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窃国大盗 > 第十六节
    理所当然的顾炎武的施政建议遭到了朝野臣工的激烈反对不过虽然是激烈反对但这件事情还是完全按照中国传统的政治步骤来走的。

    群臣的第一个顾忌就是林风的态度林风在此事上的态度颇为令人捉摸不透就中国的政治传统来看关于将铸币以及管制天下票号钱庄的权力下放给晋徽财团的政治提案堪称“乖戾荒诞”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所以出于舆论考虑虽然是顾炎武提出来的汉王殿下并没有对此进行表态但是众人都很清楚此事如果汉王心中没有一定的想法那么无论它如何只好都只能永远在中南海上书房挂着但现在这些东西既然已经通过朝廷邸报公而示之那就说明汉王一定是对这件事情有了非常的兴趣。

    在朝廷风评之中林风是一位“雄主”。什么是雄主?站在历史典故的角度来看这个词是褒多于贬在很多场合下被认为是一种佳称这种君王的特征就是有作为善于驭下政治能力很强而且同时大局观念非常清醒为人往往非常固执一旦有了自己的意见其他臣下一般非常难以改变这是好的一面而坏的一面就是心思莫测喜怒无常而且最令人畏惧的是雄主是最不怕杀人的。

    这个评价确实算不上什么错误就当今林汉帝国的情形来看自从林风剿灭伪清入主中原以来驱逐鞑虏恢复衣冠崇敬礼教赈抚流亡劝农扶桑鼓励工商历经数年努力中国北方地区大体上已经从战争状态中走了出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情况的出现就已经证明了林风的政治能力----但是附着在这个表象背后的是北京城的数次大屠杀和大清洗辽阳屠城、山西坑俘数十万阻挠他的人倒在了血泊之中经过这么多的风雨之后林风现在已经变得对生命相当之漠视这种人格上的扭曲不是一天两天的结果应该算是这个政治环境下必然所以现在如果为了争取政治上的成功再杀一个几十万、上百万人他也绝对不是什么很在乎。

    大汉官员们的顾忌也就在这里在中国社会揣摩上意是做官的第一要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大背景下什么清官、爱民之类都只能是成功官僚的政治作秀----试想如果官都做不下去还怎么有条件去照顾自己治理下的人民?!所以当没有明白林风的意图之前李光地、陈梦雷等一众中央大佬在第一时间之内保持了缄默。

    第一个有分量的声音来自辽东奴尔干地区。这也是一件非常之令人奇怪的事情顾炎武上奏林风朱批转邸报出去将近一个多月北京、直隶以及临近山西都没有言反而是最为遥远的边塞省份对此质疑这无论如何都显得有些滑稽不过在这个时候并不是整顿这种潜规则的时候众人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个关乎大汉帝国国家走向的政策上来。

    上奏驳斥顾炎武的奴尔干巡抚张书玉。张书玉是江苏镇江人字素存号润浦伪顺治十八年进士原本是伪清康熙朝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林风入京之后被俘八个月之后投降效命。这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自从林风击败图海、彻底铲除满洲八旗之后原来的心存观望的许多清廷官员都意识到“天命更替、乾坤易转非人力可挽回”于是纷纷投降大汉朝廷因为林汉朝廷开国之初本朝科班大多还都在州县上转悠所以现在帝国的主流官员都是这些“反正”的伪清官员。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员们还心存忐忑因为就传统来看“前朝遗臣”不论怎么能干不论作出什么样的丰功伟绩都能够被“2臣”这个字眼一棍子敲死很少有能讨到好的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的投降背主行为。

    他们和周培公、李光地、陈梦雷等人是完全不同的李光地和陈梦雷投靠汉王的时候都是微末小吏默默无闻按照规矩来说这种状况可以被认为是“大隐隐于朝”所以当与林风君臣际会之后便立即忠心效矢志不疑作出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最后“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没有人说他们是气节有亏。

    中国人的气节观念也是有一个潜在的度量衡的责任和义务在此锱铢分明小吏造反不是卖主求荣所以萧何不是坏蛋但反过来说做官做到巡抚、布政司等那就是“君恩深重”不能轻易背叛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舆论谴责而就算百年之后青史之上也必然被史官责难。

    张书玉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他在投靠林汉朝廷之前就是伪清大臣庶吉士出身历任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侍郎正正经经的朝廷大员而且清廷对他也确实仁至义尽他的官仕之路就是非常之传统“宰相之路”清廷两代皇帝都是把他当成预备宰相来培养。所以在这个时候社会背景下他的背叛是很受人诟病的他做人应该压力很大。

    但是他现在跳出来第一个质疑林风转批的奏折这很反常林风初一看到奏折的时候心中的确实感觉非常古怪平心而论林风对待这些前清降臣也是非常不错的就现在来看清廷留下来的而又愿意投降的官员只要是有本领基本上都已经是位高权重最近的朝廷改制小组领头的李绂就是降官除此之外现在的户部尚书陈廷敬、礼部尚书徐学乾等大员也是降官更有甚者象张英、张书玉等能力较高有地方施政经验的还被授为封疆大吏信之任之毫不疑虑礼遇恩宠到这种程度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是非常罕见的。

    当仔细浏览全文之后林风才回过味来现自己确实想得岔了张书玉之所以敢于上这封奏折确实还是有所持仗的。张书玉是奴尔干巡抚而众所周知奴尔干地区地方贫瘠民风刁悍少数民族部落名目繁多就现在帝国的疆域来看可谓是第一难以治理的地方本来按照林风想法这个地区历来就是中国的战争策源地之一他是打算把汤斌这员干将调过去大干一场的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倾入大量的白银进行边疆建设但当前国家还未统一这么干情况不允许所以在群臣的劝谏下他把这个计划暂时搁浅选派了一个干练的老派大臣过去好好招抚恢复。

    张书玉的巡抚就是这么来的他的辖区情况很复杂而又因为是边疆行省的关系他的权力也非常之大因为战乱未靖奴尔干将军马英经常奉命调兵出征所以基本上一省之内的文武大员都得受这个巡抚节制现在他除了管理一省的民生政务之外还可以指派三个旅的精锐部队出去剿匪可谓文武兼备是名副其实的“藩镇大臣”。如此荣宠信任张书玉感激之至所以上任之后办事非常用心。

    他本人被称为老派大臣这里是有缘由的自从林风入主北京之后推行了一系列解放工商推经地方交流的政策6续取消了很多路引、路条、官照等束缚人口的政策所以在林汉帝国的统治区域商业活动兴盛无比人口流动频繁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招来了大批读书人的批判对于林风的这种政策中国南北士林看法不一中原北方的老百姓在这个政策下得到了许多好处所以北方士林大多褒多于贬认为“圣人治世凡民利者我利也”这个意识就是说虽然有悖传统但是圣人的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一个人两个任参悟得透彻的但是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就是只要是老百姓得到了利益国富民安那就是符合儒家圣典的要求是“得其神而不拘其形”这种看法得到了林汉帝国官方的大力提倡很有现实主义色彩重在承认和实践。

    但是南方士林就对此不以为然----这也是林风心中感觉很奇怪的地方在他的认识之中中国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在这个时期是商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教科书中大吹特吹自我标榜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这里搞的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看南方的读书人应该比北方儒生更加开放和激进才对怎么反而更加保守呢?!这个疑问他至今还未找到答案不过通过对舆论的关注他还是了解了一些南方士林对他的评价。

    南方士林认为这么林汉帝国这么搞属于违反圣贤教训的行为属于“崇末抑本”使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和读书人“追名逐利世风日下”从而令原本纯朴的村夫民妇“言必较锱铢争必为银钱”导致“我名教数千年教化之功一夕尽丧痛哉痛哉”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耕为食织为衣的行为规范进行犯罪令他们痛心疾。

    这两种观点被人分出了派别北方士林这派以顾炎武等为被称之为“新派”而南方士林那一派则以昔日的“复社”老人为骨干被称为“老派”自从间隔纷起意见不一之后两派儒生经常口诛笔伐进行大规模论战不过至今为止倒也没有分出什么高低胜负各有各的道理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张书玉就是属于老派阵营非常仇视新派思想自以为站在传统而正义的一方顾炎武那派忘宗背祖的儒生在他眼里跟卓尔精灵没什么两样。就林风来看他就是特别推崇“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那种官员反对大搞商业反对人口流动反对对“士农工商”四字排行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非常固执有时候甚至显得不可理喻这种精神上的执着甚至过他作为官员对于官场法则的尊奉为了自己的立场他甚至不惜和自己的上司李光地争执。

    当然观念上的不统一并不妨碍林风对他提拔和使用作为官员他的行政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之所以调任他为奴尔干巡抚则是有另一方面的考虑。

    众所周知奴尔干地方贫瘠部族繁多在整个大汉帝国境内是最为偏僻也是最为贫困的省份生产力尤为低下大部分部族不是游猎为生就是刀耕火种缺乏粮食、缺乏衣物、缺乏食盐缺乏知识总之什么都缺林风希望能够对这种困窘进行某些改变当然这里一半是出于对自己治下的各族人民负责也是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因为就历史先鉴来看这些少数民族之所以兴风作浪动战争背后的动力不是别的就是正是一件衣服、一口食物。

    所以林风把张书玉调到了奴尔干他认为这个岗位非常适合这个老派大员林风信奉工商救国但到底也知道小农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无论如何也总是比游猎和刀耕火种先进得多所以把张书玉调到那边去一个朝廷中枢少了个碍眼的二个让张书玉教那些部族去种田开垦把基本经济狠狠地抓一抓有了财富积累、有了市场条件之后好去摘桃子。

    因为汉军战斗力举世第一马英将军暴戾残忍在前一段时间各地部族亦是惶恐万分所以张书玉几年日子也很好过经过马英的努力之后现在奴尔干地区的绝大多数都非常听话基本上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不服就纠集臣服的部落出兵一齐把造反的部落灭掉男人杀光女人和儿童分掉在这种恐怖主义政策下巡抚大人的各项命令基本上都落到了实处没有哪个酋长和头人胆敢多话实际上他们也并不反对种田虽然这里面有一小撮傻瓜推崇祖先制度讲什么xxx族是xxx山或者xx河流的儿子不能象汉人那样去种地但这种声音基本上都被无视了因为对于帝国政府来说现在的情况很简单----要么按照我说的去做要么就去死而且因为林风重视的原因朝廷户部对奴尔干地区多有倾斜两年来为了屯垦和开荒调拨了不少钱粮所以这件事情的阻力就便得很小因为站在部族的角度来看有钱粮种子可分那为什么不去种一下地敷衍敷衍?而且张书玉也并不是一味禁止部落迁移只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按照各个部族的人口和势力给他们划分了地盘进行最初步的变相定居而已。

    在军事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张书玉在这两年取得相当不错的政绩汉军征服辽东的第一年奴尔干还是山头林立战乱不断粮食布匹都无法自给到了第二年各种反叛就都被镇压下去多数潜伏在山林中的部落被在封山、搜捕、围困、猎杀等血腥手段逼出大山按照官府的命令屯聚开垦而到了今年大汉建元改制的时候奴尔干地区连流浪、逃亡的游牧民都被肃清了所有的部族都拥有了红薯地、山坡玉米地和麦田粮食基本上实现了自己自足许多部族的妇女学会了木织机能够对麻和棉进行加工外省商队通行便利本省出产的药材、皮货、牲畜、木材等特产换取了许多财富。

    张书玉的收获当然不小吏部每年考绩为优而林风甚至在表彰诏书中亲切的称他为“国士”在大汉朝廷的广泛宣传下张素存大人因为“三年定辽”而传遍大江南北连他在江苏的老父亦焉与荣焉他的朋友著名诗人吴梅村甚至为他写了一长词称奴尔干这个地方是“白山黑水朔风烈千古英雄空束手……”而张书玉却能够“轻袍缓带谈笑间靺鞨俯乾坤定……”(注)其词句恢宏文采飞扬直追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天下人争相传诵时人无不惊叹张书玉亦得享大名从而与汤斌、汪士荣齐名并称为“兴汉三杰”。

    鉴于如此他上奏折反对林风朱批的邸报既然令人大感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此人是伪清降臣按道理来说要夹着尾巴做人没想到他竟然有胆子第一个跳出来“触逆龙颜”;而理所当然的是他本人就是老派官员而且誉满神州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著名政治家有足够的本钱对抗顾炎武的名望同时他奉行的政策在奴尔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个实践成果绝对可以成为他验证自己政治理念的基石。

    所以当张书玉的奏折自奴尔干八百里加急抵达京师之后如同点燃导火索一般经过一个多月的蓄势屏声后政治风暴终于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