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神意 > 第一百三十三章、标点都没贪污
    那人听了,笑容可掬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在凤凰县人名正负的大礼堂里,当着凤凰城几百个公务员的面,他廉洁得一个标点,都没贪污,把自己早上和陈本虚在永丰桥上的对话,给一班人说了出来。

    不像其他的领导,在台上讲话象孔繁森,在台下做事象王宝森,对待群众象泰森,对待领导象和绅的他,最后亲自交代县正负的领导们说,你们谁谁谁,都不许去找那个炸油条人的麻烦。

    不到一个月时间,被老百姓骂了好多年的路,就修成了水泥的。麻烦是没有人敢去找他,可是陈本虚的名字,我们凤凰人,个个都知道了。

    陈本虚在我们凤凰城,回回碰到什么不好的事,都有贵人相助。

    就说那年,转干的事情吧,本来,他就已经考上了。可是他以工代干的工龄不够,还不能转正。当时我们的一个县长姓杨,叫做杨帆,平时,跟他并不是很熟,可就单单为了他一个人,跑了好几回市里。

    这个凤凰县长跑到市里,是这样说:“我们陈本虚工龄不够,可他在凤凰几十万人当中,是唯一的创作人才,能不能给他破一破格呢?”

    人家拿着他上报的作品,说:“是人才,我们当然会破格的,可总得有一个东西证明,他是一个人才。才表了这么几篇小小的文章,算得上一个人才了?”

    凤凰县长听了,感觉有道理,赶快回来,连夜跑到了他的家里:“除了这些,你还有没有其他作品?”

    陈本虚说:“有,省里头一家剧本杂志,给我的稿件留用信,这可是一个大型的历史剧本。”

    县长听了很高兴,拿了稿件的留用信,第二天,开了一个车,再跑了一次市里:“这可是一个大型历史剧本,省里的刊物已经留用信。这是我们凤凰,是从来也没有的事。”

    到了批准的最后一天,人家又对在市里开会的县长说:“杨县长,凤凰几十万人中的人才,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我们现在已经要最后批准了。可他还只是一封稿件的留用信,放在这里,能够算做一个人才的证明?”

    县长又去找陈本虚。恰好是那天,刊载了剧本的刊物,刚刚到陈本虚的手中。杨县长拿了刊物,高兴得要死,连家都没有回,让司机直接把车子往回开,去了市里。最后硬是把这事,给办成了。

    再说说陈本虚考白京大学。他只是凤凰沱江箭道坪小学毕业,凭着在刊物上表几篇文章,混进了《水云》编辑部。虽然他是国家干部,可评起职称,连去长沙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人家硬是规定,考职称,高中毕业,得做编辑八年以上;初中,十二年。小学毕业,表上没有这一栏。现实硬是*着他,非得要张文凭不可。

    他想,报名考白京大学作家班。那是插班生,本科文凭,学士学位。是白京大学给中国作家协会和各省作家协会出招生通知,要求各省推荐合格考生共36o名。基本条件是必须为省级作协会员;有主要作品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上表,并附寄代表作及省作协推荐意见;由北大审查合格,再出准考通知,仅这一关,就淘汰了24o名考生。

    5月,通过初审合格的12o名考生,才到北大参加作家班招生书面考试。全部考试共有四门,分两天考。试卷是由中文系教授领着专门研究汉语语言的一帮年轻博士生出的试题,他们有意”刁难”一下当年不可一世、多数比较年轻的作家,这门试卷如果能考到5o分,就算及格。

    考试考得12o名考生个个垂头丧气,卷起铺盖各自回去,提心吊胆地等待录取通知。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炎热的夏天里,才有38个考生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

    当时,《水云》领导杨庸仿,表面说培养人才,不好不让他去。在心里,却不想他去。不过杨庸仿这意思,不好说出口。左思右想,眉头一皱,就搞了个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和他定下了协议:《水云》杂志社干部、职工离职读书协议书:陈本虚同志(为乙方)自愿离职读书,《水云》编辑部(为甲方)经集体领导研究表示同意。

    现根据凤凰编31号文件批示精神,《水云》编辑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地方财政不拨人头经费,也不拨办刊亏损补贴;《水云》系企业编制,人数有限;《水云》实行聘任制;加上地市级刊物能否持久,也难预料等基本情况,双方协议如下:a、甲方同意乙方去考白京大学,凭录取通知报销考试期间的车费(限硬座)。住宿、伙食、补贴及报名费,均由乙方自理;b、乙方在学习期间,停工资及所有福利待遇。一切费用自理。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c、考虑乙方工龄,已达二十年,有小孩两个,妻子工资偏低,甲方在两年内,为乙方资助25o元。

    d、乙方离职读书后,甲方聘请有关人员接替工作。乙方毕业后,如甲方确实需要,乙方又愿意,还是可以应聘和聘请。如果说有一方认为没有必要时,则由乙方自己找工作,当然甲方也要一定的配合。但不承担义务和经济上的任何责任。

    e、本协议自双方签章之日起即具法律效力。

    乙方:陈本虚(签字盖章)

    甲方:《水云》杂志社杨庸仿(签字盖章)

    要知道那个时候,是我们国家的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国家干部,随便是谁,看到了这个规定,真的是说不出口,也提不出什么意见。

    人家不就是要趁着你去读书,就想要赶你走吗?不过,你既然自己想去读书了,谁还敢和自己的领导顶呢?

    可你不顶,那你这一去,就完全有可能,你不能回来了。

    一般的人一看到这个条件,可能就吓得说,那就不去,算了。可陈本虚一看,立马就怒气冲天了:“我的个娘啊,要是我不去读书,还是一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去读了书,却成了一个要单位资助的人了。而且回来,还要让单位重新去安排工作。可要是单位不给你安排?单位说不需要你了呢?

    “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