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神意 > 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底卵石
    现在机关的情况,谁不知道是组织部长说:谁关心我,我就关心谁;纪委书记: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谁;宣传部长说:谁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正面;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反面;市委书记说:谁关心我,我就让组织部长关心他;谁不关心我,我就让纪委书记关心他。

    听了本虚叙述,谭士诚见陈本虚能够在走投无路,自己也帮不了他时,找到这么高的领导,一下子竟然就解决了问题。他高兴地见人就说:“好一个陈本虚,杨庸仿这小子,这边在吓唬他。那边,他自己撞到了市领导的家里。要是没这么天大胆子,真就被杨庸仿那小子,给懵住了。”

    从那回起,朋友们都看好,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小学生,进了中国最好的学校,读书的陈本虚。

    陈本虚南下东纽约长安,我劝他不要去。我说:”你这人,不求仕途,不求财。从白京大学出来,就该去追求你原来想要得到的。你到东纽约长安,一切要从头开始,还有多少精力?能做什么?”

    本来,他答应我不去。谁知道有天早上,他兴冲冲找到我:”建春,昨天晚上,你看没看电视?”

    我不明白他意思:”我是不看那些破电视。”

    他竟然说:”昨天晚上看电视,看了部片子,上面有个大人物,在前面有人截杀,后有人追捕情况下,打把雨伞,走出家乡,开创了一番天大事业。我算了一下,现在年纪,同当时的他,竟也差不多。

    “看别人,也感觉没理由,就在这个地方,一直呆下去。我也可以去做一番,别说是事业,也可以说是事的事情。你看宋文改。要是再呆在这儿,天天看杨庸仿那张麻子脸,你是不是想,我再不活下去?”

    听了这话,我也知道,他说的谁。心里不免又气又好笑。你陈本虚个癞蛤蟆,要去比人家夜明珠。不过照现在他处境,尤其是宋文改天翻地覆闹,他去也没什么。只不过去了,和向阳花那边,两个也没成对。再后来,家庭虽然过去,闹得是如此惨痛,让人不可思议。什么凤凰三杰,我看,现在是杰个鬼。

    说完,他抹一下泪,长长地叹了口气:“天才的最大敌人,莫过于婚姻的不幸。”

    几天的时间,我和王建春,用他老婆话来说,成了无话不谈生死兄弟。我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比东纽约长安,新鲜很多。加上住在吊脚楼,每天面对碧波荡漾沱江河,听水中打渔船上鹭鸶声,听竹篙点着河底卵石叮当声,心里真不知道有多舒服。

    真想到这凤凰城,长住下去。

    “啊,这是我老婆,给你的社饭菜。”王建春把一小口袋黑糊糊东西,拿到吊脚楼给我。一五一十说煮社饭的方法。取出报纸包着的黑东西,郑重地说,这是凤凰土家腊肉,让我带回东纽约长安。

    “什么是你们凤凰腊肉。还是土家族的。花这么多钱,干什么?”

    “对了,说起花钱,我倒要告诉你。这腊肉,是人家生官,给你买的。”

    “哪个生官?”

    “哎,真是贵人多忘事。沈从文陵园,到北门城楼,给我们划船的生官。”

    “是他?还要他费心,给我买腊肉。”

    “就是你多送了他钱。这几天,他想给买点凤凰特产。也是应该的,你就当在凤凰,又交了个朋友。看样子,你和凤凰人,挺有缘分的。”

    “这腊肉,怎么这么黑。”

    “越黑,越证明是凤凰正宗特产。凤凰几乎家家都做腊肉。这是凤凰人一道别有风味的佳肴。

    “每年冬腊月,是做腊肉季节。这段日子,东村西寨不时传来猪嚎叫声,把喂养的肥猪杀掉,除留下一部分肉,过年吃,其它全做成腊肉,备来年用。

    “腊肉做法简单:把猪肉切成长块,每块三至五斤。食盐在锅中炒热,加拌适量花椒粉。一块块用盐抹,然后腌在木桶里。过个把星期,把肉从桶里取出,挂在火塘上,任烟熏火烤。

    “猪肉慢慢变黑,最后变成金黄,就把肉取下,把阳尘拍打干净,一块块放进仓库谷子里,腊肉就做成了。这样做的腊肉,保二三年不坏。放得越久,味道越香。

    “土家人爱做腊肉,除了好吃,存放得久等原因,也许与土家人住得偏远,每当客人到来,无法上集市买好菜招待客人有关。有了腊肉,一旦来客人,可以随时招待。

    “腊肉不仅用来待客,也可做走亲访友联络感情。逢年过节,人们总要带上腊肉走亲。尤其小伙子,每逢节日来临,总要带上腊肉,看望岳父岳母,以博得女友及家人欢心。”

    “这么大块腊肉,得要多少钱?我给生官?给你?”

    听我说到这里,他眼睛一白,打断我的话:”你大老远从东纽约长安来,为的是要寻找本虚。那就证明,我们是朋友。既然是朋友,你要是这样见外,那就不好说话了。”

    “你说我们是朋友,总感觉到陈本虚还有些东西,在你这里。”

    我这么一说,他眼睛一怔,接着说:”想不到你这人,也这么会死打烂缠。好了,给你算了,我这里,只有宋文改写给向阳花的一封信。”

    刘戈点评:智慧在民间,百姓自有慧眼。如若孔子在世,他一定能编一部比《诗经》更好更妙的《性福生活之凤凰居》来给这个其妙无穷的时代留影。文学第一要义,乃在于讽在于怨在于它的批判性。

    今天当我们许多作家都丢失批判这个武器时,当许多作家都忘却文学讽与怨要义时,我们的民谣却自动担负起文学神圣职责。由此我们不能不深怀感慨:真诗在民间!真文学在人间!真知灼见,真胆识亦在民间。有这样睿智而清醒的人民,谁能说我们的民族,素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