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奇迹之轮回 > 第三十九章 雏凤初鸣
    “我见主公似甚喜孔明之才,然主公既与其师交厚,又有其兄于帐下效力,为何至今不征召孔明前来,却只是与心中牵挂。”

    鲁肃的问话让殷丞哭的心都有了,他哪想到黄月英会给陆逊给拐跑了,本来十拿九稳的事,现在一下子变得迫在眉睫了。

    “子敬所言甚为有理,你可会同诸葛子瑜一起替我将孔明请来,越快越好!”殷丞觉得是时候要有所行动了,当即给鲁肃下令。

    “且慢,主公。我听先生说那孔明已经北上游学去了,只怕近日不会回转,这个时候去怕是难以成事。”不等鲁肃接令,庞统兜头给殷丞泼了一大盆冷水。

    “北上?他一个人北上?去了哪里?”殷丞急问道。

    “听说他会先去颍川会友,而后渡往河北游学。至于是单人还是结伴,那我就不清楚了。”庞统答道。

    殷丞点头表示明了,然后叹了口气,略带遗憾地对鲁肃道:“子敬,你替我告诉子瑜,若是孔明回到家中,让他立刻通知我便是。”

    “肃记下了,决不耽误主公之事。”

    诸葛亮的事一旦了结,殷丞的头脑就清醒了过来。现在庞统刚刚来投,可自己却当着他的面和下属讨论招募另一个与他齐名的人,好像对庞统很不恭敬呀。

    “哎呀,贪心,我又贪心了!哈哈,今日得士元来投,我当知足才是,何必多言孔明之事,当罚、当罚!我自饮一杯予士元赔罪。”殷丞顺手拿起一旁的酒盅,仰头一饮而尽。

    庞统一愣,口中连称不敢。

    “士元有经天纬地之才,今日至此当有以教我。”

    “统乃山间野夫,担不起主公谬赞。”庞统谦虚道,“然主公既已下问,统若有偶得,自然是言无不尽。”

    “士元请讲,殷丞洗耳恭听。”

    “我自主公予伯言的书信中得知,此次与曹操会战,主公将三路齐,分取义阳、安阳、新息,然否?”庞统问。

    “正是,我军屯于江夏,就是在等汉中、永安二路兵马,一旦两处兵马齐至,我便兵北渡淮河。”殷丞边回答庞统的问话,一边还指挥鲁肃将荆州、豫州地图移到他和庞统面前。

    庞统早就猜到殷丞兵马调度的情况,听他介绍完后,不假思索地说道:“主公请看。义阳、安阳、新息呈一直线列于安城之南,义阳属荆州,有刘表兵在那里把守,而安阳、新息则属豫州,此二处兵马皆由徐晃调度。若我是徐晃,守安城必先守安阳、新息,而后让宛城曹仁出兵袭取义阳。如此一来,曹军可凭借淮河形成一条连续的防线,只要三城不失,安城稳如磐石,我军与柳蜚相会之期遥遥矣。”

    淮水?殷丞一听之下顿时恍然大悟,自己先前的计划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殷丞和他的手下一直有一个盲点,总认为曹操的水军和自己没办法比。事实也确实如此,孙策训练的水军目前确实和吕蒙的水军还有很大的差距,可吕蒙的水军在大江,周瑜的海军在东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派到淮河来助阵的。然而孙策的水军一直在淮河里训练,如果徐晃真的守在义阳、安阳、新息一线,曹操很可能让孙策派水军前来助战,那时候殷丞兵马要渡过淮河就难上加难了。

    见殷丞低头沉思,鲁肃在一旁言道:“我军已封锁出兵的消息,徐晃未必会知,该不会增兵安阳新息才是。”

    “不然。”庞统摇头道,“我军严加盘查江上来往商旅,此举该当早已惊动徐晃,何况我汉中兵动,又如何瞒过长安的夏侯惇,我军出兵之事曹操旦夕便知也。”

    “士元言之有理,现该如何行事方为上策?”殷丞肯定了庞统的设想。

    “我意不等两处兵马的到来,我江夏军该尽快先取新息。”说完,庞统一指地图,又道,“主公请看,义阳、安阳、新息呈一线列于安城之南,此道防线一点有失则各点俱失。我军袭取新息后,义阳、安阳二处便失去其战略地位,徐晃兵马不多,不可能派重兵来与我们争夺新息,自然也就没必要分兵守安阳,更不会让曹仁攻打义阳,只能退保安城、新蔡防线,然后等待曹操的援军。”

    “好,我立刻整军出兵攻打新息。”殷丞见庞统已有解决办法,当即喜出望外。

    “且慢,主公不宜轻动。”庞统抬手阻止道。

    “士元此言何意?”殷丞颇为不解。

    “新息若无徐晃援兵,守城之兵不过一千五百人耳,主公只需差一上将便可轻取,主公只宜在江夏安坐。”庞统说完后见殷丞尚有疑惑,只得补充道,“新息一失徐晃必向许昌求援,若主公亲至新息,则曹操自提大军来战矣。若只一将领兵取新息,许昌援兵或是夏侯渊领兵,或是李典、乐进之流领兵,未必会是曹操。想来主公当不欲曹操来援如此之耶。”

    “有理、有理!我军消息传递迅捷,即便曹操亲提大军出许昌,我再前往新息也不为迟。士元思虑滴水不漏,殷丞叹服。子敬可传我令,令魏延、张秀二人引兵五千攻取新息,即刻起程不得有误。”

    “肃这便前去通传。”鲁肃答应道。

    “好,士元远来辛劳,可先随子敬退下歇息,日后还要仰仗士元多为我出谋划策。”

    “多谢主公,统告退。”庞统起身施礼,然后随鲁肃一起出了大堂。

    庞统、鲁肃二人一走,殷丞的心思又转到陆逊和黄月英的婚事上了,陆黄二人的事情大出殷丞的预料。不但担忧诸葛亮的归属,同时殷丞也很不看好陆逊和黄月英的结合。

    殷丞不看好陆逊和黄月英的亲事,并不是认为有人会反对他们成亲,而是担心成亲以后会出问题。原因很简单,殷丞知道一个黄月英的小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是陆逊难以接受。

    以前殷丞曾很仔细地了解过诸葛亮及其后代,因而现了一个问题,诸葛亮的长子出生于公元227年,当时的诸葛亮已经有四十六岁了。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出道时是二十八岁,当时他已经很黄月英成亲了,也就是说,到他长子出生那会儿,他和黄月英起码成亲了近二十年。就算是现代社会,夫妇二人成亲二十年后才生子都是很奇怪的事情,何况是在古代,完全没有道理。

    对于这个问题,殷丞觉得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黄月英本人不能生育,且很可能反对诸葛亮纳妾。黄月英聪慧绝伦,可她毕竟还是女子,作为一个女人却无法生育,这对她来说绝对是种打击。再加上古时候饮食结构的关系,最终造成黄月英早逝,在她过世之后,诸葛亮才得以纳妾生子,有了长子诸葛瞻。

    以诸葛亮之才,他能在隆中隐忍到二十八岁才出山,说明他的耐心是很足的,所以他才能承受可能无后的痛苦。当然,这也和他们诸葛氏人丁兴旺不无关系。而陆逊则完全不一样,作为陆氏一族的族长,他是绝对承受不了绝嗣的风险,一旦现黄月英不能生育,陆逊必会纳妾以续香烟,届时黄月英会有什么反应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江东陆家和白水黄家现在是殷丞手下不可或缺的两大势力,如果因为陆逊纳妾而使得陆、黄反目,这是殷丞不愿看到的。同样,殷丞也不希望陆逊绝后,要说别人绝后也就罢了,可陆逊绝对不行,因为陆逊的儿子是殷丞十分喜爱的一代名将――陆抗。

    熟悉三国的人肯定都知道陆抗,而知道陆抗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他的,小陆子简直是一个完人。像这样的风流人物,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湮灭无形,殷丞是不会原谅自己的。尽管殷丞抢了孙策的老婆,使得陆逊失去了做孙策女婿的可能,同时也使原版的陆抗失去了生产条件。可只要有陆逊这个优良品种在,殷丞有信心在自己的教导、帮助下,培养出一个越原版的‘山寨’版陆抗出来。当然,前提是陆逊有机会制造一个陆抗出来。

    看来一切的关键都在黄月英身上,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说服黄月英同意陆逊纳妾。实在不行的话,等过两年自己的二女儿成年后,就把她许给陆逊,黄月英和黄承彦多少要给自己一点面子吧。一想到陆抗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外孙,殷丞就乐得肝疼。

    这边殷丞一个人在议事厅yy得忘乎所以,那边魏延已经奉命提点兵马北上了。从江夏到淮水这段路程属于荆州地界,虽然不能排除曹操在这里布有密探的可能,但是由于没有驿站,那些密探是不可能把消息很快传递回去的,起码不应该快过魏延的进兵度,所以倒也不担心泄密的问题。

    淮水边已经有人替魏延准备好了渡河的船只,魏延下令连夜偷渡过河,进兵至新息城外三十里处一个密林中暂时休整。

    容录是容恢的弟弟,也是早期童子军的一员,跟着贾诩来中原也有些年头了,替贾诩完成过不少大事。这次的殷、曹开战,贾诩也很重视,因此特意派遣容录前来魏延军帐,既可以做向导,也可以传递贾诩的特别指导。比如这次,贾诩已经做好了攻取新息的详细计划,魏延只需按计行事就可以了,不必辛辛苦苦地强攻城池。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