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高顺新传 > 第138章 巡查
    这年代的商人,一般都是靠累世经营,然后与当世有权势的人联姻来维持发展,比如徐州以前的糜家,又如河北甄家、江东的虞家、河东的陶家、泰山的羊家等。这些都是靠累代经商而发展起来的世家,论地位,他们可能比不上一县之长,但若论财富,则都是诸侯争相结交的对象。在这种诸侯并争的乱世,每姓商家都会寻找一处诸侯作为庇护。河北甄家找的便是袁绍,河东陶家、泰山羊家找的便是曹操,江东虞家找的是孙策。

    商家虽然会寻找一地诸侯作为庇护,但又不会绑死在一家之上,泰山羊家虽然结交曹操,但跟徐州仍然有来往,他们在徐州各处仍是开了商号。其他几家亦都是一样,高顺如日中天,这些商人以逐利为目的,自然不会放过徐州这块商业蛋糕,更何况高顺并不打压商人。

    徐州要办医院,大力提倡医学,替百姓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需得大量的药材,这个商机一放出去,无数商家便都争相而来,其中犹以河北甄家最为积极。甄家在河北就有许多药材生意,徐州与曹操签下停战协议,有了和平的环境,甄家家主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在徐州放出风声的第二天,便由甄家二当家甄田带着人手自青州临淄而下,赶赴下邳。

    不过次日高顺并没有停留在下邳,而是去了沛国,甄家的人到了,便先由负责此事的徐珍招呼着。有了甄家带头,羊家、陶家、虞家,甚至徐州本地的商家陈家、李家也来找徐珍,要求分一杯羹。

    高顺到了沛县,太史慈、赵云、田丰、荀谌都在,杨弘到了彭城,和阎象一起处理移民事宜。高顺这次前来沛县,主要是看县城修复工作和难民安置工作进行得怎么样。先前来接蔡琰,事情都丢给了几个下属,这时候有了空闲,他总是要来看看。

    首先到了县府,田丰将文案呈上,文案对所有工作做了一个汇总,具体到灾民数量、存粮、县城破损以及修复情况,以及移民安置进度都在内。高顺行事一丝不苟,现在主抓内政,下面的人自然也跟着以内政为主。

    所以整个徐州军队中的辅兵裁减严重,十去其六,遣回原籍从事生产,黄忠、陈到、鞠义这些将领只带着精兵驻守地方。现在和曹操议和,高顺在砀县、杼秋一带也就驻了一万人的样子,由鞠义作为督军,镇守砀县。砀县原守将蔡阳,即已投降,高顺便让他及家人回到彭城居住,其年岁已高,虽然仍有余威,但不宜再上战场。

    高顺看完文案,与田丰交换一下意见,便前往城中查看,这个时候,城中被匈奴人烧毁的房屋大部分都清理出来,正在由士兵和百姓抬砖伐木进行重建工作。有些地方已经建好了房屋,数千从匈奴远道来的百姓便先住了进去。其中,以老人、妇女、小孩有优先居住权。青壮年要尽心劳作,为县城发展提供动力。

    “有些人彼有怨言,对自己没有率先住入新房不满,所以做事的时候有些怠工,好在属下督官及时将情况反应上来,我才做了处理。”

    田丰随在高顺右侧,跟着他一路巡视,每到一处,便为他解说几句。

    高顺闻言道:“对这些人要好言安抚,有些不满也是人之常情,不能动辙以权逼人,我民心根基全在于此,对百姓始终要以礼相待。”

    “将军恤民之心,自古少有,若将军将来为君,也将是国家百姓的福衹。”

    高顺笑了笑,道:“为不为君根本不重要,只要国家统一而强盛,百姓安居而乐业,也就不枉我再世为人。”

    想到凌守义在那个时代,虽然科技异常发达,百姓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大众百姓过得并不十分快乐,普通百姓有医难治、有房难住都是事实,而且精神生活极度空泛,几乎没有信仰,有,也只是一种扭曲的跟风。

    治政便是治吏,吏不治,则民积怨,到时积难重返,便会如蝼蚁决堤,越泄越大,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高顺处处以身作则,廉政清明,不饮酒、不受馈赠。下属们争相相仿,如此下去,吏治只会越来越清明,首先那饮酒之风便一扫而空了。

    当然,高顺的路仍然有很长,这个时代的百姓依然过得很疾苦,每日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饭都是一种奢侈。

    粮食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主要问题,大战耗去了徐州存粮的三分之一,安置难民和移民也得需要大批粮食,尽管已经和荆州达成了交易,但在未来,粮食仍然将是高顺重点顾及的地方。

    今年这么一来,是不会还有什么存粮的,而且来年能收多少粮食,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不能有天干暴雨之灾,也不能有蝗灾,如果一切风调雨顺,屯田所产的粮食才能堪堪够用,所以明年真的不能打仗了,再打,老百姓便没有吃的了。

    “将军总是不愿再进一步呀,不过,现在也没什么不好,徐州依然是掌握在将军手中,民心、军心也是向着将军。”

    “元皓,我就是来巡查一下安置工作,你也要逮着机会劝说,还是到别处看看吧!”

    高顺笑着打断田丰,让他再讲两句,又要劝他自立了。

    吕布已经是他岳父,也已经放权,就没有必要弄得两翁婿反目成仇,兵戈相向了。更何况,就算他能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徐州之主的名头,可这些又有什么用,虚名于他而言,根本不重要,难道我堂堂高顺,连这等容人之量都没有吗?

    田丰无奈摇摇头,带着高顺去了别处。太史慈跟在身后,也是耸耸肩。赵云默默无语,只是心中更加坚定要跟随高顺。

    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高顺才查看完所有重建地方,除了沛县,也去了一趟留县,这两处都是被匈奴破坏严重的县城,眼看着县城能逐渐恢复,他心情也好了不少。安置工作,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屯田,商业发展,甚至安排郎中下乡,也都得跟进,百姓的衣、食、住、行,实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还得建学院,普及百姓的识字率,培养可以管理地方以及军中的人才,所以事情,都要一步一步走到位。

    在人才方面,过去那种只会空谈的儒生几乎被他摒之不用。所以高顺在世家、大族、士子清流眼中,是一文不值,每日逮着机会,总要将他痛骂几句。高顺也不是暴君,他放开言论自由,允许士子在徐州聚集,就算公开骂他也无所谓。他不会理会这帮人,但也不会对他们太过干涉。

    但在百姓心中,高顺就是顶天立地、一等一的存在,自古至今,也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像他这样关心百姓的疾苦而面面俱到,特别是彭城的百姓,更是对他敬若神明,若是有人在大街上对高顺所言不是,必是要遭到各方人报复的。所以士子清流一般不愿去彭城,都在下邳呆着,但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高顺横加鞭哒。

    当天晚上,高顺没有留在沛县或留县,而是去了蔡琰的农庄。其实,说不想来看她,是假的。心中总是有那么一丝念想,想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