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逆流战神 > 092 祸乱根源
    李定国见钱文直脸色青红不定,眼神时而迷茫时而清澈,忙不失时机地问道:“先生,请教凤阳有皇庄、官田、寺产多少?”

    钱文直略一沉吟,带着疑惑的神情说:“十之七八。”

    “那勋贵免税赋、徭役之地有多少?”

    “十之一二。”

    李定国嘿然一笑,又问:“颖州比凤阳如何?”

    钱文直有些明白了,忙拱手道:“相差不大,将军,国家赋税徭役出于土地之两成,就算张阁部制定了什一税法,这举国之税却要耕地之两成来承担。两成的税收、两成!无怪乎朝廷连年派饷也不敷所用,而连年派饷又尽数落到举国两成之有地之民头上,农民之苦由来于此啊!”

    “军屯。”李定国的脸色突然变得很凝重,把他本就不象十四、五岁少年的外貌变得更加老成。

    “军屯,军户之田地亦为皇庄官田所吞并,存之无多矣!”钱文直慨然道,看到李定国的表情又醒悟了一点,长身作揖道:“将军一语,直捣利害关键之处,大明,亡矣。小人不才,仅有乡举之功名,愿追随将军左右,解民之倒悬,救族之将灭!”

    两人在问答间已然剖析清楚三个问题。

    一是乱民。全国耕地8o%-9o%控制在皇庄、官田、军屯手里,这些田地的产出是不用交税的。而明朝的税法是以一地方之田亩数量摊派,有这么多不用交税的地,那么一地方之税全部落到了1o%--2o%的农民占有地上。这种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佃户、长工或者流民,也造成了有地农民负担过重,逐渐破产的景况。有地的地主,则把税收分摊到佃户、长工的头上,或者与官府勾结把原本是自己应该承担的税收转嫁到其他农民身上。这样的结果是农民失去耕地或者是有地却不堪重负不敢种,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最终沦落为流民。因此,即使没有连年的灾荒,大明王朝统治下的农民也会四下逃亡,最终聚集起义。

    二是国家财政日益困难。采用按地亩摊派抽税的方式最终也抽不上税来,因为赋税土地数量与财政收入有直接的关联。一个国家的开支用度全部由1o%的土地来承担,自然是大大的不够!自然要加派各种税调、军饷了。而这样,又迫使有地农民和小地主破产,拥有土地的大官僚地主、皇庄等,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有钱人,可是,他们不用交税,或者是可以用权力来避免交税转嫁负担于民。各级官府被朝廷、户部逼急了,只能把鞭子抽到那可怜的有地农民和小地主身上,于是乎,小地主变农民、农民变佃户、佃户碰上灾年就揭竿而起变成起义军了。而朝廷依然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从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是军力。国家财政没有收入,军屯之田又被侵占、兼并。军户生活无着自然逃亡或者躲避出征、躲避训练。而国家给军队的装备质量、数量也因为资金短缺的问题而逐年下降。兵缺乏训练军心不稳装备不齐,难怪会连战连败,只能用募兵来应付。封建王朝的募兵是什么性质?募兵是军阀形成的开端,特别是在朝廷中央政府缺乏钱粮军械支撑的时候,军阀就逐渐以军需为名把控驻地经济命脉。军阀之兵能够在国战中卖全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利益机制决定了这些军阀要保存实力,要维持地盘、维持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在国家中的地位,兵,就是军阀的命根子。

    一个耕地问题,就是祸乱的根源。可惜,嘴里叫着要中兴的崇祯皇帝却明明知道问题之所在,也不愿意或者是没胆子在耕地问题上下手改革弊端,从根本上中兴大明王朝。

    所谓天道轮回、王朝更迭,中心问题就是在土地上。这是一个封建农业大国的统治核心,也是历代农民起义只用提“均田”两个字就能召集千万人群起响应的原因!

    出身小地主家庭的读理,对点拨他的青年起义军军官自然是敬佩有加,甘效犬马之劳了!在他看来,事情突然简单起来。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明必亡!而农民军只要解决了政权的问题,就可以合全国之力去抵御女真,彻底消弭边患。改朝换代之日就要到来,自己何苦去做范增而不学张良呢?农民军解决政权问题,还不得用自己这样的读书人吗?

    两人顿时亲密起来,把着手在布庄门口低声密谈,笑容殷殷。那边,秦燕柔选好几样花色料子,轻声唤了句:“宁宇。”

    李定国抱歉地微笑道:“先生,今日定国陪姨娘出来采购,实在是不巧,这样,您得空去西营找我,只用报您名号即可。定国当与先生把酒详谈,可好?”

    钱文直躬身道:“将军尽管自便,是小的叨扰了二位雅兴。明日,必当前往军营恭听将军教诲。”

    语毕,钱文直迈着读书人悠闲而有些自矜的步伐出了布庄,很快就消失在大街之上。李定国想不到这样就收了一个文人,喜滋滋地走到秦燕柔身边掏了银子付帐。

    秦燕柔见他心情好,自己心里也觉着高兴,一走出布庄就道:“宁宇,回营我给你做件新衣服,可好?”

    李定国感激地转头去看,心下都是一阵愧疚,道:“走,去看看饰胭脂之类的,衣服不急,不急!”

    说着,就拉着心里喜悦脸上却不太情愿的秦燕柔的手四处寻找金银饰店。大大的美人儿一个却连象样的饰都没有?那不是在扇她身边男人的耳光吗?!

    ……

    颖州知府衙门内,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正聚集在一起商议攻掠凤阳的事情。凤阳人自派出了代表来请起义军,还奉上比较详细的官兵布防图,官僚富户的名单、住址。几百里外的凤阳何处有兵、何处有钱粮,这些情况现在完全掌握在起义军领们的手上。

    老回回一脸的担忧,见众人说的热闹,忍不住道:“凤阳是中都,打了凤阳那官军还不急跟着我们撵呐?洪疯子的德行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要丢了凤阳,我敢说洪疯子就真要疯似的跟着我们打。他现在手里有几十万各路官军,京师铁骑营、关宁边军、四川白杆兵皆是精锐。我看,凤阳不能打,树大招风的事情咱不能做。”

    “屁!老回回可是怕了?那你说去哪里?”张献忠现在还是脱不去血性的脾气,毕竟他还是一个3o来岁的人,并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起义军领导人。实际人,人都是在慢慢成熟的,张献忠也不可能跳出这个规律之外。

    “山西,还是去山西。”老回回马守应捺住心里的不快,认真的回答着。现在,起义军有老回回、闯王、革里眼、左监王、曹操、改世王、射塌天、八大王、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多,可这安徽境内,是以张献忠的西营为主力。因此,不得不充分考虑到张献忠的态度。

    李自成新娶了一门亲,娘子是高迎祥的妹子,因此起义军里都叫做“高夫人”。由此,他和高迎祥的关系骤然就密切了许多,而老回回则是高迎祥的人。不过,他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帮老回回。什么凤阳是中都就打不得?正因为它是中都才要优先去打!起义军里很多头领都还没有确立一个与明王朝争天下的意识,还仅仅满足于自己手里有多少人,有多少粮食,有多少并不稳当的地盘,有的甚至还在想着以手上的实力去谋取朝廷的官位。打,凤阳必须打!打了凤阳这些人可就没有回头路了,起义军和朱家就有直接的仇恨了。

    十三家七十二营领中,能够称为枭雄的人并不多见,而具有王霸天下战略眼光的人,也仅仅是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人而已。这样,事实上起义军就在安徽确立了一个比较松散的三人核心,对此李自成有些体悟。他要主张攻凤阳,一是确立起义军与朝廷的不共戴天,二是应和张献忠,搞好彼此的关系。

    “马哥,山西去不得,一去必然落进官军的包围。并不是我们怕了官军,十万之众怕了谁来?就算是关宁铁骑齐齐上来,也可拼个高下分个雌雄。既然不怕,那直捣凤阳又当如何?去凤阳,我同意张哥的建议!”李自成说完,手拉着马守应的胳膊,却转头给旁边的张献忠递了个眼色。

    张献忠抱拳道:“盟主、马哥。我这人就是臭脾气不好,还望原谅则个。攻凤阳,西营愿为先导前锋。”

    高迎祥摸着下巴上的络腮胡子看了看其他人,猛下决心道:“就这么办!敬轩为先锋,曹操、老回回为左右翼,我和鸿基、闯塌天为中军,其余为后应。明日准备一天,后日清晨拔营出!”

    颖州城外,2o万起义军连营几十里,营帐层层叠叠向远方延伸,各色号旗迎风招展,把隆冬的皖西北地区渲染得轰轰烈烈、热气腾腾。张献忠回到南门外的西营驻地,立马就召集众头领商议进兵凤阳的事情。

    “凤阳有守陵官军7ooo余人,其他官军1万多人,大约就是两万之数。这一次,我们十三家是合营进攻,非要在凤阳打个出彩的漂亮仗不可。听老百姓说,凤阳的官军纪律极差,训练不足,而且分散驻防在皇陵、凤阳和各县上,还有,凤阳无城!”

    “无城?”众头领惊讶地几乎同时问道。

    张献忠笑道:“正是,皇帝老倌信风水,怕城墙隔绝了龙脉灵气,所以凤阳一带只有望楼而无城池。大家说,怎么个打法?”

    廖惠站了起来,抱拳道:“张哥,凤阳既无城墙,那我军只用注意望楼就行。以轻骑日夜兼程于天亮时分突入凤阳,这样可以避开官军望楼的监视,先灭官军一部造成混乱后,再全军掩袭上去,必然可以取得全胜。况且,据说凤阳冬日多雾,晨雾一起官军视线受阻而调动更加不灵。这一战,我愿为前锋,以战凤阳之功补入伙的见面礼。”

    扫地王廖惠话音刚落,对面的太平王侯俊禄也腾地站了起来,打个团拱后朗声道:“既然是轻骑作战,我部下有千八百骑兵,自然也当得先锋。张哥,莫如由兄弟和廖哥一起分两路行动,拿下凤阳则更有把握。”

    张献忠此时怎么也掩饰不住心里的狂喜,这新来的兄弟争抢着要当先锋,自然是已经把自己看成西营的人,再无前后、彼此之分了。廖惠说得有道理,轻骑趁雾袭击,然后大队跟上的作战办法对歼灭凤阳分散而无城池依托的守军来说最合适。而侯俊禄的骑兵则由汉族、回族、蒙古族人组成,在陕甘一带颇有名气,也是轻骑偷袭作战的上佳人选。于是张献忠道:“那就偏劳两位兄弟了。前锋营张化龙,挑拣骑兵交予袁升高统带,协助后二营(扫地王和太平王的营号)突袭凤阳。中营王复臣,率中、左、右三营尾随跟进。噢,把定国儿留在颖州协助后营刘进忠。”

    站在张献忠背后的李定国正要说话,却被张献忠伸手偷偷拉了一下裤脚,慌忙闭了嘴。攻明朝中都这么个大事情怎么能够不去呢?!噢,对了,莫非老爹是想把这颖州搞成根据地?所以才让自己留下协助后营头领刘进忠驻防颖州,也好,自己手下的那1ooo兵丁还没有训练成,而明天还要接待钱文直,罢了,不去凤阳也罢!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清晨,大雾弥漫,扫地王、太平王等部义军突然进抵凤阳。

    颖州、凤阳相隔几百里,官军直到起义军已经围住皇陵的鼓楼,杀散守陵军后才报告紧急军情给中都留守朱国正和凤阳知府颜容暄,倒霉的报信人还被斥责为“慌报军情”挨了一顿板子。当朱国正醒悟过来时,一切都已经显得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