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代理人 > 第两百四十章 决战前夕(下)
    天京城太阳宫金龙殿真神大殿。

    这里本是太平天国的后宫除了天王之外任何男人不得入内。但是此刻这个大殿里竟然跪着十几个男人。

    众人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悲鸣不已。真神大殿上的那张庞大的纯金床上正躺着太平天国的缔造者----天王洪秀全的尸体。

    这位上帝之子最终也没能永坐天国万万年年仅五十二岁就在内忧外困之中驾崩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天王驾崩理当由幼天王承继大统!”干王洪仁玕是太平天国的政务总理而且还是洪秀全的族弟所以他先表态了。

    “正是如此幼天王多年前就开始熟悉政务现在登基正是明主!”刚进城没几天的杨辅清说道。杨辅清是中军主将名义上的军队最高指挥官地位仅在洪仁玕之下。

    洪秀全为了培养臣民对洪家的忠诚度所以早在多年之前下旨的结尾就使用“爷哥朕幼”的落款。爷就是上帝耶和华哥就是救世主耶稣朕自然就是洪秀全了幼就是幼天王真主洪天贵福。

    虽然形势危急但是杨辅清到了此刻还不忘了溜须拍马不要脸的称洪天贵福为“明主”倒也有乃兄之风。

    蒙时雍看到洪仁玕和杨辅清都开口了不禁也附和道:“对城外清妖猖獗还当早立新君以便统领我等扶正祛邪杀妖建功!”

    蒙时雍说完众人却都将目光移向了站在旁边的忠王李秀成。李秀成虽然在最近被闲置在家但是他在军内的威望却是别人所不能及的。如今天王已逝天京城内威望最高的就是李秀成了他的态度极其重要。

    洪天贵福虽然是幼天王也就是太子但是他毕竟还有好几个弟弟。尤其是幼东王洪天佑、光王洪天光、明王洪天明早就进封为王地位仅次于他。若是李秀成想要扶持他人继承天王位然后借机图谋独掌太平天国的朝政那事情就麻烦了。

    “幼天王继承大统乃老天王所定我等只需遵旨而行便可!”李秀成默然半响才悠悠的说道。

    洪仁玕等人闻言也松了一口气。

    大家意见一致接下来的就好办了。年仅十六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洪秀全的遗体前登基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代君主。

    此刻城外清妖攻城甚急一切礼仪从简甚至连祭拜天地都省了只是让百官朝拜一番然后洪天贵福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坐上了帝王宝座。洪天贵福登基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李秀成重新出掌兵权。

    虽然大家没有明说但是默契总是有的朝内政务由洪仁玕负责至于军务则有李秀成和蒙时雍、杨辅清负责。

    洪仁玕等人也是没有办法李世贤出城之后生死不知现在李世贤的人马都表示只服从李秀成的命令。再算上本就是李秀成的人马现在天京之内起码有一半的人是李秀成的部下。

    若是洪秀全在天王可以用绝对的权威来掌控李秀成的部队。但是现在掌权的是洪仁玕他可没有天王那么大的威望所以要想调动李秀成、李世贤兄弟的部队他只能邀请李秀成进入新的领导集体当中。

    虽然太平天国的高层迅的稳定了下来但是在底层天王的逝世却引来极大的风波。先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洪秀全自称上帝之子乃是真神怎么可能病死?

    他的死让底层百姓和士兵第一次对所信仰的宗教产生了怀疑。

    第二点洪秀全死后虽然迅组建了新的领导集体但是新的领导集体威望十分有限。李秀成加上洪仁玕再加上蒙时雍、洪天贵福、杨辅清五个人绑在一起也顶不上天王洪秀全威望的十分之一!

    因为领导层的威望降低导致士兵们也开始怀疑起了此战的结局。最开始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此战必胜的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到现在连天王都死了谁还能相信此战必胜?

    虽然清妖没有杀进城中但是此刻天京却如被清军血洗了一般沉寂无声。

    太平天国内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却也不安稳。

    李明峰、曾国藩等人都没想到在他们疯狂攻击天京的时候北京的政局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

    同治三年五月底圣母皇太后慈禧下旨免除了恭亲王奕䜣的议政王大臣身份!

    自从辛酉政变以后清廷的政治结构是两宫垂帘两王辅政。因为母后皇太后慈安为人老实基本很少上朝所以真正的权力基本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恭亲王、醇亲王三人手中。

    不过醇亲王为人圆滑精明遇事就后退再加上他最近两年一直在丰台训练十万新军所以朝政的大部分都掌握在慈禧太后和奕䜣手中。

    慈禧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女人野心勃勃在垂帘听政的目的达到之后她就妄图独掌朝政所以奕䜣就成了他的绊脚石。尤其是奕䜣是议政王大臣权力之大让慈禧也心惊肉跳。

    此刻慈禧也有些后悔当初为何要封奕䜣为议政王呢?难道封他个铁帽子王不成吗?议政王可是有权否定皇帝圣旨的人物啊!

    要说这议政王制度也是大清实行了一百多年的制度。最初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

    最初议政王大臣权力极大皇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决策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皇帝不能更改甚至议政王大臣有权罢免皇帝!

    像多尔衮、鳌拜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骨干。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有较多的增加。蒙古八旗的固山额真及六部满、蒙尚书也列为议政大臣。

    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形式有廷议和交议。顺、康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苦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太大而导致皇权不稳于是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

    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议政王大臣职名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消失。但是为了奖励奕䜣在辛酉政变中的巨大功劳也为了拉拢奕䜣让他支持两宫垂帘听政两宫太后这才不得已的翻出了已经废除掉整整七十年的议政王头衔赐给奕䜣。

    慈禧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真正的恢复议政王会议奕䜣这个议政王只是单独一个人并没有庞大的议政王会议作为他的后盾所以任免皇帝这个职权奕䜣是注定无法使用了。但是即便如此慈禧也不放心奕䜣顶着这个头衔这几年她一直在寻找机会剥夺奕䜣的议政王资格。

    现在慈禧认为时机到了!

    慈禧之所以认为时机到了是因为如今的慈禧自觉在朝中的政治力量上在朝外的军事力量上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她自认为已经完全具备击败奕䜣的力量了。

    在朝中原本的“恭王党”权势滔天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贾桢、兵部尚书文祥、礼部尚书宝鋆、副都统胜保等人占据了朝廷几乎所有的要害部门。其余的附庸着恭王党的高官比如刑部尚书赵光、绵森等人也都各据要津。整个大清朝廷有三分之二的高级官员是和奕䜣关系十分紧密的。

    但是区区三年的时光桂良病死、文祥战死、胜保因为在剿杀回民叛乱的战斗中失败所以被赐自尽。少了这三大员恭王党的实力大受损伤。

    在恭王党受损的同时慈禧在朝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如今在朝中“西后党”的力量已经明显过了“恭王党”。

    除了政治力量之外慈禧最近又掌握了军事力量。丰台的十万新军都掌握在醇亲王奕澴手中。

    (支持正版阅读请到中文网支持作者)

    慈禧毕竟是皇太后不能事事亲为奕䜣被扳倒之后朝政肯定需要新的大臣来总领。如今的议政王有两名一个是奕䜣一个是奕澴奕䜣若是被取消了议政王的资格取消了领班军机的权力那奕澴就会当仁不让的扛起奕䜣的挑子总领朝政。

    奕澴的福晋正是慈禧的亲妹妹奕澴为人又是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他看明白了局势自然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慈禧一面。

    慈禧对奕澴也要放心的多慈禧自度就凭奕澴的那点能耐谅他也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丰台新军的日常事务都由荣禄办理荣禄成了仅次于奕澴的新军指挥官荣禄原为慈禧的侍卫统领自然也是铁杆的“西后党”了。

    势力的极度膨胀导致慈禧的权力**也膨胀了起来最终慈禧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罢免了奕䜣的议政王和领班军机的职务。

    三月的时候李秀成献给洪秀全《诛妖五策》其中有一条就是挑拨朝廷和湘军之间的关系。洪秀全当即就采纳了李秀成的策略派人到北京去散布谣言。

    到了四月份北京城内坊间风传曾国藩在攻破南京之后就会称帝。这个谣言很多在朝的官员都听过但是因为太过敏感所以没有人敢向上层转达这个消息。不过事情必有例外有一人名为蔡寿祺是江西德化人此时正做御史的差事。

    这个蔡寿祺也是个投机分子他觉得这事可以大做文章于是就草拟了一份奏折隐约的指出湘军的巨大隐患要求削减湘军。因为摸不清上面的意思蔡寿祺的奏折还是比较隐晦的。

    这个奏折一上按照惯例是先送到军机处的这样一来先就引起了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䜣的极力反对。奕䜣认为此刻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削弱湘军?长毛没平回乱未定先要削减湘军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奕䜣在蔡寿祺的奏折上写了批语严厉的谴责了蔡寿祺的诬告。按制度军机大臣评定奏折完毕之后还要送交给太后最终审核。

    但是慈禧在接到奏折之后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回军机处让军机处重新审核仔细议议。朝廷上做官的哪一个不是精的成鬼一般的人物?慈禧重新让军机处审议削减湘军的事情这就表明了慈禧太后的态度。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知道慈禧太后是赞同这个折子的!

    于是乎继蔡寿祺之后又有无数投机分子瞅准了机会连番上折子阐述湘军之害要求朝廷抓紧削减湘军。

    奕䜣没想到一个投机分子的诬告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这些投机分子彻底的激怒了奕䜣鬼子六连续上数本奏折声援湘军。

    后来在一次的朝会之上恭亲王奕䜣被这帮人气的破口大骂甚至也顶撞了慈禧太后。就这样慈禧太后和奕䜣这两个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竟然在朝堂之上争吵起来。

    蔡寿祺就是蔡寿祺不愧是投机分子中的急先锋。看到这种情况蔡寿祺竟然调转了炮口不再攻击湘军而是转为弹劾奕䜣!

    蔡寿祺先弹劾的就是奕䜣嚣张跋扈目无君上。这点倒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奕䜣咆哮朝堂的时候可是有数百官员看着呢他想抵赖都抵赖不了。

    其次就是奕䜣收受贿赂这点也是坐实的。实际上在清末官员之间互相送礼乃是人之常情奕䜣为当朝第一人每年收那么几十万两的孝敬银子已经算是清官了。但是从法律上来讲他就是受贿了!而且是巨额受贿!

    蔡寿祺弹劾恭亲王的折子递到军机处之后众人都傻了。但是此事太过重大也没人敢截留这个折子众军机大臣两边不敢的最在折子上面只是写了几句模棱两可的评语然后就递到了慈禧太后那让慈禧太后自己决定。

    按理说一个小吏上书弹劾堂堂议政王朝廷应该立刻予以严词谴责并且将这小吏配到远处这才是处理类似事物的正常手续。但是慈禧接到折子之后竟然将这份折子留中不!

    这样一来众臣又明白了慈禧的意思无数投机分子又开始集中火力猛攻奕䜣。

    奕䜣也非常人他察觉到了此刻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竟然主动的上书承认自己的罪责并且要求辞掉议政王大臣的资格。

    这么一来慈禧的如意算盘也落空了因为奕䜣并没有要求辞掉领班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的职务。现在奕䜣已经主动认错了慈禧总不能不依不饶的要求免掉奕䜣所有的职务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奕䜣辞去了议政王的头衔但是仍然继续统领朝政。

    这场风波虽然看似不大垂帘听政的太后仍然是那个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管理朝政的亲王还是那个管理朝政的恭亲王但是双方已经产生了无可弥合的裂痕。

    慈禧和奕䜣从辛酉政变开始就保持的盟友关系终于宣告破裂了。

    *************************************************

    天京和北京的变故并没有影响到攻城的进程同治三年六月十日湘军收集的整整十万斤的炸药运抵了天京城下龙脖子的填土工程也接近了尾声。

    最后的决战终于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