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二十九章 高丽攻略
    贞观十八年大唐报业可谓蒸蒸日上。每天都有来自大唐各地的各种新闻消息被各家报纸刊物刊登。大唐的国民从来没有能如今日一般端居家中便能了解天下奇闻要事的。

    不只是大唐国内的消息现在广泛见于报端就算是四海蛮夷的一些新鲜事也时常在报纸上出现。大唐周边临邦国家的一些情况也逐渐被平民百姓所关注。

    眼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便是临近辽东的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国之间的战争。

    高句丽又简称高丽在三国之中国势最强前隋文帝父子都曾出兵征讨均不能克。入唐以后三国因唐国势强大相继接受册封。只是互相之间依然是争斗不断。

    高丽王名叫高建武在前不久被其东部大人盖苏文刺死。这盖苏文另立了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王自封为莫离支。所谓莫离支便相当于大唐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只手遮天。在他掌权以后便谋划与百济和亲共击新罗。

    高丽三国之事先由《太极学刊》中一篇专门介绍高丽三国形势的文章披露出来。因为三国紧临辽东又为大唐属国因此国人对此三国大多也有耳闻只是知之不详。在接连几篇介绍高丽诸国间形势以及展情况的文章相继出台后对于三国战事的关注忽然变得热了起来。

    中国自古便有爱好谋略地传统。比较正面的如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定天下三分之计比较负面的如赵括纸上谈兵身死兵败。总之不管是朝堂重臣还是贩夫走卒都喜欢谈论兵家战胜以显示自家谋断高。

    此时大唐四境爰安久无战事。不乏热血男儿欲建功沙场万里封侯的。但既无机会北击匈奴便有不少人在报纸上大谈高丽攻略今日这个杂谈出篇文章道高丽如此必然倒行逆施自取灭亡;明天那家报纸就会请出当年某位将军访谈指出百济如此行事可说助纣为虐最后唇亡齿寒。一时之时引得喜爱军旅的众多学子纷纷侧目。关注起本与己无干的这场战事来。

    还有一本新书借此机会上市也卖出了很好地销量。此书便是奚家印书坊出版的《高丽三国志》。这本书正是介绍高丽、百济、新罗三国的情况及有关历史的同时还有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相当准确的三国地图。这本书使大唐士子对此三国的情况了解。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也使众人谈起三国战事来更加有板有眼。

    这本书能够出版着实费了不少力气。就说那份三国地图乃是花了相当的价钱和精力才初步绘制完成的。

    自太极书院的《地理学》出版以来各地书院纷纷行动起来将临近本地地地理情况重新按照严格的数学方法标量测绘。汇集其中。除了地形地貌以外还对相关如民风、习俗等情况加以补充。但是高丽半岛不比大唐这边正兵荒马乱。根本不可能实地考察测绘。因此这份地图其准确性依然不高且其中也免不了有道听途说存在不少差错之处。

    在前不久《京华杂谭》更是趁机搞了一份类似有奖竞猜的活动。每一期杂谭上。均公布目前了解到地三国战事进展情况。参加活动的读者。便可将自己对于下一阶段战事展、采取的谋略及战术写出送至京华坊专门指定的人员处送审。经《杂谭》有关人员评选。结合战事实际进展每期评出一位优胜者。

    事实上这个规则是相当粗陋的而且从前几期优胜者来看与其说与战事契合度高还不如说文章写得高妙其中见解比较吸引人。毕竟这只是一个吸引人的游戏不可能达到真正洞悉战事展的程度。

    即使如此这个活动依然吸引了数不清的读者参加以至于外地读者因此纷纷报怨本来他们因为时间关系拿到报纸时就已经没有再投稿的时间加上身在外地根本参加不了这个活动大叫不公平啊不公平。

    其他报纸也受此启挖空心思寻找关于三国的新闻。有地将高丽三国与中国东汉末魏蜀吴三国之间情况进行对比有的将新罗女王善德的情况当成花边新闻登了出来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战事进入夏天以后形势对于新罗已经越来越不利了。此时开始有些报纸提出是否大唐应该出面对三方地战局进行调解。

    这种言论出现后立时便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参与。一时之间几乎所有关注时事的报刊都表出了各式各样的言论。大部分都认为大唐应该有所动作但究竟是采取何种方式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除了长安的各家报纸之外各大书院地学刊也对三国地战事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对大唐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应对时学刊与报纸地反应不尽相同。各家报纸大都认为大唐应该直接出兵干预尤其一些比较偏激的评论者甚至认为大唐应该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大兵压境灭掉高丽永平此患。更有甚者认为干脆三国一锅端掉开疆拓土方为上计。

    学刊相对要保守得多。除了极少数作者认为有必然直接出兵外很多人都认为还是先礼后兵方为正途。毕竟大唐建国不过二十余年真正平稳展不过十几年的时候。在此时冒然出兵并非最佳时机。

    外面吵得轰轰烈烈卢鸿则继续过着他平稳的生活偶尔到国子监转转大部分时间猫在家里。而且现在《暗香》的主编也换人了新任主编正是重回长安的上官。只是双方似乎有了默契一般二人除了最开始曾有一次相当平淡的接触谈了一下《暗香》的情况外之后便再未见过面。

    上官是陪着参加今年科举的上官庭芝回来的。上官庭芝运气还算不错顺顺当当的过关斩将中了进士又被钦点入了弘文馆。虽然现在还年轻但将来前程却是不可限量。

    这一段李治来得明显少了许多。李世民为着培养李治的政务能力已经开始带着他在朝中处理各类事务。偶尔李治来时也经常拿一些时政中事来请教卢鸿。当然话题中也少不了高丽三国的战事。

    “前几天新罗女王的国书已经到了。书中言道战艰国危请大唐念其久为臣国施援手。父皇似颇有意只是群臣议论纷纷一时未能骤定。”李治皱着眉头说道。

    “哦?”卢鸿想不到新罗女王的书信居然这么快就到了不过再想想这场战事打了也好几个月了也是差不多了。他问李治道:“那依太子之见当如何处置为善?”

    李治愁眉苦脸地说道:“父皇也曾询问于我。我言道新罗久臣伏我大唐而今逢此存亡之机大唐若束手不问难免失信于人;高丽穷兵黩武侵陵邻国若听之任之或有放纵之嫌;只是兵者国之大事未可轻动。其中利益关系尚需斟酌。”

    卢鸿心中暗叹李治此番话按其年龄倒也算有见识。只是最后之语孰少雷厉风行之姿无论战与不战哪能这般鼠两端。李治素少决断遇事犹豫不绝非为帝者应有之性。看李治这般形象估计是挨了李世民的批了。

    果然李治接着说道:“父皇听了却颇为不满训了本王一顿。我去问舅舅应该如何应答舅舅道父皇意欲出兵高丽因此我说尚需斟酌违了其意自然会惹得父皇不乐。”

    卢鸿听了并未出声。长孙无忌这样的老油条哪会不明白李世民的想法及李治的缺点。但对李治却不明言只以与李世民思路不合来解释怕是另有打算了。

    想了一会卢鸿才缓缓说道:“国家大事太子道尚需斟酌自然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若太子日后即位遇此情形当如何定夺?”

    李治呆了一下脸色微红地说道:“此事我却没有想到过。想来父皇龙体康健尚在盛年无须我为此打算吧。”

    卢鸿严肃地说道:“太子此言大错。既已身为国之储君怎可存此得过且过之心?若一直这般下去圣上如何放心将天下交于太子?”

    李治楞了一下过了一会才想明白卢鸿话中之意不由问道:“啊原来如此。父皇今日批评之意乃是指本王缺乏决断可是么?”

    卢鸿点头道:“三国相争我大唐愿出兵就出兵不愿管他就不管他决断全在我手。如此之机太子尚这般犹豫难定圣上自然会点醒殿下了。当时殿下若能力持己见无论你说战或不战圣上都不会生气的。”

    李治如梦初醒哎呦了一声道:“哎原来这样。舅舅说完我还想写一道关于建议出兵的折子呢只不知是不是会晚了。如此说来只怕写了父皇依然不会满意。那我该如何是好呢?”

    “想知道么?”卢鸿面带微笑。

    “想啊。”李治听闻卢鸿此语不由大喜。

    “这也容易只要你把从我这顺走的杜鹃根给我拿回来立马为臣便告诉殿下解决之道。”卢鸿笑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