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两百九十四碗 军队人事变动 大燕“军校”创立
    武二年岁末王钰在北京皇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伟大胜利。但凡有功之臣都列为上宾极尽荣宠。林冲更是众望所归受到皇帝的大力嘉奖。呼延灼虽然也被命参加宴会可皇帝从始自终就跟他喝了一杯酒什么话也没有。

    散席之后群臣出宫王钰独留下林冲移驾至春暖阁再度温上酒看这样子似乎要与林冲一醉方休。后者对皇帝这种特殊的礼遇表现出了适度的谨慎恭恭敬敬丝毫不见居功自傲的模样。

    席间汉王王战突然跑到了春暖阁。这位皇长子怀里抱着一大堆的烟花炮仗好像是要来找父皇一起守岁过年但看到林冲也在场一时愣在宫门口。

    “嗯战儿你来干什么?你母妃呢?”王钰扭头一看笑着问道。王战这才跑到父皇跟前奶声奶气的回答道:“母亲说今天要守岁让我来找父皇。”

    “见过汉王殿下。”林冲起身见礼道。王战毕竟还小看着林冲不知道如何应对。

    “小家伙愣着干什么?还礼啊。”王钰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教导道。王战想还礼可又舍不得把怀里的烟花炮仗放下于是猫了猫腰口称大将军。

    王钰哈哈大笑将他揽入怀中放在膝上又对林冲说道:“这些小辈从小长在京城繁华之都不像我们这一代从血泊里滚出来的。朕就是担心别养了一个败家子将来守不住江山。”

    林冲一听这话第一个反应就是。圣上这话有深意啊。难道已经把守江山的责任放在了汉王肩膀上?那么就是有意思要立汉王为皇太子?然后就想到了前天到自己王府来为呼延灼说情的吴弼自己当时认为一代不如一代这种事情生在大臣家中还好可要是圣上的儿子也不如他。那事情就大了。

    “圣上过虑了汉王生性聪慧只要陛下悉心栽培。将来必成大器。”林冲笑道。

    王钰看了儿子一眼意味深长地叹道:“但愿吧当初跟朕一起出生入死的大臣们一个个离朕而去。让朕有些时候也感觉自己老了。创业维艰守业更难希望这些小辈子们能够体会到父辈的艰辛才好。”

    王战大概是听不懂这些话心里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去放烟花可又不敢插嘴问于就在父亲怀中一直把玩着那些东西。

    “算了你还小去吧。回你母妃那里。转告她父皇晚些时候过去。”王钰放下了王战摸着他的小脑袋瓜说道。王战一听这才高高兴兴地跑了。

    王钰看着儿子幼小的背影向林冲问道:“以爱卿看来。王战这孩子如何?”

    林冲一惊陡然间感觉这话不好回答。皇帝这么问也就是明白无误的在向自己传达他想立汉王为储地意思。可汉王才两岁多人事不懂。谁敢保证他将来一定能继承大统?

    “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敢妄言。”林冲思之再三还是如此回答道。

    王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端起酒杯笑道:“帝王家的事都是国事爱卿何必如此?朕与你相识于布衣之时数十年来同甘苦共患难你地为人朕很清楚。朕是什么人你也清楚难道朕是那种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福的人么?”

    林冲慌忙起身告罪:“臣惶恐陛下言重了。臣自追随陛下以来深知陛下乃明君对待臣下宽容坦诚从不施巧诈之计。也正是因为如此臣才不得不更加谨慎。”

    “坐坐坐可能朕问得早了一点。实话告诉你先生去世之前提醒过朕。战儿的出身可能会影响到他毕竟母亲是前朝的皇族若朕百年之后有人居心不良就可能拿他的出身作文章。可皇后贵妃与朕成婚多年一无所出朕不得不早些操心啊。”王钰看来是真没把林冲当外人连家事也无所保留的对他讲。

    林冲听罢感觉自己这时候必须要说话了否则就是对不住皇帝的信任。思前想后遂答道:“陛下请恕臣直言。汉王虽则聪慧但年纪尚小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在陛下地教导下学习。现在言立储是不是早了点?”

    王钰转着酒杯出神其实他这么早就想立太子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他的考虑在。历代王朝太子的废立从来都伴随着光剑影勾心斗角。就连被后世所推崇的唐太宗为了太子之位也不免兄弟相残。

    有鉴于此他才想早立太子以绝了某些人的想法。太子之位悬空一日就有人眼巴巴地盯着不如早立这样大家都没有念想。至于孩子是不是太小这没有关系自己多栽培给他找名师教导王战一定

    器。

    当他把这些想法告诉林冲之后河间郡王深思熟虑之后表态:“若如此那就恭请陛下圣裁。立长不立幼这是祖宗家法臣想没有人敢说什么。至于吴大人去世之前的担忧陛下大可不必军中将士忠于陛下谁敢有半点异心人人得而诛之。”

    王钰很是欣慰听完之后不无骄傲地说道:“朕执掌大权多年别的成就不敢说惟独你们这班忠臣良将朕常常引以为豪。好这件事情爱卿知道就行不要外传。”

    “遵旨。”林冲顿道。

    “来咱们君臣喝一杯。”王钰兴致似乎很高接连与林冲碰杯。

    喝到两人都有七八分醉意的时候皇帝才想起他让林冲留下来地本意于是问道:“朕听说这次对蒙作战你部任务较大?”

    林冲喝得一张脸通红但思维还算清楚听皇帝提起这事突然起那殉国的宋监军和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一时心中感伤眼眶泛红。

    王钰是带过兵的人自然能体会他此时的感觉抚慰道:“军人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为荣为国征战死得其所。爱卿不必过于感伤。”

    林冲方觉失态告罪道:“臣无状回陛下。此次不止我部整个参战部队伤亡都很大。蒙古人地战斗力不是吹出来的往往前仆后继蹈死不悔。自女真人以后臣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敢战的军队。我部很多建制都被打残急需补充兵源又特别是军官。”

    “爱卿说到军官朕倒是有个想法。燕军之中。阵亡率最高的就是中下级军官此次作战光是都监以下地军官就阵亡了上百人。朕打算定一条军法从今往后。燕军作战到了一定级别的军官。不许亲临一线更不许身先士卒。培养一个将领不容易每一个军官都是朝廷的宝贵财富。”王钰感慨道。

    林冲闻言。不免忧虑:“陛下将领身先士卒这一直是燕军地优良传统从来也都是鼓舞士气的最好方法。说起来这还是陛下带的头当年隐空山一战就是因为陛下地视死如归才给南府军立下了这个榜样。”

    摇了摇手王钰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那时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每个人都准备要死的。可现在不同国家不需要将军们再去殉国而是要他们好好活着统率军队。朕有个设想考虑了好几年现在时机应该成熟了。”

    “臣洗耳恭听。”

    “这么几千年以来军官都是从部队中的士兵一级一级提拔上来。军官的培养从来都是依靠个人的学习磨练没有一个完善的军官培养体系。朕在考虑要办一所军事学府从军中挑选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将领作为师资以历代兵家的兵法著作作为教材专门给军队培养后备力量。你看如何?”王钰这个想了好多年人地设想终于要付诸实践了。这是一个开历史先何之举几千年以来没有先例。

    林冲大喜过望他正在为军官的稀缺而苦恼皇帝这个设想正好解决了他的问题。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办成就会为军队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那燕军就不愁后继无人了。不过林冲的乐观是谨慎的这件事情他早就听过可朝臣们反对地意见非常大又特别是那班文臣这一次能行吗?

    “你不要顾虑其他就告诉朕可行不可行?”王钰看出来了林冲的担忧。

    “陛下这是完全可行地并且对军队大有好处。只是历来纸上谈兵都是兵家大忌以往军官都是从部队中成长起来那是从尸山血海中千锤百炼如果把军官圈养在学堂之中整日的高谈阔论说到用兵之法就旁征博引一旦遇到实战则束手无策这样的话岂不是违背初衷?”林冲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王钰闻言笑道:“这朕倒是考虑过了。学府的生员最主要还是从军队中挑选也会从贵族子弟以及民间招募有志从军报国的青年才俊。先教导理论毕竟是理论在指导实践学成之后下放部队锻炼这样不断的循环军中就会有一大批的优秀军官从而成为军队的主要力量。”

    “陛下圣明高瞻远瞩臣不能及也。”林冲赞叹道。

    王钰轻笑一声什么也没有说。其实兴办军事学府主要目的当然是培养军事人才。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军队中形成拉山头搞宗派的气候。因为以前的几千年里面军队的军官都是由一支部队的主将亲手提拔这样很容易就形成一个一个的军事集团从而对中央的权威形成挑战。

    他这样作就是要把军官的提拔权部分甚

    来完全收到中央来。从此以后军队的青年军官就和学的学生一样都是天子门生。

    “陛下臣还有一事不知……”林冲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此时方才开口。

    “你是要说呼延灼的事情吧?”王钰笑问道。

    大燕兴武三年年初王钰接连宣布了几道军队人事命令。太原卫戍区指挥使呼延灼被免去指挥使一职解除兵权。调回北京被授以少保的虚衔。不过皇帝并没有调查他不听军令擅自行动一事还算是顾全了他的脸面。也是为了照顾林冲岳飞等人的情绪。

    呼延灼统率地是南府军嫡系与林冲部一样同是王钰亲手创立的军队。这支重要的力量。王钰自然不可能交到别人手上他将已经是幽云卫戍区副指挥使的岳飞提升一级。顶替呼延灼地位置。又将兵部侍郎张浚任命为幽云卫戍区副指挥使补岳飞的缺。

    如果说这几个安排还在大臣们意料之中的话那接下来地人事变动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兴武三年年初王钰下诏筹办京师武备学堂其级别与太学并列专门培养青年军官。并启用了一个让大臣们摸不着头脑的人担任武备堂的“知武备堂事”。或称“知事官”这个人叫朱武据说是河间郡王林冲麾下地一名将领。

    并要从军中挑选得力干将作为教头官又要挑选品德高尚。潜质非凡的青年士官充入武备学堂作生员甚至还准备从民间招募有志从军报国的青年。

    这还得了?太学何等的尊崇。那是教习孔孟之道培养国家栋梁的圣坛一个不知所谓的武备学堂。岂同能太学并列?一个教《孙子兵法》一个教《四书五经》兵圣孙武岂能同至圣先师孔子并列?

    王钰诏命一下达引起朝臣们的激烈反对就连几位宰相都纷纷上奏直言皇帝此举不妥当应该从长计议。王钰似乎铁了心拒不纳谏要求从办理。

    文臣们也硬先是尚书省磨磨蹭蹭几天都不草拟圣旨。皇帝再三催促他们才拟旨可传到了门下省门下侍中孟昭拒绝在诏书上“副署”也就是签名。他不签名这圣旨就不能到中书省执行也就不具备法令效应。

    王钰接连派近侍到门下省与孟昭沟通调解可孟昭坚决拒绝签名。这老人家甚至对皇帝的近侍说只要他是门下省地长官这道圣旨就通不过除非皇帝撤他的职。

    皇帝也弄得没有办法门下省拦了圣旨宰相拒绝签名这事情就办不成。大燕立国时改制就确立了三省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的地位皇帝的行为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为所欲为。现在要通过圣旨除非就象孟昭说的那样撤了他地职改派一个“听话”的大臣去任宰相。

    最后皇帝不得不作出妥协允诺武备学堂不与太学并列隶属于兵部作为兵部地下属机构与户部的海事院一样。

    反对的声音这才小了一些后来王钰还亲自上阵对几位重臣解释创立武备学堂地宗旨对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孟昭才在诏书上副署到中书省执行。可后来一些文臣一想不对啊怎么就让它通过了呢?这武备学堂本来就不应该办培养武夫怎么能和培养官员一样呢?增加武举名额削减文进士名额就已经说不过去了现在还办武备学堂别到了哪一天那些武夫都爬到士大夫们的头上去了吧?仔细一想才现圣上用心良苦先是开出一个文臣们不能接受的条件然后慢慢“杀价”最后居然通过了。

    反正不管如何既然圣旨下了宰相也同意了这件事情就得执行。兵部接到诏命以后便挑选废弃不用的城西校场由户部拔出专款广盖校舍置办器械开始创建京师武备学堂。并开始在军队中挑选优秀人才充作生员又向贵族子弟以及平民百姓中出招募文告征求有志从军报国的青年才俊。

    一时间天下习武之人跃跃欲试互相传诵。这种场面怎么能少得了文人的杂音?这件事情一传出就有文人写文章集会刊印文集抨击朝政认为这是倒行逆施重回武夫掌权的老路子。王钰没有理会你说你的我办我的。

    事后证明王钰这个决策是非常英明的。这所大燕最高军校在他们的任“校长”朱武的带领下培养了大批优秀武官在后来大燕帝国历次对内对外作战中京师武备学堂的学生都是军队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