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七百二十一章至第七百三一十章
    [721]

    传道

    朱厚照走到了终点但正德年间另一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却还在继续着王守仁仍然在续写着他的辉煌。

    叛乱平定了俘虏交上去了阎王小鬼也打走了到此应该算是功德圆满。王大人也终于可以歇歇了正在这个时候张永来了不过这次他是来要一样东西的。

    他要的就是宁王的那本账本。

    张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敌人的平时就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天赐良机拿着这本帐本还怕整不死人吗?

    在他看来王守仁算是他的人于情于理都会给他的。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却实在出人意料:

    “我烧掉了。”

    张永的眼睛当时就直了。

    面对着怒火中烧的张永王守仁平静地说出了他的理由:

    “叛乱已平无谓再动兵戈就到此为止吧。”

    张永现自己很难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甘愿功成身退拱手让人。

    这个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啊!

    一声叹息之后张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

    一切都结束了世界也清静了。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风波的王守仁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当然只是片刻而已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不惹麻烦自然有麻烦来找他。

    这次找他麻烦的人来头更大。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绩赞叹有加决定把他应得的荣誉还给他还当众了脾气: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放在外面即刻调他入京办事!”

    然而之后奇怪的事情生了这道命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拖到最后皇帝连催了几次吏部才搞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调南京兵部尚书。

    皇帝都说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胆敢不执行?

    吏部确实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但他们也没有抗命因为他们执行的是另一个人的命令。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人比皇帝厉害。

    因为连当时的皇帝都是这位仁兄一手拥立的。

    [722]

    此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杨廷和这次找王守仁麻烦的人正是他。

    杨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个好人(相对而言)虽然他也收收黑钱徇徇私但归根结底他还是努力干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这几年没有他在家拼死拼活地干明朝这笔买卖早就歇业关门了。

    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窄很难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级王琼有着很深的矛盾对于王守仁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王守仁却并不在意对于一个视荣华为无物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来说这算得上什么呢?

    他收拾东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书。

    历史是神奇的虽然对于杨廷和的恶整王守仁并没有反击但正德年间的著名定律----不能得罪王守仁到了嘉靖年间竟然还是有用的。

    杨廷和先生不会想到他很快也要倒霉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虽然那件让他倒霉的事王守仁并未参与却也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是以后的事了杨廷和先生还得等一阵子可是王守仁的不幸却已就在眼前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刚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亲王华去世了。

    这位老先生前半辈子被王守仁折腾得够呛后半辈子却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这件事情沉重地打击了王守仁他离任回家守孝由于过于悲痛还大病了一场。

    正是这次打击和那场大病最终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

    父亲的训斥格竹子的执著刘瑾的廷杖龙场的悲凉悟道的喜悦悲愤的逃亡平叛的奋战如此多的官场风波刀光剑影几起几落世上再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弦。

    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学。

    他虽然已经名满天下却毫无架子四处游历讲学无论是贫是富只要前来听讲他就以诚相待即使这些人另有目的。

    嘉靖元年(1522)一位泰州的商人来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来他只是个无名小卒但奇怪的是他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为这位仁兄的打扮实在惊人据史料记载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还拿着笏板放在今天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当时就算是引领时代潮流了。

    他就穿着这一身去见了王守仁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后面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目的然而他没有能够骗过王守仁。

    [723]

    王守仁友善地接待了这个人与他讨论问题招待他吃饭他对王守仁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想拜入门下王守仁答应了。

    不久之后他又换上了那套行头准备出去游历讲学。

    王守仁突然叫住了他一改往日笑颜极为冷淡地问他为何要这种打扮。

    回答依然是老一套什么破除理学陋规讲求心学真义之类。

    王守仁静静地听他说完只用一句话就揭穿了他的伪装:

    “你不过是想出名而已。”(欲显尔)。

    这人彻底呆住了这确实是他的目的在他出前唯恐身份太低被人家瞧不起希望利用王守仁来扩大名声所以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来炒作自己。

    这位仁兄还是太嫩了要知道王守仁先生看起来慈眉善目却是耍诈的老手当年他老哥出来骗人的时候估计书生同志还在穿开裆裤。

    眼见花招被拆穿也不好意思呆下去了他拿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向王守仁告别准备回家。

    王守仁却叫住了他对他说他仍然是自己的学生可以继续留在这里而且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此人终于明白所谓家世和出身从来都不在王守仁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要做的只是无私的传道授业而已。

    他收起了自己的所有伪装庄重地向王守仁跪拜行礼就此洗心革面一心向学。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王艮他后来成为了王守仁最优秀的学生并创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学派----泰州学派。(王艮是泰州人)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此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主要传人有王栋、徐樾、赵贞吉、何心隐等这些人身份相差极大如赵贞吉是朝廷高级官员何心隐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经常闹事实在是五花八门龙蛇混杂。

    但这一派中影响最大的却是另外两个人一个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思想启蒙解放的先锋”(官方评价)叫做李贽。

    对于这位李贽先生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是不奇怪的毕竟他不是娱乐圈的人曝光率确实不高但他在中国思想哲学史上的名声实在是大得吓人这位仁兄还是一位传奇人物关于他的事情后面还要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724]

    而另一个人更为特别此人不是泰州学派的嫡传弟子只能算个插班生但如果没有这个人明代的历史将会改写。

    这个影响了历史的人的名字叫做徐阶。

    这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也是后面的主角人选目前暂时留任候补休息。

    光芒

    王守仁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之所学倾囊传授他虚心解答疑问时刻检讨着自己的不足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搞学术纷争。

    据我所知能够这样做的似乎只有两千年前的那位仁兄----孔子。

    他四处讲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征服了无数的人心学的风潮逐渐兴起但他的这一举动也惹来了麻烦。

    官方权威的程朱理学家们终于无法容忍了在他们看来王守仁的“异端邪说”就如同洪水猛兽会荡涤一切规范与秩序他们纷纷起了攻击。

    写文章的写文章写奏折的写奏折(很多人都是官)更绝的是当时的中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竟然把影射攻击王守仁的话当作考题拿来考试真可谓空前绝后举世奇观。

    漫天风雨骂声不绝总之一句话欲除之而后快。

    对于这一“盛况”他的门人都十分气愤但王守仁却只笑着说了一句话:

    “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不仅仅是一句回答也是王守仁一生的注解。

    他的这种态度打动了更多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是的前进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正如同王守仁的光芒纵然历经千年饱经风雨却终将光耀于天下万物之间。

    嘉靖六年(1527)五月天泉桥

    王守仁站在桥上看着站在他眼前的钱德洪与王畿。

    这两个人是他的嫡传弟子也是他的心学传人。他之所以此时召集他们前来是因为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

    [725]

    不久之前朝廷接到急报两广地区生了少数民族叛乱十分棘手两广总督姚镆急得跳脚却又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皇帝想到了王守仁。

    于是王守仁先生又一次接到了救火队员的工作他被委任为左都御史前往平叛。

    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经过长期征战和常年奔波他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而且此时他已然成为了知名的哲学家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完全可以拒绝这个差事。

    可是如果他拒绝他就不是王守仁了他的这一生就是为国为民活着的。王哲学家决定再次拿起武器深入两广的深山老林去爬山沟。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几句必须要说的话。

    钱德洪和王畿肃穆地看着老师他们在等待着。

    王守仁打破了沉默:

    我即将赴任但此去必定再无返乡之日此刻即是永别之时望你们用心于学今后我不能再教你们了。

    钱德洪和王畿当即泪流满面马上跪倒在地连声说道:

    老师哪里话!老师哪里话!

    王守仁却笑着摇摇头:

    生死之事上天自有定数我已五十有六人生已然如此别无牵挂只是有一件事情还要交代。

    钱德洪和王畿停止了悲泣抬起了头。

    我死之后心学必定大盛我之平生所学已经全部教给了你们但心学之精髓你们却尚未领悟我有四句话要传给你们毕生所学皆在于此你们要用心领会将之扬光大普济世人。

    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大风拂过了空旷的天泉桥在四周传来的阵阵风声中王守仁高声吟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钱德洪与王畿一言不摒气凝神记下了这四句话。

    此即为所谓心学四决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吟罢王守仁仰向天大笑之间飘然离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嚎哭而来欢笑而去人生本当如此。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论道王守仁将他毕生的坎坷与智慧传授给了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是王守仁先生还不能光荣退休因为他还要去山区剿匪。

    [726]

    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就是良民拿起枪就是悍匪一旦兵权在手大军待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开始整顿所有部队严格操练。

    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王守仁很清楚对于叛乱者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不过估计王守仁先生也没想到他的到来对这场叛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起码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到底有多大。

    在听到王守仁前来征讨的消息后领导叛乱的两个领当即达成了共识----投降。

    王先生实在是名声在外他的光辉业迹、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闻连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也是闻名已久叛乱者也就是想混口饭吃犯不着和王先生作对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决定接受朝廷招安。

    但这二位领倒还有个担心由于王先生之前的名声不好(喜欢耍诈)他们两个怕就算投了降到时候王先生阴他们一下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但事到如今投降生死未卜不投降就必死无疑还是投降吧。

    其实王守仁先生还是守信用的只有对不讲信义玩弄阴谋的人他才会痛下杀手见到这二位领后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顿板子(教训一下)就履行了诺言。

    就这样朝廷折腾了几年毫无办法的两广之乱王守仁先生老将出马立马就解决了。

    这件事情给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朝廷上下一片赞扬之声但这最后的辉煌也燃尽了王守仁的生命之火他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嘉靖七年(1528)十月他的肺病作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回家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可是他的病情实在太重了要等到上级审批估计坟头上都长草了王守仁当机立断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回乡之路。

    但他终究没有能够回去。

    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王守仁到达了江西南安再也走不动了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

    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727]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飞的我可以射走者我可以网游的我可以钓。

    但是龙我不知该怎么办啊!学识渊深莫测志趣高妙难知;如蛇般屈伸如龙般变化龙乘风云可上九天!

    对于王守仁先生我别无他法只能用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来描述他这是他应得的称颂。

    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日日顶礼膜拜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

    赞:

    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是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

    聪明的选择

    朱厚照死的时候,最忙的人是杨廷和.

    公正地讲,王守仁先生虽然是千古难得的圣贤,却并非一个掌握时局的人物,他长期担任中央下派干部,基本不在京城混,这种编外人员实在说不上是朝廷重臣.在那些年中,真正支撑国家大局的人是杨廷和.

    在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的那个深夜,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后,杨廷和并不悲痛,这并非是他对自己的学生毫无感情,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悲痛.

    那个风雨欲来的夜里,他会见了两个惊慌失措的人,一个是谷大用,另一个是张永.

    他们来的目的很简单,只讨论一个问题----谁当皇帝?

    朱厚照兄实在是不够意思玩够了拍屁股就走了您倒是轻松了可是苦了剩下来的兄弟们这么大个摊子您倒是给留个接手的人啊!

    由于玩得太厉害朱皇上没生孩子(哪来这工夫)可大明国不能没有皇帝这下子张永也慌了他虽然手握大权毕竟只是个太监到底该怎么办他也没主意了只能跑去找杨廷和。

    [728]

    相对于他们的慌乱杨廷和先生却是稳如泰山面对着张永急切地目光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兄终弟及皇位自然有人接任。

    那么这个接替皇位的人是谁呢?

    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

    张永和谷大用这才松了口气。

    请注意以上说的不是四个人而是一个人毕竟人家是皇族祖宗三代是都要说清楚的要知道当年为了查实刘备先生的中山靖王之后的地位找出来的族谱长度堪与大学论文相比。

    这个背负着四个身份的幸运儿名叫朱厚熜。他就是明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嘉靖皇帝。

    此时的杨廷和自然十分喜欢这位他推举的皇位继承人但在不久之后他将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当然了这毕竟是之后的事情。

    而现在看着神情放松放心大胆准备官升一级的张永和谷大用杨廷和却板起了面孔:

    事情还没了结

    是的正德年间的这一场大戏还差最后的一幕才能完成。

    而这最后一幕的主角就是江彬先生他解决了钱宁但没有能够搞垮王守仁

    现在他将面对自己的新对手----杨廷和。

    很快杨廷和布了命令解散由朱厚照组建由江彬操纵的团营解除了他手中的武装然后他布命令由张永、郭勋等人控制京城防务严禁任何军队调动。

    很明显这是要动手了京城很快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流言蜚语四处乱飞一贯骄横的江彬也顿时乱了马脚慌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只能每天和同伙商量对策。

    凑热闹的人似乎也不少不久之后的一天京军都督张洪深夜突然到杨廷和的家里通报了一件事情。

    现在江彬那一帮人正在四处活动他们可能要造反辅不可不防!张洪用饱含忧虑的语气提醒着杨廷和。

    然而杨廷和却不以为然.:

    你不用怕江彬造反而今天下大定他以何造反?况且即使他想造反他的部下也不会跟着他你多虑了在我看来江彬绝不会反!

    张洪看着态度坚决的杨廷和叹了口气走了。在他背后为他送行的是杨廷和那道意味深长的眼神。

    [729]

    他离开了杨廷和的府邸却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个人的住处----江彬。

    这位张洪是江彬的心腹他是奉命来打探消息的得到了暂时无事的保证江彬终于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杨廷和却叫来了内阁里的蒋冕和毛纪准备拟定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很快江彬接到了一个通知他获邀参加一个仪式原来宫里要修工程按照规定必须先搞一个祭奠仪式(封建迷信害死人)他老兄也在被邀之列。

    这在江彬看来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所以他去了。

    江彬先生这一辈子干过很多坏事害过很多人用恶贯满盈来形容实在并不过分现在终于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带着一大群随从的江彬出了门直奔皇宫而去可是到了宫门口护卫通知他参加仪式只能让他单独进去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江彬争了一下但涉及到程序规定他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丢下了所有手下只身一人进了宫。

    从这里也着实可以看出江彬先生实在不是个读过书的人要知道这一招从古用到今屡试不爽是宫廷政变、杀人灭口、报仇雪恨的必备绝招远到吕后近到朱棣都是这一招的长期稳定用户。

    现在用户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名字----杨廷和。

    江彬进了宫行完了礼正准备撤张永却突然拦住了他说想请他吃饭。

    张永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江彬就跟着他去了可饭局还没见到半路上突然跳出来了一个大臣对江彬说你先别走还有一道太后的旨意给你。

    江彬虽然不读书却也不是笨蛋他看了看不怀好意的张永然后又看着那位准备宣读旨意的大臣立刻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江彬毕竟是武将他挣脱了张永的手拔腿就跑张永却没有追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

    既然喜欢运动那就让你多跑会吧。

    于是江彬先生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长跑。事实证明江彬先生虽然经常干坏事但身体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先是跑到了西安门可是大门早已关闭。估计这位兄弟没有学过撬锁爬墙的技术也不过关一拍大腿接着跑吧!

    [73o]

    江彬选手的长跑素质真不是盖的全奔跑之下他很快就跑到了北安门(顺时针方向)到了地方没人给他掐表递毛巾却有一群看门的太监等着他。

    江都督你别再跑了有旨意给你!

    江彬倒还颇有幽默感一边跑还一边回了句:

    今天哪里还有什么旨意!

    于是新的一幕出现了江彬在前面跑一群太监在后面追估计江先生也是跑累了慢慢地被后面的太监选手们追上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终结了江彬先生企图打破明代田径纪录的幻想。

    不知道是太监们过于激动还是心理问题据史料记载江彬先生被抓后身体没受啥苦胡子却被人扯了个干净。

    正德年间的最后一个权奸就此这种喜剧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总体来说表现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廷和终于解决了所有的对手他确实验证了当年丘浚的预言此刻国家已经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中。

    在正德皇帝去世的四十余天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唯一说话算数的就是这位杨先生他在皇室子孙中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那个叫朱厚熜的人。

    选择这个人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的血缘很近而且据说很聪明非常机灵。

    其二是一个不大方便说出来的原因这孩子当时只有十五岁对于官场老手杨廷和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人。

    杨廷和的前半生是十分顺利的他斗倒了刘瑾斗倒了江彬王守仁也被他整得够呛老油条老狐狸这样的词语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智慧和狡诈。

    但是这次他失算了谁说年纪小就容易控制?要明白圣人曾经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三日那个略显羞涩的少年朱厚熜来到了京城继位成为了新的皇帝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嘉靖皇帝。

    战无不胜的杨廷和先生那辉煌的前景和未来就将断送在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