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文物贩子在唐朝 > 第十八章 太极书院的春天
    观十七年的春天范阳太极书院的各个分馆忽然如争相推出了各学类的研究成果专著。

    最先出版的便是数学馆的《数学典》。

    这部书敢以“典”为名其中自负之意不问可知。而卢鸿在看过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部书的理论深度大大出了自己的想象。

    卢鸿在前世时数学学得并不怎么样。若说其优点关键在于他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数学理念。因此在他提出算学的公式、定理等方法后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肯定。但要真让他自己也投身到数学研究中去那可就有点赶鸭子上架了。

    《数学典》中已经开始将数学初分为算学和形学。所谓算学大概相当于代数;形学相当于几何。其中有大量的定理与公式都给出了极为规范、科学的定义和推算、论证过程其严密性令人称道。

    这部《数学典》的出版曹嘉可谓居功至伟。如果说在曹嘉到来之前《数学典》还只是一个架构曹嘉就是给这部书添砖加瓦的施工头----正是他领着众人一点点从头至尾将最开始谋划的这本大部头作品最终成型为卢鸿眼前这本厚厚的手抄书稿。

    卢鸿已经看了有半个时辰了。毕竟以他的数学基础又扔了这些年看起这些密密麻麻的公式来也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曹嘉与卢涛坐在一边地太师椅上。虽然卢涛也是见惯了场面的人但见卢鸿皱眉不语。翻着书页时居然有些坐立不安。眼睛一会看卢鸿一会看书稿显然极为关心卢鸿对此书的评价。反倒是更应该关心的曹嘉反倒信心十足的样子。见卢鸿看得投入干脆也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本拿了一根炭条这就般写写划划地自己演算起数学题来了。

    曹嘉那小本上写得乱七八糟横涂竖抹。估计除了他本人这世上也没有第二个人能看懂。此时这书房当真是怪异无比客人不象客人主人不象主人。就算是见惯了各类异人异事的洗砚。看曹嘉如若无人的自己算题也觉得有些好笑。

    良久之后卢鸿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将手中的书稿合上。卢涛睁大眼睛。看向卢鸿眼睛中全是紧张与期待的神情。就连一边演算地曹嘉也停下手收起纸笔。

    卢鸿站起身。对着二人深施一礼道:“卢鸿在此谢过二位。自此书后数学可称道矣。”

    二人连忙起身卢涛托住卢鸿道:“九弟太客气了。若无九弟指点前驱。哪有今日这本书的问世。若说居功至伟。还是九弟以及曹先生等众人的功劳啊。”

    曹嘉哈哈一笑。也道:“卢公子切莫如此说。数学本为道不过世人多不明罢了。嘉能得列太极书院之门。附公子之骥尾可说平生之幸。应该是我等要谢公子才对。”

    卢鸿笑道:“咱们也不必谢来谢去这就忙着将此本梓行让天下有志数学之人共睹此书为幸。”

    《数学典》的出版很快便引起了大唐士林地一场动荡基本上说大部分人看不懂觉得太深奥了。一小部分人看得清楚明白觉得实在是通俗易懂。

    看得懂的这一小部分大多是各大书院中专门研究数学之人。数学这门学科在很多学子看来就是艰涩难解的代言就算是浸淫多年的学者也有此感。但《数学典》地行为这些人一下子便打开了一扇门。他们这才知道原来那些茫无头绪的杂乱算法可以用这样明白清楚的方式一一论证可以通过这样逐渐深入的方式一点点地走向更为广阔地天地。

    因此在大唐贞观十七年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书院在开学之后都在集中讲解这部《数学典》。随着越来越多地学子掌握、理解了其中地知识和思路数学地神奇魔力一下子被激出来。讨论公式研究定理一时成了大唐士林学子最为热衷的新潮时尚。

    除了《数学典》之外还有另外一本书也在差不多地时间由奚氏印书坊出版了。这部书规模不大作者是太极书院格物馆的卢湛。

    书的名字叫《力学致用》。

    卢湛这本书很有意思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笔记。其中记载了卢湛制作的十几种常用的工具有农具也有其他一些玩意。但与前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给出了这些器具应用的力学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是

    在的。

    卢湛这本书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很多农具之类自古以来记述的书并不少。虽然士子真正制作过的不多但了解还都是有的。但当他们看到卢湛书中将这些日常可见的农具原理及公式罗列出来、并依据这些对其进行计算与改进时还真有些给震住了。

    一向以来还没有人将经学、算学等学科与实用如此紧密的结合起来。格物学初问世时士林更重视的是其“格物致知”的意义。但这本《力学致用》的书反过来告诉了许多人一个道理格物可以致知;但得到的知识反过来也是可以致用的。

    结果便是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纷纷投向到以格物与明理的互相推动验证之中各种千奇百怪的明论证层出不穷。为此奚氏印书坊还专门推出了一项格物致用的大赛征集最有创意的新例并将所有选出的格物致用集书出版。对于被评为优秀的致用实例还有一份相当丰厚的奖励。这类竞赛得到了所有喜爱格物的士子的喜爱竟成了定例每年举行。待后来更演变成大唐一项传统的格物明大奖赛其影响力之大令最初的举办者始料未及。

    就象打擂台一样化学馆的一本名为《物化浅说》的书也同时行。然而与前边两部书相比较起来其最初的影响力便要差得多了。

    化学馆的杨道一虽然人看起来疯疯颠颠的可好胜争强的心一向不落人后。自化学馆建立那天便憋足了劲要和格物馆一较高下。只是化学这东西不象格物虽然能在一些试验过程中逐渐验证些许成果但最根本的理论架构却是无从下手。

    大唐以前人们一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解释万物身边的物质虽然千种万种但不外是此五大类之属。五行之间又互有生、克是其转变演化之源。

    但杨道一在接受了卢鸿的一些简单实验后对五行生化的理论越来越是怀疑。这种怀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成为了迷惘。最后他苦想了许久总是无法脱最后便跑来找卢鸿。

    “总之就是这样子。在下现在毫无头绪只觉得从前所学种种均无法解释。五行生克自然有其道理但又确实有许多现象出了五行生克的范畴。”杨道一满面疲惫对卢鸿说道。

    卢鸿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杨道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但他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给杨道一。毕竟他不能把元素周期表拍给对面这位除非他想被人当成疯子。

    想了很久卢鸿才慢慢说道:“杨先生在下最近对易经略有所得。”

    杨道一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自己所研究的化学最开始也是由格物致知入手与易经有些关联但自己现在的问题似乎与易没有什么关系才对。

    卢鸿继续说道:“易有太极太极分两仪便是阴与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古人必然是以八卦来演算万物的。”

    杨道一隐隐有些明白但又抓不住其关键所在只好卢鸿继续讲下去。

    “只是八卦之象未免太少难以应用。于是文王演八卦将其相摩相荡叠为六十四卦。至此卦象大为丰富推算占卜其用便足可应用了。只是文王之说怕不过是后世传说。因在下所见商代《归藏》便已经是六十四卦了。”

    “但据在下之见这六十四卦竟也不足以演示万物。所谓一卦六爻半显半隐。则一卦实应有十二爻才对。那这卦象更是复杂难言了。”

    “八卦如此五行又如何不是如此?八卦可演为六十四则五行为何不可相叠相加扩而广之?以卢鸿浅见世间之物必不只此五行可为概括;物态化生必不只此五行生克而已。前人可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先生为何不可细分众物定其本性细演其化学以为后人研究之基?”

    卢鸿与杨道一直直谈了半天最后当杨道一从卢鸿房中走出来时满脸的疲惫一扫而光两眼的光芒简直可以熔化真金。

    在卢鸿的建议下《物化浅说》开始编纂。最开始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研究成果。虽然异常简单又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但大唐的化学研究确实就从这一本薄薄的书籍开始了虽然此时世人还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