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 > 二百九十八章 李渊称帝,小三封王
    早朝之上,杨昭威严的坐在龙椅上,下面的众位大臣整齐的排成两排站在他的下,都低着头,不知道在那里想什么。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讨贼也。以先帝之明,不伐贼,王业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然乱世将其,逆臣当道,有贼杨玄感罔负圣眷,先帝率众领洛阳,社稷托与朕身,朕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然朕才能有限,受命以来,殚精竭虑,实不能担此重任,故今日痛下心思,唐王精明干练,素有仁义之名,朕自登基以来,对朕多有辅佐之能,朕欲让位于唐王,已光复汉室,复社稷之繁兴可计日而待也……”杨昭的身边,一个小太监手中捧着一张明黄绢制成的圣旨,站在那里摇头晃脑的读着,丝毫没有什么卡顿的现象,职业素质特别的高,一看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这一篇长长的圣旨读下来,居然读的是抑扬顿挫,煞是好听。

    整个大兴殿当中只有这个小太监宣读圣旨的声音,其余的众位大臣和端坐在龙椅上的杨昭一样,都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而李冰则是站在左边那一排的第一个,头深深的低下去,如果有人这个时候过来看一下的话就会现,现在李冰的眼睛是闭着的,这个家伙居然趁着这个机会打起了瞌睡。

    昨天晚上回到府上的时候已经相当晚了,但是自己的那些女人们实在是太过于热情了,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一直在长安陪着自己的这些娇妻,一下子分别了这么久,让那些女子们自然感觉很不习惯,现在李冰一回府,她们就巴不得把分别后这段时间以来对他的思念全部告诉他,结果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之后。她们一个个红着脸谁都不肯离开,就算是现在挺着大肚子的陈蝶蕊都不例外,结果就在李冰目瞪口呆地时候,他就被自己的一班娇妻们推到了床上,本来很久没见了,表达一下夫妻之间的热情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女人表达热情可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了,李冰看着如狼似虎地朝着自己扑上来的众位娇妻们,平日一个个温柔的如同小绵羊一般的他们此时已经化身成为了大灰狼,当然,在即将要生少儿不宜的场面之前,高曦、袁紫烟等这些还没有跟他有过肌肤之亲的女子红着脸将挺着大肚子的陈蝶蕊给扶走了,房中的大床上只剩下了萧诗筠、长孙无垢、张沁瑶和袁宝儿四女,但是李冰看着四女那一脸阴森森的笑意地时候,不由得惨叫一声。然后,李冰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大被同眠就在他被众女逆推中开始了。

    四个身体空旷了许久的佳人,让李冰开始了一场接一场地车**战。一个倒下去了,另外一个又恢复了战斗了,这场夫妻间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半夜,最后以李冰的惨败而告终,这半晚上的时间,他几乎要被自己的这四个娇妻给榨干了,而且刚刚睡下不久,上朝的时间就到了,让他不得不气喘吁吁的从被窝当中爬出来。走路的时候,他的两条腿还不由自主地打着摆子,到了朝堂之上之后,他就感觉到那个小太监宣读圣旨的声音就如同催眠曲一般,他的眼皮越来越重,然后就狠狠的亲密接触在了一起。

    “事情就是这样,朕打算禅位给丞相,众卿可有什么意见?”等到圣旨宣读完了之后,杨昭用还略微有些稚嫩的声音问道。李冰无精打采的睁开一只眼睛看了杨昭一眼。然后又懒洋洋的闭上,继续打起了瞌睡,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老爹到底用了什么法子,昨天晚上刚刚商量好,今天的时候杨昭已经宣布这件事了,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让杨昭退位地,不过这些也不在李冰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皇上圣明,堪比尧舜,丞相贤明。能够登的大包。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杨昭听说他把自己比作尧舜,心中那个气啊。他知道把他比作尧舜只是因为他的禅位而已,虽然心中生气,但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什么来,这一年来的傀儡生活,让他学到了很多,快的成熟了起来。

    下面的那些大臣们都纷纷的出来歌颂杨昭地英明决定,让杨昭心中一阵悲哀,但是他自己没有什么力量,他知道,很快这个龙椅就不属于他了,在这一刻,他对这个位置产生了无比深刻地眷恋。好一会儿,他才伸手压了一下,现在他毕竟还是皇帝,所以大臣们都给他面子,他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后说道:“既然大家没有什么异议,那么传朕旨意,昭告天下,朕要禅位给丞相!”

    “皇上圣明!”众位大臣们一直跪下对杨昭说道,然后李渊又出来客套了一番,接着,很快就在朝堂之上定下来,五日后举行李渊地登基大典,办事效率快的出奇。

    这几日的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李渊每天都忙着处理各种事情,尤其是登基大典的事情,更是十分的上心,每天都亲自过问。而李冰则是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府上,不是陪着自己的众位娇妻,就是和自己的谋士们在书房中谋划着什么,其实不光是李冰这样,李世民也是如此,每天都呆在府中也不出门,只有那李建成,似乎是终于等到当太子的这天了,每天都出来在众人面前露露脸,十分的高调,颇有那么一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

    五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渊登基的日子终于到了,一大早,李渊就沐浴更衣,静静的等待着时辰的到来。典礼之前,星官已经带着李渊前去祭天,祭礼完毕后,在明德门外的天坛东面,朝南的地方,摆放着大兴殿的龙椅。金光闪闪的龙椅前置办着一处龙案。这是等会用于摆放仪式时皇帝穿的冠冕,吉时已到,在通赞地指挥下,司马、司徒和司空的带领文武百官们慢慢的依次走到天坛前的广场上站好,然后高声喊道:“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话音刚落。就见李渊在内侍们地带领下从一边迈着龙行虎步缓缓地过来。头前带路地内侍手中挥舞着长鞭。“啪”“啪”地敲着地面。以九下为数。象征着九五至尊地含义。李渊来到众大臣身侧后略微顿了片刻。然后就由三公簇拥着李渊来到龙椅之前坐下。待李渊坐下后。众大臣们就自觉地按照品级在下方排成长队。

    这个时候登基大典地执事官将冕服一样样地捧过来。交与三公地手中。三公一人捧冕冠。一人捧大裘冕。一人捧蔽膝、佩绶与赤舄。将手中所捧之物高高举过头顶。跪行前进。三公捧冠冕与皇帝面前。先在龙案上暂放。然后再由三公小心地将冠冕替李渊穿戴好。

    替李渊穿戴整齐后。百官们在三公地带领下。对李渊行三跪九叩大礼。此时地李渊。头戴黑色冕冠。前面垂着玉制地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地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用来与髻拴结。并在笄地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地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切忌听信谗言。

    李渊地身上穿着玄上衣、朱色下裳。天子吉服地大裘冕。上满绣有十二章。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共十二章。又称十二章服。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象征“肩挑日月。背负星辰”。李渊这一套衣服装扮下来。也有了一些天子地气派。

    众大臣三跪九叩完平身后。这个时候捧宝官从一边缓缓而来。手中恭敬地捧着一个玄黄色地盒子。来到司徒前站定。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装着地。正是那象征着皇权地玉玺。捧宝官将玉玺双手碰给司徒。司徒高高捧着玉玺跪于李渊面前。高唱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李渊微微颔示意。然后就有尚宝卿接过司徒捧着地玉玺。小心地装进另外一个玄黄地盒子中装好。

    等尚宝卿收好玉玺。通赞又唱到:“就位。拜。平身”百官就按通赞地指引拜、平身。通赞官再唱:“复位”。这个时候就由引礼官引司徒自西复归原位。

    通赞官接着再唱道:“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等,底下百官则按通赞官所唱步骤做。做完之后,皇帝解严,通赞唱:“卷班”。百官这才退下,登基大典方礼毕。

    登基大典结束后,李渊就带着百官们到太庙去诣太庙,这是登基大典的第二个步骤,做完了这一步,才会在将自己的名讳写进帝谱当中,李渊在通赞的搀扶下到太庙中奉上册宝,然后追尊四代考、妣,告礼节性社稷。正式向天下宣告自己登基了,做完了这一切,李渊就就带着百官离开太庙返回大兴殿。

    穿着冠冕来到大兴殿后,百官们纷纷上表称贺新皇登基。李渊虽然心中暗爽,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然后司徒等百官各就位,李渊穿冠冕升御座,皇家乐队奏乐。尚宝卿捧着玉玺将它轻轻置于案上,下面地拱卫司挥着长鞭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中,向北站好。奏乐再次响起,然后百官们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等大臣们都行完礼后,遣官宣布皇上册立李渊正妻窦氏为皇后,年号武德,明年将是武德元年。

    百官上表恭贺新皇登基后,接着进入大殿的是各属国的使节,他们纷纷代表国主向李渊献上礼单、图册,表达他们国主对李渊登基的祝贺。李渊大喜,吩咐鸿胪寺卿准备厚礼回赠个属国的使节,表现自己天朝上国的泱泱风范。

    端坐在龙椅上的李渊看着底下对着自己行着三叩九拜山呼万岁的大臣们,心中没来由地有了一种满足感,是啊,他也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为他李家子孙后代打下了一份基业。

    他满心欢喜地看着下面,开始大肆分封有功之臣,原唐王世子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常氏为太子妃,次子秦国公李世民封为秦王,窦凤为秦王正妃,三子李冰封为汉王,萧诗筠为汉王正妃、长孙无垢为汉王侧妃,张沁瑶为韩国夫人、袁宝儿为魏国夫人、陈蝶蕊为赵国夫人、袁紫烟为齐国夫人、高曦为燕国夫人,李冰的女人较多,在给封号地时候,李渊还忍不住瞪了李冰一眼,四子李元霸封为赵王,崔兰为赵王妃,五子李元吉为齐王,张紫嫣为齐王妃,死去的李智云被追封为楚王,另外两个庶子李元景和李元昌分别被封为荆王和腾王。长女、次女被封为长沙公主、襄阳公主,而李秀宁则被封为平阳公主。

    李家,终于登上了权利的顶端……

    注1:凡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视从六品----《旧唐书-志第二十三职官二》其实张沁瑶等人是没有封号的,之所以用了国夫人的封号,是为了好听而已,大家勿追究。