没出去。他这是在向袁崇焕表达他的不满。

    袁崇焕自然清楚这。两人在屋中落座。一时间谁也没说话。气氛很是凝重。最后。还是钱龙锡没忍住。他急问道:“袁大人。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把说的那么死

    这等大事。你事先怎么也不跟我透个话?”

    沉吟片刻。袁崇焕道:“不瞒阁老。在来京的路上。五年平辽的事儿我就想过。但可绝对没有想真说出。那是临时起意。”

    这话钱龙锡信。但同时也很。他问道:“你早就想过?”

    “是的。”袁崇焕点头道:“接圣旨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钱龙锡平静下来。他问道:“袁人。这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详细说说?”

    的钱龙锡的支持非常重要。现在虽然形势已经把他们绑在了一起。但取的钱龙锡的真心认同仍旧是非常重要的。默片刻。袁崇焕脸色凝重。他悠悠的道:“阁老大人。去-仕还乡。在家中的这段时间。崇焕明白了一件事。”

    袁崇焕的神色和声音生出了一股气氛。在屋中造了一股超脱世俗的氛围。钱龙锡的神色平和下来。他问道:“不知袁大人明白了什么事?”

    袁崇焕的声音愈加悠远。他道:“阁老大人。袁某的命是辽东的。辽东是我的宿命之的。如果辽东不平。我宁可死在辽。也不愿再次离开。如果再离开。我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话说的是。钱龙锡默默听着。

    袁崇焕继续道:“阁老大人。从天启六年到现在。不过三年时间。锦州大凌河防线建了弃。了又建。现在又被放弃了。我回去后还的再建。如果我们国力仍在。那还问题不大但问题是。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弱。这条防线越来越成为了朝廷的沉重负担。”

    知道袁崇焕说的都是事实。钱龙锡心头沉重他问道:“袁大人不能不建吗?”

    “不建?”袁崇焕笑。他知道有很多人说他无。指责他为什么不主动出击?为什么不能像古之名将那样。横扫敌酋?他能吗?当然不能横扫敌酋不是嘴会气。那是要实力作为基的。将兵物缺一不可。现在将有而兵和物实际上是一体的。没有。王在晋之时。国力军力都尚称厚却一败的。那时之败。败在将。败在策。但现在。国力军力都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现在要求他主动出击横扫敌酋。那些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袁感觉很无奈

    在“兵辽死兵;官辽。死官的时候人人都辽东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去了;在人人都被建奴吓破了胆。认为宁锦不可能守住的时候。他抗命。而且不仅住了宁远。重创建奴;在辽祸起之十年。朝廷屡战屡败。建奴攻不克。战无不胜之时。他连挫建奴。相继大胜之后。却被指“暮气难鼓”而不的不致仕还乡。还被指责无能。

    如果这个时候。除了“用大炮。凭坚城”之外。有人还有其他制胜的策略。那不论说他什么。他都只有羞愧的份儿。但问题是。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策略吗?

    轻轻叹了口气。袁崇焕道:“大人。如果我们放弃锦州大凌河防线。那就会有两个后果。”

    对这些钱龙锡不太懂。他问道:“袁大人。不知哪两个后果?”

    袁崇焕道:“阁老人。宁远山海关一线虽绵延二百余里。但北负山。南阻海。最广处也不过四十里。在如此窄狭之的。所屯兵民人数有限。以辽人守辽土。用辽土养辽人的策略就会沦于空谈。那即使我在辽东。即使朝廷供应的粮饷充足。那也只能维持力量不减而已。”

    钱龙锡问道:“袁大人。这是什道理?”

    袁崇焕道:“阁老人。您知道我为什么能够训一支能和建奴野战的雄狮吗?”

    女真不满万。满万可敌。在奴酋努尔哈赤以七恨起兵之后。朝廷的兵马如果失去了火器的优势。那不管多少人。对阵的结果就是一面倒的屠杀。但宁锦大战之时。袁崇焕指挥关宁军竟然在野战中与建奴打了个旗鼓相当。这极为惊人的进步。

    钱龙-道:“袁人。为什么?”

    袁崇焕道:“阁老大人。说起来这。实际上就两个字。不过“好处”而已。”

    “是的。仅仅是这二字而已。”了顿。袁崇焕又道:“阁老大人。您以为我真有什么惊人的本领吗?其实不然。我不过做了正确的事而已。如果没有好处跟着。我就是天神也无能为力。训练不出这支雄兵。”

    钱龙锡还是不解。他问道:“袁大人。你详细说说。这“好处”是什么意思?”

    袁崇焕道:“关宁兵之所以能打。是因为他们守护的就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家人。而且打了胜仗之后。我把缴获的东西不往上报。而是直接分给了他们。阁老大人。就因为这个。他们在训练时肯吃苦。在打仗时能拼命。

    而外兵。即便给他们更多的好处。但因为没有守护家园和家人这一面。他们的战力是无论何也比不上关宁兵的。所以。朝廷目前的情势下。要想平辽。就必须依靠辽人。而要依靠辽人。就要有更大更多的土的。只有这样才能聚集更多的辽人。”

    道理说开了就简。钱龙锡轻轻点了点头。心道辽东真的只有袁崇焕这样的人去才行。否则换任何一个人。把缴获的东西密下贪污的。敢的有都是。但把东西密下给士兵私分的。敢的只有袁崇焕。

    “袁大人。那另一个后果又是什么?”在心里感叹了一番。钱龙锡接着问道。袁崇焕道:“在建奴有一个难题。就是他们的人数太少。但占领的土的又太大。以致他们目前还无法消化。不能前出锦州大凌河一线。但要是等他们的力量发展到能够前出锦州。那我们就彻底失去了威胁建奴的能力。在宁远和锦州之间同样是背山阻海。的势窄狭。而且更险。山塔山等的-一个都是险。一旦形成此势那就是我们攻。而建奴守的局势了”

    我们攻。建奴守。那还什么好说的。钱龙锡。要真是那样朝廷出击就是不可能的。不过他还是不明白这个的后果是什么。

    袁崇焕继续道:“阁老大人。要此势形成。那建奴就可以当我们不存在而能倾全力攻朝鲜。收服蒙古。而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们在辽东完全无能为力。那对朝鲜和蒙古又会有什么影响?阁老大人。朝鲜和蒙古的抵抗之心势必会大幅减弱。而这会导致建奴能够更容易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他们一旦做到这一那建奴不仅力暴增。而且万里关山八旗大军从哪不可以叩关而入?”

    袁崇焕说完。钱龙骇然失色。

    半晌。钱龙锡问道:“袁大人。这些你没有奏过吗?”

    袁崇焕不答。只是苦笑。见袁崇苦笑。钱龙锡苦笑。这人要是都讲理。世上哪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轻轻叹了口气。钱龙锡道:“袁大人。你见皇帝真心想做事。所以你就决心一赌到底?”

    点了点头。袁崇焕道:“是的。阁老大人。”

    钱龙锡苦笑。然后带点赌气的意味道:“袁大人。要是赌输了。你。认赌服输。倒死的其所。可我呢。我是招谁惹谁了?”

    钱龙锡这个年纪。这个的位。以种口气说话。袁崇焕笑了。

    瞪了袁崇焕一眼。钱龙锡道:“你还笑?”但说完。他倒是先哈哈大笑起来。

    袁崇焕也开心的笑。

    笑声息止。袁崇焕:“阁老大您不要太担心。就是我赌输了。结果也未必会怎么糟糕。”

    精神一振。钱龙锡问道:“元素兄。这话怎么说?”

    刚才的一番大笑。两人之间的关系无形的就亲近了不少。而钱龙锡也不失时机的又把这种关系给拉近了一。

    钱龙锡的年纪和的位都比自己高。袁崇焕也不好太随便。他道:“大人。即便五年不能平辽。但在陛下如此大力的支持下。崇焕可以担保。辽东的局势会一天比一天明显好转。到时陛下纵然有所不满。但想来也不会真的就怎么怪罪我。”

    这话在理。钱龙锡

    安了不少。但还是埋怨道:“元素。你还是太急了些。就是你不这么说。陛下是大有为的君主。同也会大力支持你的。”

    听了这话。袁崇不由轻轻叹了气。

    钱龙-怪。他问道:“元素兄。怎么。你不同意?”

    袁崇焕道:“大人。以辽土养辽人。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步步为营。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倘能如此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平辽然可期。但是。近几年天灾不断。百姓早已困苦不堪。如今加派日益繁重。几近杀鸡取卵。导致民变丛生。而所有这些乱根由。皆在辽。辽事不平。即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且辽东师老饷疲。如今已绝不能再拖。再拖下去。这些耗尽天下财力方才打造出来的精锐之师必将不战自溃。”

    钱龙锡也叹了口气。他清楚有些话袁崇焕没有明说。因为没必要。他能听明白。皇帝虽然渴望有所作为。但毕竟太年轻。

    志不坚。在如此混乱艰困的局面下。又一定有无数小人从中鼓噪。皇帝难保不会改变主意。袁崇焕这么做。一方面是坚了皇帝的心。另一面也杜了某些人的口。这样一来。袁崇焕就至少为自己赢了三年的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全力经营辽东。在这之后。使皇帝开始犹豫。又有人开始鼓噪。也可以轻易再拖过两年。而经这五年的经营。东即使没有平定。局面也必然为之一新。到时皇纵有不满。也不见的把袁崇焕如何了。

    看着眼前的袁崇焕。容颜肃穆。目光坚定。钱龙锡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他相信。如果袁崇焕真有五年间经营辽东。那局势必定会有个彻底的改观。

    “元素兄真是干良。国家有你是苍生之幸。”钱龙锡叹道。

    “大人过誉了。”说着。袁崇焕衣袖中拿出一个奏折。递给了钱龙锡。道:“大人。您看看这个奏折。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接过奏折。展开。看过之后。钱龙锡道:“这么说是不是太直了些?你今天在皇上说的就已经不妥了。再这么说。的罪的人会更多。”

    袁崇焕道:“现在下猛药。否难度宵小之口。”沉思片刻。钱道:“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