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大唐剑歌 > 第二十回 忠魂已殁唯长嗟
    (要是有解禁通知就好了-_-)

    听身后有人那二人回过头来跪在地上啜泣的正是苏文书身上也是几多血迹尤以腕上脚踝处居多显然也曾受过拘禁拷打旁边那静静伫立的男子却让林剑澜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是匡义帮副帮主秦天雄再看看地上躺的心中已是明白了七八分“镗琅”一声宝剑出鞘直指秦天雄道:“你、你将谢巡按怎么样了?”

    秦天雄先是一愣随即眼中又透出玩味神色道:“我并未将他怎样倒是林公子此时站在什么立场在下颇为感兴趣。”话音刚落却已被袁行健推至一边这力道甚大饶是他身怀武功不由也站立不稳刚要说话见袁行健表情竟然他也露出几分哀戚和同情来。

    谢仲举此时静静躺在地上袁行健躬身弯腰将他扶起见他一张秀气俊美的脸上已经失去了生气只是一双凤目仍自圆睁眼旁似有泪痕嘴唇紧紧抿着嘴角尚有血迹未干脸色苍白的可怕。衣服上层层血迹有的已经干涸有的却十分濡湿显然就在去世前仍在受着不知名的酷刑折磨。

    气氛寂静的可怕却是谁也不吱声即便旁边的苏文书哀伤到了极点也不曾放开喉咙号啕大哭只眼泪如断线珠子一般噼里啪啦的落在地上一双手紧紧抓着地面那手指甲处也是血迹斑驳。

    半晌袁行健方握着谢仲举肩膀晃了晃轻声道:“如今义军百姓有九成之多从你手中拿了银两回乡耕种江南一带无人不知道谢青天的大名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怎么……怎么……不是曾对你万般交待莫要轻易言死么?”说到此眼圈已经泛红晃的幅度也越大了起来。

    林剑澜见此情景已是心如刀绞见袁行健膝上的谢仲举身躯越显得瘦削那曾担负起三吴百姓生息的肩膀如今看来更是不堪一握见谢仲举丝凌乱一颗头颅睁着眼睛连在纤细的脖颈上随着袁行健失去理智的摇晃左摇右摆不禁一下子哭了出来哽咽道:“袁大哥你……莫要如此……”

    也不知是听了这句话还是怎地袁行健的动作嘎然而止眼睛竟有些直勾勾的忽的身躯打了一个寒战一只手方从谢仲举肩上松开颤抖着向谢仲举领口处深去林剑澜只呆呆的看着他不知他此举何意正要阻拦已是不及见那衣襟开处一段雪白的脖颈露了出来平坦光滑怎么看都都些不对劲半晌方明白过来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只听袁行健慢慢转过头去盯着苏文书道:“说。”

    苏文书抬起泪眼见袁行健一双愤怒之极的眸子盯着自己眼泪只在通红的眼圈里打滚终于大哭出声方听出他原也是个女子断断续续道:“姐……姐姐……”

    那夜后花园的娇声软语言犹在耳却哪里有什么谢夫人有什么对谢仲举心怀春意的双鬟丽人原就是谢仲举与苏文书二人改变了妆容。请牢记

    “深宫九年任是谁也不想留在里面。”

    “纵然将那宫女接出宫来却要重新置三吴百姓于贪官恶霸的蹂躏之下不但对不起从小对我期望颇高的父亲就是她知道了也会瞧我不起。”

    “更重要的则是我若这般与梁王沆瀣一气便会错失了袁兄这样的侠义之士这代价却未免大了些。”

    “不知……袁大哥和林公子可曾有家小了么?”

    此时一切似乎都明白了过来这句话本就是向袁行健所问而今看来其意不言自明其心昭如日月。

    林剑澜呆立在一旁心中除了对于一名如此忠心耿耿的清官遭此大难极为悲愤外对着这谢仲举一直未能言明的深情也倍感酸楚想起袁行健曾在酒醒之时对自己谈过家世他父亲原也是因为不肯在酷刑下胡乱攀扯才选择了碰壁而死而进又遇此景他心中是何等痛苦不想而知了。

    袁行健沉默良久方伸出手指极轻柔的将谢仲举嘴角血迹擦净道:“贤弟可是自尽而死么?”

    苏文书蓦的抬起头来看着谢仲举尸身不由又是一阵悲怆猛地摇头却带着笑意盯着那苍白脸颊道:“不是姐姐说她不想死要等到见着你。”说到此浑身又是一阵战栗咬牙道:“可是那些玩意简直不拿人当人看啊一整夜轮着番儿的都用在她身上只那个什么‘玉女登梯’就用了六次……最后姐姐就在上面……再也没了动静……”

    林剑澜心中方了然正如袁行健之前所言虽然那些折磨人的刑具名字个个取得又雅致又吉利却都能让人难忍苦楚到只求死的境地。一个弱女子竟生生熬过这么多次折磨仍是一意求生只盼着能再见到心仪之人一面然而最后仍是无法再坚持下去那嘴角的一抹血迹想必是难受到了极点将牙紧紧咬住所致。

    袁行健却始终未落下一滴泪水生生的憋在眼眶中哑声道:“果真如此你不如痛快寻了一死也强过受这许多折磨。”

    林剑澜想起袁行健曾自嘲自己“四处奔波有哪位红颜愿意和我一同受罪?我也懒得受这份羁绊”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心性高傲出身宦门云游五湖手刃奸臣统领义军这等离奇的身份与遭遇始终未能让他遇到又敬又爱的女子才不肯轻结鸳盟刚听他这般温柔的语声便如同对着自己爱侣一般当真是忠魂已游九天外从此相逢是梦中。

    袁行健默默将外衣脱下围在谢仲举身上遮掩了她一身血红却见她双拳紧握不知内有何物轻轻将那拳头放在自己手上对比之下他的手将那小手包下也不成问题他试着握了一下手心一阵冰凉那拳头苍白之至只是紧紧握着骨节也泛着白色他又轻轻试着掰了一下握的极紧无法松开又逐渐加了力道却始终无法掰开方回头道:“她手中有什么东西?”

    苏文书茫然摇了摇头只是流泪不已却听甬道内传来说话声凝神听去一人道:“不知道谢仲举怎么样了来大人让我们一定在今晚让她招供不知钱大人可有收获。”

    另一人则道:“来大人特意将这些东西从京中运来多少七尺大汉都在这下面招认了何况谢仲举?”

    那人道:“只是看来她不怎么禁得住上半夜交班之时她已经是气息奄奄了若是没拿到口供反而刑讯逼死了封疆大吏这可不太好办。”

    另一人笑道:“这你可就多虑了来大人自有办法。”

    那人奇道:“死了还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死人招供吧?”

    另一人道:“我自跟着来大人理刑以来犯官没有口供死在刑具之下的却也不少只是圣上不怎么过问只说一句经不起严刑拷打就是至于口供也是事先做好了不就是按个手印么将手掰开按上印泥然后往口供上一拍就得。”

    那人恍然大悟道:“我说呢!怎么凡是来大人审的案子想让犯官怎么攀扯就怎么攀扯呢!”

    另一人急道:“这话你可不能泄漏了要不我们俩小命可难保。”

    说话间脚步声已近袁行健气的难以遏制那握着谢仲举拳头的手掌已是簌簌抖却仍是将谢仲举在地上轻轻放平方飞身跃进那甬道之内片刻两声惊叫林剑澜急忙跟上却见已有一人倒在袁行健脚下脑浆崩裂而死另一人被袁行健提着衣领吓得浑身抖。

    袁行健咬牙道:“来俊臣和武三思在什么地方?”

    那人刚道了声“小人不知”袁行健便将脚旁的尸体一踢虽是轻描淡写一般力道却甚大那人身体整个被踢飞撞到过道石壁上出一声脆响滚了下来脑浆血浆流的遍地都是袁行健方狠狠道:“若不说就看此人的下场。”

    那人吓的顿时失禁一股尿臭从他下身散出来张口结舌道:“梁、梁王不、不在苏州来、来大人他……”却是脖子一梗脸色顿时变得灰败之至不到片刻便翻了白眼没了气息甬道上方一阵风向袁行健将手中人抛开疾步追了过去林剑澜将那尸体翻了过来却见后脖颈钉着极细的一根针上面乌黑也急忙追了上去出了甬道面前除了这死一般寂静的苏州府还哪有人在?

    林剑澜再回地牢中去却见秦天雄站在甬道口正要出去不禁拔剑道:“站住!你为何会来此处?”

    秦天雄道:“林公子最近太过心浮气燥这一会儿已向在下拔了两次剑这缘由我本就无意隐瞒在下受人之托务必要救得谢仲举一条性命没想到来晚了到了这里时她已经死在刑架之上。倒是林公子为何此时此刻会出现在此地颇让人费一番思量呢!”

    林剑澜不理他的反问又道:“谁差你前来?”

    秦天雄笑道:“林公子太过好奇了吧?告诉你也无妨那人也快到达此地若林公子有兴趣在下定会为你引见。林公子莫要在纠缠在下你的个性我这个曾经为师的自然十分了解你的来意我也能猜出七八分袁行健此刻悲愤而去你猜他会怎样?”

    见林剑澜一下子愣住秦天雄便欲从林剑澜身边走过林剑澜却仍是仗剑一拦道:“你要去何处?”

    秦天雄讶异道:“我去何处?我是匡义帮的副帮主自然要回到曹帮主身边助她。”

    林剑澜怒道:“你对殷殷存着什么心思?若是想对她不利……”

    秦天雄正色道:“我看着她从小长到大视她如自己女儿一般怎么会对她不利。倒是林公子若是没有那个意思离她远些恐怕对她不利的人不是我而是你呢!”说罢将林剑澜手中剑推至一旁竟自离开林剑澜仍自呆立在原处心中道:“袁大哥会怎样?会怎样?”

    半晌方回过神来见苏文书目光呆滞的萎坐地上对着谢仲举的尸身呆不忍再看只得四处找寻见案后有一官员模样的已经死了很久案头上则摆着一张纸拿起来一看恨不得将牙咬碎明明是受朝廷之命费劲心血安抚百姓以免战乱却被这般诬陷那纸上写道:“谢仲举自到苏州私通叛匪窝藏凶犯阴谋叛逆反迹已被查明。”下方则是一片留白显然就是要盖手印的地方。

    此时已经来不及细细思量天将大亮虽然袁行健仍未回来这里却是万万不能久留林剑澜走到苏文书身边道:“苏文书我们应该离开此地这里也不是谢大人想停留的地方。”

    苏文书怔怔点了点头林剑澜方弯下腰见那尸体上仍然裹着袁行健的外衣心中一阵凄凉将那身体抱起走出地牢在后院盘桓了一会儿走到那角门旁边当日他便是与袁行健饮酒归来从此门而进。林剑澜回望这残花落蕊漂满池塘长叹了一声与苏文书默默离开了苏州府。

    天色已经大亮怎样都不能公然抱着尸体在街上行走林剑澜只得又去雇了一辆车只说是怀中人病重那车夫极为怀疑的看了林剑澜一眼林剑澜又答应加钱他方磨磨唧唧的答应下来。

    车厢内林剑澜与苏文书对着谢仲举的尸体无言相对路途颠簸这身体便也跟着颠簸看起来却仿佛她活着一般极为不忍心苏文书默默将尸体放在自己旁边用手轻轻环着一言不。

    林剑澜只得道:“苏文书谢大人曾说过她家乡便是江南你可知道在江南什么地方么?”

    苏文书怔怔落下泪来道:“太湖。”

    林剑澜也是一怔忍耐多时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点头笑道:“好我们和谢大人去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